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四川/張倩
在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皮革樓五樓的一角,一間不大的辦公室里,兩張簡單的辦公桌,一排井然有序的文件柜和幾盆整齊擺放的綠植,這就是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林煒教授的辦公室,一如她生活的映照,簡單、勤勉、務實。林煒老師堅定地做好每件該做的事,以嚴謹的科研精神、求實的工作態度培養著青年學子,帶領團隊開展高水平教學科研工作,用行動演繹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度。
在四川大學皮革化學與工程專業求學期間,林煒在同學中間是出了名的勤奮,蛋白質腐爛與化學品混合散發的味道十分難聞,別人恨不得躲得遠遠的,為了課題研究,她卻習以為常。正是憑著這股執著的勁頭和對專業的熱愛,1997 年正值研二的她獲得了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一等獎。談起這件事,林煒淡淡地說:“是導師張銘讓教授的指導和‘挑戰杯’把我帶到了新起點,激勵著我不斷前行?!弊源?,林煒立志在綠色皮革化學工程領域進行深入研究,探索更多對行業可持續發展行之有效的方法。
2000 年博士畢業留校,林煒選擇到中國科技大學深造博士后,師從朱清時院士和吳奇院士。報到時,朱清時老師對她說的第一句話是“學到真本事”,吳奇老師希望她去感悟“Be professional”。不管是在日內瓦大學博士后深造,在德國克拉斯塔爾大學做德國科學基金會(DFG)訪問學者,還是回國組建課題組開展工作,林煒一直遵循導師們的期冀,常常反思在學習和研究中是否做到了足夠的專心專注?在教學和指導學生過程中是否做到了“以生為本”,像對待自己孩子那樣引導學生自我覺醒、自我完善?不管在哪里學習工作,是否都做到了以業界優秀人才為標桿,使優秀成為習慣?林煒常言,“科研就像一條崎嶇的山路,不忘初心、心有所信,方有會當凌絕頂的希望”;“理工結合、落實到工,高校工科科研是為產業、為國家發展戰略服務,需要我們不斷踐行,矢志不渝!”
執教20 年,林煒一直保持學習的心態,秉持“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的教育理念,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立德樹人的深刻理解,注重在每個教育環節中切實履行導師職責,兢兢業業講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在指導本科生科研探索和創新實踐項目中多次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正是有了前期踏實積累和堅定前行,林煒已主持完成“863”計劃重大項目課題(專項經費995 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企業合作研發等項目20 余項,目前主持在研的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課題(2019YFC1904500)、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四川省重點項目、企業合作項目等。研究開發的多項產品技術在企業轉化,與企業合作建成了1 個基于高風險化學品替代產品技術的應用示范工程;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GB)3 項(排名第1)、四川省地方標準(DB)6 項、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SN)3 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論文120 余篇;以第一發明人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38 件。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 項(2001 年)、二等獎1 項(2007年)。目前兼任四川省皮革學會理事長、《皮革科學與工程》雜志社社長。
“我想的就是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在榮譽與成就面前,林煒秉承初心、堅持不懈、心懷感恩。“皮革學科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經過皮革人幾代的傳承才奠定了今天這樣引領同類學科發展的地位?!闭劦綄I和學科發展時,林煒深情地說,我們都應該回報專業,為專業、學科建設努力,現在要盡力協助石碧院士推動高水平英文學術期刊建設,以及“生態皮革工業互聯網研究中心”建設。
“做學問首先是做人”“做科研要有品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走出去看世界”,林煒的諄諄教誨讓學生們終身受用。林煒希望培養的學生都愛學習、會思考,能保持和培養探究問題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洞察力、解決問題的行動力,未來工作中呈現出匠心獨具、匠心獨運、匠心獨妙的創造力。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林煒心系課題組每一位成員的身心健康,告誡大家特殊時期更要注重健康與安全,叮囑大家要堅持鍛煉,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與此同時,林煒積極落實“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工作要求,通過線上教學與學生們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全力保障課題組工作有序開展。面對不同階段學生,林煒細心周到、精心規劃,大到課題創新性及研究意義的探討,小到文章中一張圖片的輸出格式,林煒無不親力親為。正是由于她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淵博的學識,課題組有同學笑言,即使“宅家學習”也未受疫情的影響,而是在“野蠻生長”。
“教育育人,不能誤人子弟,這是我時刻告誡自己的,也是我多年不懈投入的?!绷譄樕眢w力行,盡力給學生提供“學得真學問,習得真本領”的機會,也激勵學生要有這樣的動力。從教20年來,林煒一直堅持引導學生培養“open eyes,open mind”的意識和理念,打開視野、打開思維、打開心胸,逐步形成品判性思維,有自己的真知灼見?!坝鲆娏譄樌蠋?,是我們的幸運!”提及林煒,她的學生心中滿是感激,“林老師對學生的關懷,是根植于內心的溫柔,是老師,是朋友,亦像我們的‘大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