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范學政李瑞雪
(1.西藏民族大學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中心 陜西 咸陽 712082;2.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二小學校 四川 成都 610100)
2020年2月針對疫情對高校正常開課教學的巨大挑戰,教育部印發 《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為了更好的培養人才,減小疫情對教育的負面影響,要求學校開展網絡教學、組織線上學習的活動。2020年5月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此再次發聲:印發《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進行全面剖析,要求學校開展網絡教學、宅家抗疫,開啟學校體育網絡教學新模式,探討在封城封路宅家學習的前提下,體育教學如何更好的實施網絡教學,不僅是體育界面臨的一大難題,也是對教育部門、對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者的一次挑戰、一次考驗。體育網絡教學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衍生出疫情的新型教學方式,是“互聯網+”時代衍生出的新興產物,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必然趨勢,縱觀目前“互聯網+體育教育”的發展,網絡教學打破了傳統體育教學常態化,如何實現體育網絡教學高效發展,是教育部、學校相關部門、家庭、學生都亟待解決的問題,對體育教學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規模組織體育網絡教學,極大推動了網絡教育與高等教育的縱向銜接和橫向溝通,對體育專業老師來說是全新的嘗試,如何開展以及怎樣高效推動體育網絡教學對教師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對社會群體以及學生群體的認知也具有巨大挑戰。
面對普遍眼鏡化的學生群體,總書記提出“野蠻其體魄”的指示。學校體育網絡教學在疫情防控期間,堅持開齊開足線上體育教學,秉承學生是體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首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疫情下開展體育網絡教學基于“互聯網+”大背景,重在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成為信息的主人,要求學生根據自身需求對教育信息進行甄別與篩選,對信息進行整合歸納與加工處理。同時也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改變傳統教學的“灌輸式”學習,借助互聯網教學平臺,自主制定學習計劃,構建智慧學習系統;其次,理論知識搭配實踐技能。學校體育網絡教學,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產物,是“理論教學+運動實踐+自主學習”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以往體育教學方式以實踐教學為主,忽視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的指導作用,體育網絡教學補齊教學短板,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契合,解決“重實踐輕理論”的教學現狀,實現學生體育教學“理論知識+實踐技能”雙向奔赴。
新型的體育線上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攝取知識,從灌輸式、強迫式的教學方式到引導學生、共同探索、相互合作的超越。首先,建立新型體育教學模式。鑒于疫情防控期間對身心健康的迫切需求,專項老師以“身心健康是第一要素”為重點突破,參照教學大綱要求,適當降低專項技能的教學比例,塑造良好的體魄避免新型冠狀病毒的侵入,良好的心理素質抵抗外界環境的侵擾。搭乘“互聯網+教育”機遇,借助學校微信公眾號平臺聯合體育教育,發布課余鍛煉指南、學科學習綱要等推文,為學生營造“課前學習、課中內優、課后升華”的學習氛圍;其次,推進教師教學范式轉換。體育教師作為專項體育課程教學的設計者、實施者和組織者,是推動體育線上教學的關鍵力量,是影響學生促成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疫情下推進教師教學范式轉換十分必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優先接受教學模式的變革,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借助教育信息化為主的信息革命進行教學范式改革,注重信息技術、網絡教學資源以及專項能力的融匯貫通。
新時代網絡課堂步入校園,個性化教學模式倍受新時代青年學生歡迎,因地區差異、城鄉差別、網絡運營商區別,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出現斷網、無信號、卡頓等現象,讓網絡教學不能有效、可持續進行,無法達到現場教學的良好效果,疫情下學校體育網絡教學的開展有待進一步完善。第一,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程序系統有時會因為登陸的人次太多,造成網絡交通堵塞,致使系統癱瘓,讓網絡教學無法正常進行。線上教學伊始,陸續獲得多所高校體育網絡教學過程中遇到信號故障嚴重影響教學的報道,教育部與網絡平臺也因為網絡教學穩定性問題焦頭爛額,極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學系統的正常運行;第二,直播平臺功能的單一性限制了體育教學的開展,體育是一門理論結合實踐的課程,動作畫面必不可少,但由于網絡延遲、平臺限制,導致教學畫面由視頻畫面轉為PPT畫面,畫質不清晰影響學生對動作的掌握,聲音延遲也影響教師正常教學,教師教學困難,學生學習吃力。
疫情下學校體育教育格外重要,學校體育網絡教育新模式的興起,是保障學生身體健康體育教育正常進行的必由之路。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是走向操場的實踐教學,疫情下的體育教學需要配合走進課堂的理論教學,借助網絡平臺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師生互動性卻無法在網絡教學中體現出來。第一,學生自律性差。在舒適安逸的家庭環境中實行“體育網絡教學”,因脫離了學校老師的現場約束監督,學生自主性不強,自律性欠佳,找人“代課”、“掛課”玩游戲等現象頻頻出現,體育學子、競技運動員“停課即停訓”的心理懶惰了其行為,明日再訓練、疫情過后再訓練的口號時常掛于嘴邊,場地的限制、器材的缺乏等也是“逃避”訓練的絕佳理由,教師監督十分困難、遠程監視并未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二,學生積極性低。體育理論教學課程的乏味與單一,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走神”時有發生,體育實踐教學課程因場地限制以及教師無法在線監督的原因,學生謊報已完成學習動作,實質并未起到學習鍛煉作用。
21世紀“互聯網+教育”的發展促進了網絡教學的普及使用,新冠肺炎疫情下體育網絡教學以互聯網為主體展開教學。為保障網絡教學的正常運行,需要做到:第一,開發多樣化網絡學習平臺。為保證疫情下學校體育網絡教學正常有序化,要求社會各部門共同協調,建立多樣化、可供選擇的網絡教學平臺,如,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釘釘、騰訊會議、群視頻、職教云等,避免網絡交通堵塞。同時充分調動體育政府部門以及體育教育企業等多方治理的主體力量,實現體育網絡教學資源共享以及錯開線上教學平臺高峰期,保證網絡教學的暢通。教育部門達成一致,全面推進教、學、管共同協作機制,借助網絡平臺召開體育學術研討會,將疫情下體育網絡教學成功經驗通過直播平臺分享至學術界,確保疫情下體育網絡教學的順利開展;第二,充分利用各大教學平臺的優勢。不同網絡教學平臺的功能與操作都有各自的優勢,騰訊會議具備錄制功能,為教師、學生錄制課程提供方便,教師能將錄制好的教學視頻發至班級聯系群,供學生尤其是請假的學生學習,也方便教師會議上共同探討,對教學效果有很大的提升;釘釘具備學習打卡功能,教師實時掌握學生的到勤狀況,學生也能收到上課打卡提醒,避免上課遲到與缺勤,家校互動功能較完善,檢查學生作業等交互性較好;阿帕網校系統較其他平臺多了網校功能,集教務管理、直播授課、錄制課程、作業、考試于一體,打造一體化教學。各網絡教學平臺都對學生啟發思維、豐富知識、提升認知、激發興趣有很大的促進效果,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前可以調試網絡教學APP,選擇網絡流暢、符合教學、界面清晰、聲音流暢、易操作且功能俱備的教學直播平臺。
在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助推下很快應用于教育領域,衍生網絡教學這一新興模式,以獨特優勢成為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為加強師生互動交流,需要做到:第一,給予體育教師更大的發揮空間。線上體育教學更考驗教師的教學應對能力,“因境施教”滿足疫情下體育教學的需求。教師多采用引導參與式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技能動作展示,針對學生不足之處進行糾正,以便檢查學生學習情況,也可以通過小紅包、彈幕、隨機點名、小游戲等屏幕互動的方式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課下進行課堂反饋,加強師生、家校交流。添加趣味視頻與娛樂活動投入到體育教學內容,開展數字化體育游戲,利用學生對游戲天生的敏感點,開展在線足球、籃球、桌球等3D游戲,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為學生量身制作個性化運動方案,多以獎勵、表揚學生的方式激起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教樂”結合促進師生互動,打造良師益友的良好關系,助推體育網絡教學的高質量與高效發展;第二,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以“金課”達到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兩性一度”的標準來度量體育網絡教學,以促進體育網絡教學質的提升。疫情下建設網絡體育“金課”教學,要求體育教師注重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健身方式,并且控制運動強度,鼓勵支持學生堅持科學的運動健身習慣,培養學生對疫情防控的積極性以及調節疫情對心理情緒的影響,設計契合疫情防控的體育教學內容,處理好體育運動與疫情防控的關系。疫情期間學生課外鍛煉是課內的延伸,亦是課內的升華,對學生課外訓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保持有一定的課外競賽活動。在沉悶乏味的疫情期間,學校主張通過舉辦線上體育競賽活動,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調節學生學習生活的情緒,線下單人、線上齊聚,形散而神聚,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2019)的爆發,給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阻礙了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但也正是由于疫情的突發,我國體育在線教育變革則按下了“快進鍵”,新冠肺炎疫情衍生的網絡教學模式,為教育部門解決了一大難題,全國學生迎來了曙光。新冠肺炎疫情下體育網絡教學為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獨特價值,提出了更高要求。疫情期間,在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配合下,學校體育網絡教學揭開了序幕,迎來了曙光,克服了重重困難。體育網絡教學新模式,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產物,是時代發展的需要。適者生存,劣者淘汰。體育教育永遠是與時俱進的,體育教育永遠是拼搏向上、積極進取的,體育教育具有永恒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