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池斕井宏穎 魏銘一
(1、3.哈爾濱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8;2.哈爾濱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8)
“運動處方”這一名詞于1969年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采用。運動處方的提出,促進了人們對于防治慢性疾病個體化和系統性的發展,并且引發了人們對健康的思考。在臨床治療中不再局限于藥物處方,以運動處方內源性的方式來進行慢性疾病防治與功能康復。運動處方是指針對個人的身體狀況,采用處方的形式規定健身者鍛煉的內容和運動量的方法。其特點是因人而異,對“癥”下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建立完整妥善的運動處方庫,推動盡快形成體醫結合模式,并且加強非醫療健康干預,防治慢性病。而《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指出,“建立運動處方數據庫,培養運動醫生和康復師,建設慢性疾病運動干預中心”。國家政策的提出促進了體醫融合,體現了運動的重要性,推進了運動處方在臨床中的研究與應用,為防治疾病提供了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使得我們在慢性病的防治中不再是一味的用藥。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以及認知障礙等方面都可以通過運動而得到改善。通過文獻綜述法,對“運動處方”、“疾病”、“應用”等關鍵詞檢索文獻,對運動處方在疾病防治中應用進展研究進行歸納和總結,促進運動處方的深入研究及應用和普及,為日后運動處方的深入研究和應用提供參考。
每年刊文量是評判研究領域的理論發展速度、規模以及程度的關鍵標準之一。田玉戈等人通過文獻資料法、文獻計量分析法及邏輯分析法呈現了我國近20年運動處方研究的發展變化趨勢,在新世紀初始、2011年、2016年3個時間點我國有關運動處方研究的文獻量是呈現上升趨勢的。通過文獻量的增長,可以看出運動處方已經逐步受到重視,并且開始進行廣泛的研究,并為日后的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追求也不斷提高,在日后的生活中運動處方的研究和應用會更加廣泛與深入。
運動處方主要包括6個部分,即FITT-VP:運動頻率F、運動強度I、持續時間T、運動類型T、運動總量V、運動進階P。心血管疾病專家Martti Karvonen博士則明確了方式、時間、頻率和強度4部分為運動處方的4個要素。運動處方的制定和應用,要按照科學的方法制定健康的運動處方,不恰當的運動處方將會加重疾病,嚴重可能會出現危險。
運動處方的制定需遵循以下原則,包括:安全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個體化、全面性。安全性:保證患者在安全的范圍內進行運動,在合理改善疾病影響的同時,避免發生危險;科學性:運動處方的制定和實施需根據患者功能而有所調整,與患者的體力活動水平相適應,并且保證可以改善心臟功能;有效性:運動處方的制定和應用,要按照科學的方法制定健康的運動處方,運動處方的制定是需要科學嚴謹的制定運動方式、強度、時間和類型的,處方制定的不當會出現事倍功半的結果;個體化:運動處方因人而異。每個人的體力活動水平都是不同的,情況也存在差異,運動處方的制定需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進行制定符合每個人獨特的運動處方;全面性:患者全面身心健康的原則,不光要保證患者在運動中的安全,還要觀察患者的睡眠、心率、心理等全方面的問題。
隨著運動處方近年來的迅速發展,在臨床疾病的防治應用中也越來越廣泛,運動處方最早被應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受益匪淺。運動處方是心臟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冠心病心臟康復基層指南》中將心臟康復的運動處方分為3期,并且3個不同時期所要達到的目標不同。Ⅰ期住院期的目標是促進患者早日離床,不再長時間臥床;Ⅱ期門診期心臟康復的運動處方則是根據患者的健康,心血管功能等個人情況來制定以有氧運動為主的個性化的運動處方;Ⅲ期社區/家庭心臟康復則是幫助患者維持已經形成的運動習慣,預防疾病的復發并且幫助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有大量的實驗證明運動處方對于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心臟病患者在心臟康復中受益。鄭春風等人選取了30例冠心病PCI術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本治療上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處方進行運動康復。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生活質量和心功能都顯著好于對照組。有研究選取76例慢性衰竭患者探討運動對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以及對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因子的影響,結果表明運動干預組心功能分級優于對照組,而運動干預組的血清AngⅡ、Hcy水平出現了顯著降低,SOD水平也明顯增高,并且都優于對照組。趙琦也通過大鼠實驗表示明中強度運動是可以提高抗氧化能力來減輕心力衰竭誘導的心肌和骨骼肌損傷的。Deka Pallav通過間歇運動訓練聯合抗阻運動訓練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制定運動處方進行運動干預,結果發現體力活動、功能能力等都有顯著增強,有助于產生預期的健康效果。綜上所述,運動處方對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是有益的,但是具體的運動處方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心血管疾病人群的制定還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討的。
隨著當代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也逐漸養成,很多內分泌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并且趨于年輕化,其中以高血壓、糖尿病最為常見。“運動是良醫”的理念逐漸被人們認可,對于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通過運動進行預防與維持就十分重要。運動處方在防治高血壓、糖尿病中被廣泛應用。高血壓又稱為原發性高血壓,常伴有多種危險因素引發其他疾病。通過太極拳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制定運動處方進行運動干預,可以有效地提高微血管反應性,從而降低血壓,既可以強身健體防治疾病,又可以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李合等人運用12周步行運動處方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及其血脂代謝進行干預,實驗結果表明,經過12周步行方式的運動干預后,患者的血壓及血脂代謝得到明顯改善。而長期的有氧運動能夠有效地改善老年男性高血壓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的異常并且提高運動能力和認知能力。對于高血壓患者,單純的依靠降壓藥的醫療手段并不是長久之計,長期依靠藥物會產生一定的依賴性,產生耐藥性。對于高血壓患者,通過運動處方,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既可以預防高血壓,又可以防止高血壓加重從而導致的更嚴重的病情。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現在運動療法已經成為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熊翠等人運用基于肌氧監測制定個體化運動處方干預,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有氧能力,提高運動治療的效果。而糖尿病又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其中以糖尿病足較為常見,而糖尿病足如未及時治療會導致病情惡化,嚴重可能會有致死的情況發生。李偉云等運用非負重運動處方治療方法,結果發現,運用非負重運動處方治療的患者對比常規治療的患者臨床指標明顯更優。高血壓和糖尿病目前是臨床常見疾病,并且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常見因素。由此可見運動處方在高血壓及糖尿病的運用中效果顯著,但是對于運動處方的使用形式和制定在日后的應用中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嚴重,我國腦卒中、老年癡呆癥發病率也在增高。其中伴隨的認知問題逐漸引起關注。腦卒中具有高致殘率的特點,發病后常伴隨認知功能障礙,單側忽略的問題,對于日后的病情恢復以及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復產生很大影響。患者的認知存在問題會對家庭和家人造成重大負擔,如何有效地改善認知問題是目前引人深思的問題。合適的運動干預可逆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目前運動處方也被運用在改善患者認知問題中,并且取得有益成效。多組分的制定運動處方干預認知衰弱的老年人,衰弱指標有所好轉,輕度認知障礙減輕。李營運用有氧健身走聯合抗阻訓練制定運動處方干預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伴認知障礙患者,可以發現對患者的認知功能有明顯改善。運動可以增加能防止神經元受損和死亡的神經遞質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和參與內皮細胞的分裂和存活,保護神經組織和大腦功能的可塑性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合成。由此我們可以發現,運動對于大腦功能是有促進作用的,我們只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優勢,加以運用在今后的治療中就可以取得更好的療效,但是如何針對不同病情引發的認知問題而具體制定有療效的個性化的運動處方對患者起到有利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疾病不僅會對病人身體造成傷害,對于病人的心理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臨床的治療中不僅要關注身體疾病,心理問題也應當引起注意。當代社會壓力過大,經常會有緊張、焦慮的情緒,嚴重時會發展成抑郁癥、焦慮癥。對于心理情緒的問題,運動是緩解的較有效方式。在一些研究中,運用運動處方干預心理狀態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效,吳文裕對食管癌術后抑郁狀態的患者進行普通運動和有氧運動兩種運動形式進行干預,干預后兩組患者的抑郁狀態都有好轉,但是有氧運動干預的患者抑郁狀態改善是顯著高于普通運動干預的患者。體育鍛煉可有效改善受干預人群焦慮抑郁情緒,作用機制可以從生理生化、心理學等多個方面進行詮釋。從生理生化角度分析,抑郁癥的產生主要是由于神經遞質系統(人類大腦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功能無法正常發揮作用而導致的,而通過運動處方進行運動鍛煉對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5-羥色胺的分泌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運動的作用機制是通過促進人們機體內神經遞質的分泌,進而改善抑郁情緒。在疫情時代下,當代人所出現的心理問題也應該得到重視,張逸霏、李玲也提出了在后疫情時代下,針對大學生心理現狀和突出問題,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處方進行干預,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實用性的,可見運動處方對于心理干預是有積極作用的。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我國中老年人數呈上升趨勢。老年人常因骨密度下降從而繼發骨折,骨質疏松性骨折經常發生在髖部、脊柱以及腕部。單純依靠藥物提高骨密度,依從性不好并且堅持率較低。制定運動處方是代替藥物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降低成本,減少毒副作用,減少跌倒等。運動處方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運動,加強髖部、脊柱、腕關節等部位的骨密度,從而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生。要提高骨密度,骨組織必須承受高于日常活動所經歷的機械負荷,因此力量訓練對于提高肌力和骨密度更有優勢。通過不同形式的運動制定運動處方對于中老年人可以提高骨密度,但是骨密度能否有效地改善取決于阻力運動處方變量的精確操作,如,強度、體積、運動順序、練習之間的休息間隔,以及其他的訓練變量。由此可見,運動處方的制定是需要科學嚴謹的制定運動方式、強度、時間和類型的,處方制定的不當會出現事倍功半的結果。在制定運動處方時需要注意以上幾點,從而達到提高骨密度的目的。
在提倡體醫融合的大背景大環境下,運動處方的應用愈發廣泛,在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認知、心理,以及提高骨密度防止骨質疏松等方面都已應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運動處方在預防、延緩以及治療疾病,強身健體等方面都起到積極作用。醫療以及體育部門應該加以重視,推動體醫融合深入發展,讓運動處方也成為疾病預防與治療的一部分,加強運動與健康、醫療的融合。運動處方在不同疾病的應用隨著研究的深入也會不斷擴大,目前運動處方的制定形式還是以有氧運動為主,在日后的制定中是否可以在確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運用更多的運動形式制定運動處方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現階段中運動處方在臨床疾病的應用較為廣泛,今后可以在現有基礎上,擴寬運動處方在臨床中的應用領域并運用更多的運動形式制定運動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