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曉
(平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山東 平邑 273300)
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是民生領域的核心問題之一。近年來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治理下,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有明顯改觀,但仍存在法律宣傳不到位、食品行業競爭無序、食品監管力量薄弱等諸多問題,增加了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發生概率,如瘦肉精事件、蘇丹紅事件、地溝油事件等,危害巨大,社會影響惡劣,因此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現存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食品上市銷售,需經過采購、生產、加工、運輸等多個環節,無論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均會引發質量安全問題,消費者食用污染變質的食品后,會對自身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嚴把食品各環節,有助于降低食品質量安全事件的發生概率,保證消費者身體健康。
當前,食品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稍有不慎就會遭遇滅頂之災,因此保持較高的競爭力是實現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食品企業所生產制造的食品質量狀況,是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尤其是在我國加入WTO 后,食品出口貿易量明顯增加,同時國際市場對于食品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做好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提升食品質量檢驗檢測水平,方可更好地保障國內、國際市場食品質量,進而贏得更多國家、消費者的信賴,提升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為企業穩健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監管部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來隨著食品行業的快速發展,商品種類不斷增多,使得食品監管面積更大、戰線更長、工作量更大,并且食品行業從業人員素質普遍不高,且具備較強的流動性,但由于監管人員數量不足,導致出現了超負荷工作的現象,無法實現全覆蓋監管。與此同時,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由于監管設施設備不足,因此執法人員只能夠通過肉眼看、鼻子聞、檢查憑證等方式完成檢測監管工作,無法及時發現并查處存在問題的食品。此外,食品質量安全日常監管工作中,辦公場地不固定,并且電腦、打印機、執法車輛等辦公設備不齊全,無法很好地滿足當前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需求。
食品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由于個別經營者缺乏較高的安全意識,導致隱患問題突出。食品行業準入門檻不高,從業者以農民工、下崗職工等為主,文化水平及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工作中態度不端正,食品質量安全意識淡薄,這為食品安全生產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同時,消費者缺乏較高的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尤其是基層農村地區的老人、兒童,在采購食品時并不會查看生產日期、保質期,更注重的是貪圖便宜,一旦出現問題,維權難度極大。此外,當前市場上的食品種類琳瑯滿目,并且出現了一些山寨的食品,如“大個核桃”“康帥傅”等,尤其是農村地區這一現象極為突出,消費者普遍缺乏食品質量安全意識,因此也是假冒偽劣食品的最常見受害者。
現階段,食品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化,在這一過程中惡意競爭、無序競爭的現象也越來越突出。當前,各個地區食品生產經營戶較為分散,規模不大,甚至有的幾張桌子就組建一個小餐館;幾十包小食品、幾瓶酒、幾包糖果就形成了小食雜店,這些食品生產經營戶大多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等相關證件,再加上小作坊沒有及時備案,極易成為漏網之魚。同時,食品行業技術含量不高,投入不大,由于政府引導、監管不到位,導致出現了小、散、亂、差的現象,僅有個別的食品生產企業、經營戶進行了注冊登記備案管理,大部分的流動攤販隨處可見,由于無法予以有效的監督控制,導致食品生產環境衛生狀況不達標、原輔材料質量差,所生產的食品存在嚴重的質量安全隱患。
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執法人員可適用的法律條款缺乏明確性,降低了執法的可操作性,弱化了執法監管效能。同時,食品監管對象數量龐大,包括食用農產品、食品生產和流通、餐飲服務、集貿市場等,均需要監督管理,監管工作量巨大。此外,當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主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為主,上述法律法規條款內容折射出我國食品行業違法成本低,違法成本低于違法收益所得,導致不法分子以身犯法。食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分工不明,工作中職責范圍、監管內容不清晰、不明確,導致監管工作存在漏洞,增加了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發生概率[1]。
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的背景下,做好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宣傳工作至關重要。政府部門應認真履職,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加大食品安全知識宣傳力度,普及食品安全法,提高消費者安全意識、維權意識、防范意識。宣傳工作中,應從線上和線下兩個方面入手。線上宣傳時,發揮出抖音、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的作用,擴大宣傳覆蓋面;線下宣傳時,可利用農村大集進行宣傳。要積極做好對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餐飲經營業主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提高其自覺性、自律性,樹立良好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嚴把食品質量安全“準入關”,杜絕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發生[2]。
現階段,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尚不完善,有的已“過時”,無法很好地滿足新時期國際、國內市場需要。因此,要從國際和國內市場兩個角度出發,對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進行修訂完善,將食品質量推上新臺階。要充分結合食品質量安全的原則來修訂食品質量安全標準。①安全性原則,防止食品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威脅人體健康。②環保性原則,以盡可能苛刻的技術標準、指標,最大限度地減輕食品生產對于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和影響,在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基礎之上,推動食品行業環?;l展。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食品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食品質量安全法律體系,早已無法滿足新時期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需求,因此對其進行補充完善至關重要。同時,當前食品質量安全執法工作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突出,個別執法人員礙于情面、壓力,利用職權辦“人情案”,甚至有的以權謀私,社會影響惡劣,同時也嚴重影響食品行業的穩健發展。基于此,必須要積極逐步完善食品質量安全法律體系,并做到依法行政,加強執法人員教育培訓,制訂嚴密的工作紀律和內部審批程序,并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制定大案要案領導集體決定制度,提升執法和監督水平,確保將法律法規落實到位,實現對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把關控制。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食品行業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實行的是多頭管理,在工作中往往會出現職責交叉的現象,或者有的會出現“真空地帶”,導致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屢見不鮮。要想有效解決現階段食品監管職責分散的問題,應集中食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能,構建協調機制,提升監督管理效能。要對各方在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的權利、義務予以明確,并加強溝通和交流,避免職能交叉。針對在執法、監管工作中存在故意瞞報、不作為、隱瞞信息等行為,應追究其法律責任,保障食品質量安全[3]。
為消除監管盲區,要進一步加大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①應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嚴查并取締衛生不達標、無證經營食品企業。②要加大懲處力度,針對所出現的食品質量安全違法行為,要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手軟。③要重點監管食品生產企業、學校食堂、大型商超,強化食品質量安全制度落實,明確法人是食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提升各食品企業安全意識。④在日常監管的同時,要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企業及人員。⑤要重點打擊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濫用食品添加劑、食用過期劣質原料進行生產加工食品等行為,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實現對食品質量安全的有效保障。
新時期,傳統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方式費時又費力,因此要重視對管理方式方法的創新,重點做好對食品流動攤販的監管工作,政府部門可劃定一塊食品流動攤販集中區并對攤販實施統一化管理,夯實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基礎。同時,要充分發揮出社會群眾的力量,規范投訴舉報工作,成立投訴舉報熱線,并結合12315投訴舉報平臺,讓食品違法行為無處藏身。要完善舉報獎勵制度,積極鼓勵群眾參與到食品質量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的監督管理中,對舉報人員信息絕對保密,嚴肅查處對舉報人的打擊報復行為,提高投訴舉報積極主動性,同時也要打擊惡意舉報非法牟利的行為[4]。
信息時代,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中,要重視食品質量安全信息網絡建設工作,搭建工作平臺,便于各個職能部門共享資源信息,實現協調化、動態化管理,防止管理工作中出現重復、漏洞,提升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成效。同時,要加強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在食品質量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搭建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大數據平臺,應用互聯網、大數據推動監管創新,重視網絡交易監管系統建設,實現食品線上、線下交易管理全覆蓋,實現食品安全違法犯罪線索網上排查匯聚和案件網上移送、受理、監督,促進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撐,因此政府部門應積極通過強化預算安排、及時下達預算指標等方式,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利用充足的資金,完善辦公場所,采購先進的檢驗設施設備,并重點做好食品安全日常監督抽檢、風險檢測、食品安全評估等各項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并嚴厲查處,消除食品質量安全隱患。此外,要做好資金監管工作,嚴格落實財務制度,規范監測和執法經費使用,做到??顚S?,避免出現挪用資金或貪污腐敗的現象,滿足新時期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需求[5]。
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事關國計民生,保障食品質量安全至關重要。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的背景下,要充分意識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深入分析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原因,并制定針對性、有效性的解決處置措施,提升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降低食品質量安全事件的發生概率,實現對食品質量安全的有效保障,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及消費者健康,助推食品行業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