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瑩華 夏勝華 王 進
(1.麻城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湖北麻城 438300; 2.麻城市種畜場,湖北麻城 438300)
2020年9我國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的強調在推進我國畜牧養殖業發展過程中要持續改進和調整優化飼料配方結構,促進玉米和豆粕的減量替代,推進這方面技術的有效推廣和落實。2021年3月、4月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分別發布了《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工作方案》《豬雞飼料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技術方案》,對實現豬雞飼料中玉米和豆粕的減量替代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和指引,明確了相關工作開展和實施的進度安排、任務劃分以及減量替代的方式、日糧配制要點等。
該項政策的頒布和實施主要是為了在推進畜牧養殖業發展過程中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我國現有的飼料資源,尋找持續改進和調整優化我國豬雞飼料配方結構的對策和方法,在綜合的考慮和分析營養價值參數、成本和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努力構建適合當前我國發展形勢下、具有我國特色的多元化飼料配方體系。在國家頒布和實施的減量替代技術方案的科學指導和指引下,在確保豬雞飼料的營養及安全性的前提下,各有關行業和企業采用科學的方式,準確把握日糧配制要點等,有效降低飼料中玉米和豆粕占比。
2.1.1 確定日糧類型
在綜合的考慮和分析玉米、豆粕以及替代原料市場價格、供求變化情況等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豬雞養殖對飼料的需求、飼料營養成分、成本和效益等的基礎上,選擇最適宜的原料,科學合理的確定日糧類型,確保性比價最高、最優。
2.1.2 合理設置日糧有效能水平
強調綜合分析豬雞養殖有關手冊、飼養標準以及豬雞在成長不同階段的生理特點、不同品種和品系的豬雞等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確定日糧適宜的凈能(豬)或代謝能(肉雞和蛋雞)水平,進而科學合理的調整和優化有效能需要量、其他營養成分的占比。
2.1.3 配置基于可利用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糧
強調準確把握和分析豬雞在不同生理階段對氨基酸的需求,對日糧中的氨基酸含量進行科學的調控,確保必需氨基酸、小肽之間平衡,且滿足豬雞養殖日常所需。
2.1.4 保證其他營養成分平衡
豬雞飼料中包含的營養成分比較多,在對日糧配置的時候,既要考慮一些豬雞生長必須的營養成分,還需要確保能氮平衡、脂肪酸平衡,根據豬雞生長的需要,科學的補充亞油酸、不飽脂肪酸,還需要控制日糧中的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電解質等的平衡,并對營養來源、能量飼料組合、蛋白飼料組合等進行綜合的考慮和分析。
2.1.5 酶制劑的選擇和使用要科學合理
在選擇酶制劑的時候,需要綜合的考慮和分析玉米和豆粕以及其他一些原材料的抗營養因子種類、含量等,在此基礎上選擇、組合和應用酶制劑,尤其需要對非淀粉多糖(NSP)酶、纖維素酶等進行科學調控和利用。
2.1.6 其他添加劑的使用要合理規范
在小麥、花生粕中含有的一些元素會對動物的健康造成一定影響,如嘔吐毒素、黃曲霉毒素等,在日糧配制的時候需要采用一些合理的添加劑對其進行科學處理,起到消除或者是緩解的作用效果,如規范化添加霉菌毒素脫毒劑、降解劑等。而且,谷物在庫房中存放的時間過長,也可能發生氧化現象或者是結構出現變化,對養分消化率造成不利影響,添加適合的抗氧化劑,能夠起到一定的預防和控制的作用效果。
2.2.1 玉米替代原料
可以替代玉米的原料比較多,通常情況下可以使用以下幾種原料替代:(1)小麥。小麥當中的粗蛋白含量要比玉米中的含量高一些,但小麥當中也含有比較多的木聚糖,在補充一定量的NSP酶后,與玉米的效能值差不了多少。但是,在使用小麥替代玉米之后,飼料容易出現亞油酸缺乏的情況,需要針對性的添加一定量的油脂進行補充,而且小麥當中的可利用生物素含量非常低,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在飼料配置的時候需要額外補充。(2)高粱。高粱當中的粗蛋白含量要比玉米中的含量高一些,但是蘇氨酸的含量比較低,抗營養因子主要有單寧酸、植酸,如果使用高粱替代玉米,也不能將高粱粉碎的過細,比例一般為40~60%,在日料配制的時候需要添加適量的復合酶制劑、油脂,以補充飼料的營養成分和能量。(3)大麥。大麥當中的粗蛋白、賴氨酸等的含量都要比玉米中的含量高一些,抗營養因子主要有β-葡聚糖,如果使用高粱替代玉米,比例一般需要控制在80%以下,如果使用量比較大的情況下,需要添加適量的酶制劑、油脂,以補充飼料的營養成分和能量。(4)稻谷、糙米、碎米。稻谷當中的谷殼含量一般為20%左右,粗纖維含量在8.5%以上,但是稻谷當中的有效能值要比玉米低很多,大約只有7%左右,在生長發育階段的豬雞飼料日料配制的時候,可以添加的比例一般要控制在20~30%;糙米當中的有效能值也要比玉米低一些,粗蛋白含量大約為8.8%左右,色氨酸的含量要比玉米稍高一些,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與玉米差不多,或者是稍微的高一些;糙米、碎米當中的淀粉含量也比較高,纖維的含量比較低,用其生產的飼料比較容易消化,一般在生長發育階段的豬雞飼料日料配制的時候,可添加的為例為20~40%。(5)米糠、米糠粕。全脂米糠當中的有效能值和玉米差不多,維生素的含量也比較豐富,且能夠得到高效化的利用;脫脂米糠和米糠粕當中的有效能值要比玉米中的含量稍微低一些,但粗蛋白、大多數氨基酸的含量都要比玉米稍微高一些,在生長育肥豬飼料日糧配制的時候,可添加的比例一般需要控制在10~20%左右。如果是使用全脂米糠替代玉米,則需要添加適合量的防腐劑、抗氧化,日糧放置的時候也不能過長,要有效防范和控制脂肪含量過高導致的酸敗問題。(6)木薯。加工為的木薯粉、木薯粒當中的淀粉含量比較高,甚至可以達到88%,但粗纖維、粗蛋白的含量比較少,一般在3~4%左右,木薯當中的鉀、鐵和鋅含量也比高,但其硫氨基酸的含量明顯不足,木薯當中的有效能值和玉米差不多,大約為玉米的90%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木薯當中含有一定量的氫氰酸,需要經過加工、曬干、青貯等方式進行有效的脫毒處理。如果使用木薯代替玉米,則需要在日糧配制的時候添加適量的蛋氨酸、碘、維生素B12。木薯粉等在生長育肥豬、雞飼料中的比例要分別控制在20%、10%以下。
2.2.2 豆粕替代原料
可以替代豆粕的原料比較多,通常情況下可以使用以下幾種原料替代:(1)菜籽餅粕。菜籽餅粕當中的粗蛋白含量要比豆粕中的含量稍微低一些,且賴氨酸、精氨酸的含量也比較低,消化率也比較低,蛋氨酸的含量比較高,在利用菜籽餅粕代替豆粕的時候,一般還需要與適當的棉籽粕搭配使用,以起到改善和優化氨基酸組成的作用效果。一般而言,普通、雙低菜籽餅粕分別可以代替40~50%、60~80%的豆粕。菜籽粕當中的有效能值要比豆粕低,在使用的時候還需要添加適量的油脂。 (2)葵花粕。葵花粕當中的蛋氨酸含量比較高,賴氨酸、蘇氨酸的含量比較低,氨基酸消化率也要比豆粕稍微低一些,如果采用葵花粕替代豆粕,一般需要與豆粕同時使用。(3)芝麻粕。芝麻粕當中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消化率都和豆粕差不了多少,而且芝麻粕當中的精氨酸含量比較高,一般在豬雞飼料當中可以添加15%左右。
在推廣和利用減量替代技術的時候,還要求準確把握并能夠規范化的利用配套加工措施,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3.1 原料預處理
在日糧生產之前,需要對各項原材料進行科學的處理,如可有利用發酵、體外酶解等方式,及時處理雜粕、糟渣類副產物以及一些低值的原料,起到降解抗營養因子的作用效果,一定程度上還能夠增加其中的有益微生物。
2.3.2 替代原料加工
綜合分析實際需求,并確保替代原料的加工規范科學,一般情況下可以使用粉碎、膨化、制粒等多種方式去處理和加工替代原料,以有效提高替代原料的營養價值。在加工處理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需要,科學的控制粉碎粒度、混合均勻度、飼料硬度等,以免對飼料的生產性能或者是后期動物進食等造成不必要的影響。如小麥、大麥、高粱都具有比較高的粘度,在粉碎的時候不要過細,以免造成動物糊嘴等問題。
2.3.3 日糧加工生產
在日糧加工生產的時候,需要借助適合的機械設備完成,盡量確保飼料的顆粒均勻,且含粉率低一些。此外,必要的情況下還需要用蒸汽處理等方式,對飼料進行消毒。
在使用替代原料的時候,需要確保電解質平衡,尤其是替代豆粕的時候,需要時刻關注替代原料中的鈉、鉀、氯的含量適合。替代原料的使用一般要控制在適合的比例范圍之后,科學設置使用上限。在使用替代飼料之后一段時期內,都需要觀察飼料的生產性能變化情況以及動物的反映等,做到科學的調整和優化改進,要保證飼料的安全性、高質量以及擁有良好的飼喂效果。
近年來,我國在推進畜牧養殖業發展的過程中強調推進豬雞飼料中玉米和豆粕減量替代技術方案的科學推廣和應用,以充分挖掘可以替代雜糧、雜粕、糧食的資源,并持續改進和完善飼料原料營養價值數據庫等,在這些政策以及技術方案的科學引導和指導下,持續改進和調整優化我國豬雞飼料配方結構,努力構建適合當前我國發展形勢下、具有我國特色的多元化飼料配方體系。并持續推進飼料精準配方技術和工藝、低蛋白日糧技術等高效技術的有效推廣和落實,提高蛋白飼料的利用效率,降低豆粕添加比例,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