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九瑞
(山東省濟鋼高級中學,山東 濟南 250100)
現如今,信息技術不斷更新與改進,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不斷創新,使教育教學工作獲得極大的進步,教學質量也得到有效提升。在當前新課改進程日益加深的時期,微課作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活動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使得化學教學內容得到進一步豐富,化學實驗的可操作性得到增強,同時,使化學課堂的學習氛圍越來越濃厚。因此,本文在對微課概念及特點進行簡要分析的基礎上,分析了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重點探討了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提升微課在高中化學課堂上的應用效率,改進化學教學現狀。
微課是近年來新興的教學模式,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所謂微課,從字面意思來看,指的是一種微型課程。在微課教學模式下,將微型教學視頻作為重要的教學載體,圍繞著具體的教學環節、教學內容、課程知識點等進行設計,最終以一種情景化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1]。也可以說,微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能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還能支持多種不同的學習方式。
就微課的特點來看,主要表現如下。
第一,教學目標明確,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微課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一般針對具體的教學環節或特定的教學內容或某一知識點而展開的。所以,微課的設計具有非常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突出,且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在微課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按照自身的學習需求來選擇具體的微課內容,通過針對性的學習,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學習難題,不僅能夠有效節省學習時間,還能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有效的激發作用。
第 二,“短”“小”“精”。所 謂“短”“小”“精”,主要指的是微課視頻時間短、教學主題小、教學內容精細。首先,微課將具體的知識點通過小片段的形式呈現出來,一般而言,微課視頻時間在5至8分鐘之間,最長的視頻也不會高于15分鐘。微課主題明確,開門見山,實現了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微課視頻上,有效避免了因學習時間過長導致學生厭煩心理的出現。其次,微課的教學主題較小,目標集中,教師能夠通過微課設計使教學重點更加突出,學生學習起來目的性與針對性更強。因為主題小、視頻資源容量少,學生下載、保存、利用與共享更加便利,能夠進一步實現碎片化學習,使學習效率得以提升。最后,微課的教學內容精細,教師通過精細合理的設計,對課程內容中的具體知識點或某一題型進行集中講授,使學生對相關知識加以鞏固與理解,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增強學習效果[2]。
第三,教學方式形象,教學資源豐富,使學生充分感受真實的教學情境。通常情況下,教師借助于微課以微視頻或者微課件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與口頭講授、文字表述等形式相比起來,微課能將枯燥的知識變得趣味十足,形象生動,在刺激學生多種感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熱情,使課堂氣氛高漲。另外,在微課教學模式下,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在互動與交流中獲得知識,而且在學習結束后,還能進行學習效果監測。在此過程中,微課為學生提供了真實輕松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并獲得良好的課堂學習體驗。
就高中化學課程而言,其中包含的實驗內容相對特殊,學生預習起來并不容易。即使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利用導學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自主預習,但是學生也只是針對實驗原理、實驗儀器的使用以及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進行機械性預習,再加上許多學生學習經驗不足,對化學實驗的認知只能處于表面層次。而將微課應用于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于微課將實驗課堂中需要用到的相關導學性內容進行提前錄制與設計,并傳輸給學生。學生在實驗課開始之前做好對本節課內容的提前預習工作,對相關知識有所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對于實驗課程的相關內容更容易理解,加深記憶的同時,提升預習效果。除此之外,微課在高中化學實驗課程中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對實驗內容之外的拓展性知識有所接觸,在鞏固課本知識的同時,了解化學知識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的探究欲望,提升學習興趣[3]。
當前階段,高中化學課程教學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獲得了創新,教學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是,因化學實驗本身具有一定的難以觀測性,再加上現實條件的限制,化學實驗課程的實施存在一定的難度。而將微課應用于化學課程教學中,尤其是引入化學實驗課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化學實驗課程的難題。例如,在教授元素周期律相關知識時,對于堿金屬與水的反應遞變規律的學習,因金屬與水的反應較為劇烈,操作起來難度較大,而教師將堿金屬與水的反應通過微課的形式展示出來,在保證學生了解堿金屬與水的反應遞變規律的同時,簡化了實驗操作,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化學課程中有許多實驗雖然危險性不大,但往往因實驗現象過快,或時間過長,現實的實驗操作很難獲得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而將微課應用于化學教學中,能夠有效突破傳統教學的限制,將實驗操作的全過程清晰、形象地展示出來,使化學實驗回歸教學本質。
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活動要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點,實施針對性教學。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采用口頭講解的教學形式,根據固有的教學內容進行照本宣科的講授。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熱情不足,對知識的探究欲不強,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提升。而將微課應用于化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水平、接受能力與學習特點設計相應的微課視頻內容,同時,指導學生在了解自身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選擇相應的微課視頻內容進行針對性學習。在此過程中,能夠實現高中化學課程的個性化教學,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在現代教育理念下,倡導教師將分層教學觀念應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就目前而言,在高中教育教學工作中,每個班級都會有40~50名學生,每一位學生在學習能力與智力水平上都存在著不同的差異。要想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對于相同的教學內容,學習水平高的學生會覺得課堂教學容量偏少,而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則認為教學容量過多,難以消化。這就為化學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而將微課應用于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借助于網絡技術為學生建立微課資源庫,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根據自己具體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需求就會得到一定的滿足,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同時還能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鞏固學習效果[4]。
在化學課程教學活動中,課堂導入作為重要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性要素。因此,作為高中化學教師,應對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與實施引起高度重視,并充分體現課堂導入環節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作用,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活動中,為一堂課的順利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而言,教師應借助于微課形式,將化學課程中新舊知識的關聯點涉及其中,使學生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同時,在微課導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于問題導入方式,提升課堂師生的互動性,使學生帶著問題開始對新知識的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同時還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5]。
例如,在對《堿金屬元素原子得失電子能力的比較》進行教授時,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可通過微課向學生播放鈉、鉀、銣、銫、鈁分別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的相關視頻,要求學生對此化學現象進行仔細觀察,并引導其對以下問題進行思考與討論:“實驗現象有什么不同?” “說明堿金屬單質性質有什么遞變規律?”“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如何解釋?”在此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積極地思考與討論,并為了獲取問題的答案而主動地參與到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
在高中化學微課教學模式下,為了提升微課的應用效果,教師應注意加強教學創新,微課設計要新穎,內容要豐富且具有針對性,在對知識內容的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學習需求,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有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與參與。同時,在微課制作中,教師應注意控制自己的語速,語音、語調要適當,也可運用幽默有趣的言語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微課內容上,提升學習效率。另外,在高中化學微課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對教學過渡環節的設計,巧妙設計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同時,在課堂提問環節,適當放慢課堂進度,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與討論時間,以此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進而激發學習興趣。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往往忽略微課“短”“小”“精”的特點,將多個知識點包含于同一個微課視頻中,或者微課視頻時間過長,導致重點不突出,學生學習起來目標不夠明確,直接影響學生的化學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微課內容的設計,體現微課教學特點,充分把握化學課程中的重難點內容,引導學生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具體而言,可以通過直接標明重難點的形式來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內容,也可以將微課背景色調成黑色,通過字體加粗、字體顏色凸顯、彩筆標識等方式明確重難點內容。對于學生而言,不同顏色、不同字體的內容更能吸引其注意力,使其在無意中明確重難點,并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記憶[6]。
在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實驗課程的學習非常重要。通過實驗操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同時還能使學生通過實驗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通過化學實驗現象總結化學反應規律,鞏固化學知識學習效果。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由于受教學條件與教學資源稀缺的影響,許多化學實驗課程無法通過動手操作實現情境再現,而微課的應用則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在具體的化學微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實驗課程與微課教學的結合。例如,在對《氯氣的性質》這一內容進行教授時,教師可充分運用教學資源錄制氯氣反應的相關視頻,并配以詳細的講解,使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來了解氯氣的反應過程,總結氯氣的性質。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與分析加深知識理解,并實現由現象到本質的自主建構過程,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高中化學課程內容較為抽象,且知識點繁雜,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大。而化學課堂時間非常有限,要想使學生對化學知識深入理解,并學會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就必須注重化學課程的課后復習。在化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微課教學與課后復習相結合,充分利用微課易傳播的特點,將化學知識點設計成微課視頻,并通過微信、U盤等方式傳遞給學生。學生可充分利用課后碎片時間進行化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將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錄制微信視頻的方式,向學生詳細講解,學生通過反復觀看視頻,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7]。
總而言之,將微課應用于高中化學教學實踐活動中,是教學技術改革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促進化學課程教學創新、提升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嘗試。在微課教學模式下,高中化學教師可充分借助于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形象生動的化學知識,轉變以往口頭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使整個化學課堂活躍起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在對具體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將微課應用于化學課程教學中,以提升微課與具體學情的匹配度,進而增強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