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曉潔,孫 蕾,王春峰
(安康市質量技術檢驗檢測中心,陜西 安康 725000)
快速檢測技術因成本低、檢測速度快、檢測范圍廣和對實驗條件、操作人員專業能力要求不高而被廣泛應用于基層食品安全監管中,既增強了食品安全監管的效率,又拓寬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范圍。同時,快速檢測技術應用于食品安全監管還是大型活動衛生保障與應急事件處理的有效措施[1]。本文分析了基層食品安全監管現狀和快速檢測技術在基層食品監管中的作用,探討了快速檢測技術在基層食品監管中的應用、存在問題和對策,期望能夠推動快速檢測技術在基層食品監管中科學應用和推廣。
目前,國家給基層食品監管部門,尤其是基層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配備了多套定量檢測設備,但由于儀器設備體積龐大且操作相對復雜,在實際監管過程中存在局限性,致使監管效果達不到預期標準。快速檢測技術應運而生,在節省人力、物力以及時間成本的情況下,既保證了食品監管工作開展的效果,又加強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
快速檢測技術分為化學比色技術、酶抑制技術、生物傳感技術、蛋白質芯片技術、免疫標記技術、質譜技術和分子生物技術7大類。其中,化學比色技術因操作簡便而被基層檢驗工作人員普遍使用。市場上根據該方法設計出了用于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檢測的WT-51農藥殘留速測儀、用于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檢測的固化有膽堿酯酶和靛酚乙酸酯試劑的紙片以及用于甲醛、二氧化硫、吊白塊和亞硝酸亞測定的顯色試劑盒對比卡等。
快速檢測提供的數據比感官更有說服力,尤其是在對食品有毒有害不安全項目的檢測中,能通過現場檢測快速、及時提供準確有效的數據,最大程度避免和降低各類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消除公眾緊張恐慌情緒,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障消費者人身安全。因此,快速檢測技術可以顯著提高食品監管效率,是食品監管工作的重要助力[3]。
快速檢測技術作為一項新興技術,檢測效率高,應用范圍廣,持續創新性強,對大多數有毒有害物質以及違法添加的化學合成物都能檢測,既拓寬了食品監管范圍,也更好地解決了復雜的食品安全問題。與此同時,采用快速檢測可以提前作出預警,擴大食品安全控制范圍,對有問題的樣品采取進一步實驗室定量檢測,達到現場檢測和實驗室檢測的互補,更好地完善食品監管和檢測體系。
目前,食品中超劑量使用添加劑和違法使用有害物質現象層出不窮,快速檢測技術的不斷優化和創新,強化和改善了食品安全監管技術,使得監管者能科學及時地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研判。此外,國家以及省市縣大型活動中,快速檢測技術在衛生保障和應急事件處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快速檢測技術按照分析地點可以分為現場快速檢測技術、實驗室快速檢測技術和遠程快速檢測技術,按照定性定量分為定性快速篩選檢驗、半定量檢驗和全量檢驗。
食品理化項目的檢測可對食品的品質和質量作出正確可觀的判定和評定。目前基層食品監管應用于理化性質測定的有醬油總酸和氨基酸態氮速測技術、食醋總酸速測技術、食用油中礦物油速測技術、真假果汁速測技術和甲醇的速測技術,這些技術主要是利用被測樣品與試劑的顯色反應或者滴定反應進行快速判定;蜂蜜濃度和水分速測技術采用蜂蜜比重計進行快速判定;注水肉的快速測定技術則是采用檢測試紙進行快速判定。
藥物殘留是目前一個比較突出的食品安全危害,基層監管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追蹤溯源,嚴把市場第一道關口。目前應用于基層食品藥物殘留監管的快速檢測技術有酶抑制法和免疫分析法,其中根據測定項目不同可以選擇酶聯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或膠體金免疫層析法。
測定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酶抑制法有采用固化有膽堿酯酶和靛酚乙酸酯試劑的速測卡和采用試劑反應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抑制率兩種。李鵬等[4]研究報道稱研制的鹽酸克侖特羅ELISA試劑盒具有良好的靈敏度,半抑制率(IC50)為0.6 ng·mL-1。陶文初 等[5]研究表明萊克多巴胺的ELISA方法是一種有靈敏度高、簡單、快捷的檢測方法。
食品添加劑可以改善食品品質,延長食品保質期。食品添加劑不等于違法添加物,但很多食品企業為追求最大利益而過量使用添加劑,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傷害。目前采用的食品添加劑快速檢測方法主要是氣相色譜檢測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法,此外還有電位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等。曾楚瑩等[6]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法快速測定飲料中13種常見的食品添加劑,結果表明該法快速準確,適合用于飲料中13種防腐劑、甜味劑、合成著色劑的定性以及定量測定。
生物毒素又稱天然毒素,是指生物來源并不可自復制的有毒化學物質,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產生的對其他生物物種有毒害作用的各種化學物質。現階段我國生物源毒素檢測中使用到的技術和方法主要是ELISA法和PCR法,其中ELISA法在食品生物毒素檢測中應用的更為廣泛。NURYONO等[7]報道稱采用ELISA法對印度尼西亞牛奶中黃曲霉毒M1進行篩查,檢測限達5 ng·mL-1。鄧省亮等[8]研究表明采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可在10 min之內檢測黃曲霉毒B1,靈敏度為5 ng·mL-1。
傳統顯微鏡檢測技術檢測準確度不高,檢測過程緩慢,導致檢測結果還沒出來食品已經流向市場,給食品監管部門和監管人員帶來很大困難。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主要有免疫檢測技術、分子生物檢測技術、傳感器快速檢測技術、以濾紙為載體的檢測技術和代謝學技術5種。濾紙為載體的檢測技術因需要樣本少、占用空間小、操作簡單、培養時間短和檢出率高的特點,很適合基層監管人員操作,最大限度保障基層食品安全。
土壤重金屬污染和農產品重金屬超標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業發展和農產品出口的一大因素。重金屬快速檢測技術具有多元素快速準確分析和設備搬運方便的特點,適合基層對食品重金屬的監管檢測。重金屬快速檢測技術分為化學比色法、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技術、電化學傳感器技術和生物條形碼技術,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就是電化學傳感器技術,特別是采用重金屬速測儀來測定大米中的鎘含量。
4.1.1 檢測受限
基層快速檢測技術受限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①農獸藥殘留、真菌毒素和非法添加的快速檢測方法標準研究滯后,無法滿足多種物質的同時檢測要求。②很多檢測技術檢測只針對某一特定物質,覆蓋面不廣,且檢測后只能判定是否檢出無法判定合格與否。目前基層所用的WT-51農藥殘留速測儀,就只針對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對有機氯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就無法進行測定。
4.1.2 缺乏專業檢測人員
目前,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普遍存在專業檢測人員不足和專業人員被借調從事其他工作的狀況,于是出現了很多不具備資質和未經培訓的非專業人員開展快速檢測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檢測結果失誤率高、準確度低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監管的有效性和時效性。
4.1.3 檢測結果準確度不高
在日常快檢中經常會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現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樣品中有與檢測項目相似的物質,導致檢測假陽性結果,如用農藥殘留速測儀測定韭菜時常出現假陽性現象。②樣品在運輸或貯藏過程中被污染影響檢測靈敏度,出現假陰性現象。③檢測人員檢測過程操作不規范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④很多快速檢測技術依靠檢測人員來判定檢測結果,檢測人員的職業操守就對檢測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 作用。
4.2.1 保障經費,擇優選用檢測技術與設備
對于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應當建立經費保障制度,投入專項資金,選擇適合基層監管的快速檢測設備和快速檢測試劑,及時更換實用性和準確性高的快檢設備與試劑,提高快檢效率和快檢準確性。
4.2.2 引進人才,夯實專業檢測力量
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招考、遴選、外聘等多種方式為基層食品監管部門選取專業技術人才,夯實基層監管力量。同時,針對人才流失現象實行檢測崗位專職化。此外,專業人員不僅要熟悉檢測標準和方法,還要積極參加培訓,掌握先進的快速檢測技術,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4.2.3 規范檢測程序,加強部門聯動
基層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針對監管檢測項目制定一套適合本地規范的檢測程序,使內部科室職責明確,檢測人員分工清晰,充分發揮各項配置的作用和優勢。基層食品監管有食品安全委員會統籌協調,因此在監管中應當互聯互動,形成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實時動態監管,避免資源浪費的同時提升監管效率。
應用快速檢測技術是基層食品安全監管的有力手段,用好這一技術來服務民眾,確保人們舌尖上的安全刻不容緩。本文介紹了快速檢測技術在基層食品安全監管中的作用和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應用,探討了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存在問題和對策,期望能形成責任歸屬明確、部門銜接通暢、監管快速高效的基層食品監管體系,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維護國家經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