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康
(淮陰師范學院 江蘇 淮安 223300)
南宋時期的詞調音樂內容豐富,包含大曲、民間樂曲、自度曲等,其中,自度曲占據重要地位。姜夔的自度曲具有寶貴的文學價值與音樂價值,是我國的文化瑰寶。諸多學者對姜夔的詞調歌曲進行了研究,但卻沒有對自度曲中“清空的旋律”進行系統、規范的研究。因此,本文對這一研究空缺進行補充,讓更多人認識我國的文化瑰寶,促進傳統文化藝術的發揚光大。
姜夔(公元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是中國古代音樂史上較為重要的音樂家。姜夔作為著名的南宋詞人、音樂家,其創作的詞自成一派,受到諸多名人大家的推崇,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人皆十分推賞他的作品。姜夔自幼跟隨父親一起生活,在父親的教導與潛移默化的文藝熏陶下,他掌握了詩、詞、書法、音樂等各種藝術的創作技巧,在這些領域中,他寫“詞”的造詣最高,其作品皆收錄在《白石道人歌曲》里[1]。姜夔精通樂理,創作了諸多自度曲,其自度曲皆配以小序,打破了傳統的“樂”對“詞”的束縛,也讓上下片不再強求一致。姜夔在創作時多數是先作詞后配曲,也是基于此,其所創作的詞完全抒發了自己的內心所想,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音樂遺產,對南宋后期及后世的詞樂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歌詞是自度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研究自度曲的過程中,許多音樂家和學者通常會忽略對歌詞的分析,或者無法實現二者的良好融合。對此,我們在分析姜夔自度曲中的歌詞時,要參考文學家的觀點進一步理解姜夔自度曲中的“清空”風格,比如,南方的張炎形容姜夔的詞“十分清空,猶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
詞從產生開始,就被冠上了“艷科”的稱呼,不管是花間詞人還是婉約詞人,都以閨情別緒、男歡女愛等作為主要題材,姜夔也是。在其留下的詞中,絕大多數都是在表達對親人的愛慕與思念,雖然姜夔與常人選擇的題材一樣,但是,他沒有重復前人的老路。姜夔在描寫情感時,并不會以描眉畫唇、鮮艷軟媚等詞語描述婦女的慵懶狀態,也不會像柳永一樣以“多情自古傷離別”來裝飾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外露的情感,更不會像李清照一樣利用敏銳的女性直覺來寫出“凄凄慘慘戚戚”這樣的詞句,相反,姜夔利用清新脫俗的語言將自己隱藏在心中的感情娓娓道來,將自身無法排遣的情感寄托于特定的事物和形象上,從而以高雅脫俗的姿態展示出情感,供大家觀賞、體會。因此,“騷雅”一詞經常被人們用來形容姜夔的詞作,張炎就在其《詞源》中形容姜夔的詞“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
姜夔的詞具有自身的特色,他不喜天花亂墜、富麗堂皇的辭藻,唯愛清新素雅的詞匯,所以,他的自度曲都給人一種空谷幽蘭的感覺,在創作空谷幽蘭般的詞作時,姜夔將冷、清、寒、香等元素進行混合。在其創作的自度曲中,最能代表其特色的就是四個詞,這些詞在其著名的詞中反復出現[2]。如“冷”“清”在《揚州慢》《翠樓吟》《暗香》等中出現;“寒”則在《揚州慢》《凄涼犯》《淡黃柳》等中出現。其中,寒、冷都是對天氣嚴寒的表述,清則是清白、澄清的代表,與渾濁相對立,此三者皆為我國文字中冷色調的代表詞,與自度曲相融后,讓人感覺到姜夔的詞有一種神秘清幽的氣息,也讓其描繪的男女之情變得更加素雅。如《翠樓吟》中,姜夔寫道“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在安遠樓中笙歌一片,有軟香玉枕溫馨相伴,但是,一陣寒風吹過,香味瞬間被吹散,徒留冷香于詩句上。此中的香并不是尋常的艷香,而是在姜夔獨特語調下形成的冷香,姜夔借其獨特詞調打造了一個清新騷雅的詞的世界,更顯出詞的高潔。
姜夔在寫詞的方法上同樣也呈現出了清空的特質,給人一種霧里看花的感覺,仿佛詞被薄霧籠罩。如在《暗香》中,他寫道“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雖然能夠看出作者是在回憶往事,但是,回憶的事情在何年何月、何時何地,以及其中的玉人是誰都沒有交代,給人一種模糊之感。而在這種模糊意境之外,姜夔的自度曲還有著意在言外的特征,發人深思。比如《疏影》中寫道:“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雖然寫的是王昭君遠嫁塞外后對生活不習慣及對江南江北的思念,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說,這指的是北宋徽、欽兩位皇帝被囚禁之事。因此可以說,姜夔的詞具有清空的特性,在表達情感時點到為止、意在言外,使人在深思之際就和作品產生共鳴。
制造意境可以成功地吸引讀者讀詞,在姜夔的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出其情景交融的氛圍,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進入姜夔營造的意境里。姜夔十分喜愛梅花和其冷香,喜愛其高潔傲寒的品行,因此,其創作的《暗香》《疏影》等作品中都有清冷的世界,如夢如幻,引領讀者時而追逐皓潔月光,時而追逐雪中梅花,時而追逐悠揚的笛聲以及可愛的玉人等。
現存姜夔創作的自度曲有14 首,每首的字數大多都在48 個到112 個字之間,由于姜夔會作曲,因此,其在作詞時并沒有受到曲調的束縛,所以,對于姜夔的詞的分類不能按字數來進行。其14 首自度曲都采用了上下闋的形式,而闋早已存在,《呂氏春秋·古樂篇》稱“八闋”為“八段”,姜夔所采用的上下闋的結構表示整首曲子分為上、下兩個段落。而兩段的劃分絕大多數都是以變化、重復部分的多少為標準來進行的,其一是重復多變化少的兩段體,其二是變化多重復少的兩段體[3]。屬于第一種的是《杏花天影》《暗香》《疏影》《角招》《徵招》《翠樓吟》等,上下闋曲調基本相同,下闋大多采用換頭形式與上闋形成對比。屬于第二種的是《揚州慢》《長亭怨慢》《淡黃柳》《石湖仙》《惜紅衣》《秋宵吟》《凄涼犯》等,雖然上下闋曲調差別較大,但上下闋有著相應的聯系,姜夔運用“合尾”形式將變化較多的上下闋相連,從而使歌曲達到前后呼應統一的效果。
姜夔的自度曲具有明顯的調式,反映了南宋時期人們對運用宮調的重視。在姜夔創作的14首自度曲中,11 首落在調式主音上,3 首落在調式五度音上。而姜夔在創作宮調式時,最常用的是主、三、六度落音,旋律進行主要是同宮系統里的宮羽兩個調式間的轉換交替,宮調式中的歌曲音樂體裁主要為慢曲,均為八拍。而在商、羽調式中,最為常用的落音是主、五度,旋律進行主屬功能間的轉換有時還會表現在每拍上,商調式歌曲的音樂體裁為慢曲,均為八拍,唯獨《秋宵吟》為雙拽頭,為四拍;《淡黃柳》為近曲,為六拍,從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姜夔在創作中運用了“起調畢曲”的原則。
姜夔自度曲中的旋律進行是其創作的一大特點,其創作中極少出現平行進行,多數是級進與跳進的完美配合。顧名思義,級進是在旋律進行中的大小二度進行,跳進則是旋律進行中的中三度以上進行,跳進又分為大跳與小跳,每三度為小跳,四度及以上則為大跳。首先,跳進為主,級進為輔。此類曲調的旋律線條一般棱角分明,且波動比較大,特點為高低音相互輝映,如《杏花天影》的上片首句就出現了兩個六度大跳,分別為“綠絲”(D-B)與“低拂”(A-F),并且,在兩個大跳間融入了下行大二度的級進,后面則融入兩個下行小三度的小跳,加入下行大二度的級進。其次,級進為主,跳進為輔。此類曲調的旋律線條一般較為舒緩柔美,經常采用音階式上下進行,曲調婉轉而動人。以《暗香》為例,在上片的首句中,一開始就運用了五度大跳“舊時”(G-D),隨后連續運用了兩個下行大二度的級跳,而后又開始運用三個三度小跳,并在此段的中間“幾番”二字上運用了大二度上級進作為過渡。
綜合以上對《杏花天影》和《暗香》的分析,我們能看出,要想創作高質量的作品,就要將歌詞與音樂進行良好的融合,將其中所蘊含的藝術價值與情感更好地表現出來——這也是姜夔自度曲中“清空的旋律”令人贊嘆的原因。
南宋是詞的巔峰時期,創作詞的人數不勝數。并且,南宋初期受到外敵入侵,許多人流離失所、生活堪憂,在此背景下,許多南宋文人十分憤恨,將家仇國恨寄托在文學創作中,使詞的地位得到顯著提高,甚至與詩歌、散文等一同成為文人墨客喜愛的創作體裁。得益于此,南宋時期,詞的創作技巧逐漸成熟,且題材范圍逐漸擴大,詞作中出現了諸多有關報效國家、感時傷今等內容,而南宋中期,戰事連連失利,文人墨客的熱血被澆冷,于是,他們逐漸沉迷于惋惜與悲哀中。
姜夔處在一個內憂外患的時代,外有強敵入侵,內有昏庸的政權,他渴望報效祖國卻沒有渠道,只能得過且過,日復一日地沉迷于消極的生活里[4]。在這樣的背景下,姜夔在創作中融入了對國家的擔憂和身處亂世的無奈,他的作品雖然沒有體現自身的情感,但是,從詞風中我們能體會到悲哀和凄涼的情感。姜夔的一生十分悲慘,他自幼跟隨父親一起生活,可父親的逝去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加灰暗,只能寄人籬下,他滿腹經綸卻屢試不第。“生命以痛吻他,他卻報之以歌”,他并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始終秉持著自己高尚的品質,結交了諸多文人墨客。他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生活,即便身無分文,也努力生活。孤傲的性格使他不會去巴結與阿諛奉承別人,他只會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和真心去對待他的朋友,用他那孤冷的傲骨與朋友相處。由于早年寄人籬下,他的性格變得十分陰暗,但是,他卻一直壓抑著自己陰暗的一面,不愿意將自己的心事告訴朋友,而是通過自己獨有的方式——創作詞體歌曲,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
藝術作品是反映創作者內心思想的重要形式。作品的風格、特征與創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性格及人生經歷有密切的關系。姜夔的作品就猶如一幅凸透鏡,將他的困惑、愉快、悲哀、思念等情感都集中體現了出來,正因為他有豐富的情感及人生經歷,以及精妙的創作技巧,才讓南宋詞達到了新的高度。
綜上所述,姜夔對自度曲的研究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作為我國古代音樂家,其創作的自度曲至今仍然對詞樂創作有重要的影響,也為專家學者研究南宋時期的詞樂提供了富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