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工程制圖(含CAD)課程是工科學生必修課程之一,科學開展教學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閱讀圖樣以及繪制工程圖樣的能力。為此,高校教師應當做好教學研究工作以及教學改革工作,引入過程化考核模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并且結合考核結果不斷總結教育經驗,創新工程制圖(含CAD)課程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顯著提升工程制圖(含CAD)課程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以及綜合素養。但結合目前形勢而言,在工程制圖(含CAD)課程考核環節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善,引入過程化考核模式可謂是勢在必行。
為保證工程制圖(含CAD)課程考核工作順利開展,應當結合課程特點以及學生多元化發展需求,制定更加完善的考核過程以及考核細則,并且在不同專業、不同班級開展一系列實驗測試,不斷總結考核經驗。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構建更加完善的出勤考核制度,以此確保學生在制度的約束下,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當中。與此同時,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監控學生線上學習行為,掌握學生的實際制圖情況。在不需要手機輔助制圖的情況下,應當要求學生上交手機。在授課環節隨機抽取學生,在其他學生面前完成展示,以此確保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集中的良好學習狀態。若是有學生不認真聽講或者存在分心,就無法緊隨課程教學節奏。因此通過過程化考核,保證學生始終處于深度學習狀態與注意力集中的狀態極為關鍵。其次,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探索欲望,通過引入過程化考核,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對學生的表現提出鼓勵與表揚,分享學生的成功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與專業課程學習興趣。開展隨堂測試活動,可以精準檢驗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效,并且結合學生的課堂反饋情況,不斷開展課程設計工作以及課程改革工作,探索更加優質、更加高效的課堂教學方案以及教學考核方案,定期舉辦學校競賽活動,并且為獲獎學生頒發獎品,同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興趣[1]。最后,過程化考核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與認知規律,積極創新課程教學方法,引入互動式教學方法、情景式教學方法以及項目化教學方法,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提升知識點理解度,并且為學生布置收取項目化成果這一學習任務。借助信息化教學平臺,精準呈現學生的日常表現成績,以此確保學生結合自身的課堂表現不斷完成自我優化與自我教育,在更深層次、更高難度的專業課程學習環節,擁有更加出色、更加亮眼的表現[2]。
但就目前形勢而言,工程制圖(含CAD)考核工作主要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由教師制定考題內容以及考題規則,要求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試卷任務,并且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定學生的主要途徑。與此同時,還有部分院校選擇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日常表現共同構成總成績,通常日常表現成績占據整體成績的30%;日常表現通常通過學生的出勤率以及課后作業情況、課堂表現衡量。具體存在以下問題:
由于期末考試成績占據整體成績的比例過大,從而容易導致“一考定終身”的現象,多數院校將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工作的核心內容,考試成績在總體成績當中占據70%以上。部分具備良好學習能力、理論基礎牢固的學生可能由于情緒因素以及身體因素發揮失常,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同時部分學生在日常表現環節表現不佳,缺乏良好的學習意識與學習習慣,但在期末考試時超常發揮,成績明顯高于真實水平,導致教師無法通過階段性考核精準掌握學生的真實知識儲備,更加無法結合學生在考試環節當中所表現出的問題,不斷優化、不斷調整教學模式,成為教學改革工作順利開展的主要阻礙[3]。
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正確的學習認識,選擇在期末考試之前開展突擊學習,以期在短時間內完成知識點記憶,但始終處于淺層學習狀態,無法順利完成知識內化,對所學內容始終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不僅對知識缺乏深刻理解,而且無法將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合理應用于實踐操作環節。而制圖課學習需要經歷從簡單形體轉化為復雜組合體過程,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都有極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可以掌握三視圖概念以及各種表達方法,整個學習活動需要結合國際各項規定,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習原則,因此學生通過突擊性學習,雖然可以在考試環節拿到高分,但學習基礎仍然薄弱,根基不牢,在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環節乃至畢業設計環節都會表現出知識儲備不足以及專業技能缺失。
目前國內高等院校所采用的工程制圖(含CAD)課程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筆試為主,通過試卷檢驗學生的看圖能力,或者要求學生結合題目完成繪圖任務。但期末考試時間受到限制,因此無法全方位、多角度對學生物體表達能力展開科學考核。而工程制圖(含CAD)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僅需要確保學生擁有良好的工程圖閱讀能力,還需要要求學生結合國際標準完成自主繪圖。因此,課程考核工作不能將期末考試成績作為核心考核標準,而是需要在課程教學環節引入多元化、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開展全方位過程化考核,這與過程化考核理念不謀而合[4]。
新時期背景下,工程制圖(含CAD)課程考核工作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做好課程教學改革工作,從而順利實現為學生合理增負、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工作這一目標,構建更加完善的過程性考核制度以及結果型考核制度,同時確保二者可以實現有機融合,共同完成學生學業考評。并且結合工程制圖(含CAD)課程的主要特點,科學引入過程化考核模式,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以及具體的學習行為展開科學評價、科學考核,學生可以通過考核結果精準掌握自身在學習環節當中的不足之處,不斷創新學習,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工程制圖(含CAD)課程學習環節。與此同時,教育人員也可以結合工程制圖(含CAD)課程特點,科學設定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案,結合學生在考核環節當中的實際表現,對教學模式作出相應優化與調整,構建更加完善的工程制圖(含CAD)課程教學體系[5]。
通常而言,國內高等院校會將工程制圖(含CAD)課程分為“工程制圖(含CAD)I 和工程制圖(含CAD)II”其中“工程制圖(含CAD)課程I”會在第一學期開設;而“工程制圖(含CAD)課程II”則在第二學期開設。每個學期的學習時間為32課時,每課時45 分鐘。相較而言,“工程制圖(含CAD)課程I”當中知識更為基礎,重點講解工程圖實際表達方法及幾何圖形的投影原理;而“工程制圖(含CAD)課程II”則是在“工程制圖(含CAD)課程I”的基礎上作出延伸,重點講解標準零件圖繪制、非標準零件圖繪制以及裝配圖繪制。通過二者有機融合,可以向學生完整地詮釋機械制圖工作原理以及國家相應標準工程圖的實際表達方法,確保學生具備基礎的繪圖能力以及工程圖閱讀能力,為后續更深層次的專業課程學習以及實際產品制圖奠定堅實基礎。
1.“工程制圖(含CAD)課程I”實施過程化考核的實踐策略
首先,在正式授課之前,要求學生在互聯網教學平臺,通過觀看教學視頻以及教學課件,完成自主預習任務,明確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并且將自身理解不透徹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教學環節向教師求解,由教師向學生展開專業化指導,突破本科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其次,在課堂教學任務結束后,結合本科教學主題,科學設定課后作業,并且嚴格設定課后作業的上交時間,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檢驗學生的知識轉化效果以及知識遷移效果;最后,最為關鍵、最為核心的步驟是在課程教學環節增設課堂測試類題型:兩圓柱正交讀圖方法以及組合體讀圖方法、平面切圓柱讀圖方法以及拋式圖讀圖方法,講解結束后,由教師抽取教學材料當中的習題,或者自主命題,對學生開展課堂測試,確保每堂課程至少為學生布置三次隨堂測試任務,并且將隨堂測試結果納入到百分制考核環節[6]。
2.“工程制圖(含CAD)課程II”,開展過程化考核的實踐策略
首先,同樣要求學生在互聯網平臺通過觀看預習課件,完成預習任務,并且在基礎預習任務結束后,結合學生自身發展需求,觀看與之相關的工藝加工視頻設備裝配視頻以及帶有思政教育元素的教學視頻;其次,在正式教學活動結束后,為學生布置相應量的課后作業,同樣需要科學設置作業最晚上交時間,嚴格規范學生的課后作業流程。必要時,學生可以通過組內討論完成課后作業,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知識理解程度,保證課后作業質量;最后,適當提升課堂測試比例,在螺紋規定畫法、螺紋連接規定畫法、單個齒輪規定畫法、鏈接規定畫法以及零件表達方法、關鍵技術標注方法、零件圖閱讀方法、零件圖繪制方法、裝配圖特殊表達方式以及規定畫法等一系列知識點傳授工作結束后,教師可以自行設定時間,為學生布置隨堂測試任務,并且將其納入到學生日常考核成績當中。需要注意在零件圖相關知識學習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自主學習任務,并且要求學生自主繪制裝配工作圖,并且以百分制來評定學生的成績。教師在采用過程評價方式期間,需要全面分析和研究學生學習的過程情況,改變傳統的結果性考核方法,觀察每位學生的學習過程,深入做好研究和分析工作,通過系統化的觀察和分析,有效開展相應的管理,提升過程性評價工作效果,充分發揮多元評價措施和手段的價值。
在工程制圖(含CAD)課程考核環節,為體現過程化考核作用與優勢,教師應當結合工程制圖(含CAD)課程特點,科學制定考核形式與考核比例。由于工程制圖(含CAD)課程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而期末筆試無法精準呈現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以及創新意識。因此,教師應當適當增加日常成績在階段性考核當中的占比,確保日常考核成績占據總評成績的70%左右,而期末考試成績則占據總評成績的30%左右。
結合這一目標,在“工程制圖(含CAD)課程I”,成績評定環節,線上學習表現占據5%,主要考核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件以及教學視頻觀看情況;課堂出勤率以及課堂表現占據考核的5%;課后作業占據日常考核成績的20%;隨堂測試考核占據日常考核成績40%;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隨堂測試需要經過三次以上的測驗方可完成,因此,教師應當科學設計考核方式,可以將學生總體表現開展總體考核,也可以將總體考核分數劃分至各自考核當中,最終完成總分匯總;期末考試成績占據整體考核成績的40%,主要以畫圖題為主,檢驗學生的畫圖能力以及識圖能力。具體知識點如下:精準識別三視圖、向視圖以及剖視圖,繪制出斷面圖以及向視圖,諸如此類。
“工程制圖(含CAD)課程II”成績評定措施如下:首先,線上學習占據總體考核成績的5%;課堂出勤率以及課堂表現占據總體考核成績的3%;習題課后作業占據總體考核的20%;而繪制建筑構件圖占據總體考核成績的5%;繪制配置圖占據總體考核成績的5%;隨堂測試題占據總體考核成績的32%;期末考試測試題仍然占據總體考核成績的30%。期末考試題型主要以畫圖題與填空題為主,通過題型補充或者查缺補漏等方式檢驗學生標準件繪制能力以及常用件繪制能力。為學生提供完整的建筑構件圖,并且要求學生通過填空的方式,檢驗學生是否可以精準分辨圖中各種標志,并且繪制出建筑構件的剖視圖以及某個視圖,給出更加完整的施工圖,科學考核學生的施工圖閱讀能力。并且在學生學習過程評價期間,教師還需和其他專業教師相互溝通交流,共同探討如何改善當前的過程評價現狀和問題,強化學術研究和分析的力度,將學術研究成果轉變成為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進一步提升整體的育人工作質量和水平,確保過程性評價工作的有效開展和落實。
總而言之,全過程考核模式與工程制圖(含CAD)課程考核工作高度契合,二者之間具有諸多互通之處。工程制圖(含CAD)課程教師可以通過引入過程化考核模式的方式開展考核。在顯著提升課程考核效率的同時,也為學生繪圖能力以及識圖能力發展奠定堅實穩固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需要重視過程性考核模式的應用,做好考核機制和體系的設計工作,增強整體的考核工作效果和水平,發揮過程中考核模式和措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