鹿耀輝
(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0)
隨著經濟的發展,世界各國對體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我國群眾體育現狀的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成年人常年堅持體育鍛煉的并不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缺乏正確的學校體育參與意識,體育鍛煉方法不科學,體育鍛煉習慣尚未形成,調動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已成為學校體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體育鍛煉意識不僅意味著大學生多做體育鍛煉,提高身體健康水平,還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整個人體各方面綜合素質的完美結合。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對健康的定義做出了相關規定,提出“健康應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道德健康和生殖健康,這些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因此,高校在增強大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還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對大學生進行健康培訓教育,改變傳統的健康觀念,提高健康意識,自覺加強體育鍛煉和健康意識,更加注重身體部位的變化,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和生活質量。
另一方面,增強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不僅是大學生對自己或家庭責任的體現,更是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對社會和國家責任的體現。因此,大學生應充分認識體育鍛煉意識的重要性,加強體育鍛煉,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識,進而促進自身健康發展和社會健康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我國能夠長期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寥寥無幾,甚至有一定比例的大學生根本不參加任何體育鍛煉。因此,不難發現,我國大學生缺乏全面的體育鍛煉行為和健康意識。然而,盡管一些大學生知道體育鍛煉對自己的健康非常有益,他們仍然不會參加體育鍛煉。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僅與自身的健康意識有關,還受到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影響。而且,大學生對于健康這一概念認識過于片面,據統計26%的大學生認為身體好就是健康,38%的大學生認為沒有疾病就是健康。只有少數學生認為只有身心健康,適應社會發展才是健康的。而且,由于大學生的一般年齡在18歲到25歲之間,沒有經歷過太多的心理挫折,而且還處于青年時期,家庭會滿足他們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所以他們即使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小挫折,也會有心理波動。而由于就業壓力的影響,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情感是一種體驗,是客觀事物與期望相比較的結果。人們對體育也有感情。情緒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積極的情緒會給人帶來愉悅感和滿足感,對行為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結果表明,參加體育鍛煉的男生和女生比例分別為99.6%和90%,關注媒體體育報道的大學生也達到63.7%,這說明當前大學生對體育鍛煉有良好的感情,而且比較積極,這一結果與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數量少、雙方還沒有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相矛盾。調查顯示,影響大學生堅持體育鍛煉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時間不足、懶惰、場地器材不足等,其比例分別為39.8%、32.7%和17.5%。此外,學習緊張、生活壓力大、就業壓力大是導致大學生壓縮鍛煉時間或直接放棄體育鍛煉的關鍵因素。除了學校體育鍛煉缺乏連續性外,大學生假期堅持性較差,學習負擔相對較輕。主要原因是學生假期期間,外界干預減少,個人習慣和自制力成為他們是否堅持體育鍛煉的關鍵。體育鍛煉需要毅力,我們應該盡力克服困難。大學生意志力弱、毅力弱、慣性強已成為阻礙其體育鍛煉習慣的重要原因。
自我鍛煉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鍛煉的效果。為了達到良好的自我鍛煉效果,必須全面提高自我鍛煉能力,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已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自我鍛煉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正確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二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制定科學的鍛煉方法,并指導自己的鍛煉行為。調查顯示,91.3%的大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很好的了解。數據顯示,大學生的評價能力較好,但根據不同客觀條件調整鍛煉策略、利用體育知識改變鍛煉方法的學生較少,自我鍛煉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大多數學生沒有形成終身體育和健康第一的體育鍛煉意識,對體育鍛煉缺乏正確的認識。另外,由于其思想體系不成熟,缺乏相應的社會經驗,邏輯思維和想象能力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另一個原因是大學生不能充分認識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的作用,以及體育鍛煉對自身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因此,高校應充分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加強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觀念,自覺地發展體育鍛煉行為。而在體育鍛煉中,要加強對學生體育情感的培養,使學生真正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從而形成正確的認識。
體育鍛煉氛圍對大學生尤其是在校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可以說是最長的,如果學校形成了體育鍛煉的氛圍,那么自然會影響學生自身的體育鍛煉觀,進而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觀。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對體育文化的重視程度不高,缺乏一定的體育場地,導致想鍛煉的學生不知道到哪里去鍛煉,或者學校體育設施不完善,導致大學生對體育缺乏興趣,使大多數學生只學體育在老師那里做一些簡單的運動,甚至不鍛煉身體。而且,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質不高,間接導致學生對體育鍛煉缺乏興趣。
另外,由于受我國整個社會因素的影響,由于大多數家庭或企業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不高,只注重一些簡單的理論成果,使學生只注重各學科的成績而忽視了自己健康和其他方面。
學生對體育課的理解與體育鍛煉行為直接相關。要培養學生對體育的正確認識,既要讓他們參與體育實踐,又要教他們理論知識。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學生更全面、系統地認識體育的本質,加深對體育功能的認識,認識體育鍛煉的意義,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愛好,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體育參與意識要在學生心中扎根和成長,最終提高這種對社會和自我需要的認識,把體育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重要內容,使我們走出校園、走上工作崗位后,也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運動和方法在實際環境中。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改變以往只注重實踐的教學模式,提高體育理論教學的重要性。
在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大部分體育教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雖然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在這種教學情境下,大多數學生只注重短期利益,體育參與動機往往停留在應對體檢的較低水平。在這種動機下,學生體育參與意識淡薄,體育鍛煉行為是三天釣魚、兩天曬網,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產生了負面影響。雖然現在提倡“現代體育觀”,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往高校體育教學過于注重傳授系統的知識和技能,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技能學習多為機械模仿練習,缺乏積極性和創造性,導致學生對體育活動的依賴性較強。因此,改革教學方法勢在必行,徹底摒棄以往的輸入式教學法,倡導意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具體操作方法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動作,分析原因,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通過教學和練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自我鍛煉過程中建立良好的自我協調能力,主要包括鍛煉次數、鍛煉時間、強度等。通過自我協調能力的提高,可以改變大多數學生進入社會后與體育斷絕聯系的現狀,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將興趣轉化為動力,使體育鍛煉成為一項獨立的活動,成為終身的行為習慣,最終起到促進大學生身體健康的作用。
教育過程離不開學習評價。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對教育和人才培養水平有著積極的影響。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必須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評價內容主要反映學生當前的體育知識、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此外還包括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因素學生的體育參與意識,包括對體育的看法、態度、能力和參與程度。學生快速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提高體育意識,形成鍛煉習慣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參與體育活動,這也成為評價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情感的重要標準。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應創新評價觀念,把參與體育活動作為評價的核心內容,使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和體育知識有質的飛躍,最終促進其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
良好的環境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體育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電視節目、網絡論壇等多種條件,抓住學校運動會、體育文化節、奧運會等有利時機,有計劃地開展體育宣傳教育,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加強對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和指導,改善學校體育設施和鍛煉條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鍛煉環境,通過營造和諧的自然體育環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
綜上所述,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意識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還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采取合理的方法把握大學生的個性特征,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意識,使他們成為既能滿足社會文化水平又能滿足身心健康需要的合格綜合型人才。因此,無論是大學生還是學校,只有正確認識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作用和對未來發展的影響,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應對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才能增強大學生的體質,同時也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今后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