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遠 孟覃
(滄州交通學院 河北滄州 061199)
滄州市在應對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的同時,對促進就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的城鄉一體化建設過程中,更是制定了《有關應對疫情時期中小企業用工社會問題的一些政策措施》等政策措施,形成“重點企業二十四小時用工調配保障制度”和全國一般企業用工管控體系;開辟了返鄉農民工的“點對點”勞務對接平臺,并聯合了公安、交通等部門,協助搭建275輛車的緊急避風場所,為返鄉大戶和富余人員進行了專業護送服務。在當前新冠疫情影響下,滄州市總體就業環境呈現下降趨勢,與此同時,城鄉居民就業質量問題已成為當前必須要解決的一項難題。本文研究的意義是從滄州市現有城鄉居民就業情況出發,了解影響城鄉居民就業質量的困境因素,并且以推動就業為實踐導向,做好就業指導方案和策略,旨在提高滄州市城鄉居民就業水平。
產業結構是影響城鄉居民就業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現階段城鄉居民就業管理研究過程中發現,滄州市目前階段的產業結構設置存在著不合理情況,因而造成了勞動生產率低。目前,滄州市家庭經營居民收入占比中,第一產業的占比超過了90%,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比較緩慢,并且缺乏有效的產業發展動力引導機制[1]。這種產業布局形式存在會直接造成產業布局失衡,不利于產業的協調和發展。同時,現階段滄州市城鄉居民就業過程中還存在著農業區域特色不明顯、產業化水平較低的情況,企業與農民之間的利益協調不夠科學,沒有形成組織化產業發展形式,并且很多優質農產品無法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引領形成產業鏈,因而造成了區域經濟效益受阻。除此之外,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矛盾較為突出,農民收入來源比較單一,城鄉居民缺乏合理穩定的收入增長機制,因而造成了就業質量問題[2]。
筆者對滄州市城鄉居民就業調研過程中發現,現有城鄉居民就業實踐的影響因素較多,很多企業在人才選聘及用人實踐過程中都沒有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做出調整。并且近年來高校的招生比例不斷增加,每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也不斷增高,畢業生所面臨的就業問題也越來越嚴重[3]。同時社會經濟結構調整會造成大量失業人員再就業,尤其是在疫情影響下,很多企業被迫關門,下崗等待再就業的人數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也會造成當地就業問題的出現。此外,勞動力配置不合理也是造成滄州市城鄉居民就業質量不高的因素之一,在現有就業指導過程中,沒有將就業與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就業指導過程中的產業化差異,因而也影響了當地的就業質量[4]。加之當地的人才培養不夠科學,沒有形成系統性就業培養體系,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上嚴重失衡,因而造成了勞動就業總量壓力與結構性矛盾并存的局面。
雖然國家在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但目前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的整體趨勢依然為城鄉差距較大,在居民收入上也存在著一定失衡。首先,滄州市當前的城鄉經濟發展呈現出區域發展不平衡趨勢,農業與非農業收入差距過大。其次,勞動力價格過低,城鄉居民就業欲望不高[5]。同時,城鄉居民就業的福利待遇及相關補貼水平不一,城鄉之間的福利待遇補貼存在著嚴重的失衡,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勢必會影響到最終的就業質量。在經濟與市場化協同發展背景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過大,不利于均衡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也不能體現出城鄉一體化建設優勢。更為關鍵的是,當勞動力價格長期過低時也會造成當地的就業問題越來越明顯,阻礙當地就業服務工作的開展和實施效果[6]。
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也是影響城鄉居民就業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現階段滄州市城鄉就業研究中發現,當前的就業環境較為嚴峻復雜,同時就業社會保障服務體系不夠健全,而這個過程中勢必會發生流動和分化等現象,不僅會給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帶來一定影響,也會隨著利益格局的改變而造成居民訴求多元化發展局面。此外,現有城鄉居民就業管理過程中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不同工作性質的勞動力人群在社會保障中的實施辦法及標準也是有所不一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會保障體系的有效性問題出現。在加強城鄉居民就業服務管理的同時,也應該做好社會保障體系及公共服務管理應對,更為全面地著手建立好就業指導方案,這樣才能為城鄉居民就業管理提供支持,從而提升城鄉居民就業指導能力。
就業形勢的復雜變化會影響到城鄉居民的就業質量,而在應對復雜就業形勢的過程中,當地人社部門應做好就業形勢預測,并且需要密切關注就業問題,然后以相關策略應對為前提,做好就業指導方案,從更為全面的方向著手去處理就業問題。2020年,滄州市將完成城鄉新增就業2.4萬人,農村再就業0.57萬人,困難群眾0.21萬人,分別實現了全年目標的32.6%、36.29%和23.27%。在加強就業形勢預測的同時,當地人社部門也應以促進就業服務為目標,做好相應的就業指導評估方案,應加強宏觀調控,通過強化就業、重視就業等多方面的策略調整,完善各項就業指導對策。需要結合城鄉居民就業服務指導需求,做好當地經濟發展規劃,審時度勢,構建穩定的就業格局,以此提高當地就業質量,為當地就業工作規劃及安排提供依據。
滄州市城鄉居民就業服務指導過程中,為了能夠更為全面細致地提升就業服務質量,應以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為主,做好民生工程建設方案和對策,穩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格局,保障居民生活質量。首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滄州市就業服務指導過程中,應以保障民生為工作重點,加大民生工程建設力度,從多元化就業指導視角出發,調整當地的就業形勢和體系,形成全面系統的就業服務系統;其次,在就業指導過程中應穩定就業關系,要結合經濟環境及當前復雜多變的就業形勢調整就業關系,適當地擴大就業范疇,從而為就業指導提供幫助。此外,還應做好勞動力過剩問題處理,做好失業登記和扶持工作,并且針對存在的勞動力過剩問題進行優化協調,進一步擴大就業渠道,從而為當地的就業質量提升奠定基礎。
在加強滄州市城鄉居民就業服務的同時,應該拓展就業渠道,加強就業管理。首先,在提升就業質量過程中,國有企事業單位應該發揮好帶頭人作用,要加強風險抵御應對能力,在穩定就業方面發揮出國有企業的就業指導優勢;其次,非國有企業就業指導過程中應做好就業潛力挖掘工作,以政府宏觀財政支持為主,需要企業求生應變,通過有序推動各類市場恢復中小企業的發展;最后,新興行業加強危機應對管理。滄州市城鄉就業服務質量提升應對過程中應做好就業指導,完善各項就業干預方案。通過多種多樣就業指導干預,提高就業服務水平,提高當地就業質量,拓展就業渠道,以渠道帶動就業。
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就業指導過程中,城鄉就業政策的扶持也能夠提高就業指導能力。2020年之前,滄州市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定期統籌地方疫病防治工作與經濟發展,著力于穩定就業。政府還相繼發布了《有關抓好疫情防控期就業工作的通告》《滄州市政府有關繼續搞好求職穩定工作的實施方案》《滄州大學二千零二十屆畢業生就業創業管理工作的各項措施》等政策措施,有效推進了求職穩定工作的實施。為破解“求職難”與“招聘難”問題,我市制訂印發了《有關破解“招聘難”與“求職難”結構性問題的辦法》。為解決“招工難”與“用工難”的結構性矛盾,我市制定并頒布了《關于破解“招工難”與“用工難”結構性矛盾的辦法》。首先,滄州市城鄉就業質量提升策略應對過程中,應按照就業服務一體化建設要求,將就業愿望和具有就業意識需求的居民納入就業監管范疇內,形成系統性就業指導方案;其次,以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指導為前提,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方案,以促進畢業生就業指導為前提,做好就業指導干預方案,提高就業指導認識水平;最后,對再就業困難群眾就業政策做出調整,通過主動開發公益性崗位形式安撫困難群眾就業,以促進城鄉居民充分就業。
創新就業模式也是新時期滄州市城鄉居民就業指導過程中應該重點完善的一項工作。為適應常態化的防控疫情工作,2020年開始,滄州市依托于各類公共人才服務組織和各級政府人力資源部門,積極組織舉辦網上招聘會、校園春風行等各類社會公益活動。到目前為止,該市已舉辦過349場各種招聘活動,記錄了67400次招聘,成功引進了31000人。針對支持重點人群領域,滄州市已制定并出臺了《關于促進滄州市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確定了增加單位招用數量、引導基層服務、進行專項拓展、支持創新驅動就業等29條政策支持措施。通過創新模式轉變,能夠以創業發展帶動就業質量。
一方面,需要整合產業扶持政策,通過創業人員提供資金扶持和政策補貼形式鼓勵高校畢業生和就業困難群體積極創業。
另一方面,在就業指導過程中需要完善各項資金貸款政策,設立扶持基金方式,進一步改善城鄉居民就業現狀,為城鄉居民就業服務質量提升奠定基礎,提高城鄉居民就業服務質量,為促進就業提供幫助。如在創新就業模式指導過程中,以多方位就業干預為主,建立財政補貼機制,設立產業孵化基地,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通過自主創業方式帶動當地就業,為城鄉居民就業質量提升做好準備。例如,為全公司員工進行專業技能提高和職業轉型培訓,為重點職業群體進行專業技能提高和創新培訓,為城市農民工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尚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等城市年輕人、事業企業富余員工、退役軍人和就業困難人士等進行免費職業培訓。
綜上所述,在當前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背景下,城鄉居民就業問題已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滄州市城鄉居民就業研究過程中發現,現有城鄉居民就業影響因素較多,如產業結構不合理、勞動生產率低、勞動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城鄉收入差距明顯、勞動力價格低和社會保障不健全、公共服務不完善等都是制約城鄉居民就業的關鍵性因素。而為了更好地轉變現有城鄉居民就業現狀,在就業政策引導上應該做出嚴格的轉變,要深刻認識就業形勢,密切關注就業問題,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抓好民生工程,不斷拓展就業渠道,實現高質量就業。并且在就業政策及就業模式的引導上,也要及時做出調整,這樣才能為滄州市城鄉居民就業創新發展提供更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