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莉,冉 丹,謝 輝,張 毅,田 源,賀廣權,彭 瑩,隆 靚,郭 亮
(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重慶 400010)
肩袖損傷是常見的肩部損傷疾病,主要表現為肩關節疼痛、功能障礙和無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其發病率高,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升高[2]。肩袖損傷治療的目的主要是緩解疼痛和改善肩關節功能狀態,目前治療方案主要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初級階段的肩袖損傷,非急性損傷及非巨大損傷建議保守治療[3-4],目前從保守治療采取休息制動、使用內服藥或局部外用藥等能夠緩解疼痛,但易反復,且病程相對較長。近年來針灸治療取得一定進展,綜述如下。
Rueda等[5]隨機將68例分為假針組與針刺組,發現針刺能顯著增高UCLA評分及降低VAS評分,表明針刺可顯著緩解肩袖損傷患者疼痛及改善肩關節活動功能。
特殊選穴治療。楊曉勇等[6]隨機將患者分為常規用藥組與“肩三針”針刺組,“肩三針”針刺組穴選患側肩髃、肩髎、肩貞三穴及阿是穴,研究表明“肩三針”針刺法可顯著改善運動員肩袖損傷引起的活動功能障礙及肩關節疼痛,且較一般常規藥物療效佳。張茜[7]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針灸推拿治療組和針灸推拿結合鄭氏經驗穴(肩三對)治療組,肩三對是用來治療肩部疼痛的經驗穴之一(其定位從頸根到鎖骨肩峰端分作三等分,每等分之中點分別向前后各1寸處,共三對),研究表明針灸推拿結合鄭氏經驗穴(肩三對)對緩解肩袖損傷患者的疼痛和增強肩關節功能有明顯的療效。
不同深度針刺治療。劉康霖[8]對既往發表的關于阿是穴治療肩痛的文獻進行系統Meta分析,結果表明基于阿是穴的治療在治療肩痛方面較常規治療效果更佳。同時劉康霖[8]隨機將90例肩袖損傷受試者分為3組(單獨康復組、康復+阿是淺刺組、康復+阿是深刺組)進行臨床研究,研究表明治療后3組UCLA評分及肩關節活動度(ROM)均較前顯著提高,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分均下降,在緩解肩袖損傷患者疼痛及改善肩關節活動功能方面其中康復結合深刺阿是穴臨床療效最佳。
向晶等[9]采用電針治療50例,取肩井、肩髃、阿是穴。結果無效1例,有效2例,治愈47例。陳明騰等[10]隨機將40例分為電針組及康復組,取肩髃、天宗、肩前、肩貞、阿是穴等,結果較康復訓練肩關節功能和減輕肩關節疼痛改善更顯著。
林慶梅[11]將氣滯血瘀型肩袖損傷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蒼龜探穴法)和對照組(常規針刺法),取肩髃、肩髎、肩貞、天宗、秉風,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郭長利等[12]將輕中度肩袖損傷患者隨機分為針灸配合物理康復鍛煉組和物理康復訓練組,針刺選穴為患側巨骨、肩貞、肩髃、肩前、曲池、肩內陵,物理康復訓練以肩關節為中心甩手運動及圓圈運動、肩關節前屈及外展鍛煉,研究表明針灸配合物理康復鍛煉對肩袖損傷的功能恢復及疼痛緩解安全有效。王延武等[13]將肩袖損傷后肩關節痛120例隨機分為電針組、康復組及針康組,電針取穴位患側肩貞、肩髎、肩髃、天宗、肩前、臂臑(韓氏電針儀連接肩髎與肩髃、肩貞與天宗),康復治療采用Mulligan動態關節松動術治療(包括肩胛骨松動、靜態關節松動及動態關節松動),研究示電針配合Mulligan動態關節松動術能改善肩袖損傷后肩關節疼痛,且優于其他兩組治療。盧美珍[14]將60例氣滯血瘀型肩袖損傷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用針刺(針刺穴取條口、承山、肩髃、肩貞、肩髎、天宗、秉風)結合關節松動術(澳大利亞Maitland手法),對照組單純采用關節松動術。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賴藝偉[15]用平衡針聯合關節松動術治療氣滯血瘀型肩袖損傷,以藥物治療配合關節松動術為對照組,實驗組是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平衡針技術針刺肩痛穴。實驗組療效更好,具有療程短、操作簡便、不良反應少的優勢。
范佳瑋[16]隨機將30例分為3組(微波同低周波結合治療組、電針與微波結合治療組及電針與低周波結合治療組),3種方法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電針與低周波結合治療效果更佳。
針灸聯合推拿治療。仉樂[17]將32例隨機分兩組(針灸、推拿配合理療組及理療組),其中針灸治療方案是先取陽陵泉采用直刺或向陰陵泉透刺的方法,針刺得氣后活動患者肩關節,再常規針刺局部穴位得氣后加艾灸,最后連接電針儀器;研究表明針灸、推拿配合理療治療運動性肩袖損傷臨床療效比單純理療更佳。
溫針治療聯合推拿康復手法治療。朱紅坤等[18]隨機將120例分為治療組(溫針灸結合手法治療)和對照組(超聲波結合手法),治療組肩關節主被動關節活動度改善優于對照組。陳東林等[19]用激痛點溫針灸聯合懸吊康復訓練系統治療肩袖損傷,效果滿意,疼痛緩解、肩關節功能改善。林榮[20]研究溫針灸配合康復訓練治療中激惹度肩袖損傷,溫針灸穴位取肩髃、巨骨、肩前、肩貞;康復訓練方案:Mulligan動態關松動術及肩袖肌群進行向心性和離心性的肌肉能量技術訓練,能改善肩關節疼痛、功能障礙、活動度和肌力,治療1周后有效緩解疼痛。
張春俠[21]用長圓針解結治療24例,先循肩部經絡尋找肩袖結節、結筋處,在結節、結筋處施以針法,結果肩袖無疼痛15例,偶感微痛7例,運動時疼痛2例。林春強等[22]4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用小針刀治療點,第1針松解喙突頂點的1/3,第2針松解小結節,第3針松解肱骨大結節頂部岡上肌止點,第4針松解肩峰下滑囊。對照組用中頻脈沖治療及低頻脈沖電進行治療。小針刀治療肩袖損傷效果確切,能夠有效地改善肩部功能及疼痛。郭花珍[23]72例隨機分為針刀組和封閉組,兩組疼痛程度、肩關節功能以及患者滿意度都較治療前顯著改善,且針刀療較更佳。
鄭建平等[24]用小針刀配合手法松解治療慢性肩袖損傷97例,針刀進針點為結節間溝喙肩穹下方交界及肩峰外下方肱骨頭上方,行針刀治療后患肩被動牽伸上提(根據患者耐受程度,最好能伸至貼向床面為佳),治療后12例劇烈運動或特殊動作疼,36例偶感輕微疼痛或不適,49例疼痛完全消失。
袁鳳祥[25]老年退變性肩袖損傷24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用針刀松解肱骨大結節、結節間溝、岡上肌肌鍵、肩胛骨喙突等點,并將玻璃酸鈉注射液關節腔內注射,24 h后行關節功能鍛煉。對照組采用肩關節周圍理療、封閉及關節功能鍛煉。針刀療法鎮痛效果優于對照組。趙秦禹[26]將4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針刀綜合療法組)的針刀治療點選擇肱骨大結節、岡上肌起點、岡下肌起點、朧骨小結節、三角肌下滑囊、小圓肌起點,針刀松解時分別于肩峰下滑囊、三角肌下滑囊及肱骨大小結節兩側滑囊注入玻璃酸鈉注射液,保持患肩制動嚴禁負重及暴力運動,肩關節被動運動。對照組(針刀治療肩袖損傷高頻方案)的針刀治療點選擇肱骨大結節、肱骨小結節、肩峰下滑囊、岡下窩及三角肌下滑囊。結果兩組療效無差異,但治療3個月后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肩袖損傷屬中醫“肩凝”、“肩痹”等范疇。多因正氣不足,營衛虧虛,不榮則痛;或風寒濕邪侵襲、閃挫跌墜,致氣血瘀滯,不通則痛。
雖然針灸治療肩袖損傷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目前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一是缺乏高質量的RCT試驗。存在樣本量過小問題,缺少組間對照,同時在隨機、對照、盲法等較粗糙,診斷納入標準及療效評定標準沒有統一標準,并且未進行跟蹤隨訪,最終導致結果可信度低,經不起試驗的重復。二是未進行辨證治療,而采取經驗治療。三是研究缺乏機理探討,僅局限于臨床總結。因此,今后當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