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占
(華沙肖邦音樂大學 波蘭 華沙)
揉弦指的是演奏者在小提琴的演奏中用手指按弦使琴弦振動頻率的長短發生改變,進而產生規律性的振動音波。演奏者的左手手臂應保持放松狀態,通過手臂的慣性擺動來帶動手腕和手指的規律性運動。揉弦技術是小提琴演奏中一項重要且獨特的技術,對音樂作品的呈現效果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演奏者在對小提琴演奏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研究出了一套有效的揉弦練習方法,本文通過對這些方法的總結,將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術分為了三大類:
手腕揉弦是用手腕的振動來使小提琴發出聲音,其比較適用于柔和的以及抒情性和敘事性很強的曲目,其特點是小提琴演奏者以手腕的快速動作使小提琴發聲。演奏者通過手腕的擺動與手指產生相互的作用力,從而呈現出完美的音響效果。在練習的過程中,演奏者將手腕處的力量與左手手背進行巧妙結合,把左手放于固定把位上并保持不動,用手腕去碰觸琴身,通過擺動手腕來帶動手指的擺動,在揉弦過程中,手指的第一關節只需進行稍微振動,之后再恢復手型和重復練習,從而有效提升手腕的靈活性,從而為揉弦技術在小提琴演奏中的熟練運用奠定基礎。
手臂揉弦一般用于情緒激昂、粗獷有力的音樂作品中,其演奏技巧是通過肘關節的屈伸來帶動肩關節。手臂揉弦是用手臂發力來帶動手指進行演奏,其主要取決于左手的發力。在高難度技巧的演奏中,演奏者以手腕揉弦來進行揉弦處理,可以更好地演奏出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情感,從而完成演奏者內心想要達到的演奏效果。在手臂揉弦的過程中,演奏者應注意將小臂作為發力點,帶動手指完成小提琴演奏,在演奏過程中手臂部位不能過于僵硬,也不能過于用力,同時肩膀部位也應保持適當放松狀態。
手指揉弦的方式是用手指來進行小提琴演奏,手指關節應保持靈活放松的狀態,不能太過僵硬,演奏者以手掌為發力點帶動手臂和手腕運動。在練習過程中,初學者需要舉起自己的左手放在胸前,并用肘部力量將手臂夾緊,也可以將右前臂當做小提琴的琴頸來練習,從一指開始不斷練習,感受手指壓力,練習熟練之后就能用小提琴進行實踐。需要注意的是,手指揉弦過程中手指按弦的力度要適中,演奏者既不能太過用力,也不能用力過小,更不能生硬地抓著琴頸,以免給手掌帶來不必要的壓力,這一點對于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的。手指的力度掌握好才能保證手指按弦的成功率得以提高。
在小提琴演奏中,揉弦技術具有很高的難度,初學者剛接觸時很難避免出現失誤。經常出錯不但會使揉弦效果大打折扣,還會影響自身學習效果,初學者應不斷總結自身出現的問題并及時進行糾正,從而完善演奏技巧。本文通過相關的實踐研究報告總結出了以下幾個在揉弦練習中常見的問題。
首先,初學者在小提琴揉弦練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手指僵硬的問題,導致他們不能順利練習揉弦技術。其次,有些初學者在揉弦練習中,自己的手指或手腕的形狀會不自覺地發生彎曲,手腕只能向前突出,卻沒有向后仰的狀態,這樣將會導致在揉弦練習中出現手指更加僵硬的問題,演奏出來的聲音也不會打動人。最后,還有一些初學者在練習揉弦技術時會出現肢體不協調的問題,比如在揉弦與運弓時,左手與右手無法同時彈奏。
初學者在揉弦練習過程中經常會在音準方面出現問題,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初學者在按壓琴弦時所用的力度過小,手在不停擺動的狀態下很容易發生偏移,導致出現音準問題;其次,雖然手指的力度達到了標準,但由于手臂擺動的幅度過大,導致出現音準問題;再次,手臂在擺動時頻率過慢,影響了整體的按弦運動,導致出現音準問題;最后,初學者在揉弦練習中沒有將揉弦運動方向與琴弦保持平行,使運動角度發生偏差,導致音準效果受到影響。
在小提琴的揉弦演奏中,能否保持連續性揉弦對音樂表現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揉弦過程中,演奏者的左手揉弦沒有跟上右手弓子的聲音,導致前后音色出現差異,這便是揉弦中時常會出現的遲到揉弦。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演奏者需要在高把位上揉弦,但由于手臂力量不夠導致出現時斷時續的揉弦,這樣不但影響了長音的音效,還使得音與音之間沒有保持連貫。
在進行揉弦練習時,我們需要著重強調的一點是練習者需要充分放松自己的上半身。由于小提琴揉弦的技巧是通過手指、手腕或手臂的運動來完成,如果練習者的身體過于僵硬不自然,就會影響他們對小提琴揉弦姿勢的正確掌握。在練習的過程中,練習者可以用紙板代替小提琴來進行一系列高抬指練習,通過大量的練習有助于放松手部肌肉,同時也會避免出現失誤。在訓練的過程中,演奏者手指要在琴弦的音高位置進行前后運動,當手指越處于琴弦的音高位置,小提琴所發出的聲音就會越激昂,反之則會越低沉。需要注意的是,練習者在演奏過程中應在虎口和琴頸中間留出至少一個手指的距離。
此外,關于手指肌肉僵硬的問題,演奏者可以通過大量的重復性練習,使手臂、手腕、手指等部位產生一定的肌肉記憶。揉弦技術練習者在小提琴演奏中可以對照鏡子更正自己錯誤的演奏手法,使手指和手腕保持在同一條直線上并選擇不同的揉弦技術進行逐次練習。關于遲到顫音的問題,練習者可以注重自我強化提醒,提醒自己左手手指要與弓子保持同步。
演奏者在小提琴演奏中必須有效把握每一個音準,在實際演奏中,經常會出現技術不到位引起的音調不和諧問題。面對這種類似的情況,演奏者必須要具備合理調控小提琴演奏音準的能力,保證演奏能夠順利進行。揉弦技術在演奏者調整音準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實現對音準進行微調。演奏者在調整音準時要及時發現不和諧的因素,以自身的應變能力對音準進行及時調整。演奏者在日常的練習中應對自己嚴格要求,利用自身豐富的演奏經驗,用揉弦技術巧妙地掩飾錯誤的音準,確保演奏過程的自然流暢。
演奏者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不僅是在向聽眾傳遞音樂,更是將音樂情感進行傳遞。無論一首音樂作品中有著怎樣的情感,演奏者都能通過自己的演奏活動將其表達出來。在應用揉弦技術時,演奏者應將揉弦與自己的內心情感緊密銜接,并全身心地投入音樂演奏中,將揉弦技術巧妙地應用在音色調節中,用極佳的音色來傳遞樂曲情感,使其能夠與聽眾產生情感共鳴。
小提琴演奏過程中經常出現音符力度過大的現象,要想將這一問題處理好,恰當的揉弦技術應用是關鍵。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揉弦技術可以實現音符推進的作用,以揉弦的變化來提升音符表現力。比如,演奏者通過揉弦技術的變化,增加樂曲的表現力度,充分發揮揉弦技術的作用來推進音符。
首先,在小提琴演奏中,揉弦技術的運用應與樂曲所展現的情緒一致,并且演奏者需要根據音樂情緒的不同,選擇相應的揉弦技術,以此來更好地表達音樂中的情感。演奏者要根據樂曲情緒選擇恰當的揉弦技術,這對演奏者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掌握一定的揉弦力度和速度且能夠做到隨著音樂情緒的變化而進行適當調整。演奏者要將演奏期望值與音樂作品的具體情境有效結合在一起,科學選擇揉弦技術并進行合理運用,實現對樂曲幅度、緊張度的有效掌控。演奏者要根據具體的情感布局,將自己的情緒隨著音樂作品的內容和情感的變化進行自我調控,并適當調整揉弦技巧。比如,在協奏曲和奏鳴曲中,不同主題及發展的樂章與其內在情緒和情感表達的變化有著密切關聯。演奏者應結合樂章網絡,合理調整揉弦的快慢、寬窄、停止以及手指的壓力和角度,靈活轉換揉弦類型,并跟隨樂曲情緒的變化隨時調整揉弦技法。
無論是同一種揉弦技術還是不同的揉弦技術,其在小提琴演奏中會因為動作幅度的不同以及速度的快慢而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揉弦技術的運用必須與音樂作品的風格一致,否則會導致音樂的原有風格遭到破壞。小提琴演奏家的音樂思維與演奏思維都應是獨特的,在演奏過程中應將自己的演奏特色融入揉弦技術的布局和應用中,從而詮釋出別有特色的音樂情境和風格。這樣不但能夠大大提升樂曲整體的表現力,還能靈活轉換各種音色,使演奏效果達到最優,最終呈現出不同的音樂情感體驗。
最后,揉弦技術在小提琴演奏中的運用應立足于內心控制。演奏者經過長時期的練習和學習,會在內心明確什么類型的樂曲需要用哪一種揉弦技術,并且會預估和判斷自己將要使用的演奏方法所呈現出來的音色是怎樣的。在揉弦過程中,演奏者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掌控揉弦所用的力度、幅度和速度,其內心世界與樂曲風格得以完美融合,因此,立足于內心控制是小提琴演奏中揉弦技術的應用策略之一。小提琴演奏者應遵循自己的內心情感變化,合理控制小提琴揉弦的力度、色彩等。聯合手腕部位、手臂部位來完成揉弦演奏,使樂曲與演奏者內心的演奏效果達成一致,以此保證揉弦技術真正為演奏者的情感與思維服務,從而體現出極高的情感價值與藝術價值。
在小提琴揉弦演奏中,無論運用哪一種揉弦方法,演奏者都要通過手指的第一關節來使琴弦振動的長短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有規律的音高變化。演奏者在揉弦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點:首先,演奏者需要使琴身保持穩定狀態,不要讓琴身隨著手而動,這一點需要演奏者在自己的左手與琴身之間找到一個相對穩定的點;其次,揉弦時需要將手指固定在音高位置。演奏者如果沒有將手指沒有固定在音高位置上,就會使揉弦幅度過大,導致音準出現問題;最后,揉弦時應保持放松狀態,保證足夠的振幅,再結合不同的揉弦特點來調節按弦手指和手腕。比如在演奏快速且短小的音時,演奏者應使用頻率快、振幅小的揉弦方法,強調音頭,而在演奏強調抒情的長音時,則應使用速度慢、振幅大的揉弦方法。演奏者根據不同音樂作品的實際表現需求,適時調整揉弦技法,提高小提琴演奏質量。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小提琴演奏中揉弦技術的研究發現,揉弦是音樂表現力較強的一種技術手段,其在小提琴演奏中對于樂曲情感表達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練習者要充分了解手腕、手臂、手指這三種揉弦方式的特點和技術要領,并通過不間斷地重復練習使自己的演奏呈現出最佳的音響效果。初學者應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加強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及時總結經驗并糾正自己的錯誤,要足夠熟悉三種揉弦技術,將其靈活地運用在小提琴演奏中,這樣才能將作曲家所要表達的情感更好地表達出來,從而為觀眾提供最佳的聽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