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輝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近年來,隨著國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全國各地醫療機構與高校均在積極探索培育高素質、高水平、全科型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路徑,從而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更好地發揮基層醫療服務在保障基層人民群眾健康層面的重要作用。基層醫療服務人員的能力與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基層醫療服務工作開展效率和質量。因此,基層醫療服務人員應具備何種能力?如何培養這些能力?均是提升基層醫療服務工作水平和質量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
近年來,在國家積極推動醫療改革的背景下,湖南省基層醫療工作人員緊張情況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根據衛健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34.0萬人,較上年增加17.9萬人,同比增長32.2%,占衛生人員總數的32.2%;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人員數64.8萬人,鄉鎮衛生院人員數148.1萬人[1]。通過結合湖南省基層醫療服務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可知,醫療工作人員應具備的能力包括以下幾點。
新時代下,基層醫療服務工作對醫療工作人員的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作為一名合格的醫療從業者,必須具備高尚的醫德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醫務工作者不僅要具備高超的醫術,還要具備高尚的醫德,否則光具有專業知識只能是一個有用的機器,不能成為一個身心全面發展的人才[3]。因此,對醫務人員來說,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固然重要,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職業素養也非常重要。只有同時具備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情操,才能在醫療服務工作中為病患著想,做到真正地“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為人民群眾提供滿意的基層醫療服務。
醫學面對的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至高無上的。醫務工作者的專業水平直接影響患者的就醫質量以及滿意度。因此,醫務人員要不斷豐富自身的醫學知識,提高專業水平,才能使更多患者有生的希望,也才能為更多患者減輕病痛。良好的業務水平利于樹立醫院的信譽,得到病人的信任。如醫療事故時有發生,那么患者就會失去對醫院的信任感,從而不愿意與醫務人員進行溝通,使醫患關系變得緊張。
第一,具備扎實的診療技術和患者照護能力。基層醫療工作人員應當一切從患者出發,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為他們提供適宜有效的治療,幫助他們減輕痛苦[4]。為此,基層醫療工作人員應當具備對患者開展有效的醫療、診斷和手術程序的能力;具備收集患者檢驗結果、病歷信息、癥狀表現和檢查數據等信息的信息采集和管理能力;具備良好的患者溝通能力,能夠依據對患者的臨床判斷和科學依據,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告知患者病情及所需的治療手段;具備良好的保健服務能力,可以為患者提供必要的醫療保健服務,使患者、家屬和社區能更多了解醫療保健知識,走向健康;能夠依據患者情況制定完善的治療方案,并根據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給出相應的轉診建議,并在轉診期間保持對患者的持續性治療。
第二,具備扎實的臨床實踐知識和經驗。基層醫療工作人員應當具備不斷學習新知識,包括與時俱進的臨床知識、生物醫學知識和流行病學知識等,并將自己所學知識充分轉化為實踐,服務好患者[5]。例如,運用所學調查和分析方法有效開展臨床診斷;根據相應的臨床科學原理制定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決策,解決臨床問題,并對患者開展全面的醫療照護;不斷創新醫療保健知識和實踐內容,加大醫療保健知識傳播力度,促進醫療保健知識的轉化和應用。
第三,具備較強的反思、學習和創新能力。基層醫療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能對自身開展的針對患者的照護情況進行正確的自我評估和自我分析,將科學依據進行有效應用,通過分析自身不足,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照護患者的能力[6]。例如,正確判斷自身知識和能力存在的優勢和不足以及突破不了的地方,可以科學地分析自身的實踐行為;制定相應的改進計劃和改進目標,并通過自主學習或參加相關培訓活動,彌補自身知識、能力和素養方面的不足。此外,還應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勇于實踐新知識、新標準、新技術和新服務,不斷改善治療結果。還要善于總結,不斷創新,切實提高工作能力。
第四,具備較強的現代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互聯網時代下,現代信息技術在醫療領域得到了深入的推廣和運用。作為一名合格的基層醫療工作者必須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以確保可以為人民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基層醫療服務[7]。例如,醫療信息系統的操作能力、信息檢索能力以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自主學習的能力等。當基層醫療工作者具備較強的信息素養時,可以主動地運用信息技術、新媒體渠道等了解最新的知識動態,了解相關疾病的最新發展狀況等,從而為日常診療工作的開展提供合理的參考。
第五,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在基層醫療工作中,有時對從業者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有較高要求。為此,基層醫療工作人員,一方面,應建立與其他醫務人員良好的合作關系,尊重他人,協助他人,信任他人。例如,通過利用自身和團隊以及跨專業團隊的專業知識為患者和公眾解決問題,做好醫療保健服務工作;另一方面,應積極與相關醫務人員就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開展工作,從而更好地為患者和公眾提供高質量、全面的醫療服務。
隨著時代發展,醫療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對基層醫療工作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基層醫療工作人員除了應具備較高的醫德和較強專業技能外,還應具備較強的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
第一,強健的身心素質。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性質比較特殊,他們經常會為了搶救患者而加班加點工作,如果他們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無法承受加班加點工作帶來的身體壓力。例如,在醫療工作中,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病患,在處理緊急事件和醫患關系過程中,基層醫療工作者唯有具備強健的身體素質,才能適應各種各樣的工作環境,確保能夠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基層醫療服務。同時,從心理素質層面,基層醫療工作者應當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隨著時代發展,醫療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對醫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些醫務人員承受不住壓力會產生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直接影響病人的情緒。因此,不僅要提高醫療人員的業務水平,還要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使他們更好地開展醫療工作,建立起與各種病患的良好溝通關系。只有用心的對待病患,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做好醫療工作,才能得到醫院和患者的認可,才能在醫療道路走得更遠。
第二,較強的綜合素養。基層醫療工作人員應當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素養,例如人際溝通能力、醫患關系處理能力、社會責任感和職業規劃能力等。以人際關系為例,基層醫療工作人員掌握人際溝通技巧,從而更好地與患者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還要與其他醫護人員建立良好溝通合作關系?。例如,基層醫療工作人員要與不同背景的患者、家屬和公眾進行有效溝通交流,不斷提高溝通技能;要與同行、醫護人員和工作相關的其他人員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便于更好地開展工作;遇到難以表達的情況要端正態度,誠實、友善、謹慎的與相關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包括死亡、不良事件、壞消息等所有難出口的情況。此外,基層醫療工作人員應當能察言觀色,對他人因痛苦等引起的不良情緒要給予理解。同時,從醫患關系處理的方面,基層醫療工作者應當對患者及家屬擁有同情心,在工作中保持誠實正直,尊重每一個人;重視患者需求,做好服務患者工作;對所有患者都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家庭背景、社會背景和患者個性特點等不同對患者分三六九等,要理解和尊重所有患者。基層醫療工作人員還應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醫療機構相關規定辦事,以較強的法律意識規范自身的行為,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基層醫療服務。此外,基層醫療工作人員應具備較強的自我評價能力和職業規劃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和職業規劃能力是基層醫療工作人員實現自我成長和自我發展的重要保證。例如,基層醫療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能清楚認識到自身知識、能力及素養存在的不足,并能有意識就不足向他人尋求幫助;要能很好地平衡個人和職業責任間的沖突等。
基層醫療機構應當結合基層醫療工作的人才需求和對人才的能力需求,遵循醫療衛生人才成長規律,加強對基層醫療工作人員能力的培養。
第一,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加強針對基層醫療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促進基層醫療工作人員掌握與基層醫療需求相匹配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關部門應根據基層醫療工作的實際需要,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培訓方案,選擇具備針對性的培訓內容,注重理論教學與技能操作的緊密結合,并采用線上線下現結合的培訓方式,形成利于基層醫療工作人員進行學習和自我提升的完善培訓供給機制。同時,為提升基層醫療工作者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可以將培訓與績效、薪酬等掛鉤,保障基層醫療工作人員培訓效果。此外,應當加強基層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湖南省在積極推進基層醫療服務建設的過程中,對全科醫生的需求日漸擴大。同時,全科醫生隊伍更加適應新時代下基層醫療服務工作對人才的需求。因此,應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的全科醫生培訓。例如,可以安排基層醫療工作人員到規范化培養基地開展1~2年的全科培訓。
第二,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鼓勵基層醫療工作人員進行進修和學歷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提升基層醫療工作人員自我學習和提升學歷層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可以通過鼓勵在崗醫生參加符合政策的相關高等教育活動來提升學歷層次。同時,對于在崗期間取得相應的資格認證的基層醫療工作人員應當從薪酬、補助等各個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確保基層醫療工作人員可以積極主動地尋求自我提升。
第三,推進“結對培養”和“駐點幫扶”等模式,提升基層醫療工作人員能力培養效果。例如,通過制定“導師+基層全科醫生”結對培養計劃,定期在醫院進行相關學習,包括學習門診診治規范、熟悉病房工作流程、參與醫生業務學習等內容。同時,也可以邀請專家到基層醫院開展疾病指南、共識等內容的宣講,培養基層醫生的臨床思維和溝通能力,提升基層醫生對相關疾病的診治的掌握程度。而通過駐點幫扶模式則可以發揮上級醫院的優勢為基層醫院機構提供力所能及的學習條件,例如理論傳授、實踐指導、臨床帶教等,引導基層醫生掌握更多的臨床診療方法,提升基層醫療工作人員的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總之,為促進湖南省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高效率、高質量的基層醫療服務,基層醫療機構必須高度重視醫療工作隊伍的能力建設,既要關注基層醫療工作者的醫德、職業道德,也要高度重視基層醫療工作者的身體素質建設、心理素質建設以及綜合素養培養,從而不斷地促進基層醫療工作人員能力與素質的不斷提升,為基層醫療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