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靜芳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提出: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在進一步鞏固和擴展已有的語法知識的基礎上,在具體語境中恰當地運用所學語法知識來理解和表達意義(教育部,2020)。梅德明、王薔(2018)指出:語法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在語言學習活動中創設有意義的語境,明確交際各方的身份和交際目的,將語言知識學習活動融入語境和語篇學習的過程中,在語篇意義建構和主題研究活動中增強學生的語用意識。
在語法教學中,教師可基于主題語境,運用任務鏈設計課堂教學任務,從而使整堂課在一個有主線的鏈式情境下,引導學生隨著關聯情境的推移,完成一個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和層層深入的具體任務(徐亞男,2018),并以此促進目標語法的形式、意義和使用的統一。
本文將結合教學案例,探究主題意義引領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任務鏈的設計與實施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廣大高中英語教師雖然意識到語法教學應在豐富而具體的主題語境中進行,使學生通過完成多項任務提升運用目標語法的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受傳統語法教學觀的影響,在教學任務設計中仍存在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教師沒有把《課標》的語法教學理念真正融入日常教學實踐,課堂語法教學仍以僵化、刻板的“教師講解語法規則,學生被動操練”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將語法的形式、意義和使用割裂開來的教學模式,沒有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機會,使得語法學習停留在語言的語義層面,不能內化成語言技能,失去了語言的語用功能(徐亞男,2018),降低了學生學習語法的熱情和興趣。
教師忽視了主題語境和語篇對語法教學的作用和意義,教學任務設計脫離真實語境,導致學生缺乏對語法知識的主動探究和參與語篇意義建構的過程,不能通過完成有層次、有梯度的多項關聯任務來理解、鞏固和運用語法知識。
教師對語法教學認識不足,教學中重形式、輕內涵,整節語法課雖設計了多項任務,但任務之間缺乏連貫性、邏輯性和整體性,缺少主題引領,導致語法教學碎片化,從而很難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語法知識來深化對主題的理解和表達觀點。
不同學者對于任務有不同的定義。羅少茜(2008)認為:任務指在語言教學中為達到某一具體的學習目標而設計的活動。任務鏈就是教師將課堂學習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前后邏輯關聯緊密、層層遞進的學習任務, 這一系列任務連接起來就構成了圍繞共同主題的一個鏈式整體。 語法教學中引入“任務鏈”的整體性設計可讓學生逐步“入境”,從而體現任務型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和層遞關系,有利于學生展示各自的語言能力(羅少茜、陸錫欽,2002),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依據《課標》倡導的“形式—意義—使用”統一的三維動態語法觀,語法教學的重心應從教師講授語法知識為主轉向培養學生語言技能為主,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任務鏈,將語法的形式、意義與使用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并通過一系列語言實踐活動內化語法知識,發展準確、恰當、得體地運用語法知識來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語法綜合運用能力。
學習語法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交流。在語法教學中,教師應創設與語法教學相關的主題語境,并在所創設的特定語境中呈現新的語法知識,通過設計一系列環環緊扣、由淺入深的教學任務鏈,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感知語法知識的形式和結構,在交際場景中完成多項有梯度的任務來探究主題意義、應用語法知識,從而獲得在語用環境中的語法能力(許秋娟,2020),推動語法教學任務鏈的實施。
語法教學要圍繞主題展開,教師借助主題創設情境,以關聯性任務驅動學生浸入所創設的主題語境中,通過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學習語法知識,探究主題意義(許秋娟,2020)。這樣,圍繞主題設計的任務鏈就能像一條鏈子一樣將所有的任務都串聯起來,形成一條流暢、嚴密的邏輯鏈,使語法教學在主題意義探究中得到高效實施。
本案例基于筆者指導的2021年江蘇省高中英語優質課評比語法教學課一等獎的教學課例內容、南京師范大學張伊娜教授對語法展示課的觀課點評以及筆者的重新思考,將原先指導的語法課案例進行了再度設計,以此探討主題意義引領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任務鏈的設計策略。
本案例的教學內容是譯林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三冊第二單元的語法板塊,教學的語法內容為主語從句。單元的主題語境是“人與自然”,話題是“太空探索”。本板塊的語法教學主要圍繞單元話題,引導學生在有關天文望遠鏡使用(教材本板塊A 部分)的語篇中觀察、探究主語從句的使用情況,自主歸納其核心規則,并通過單句、語篇兩個層面的鞏固練習讓學生內化新知,最后要求學生運用所學,準確、恰當、得體地使用目標語法,完成預測太空探索發展的寫作任務,從而實現《課標》所倡導的以語言運用為導向的“形式—意義—使用”的統一。教學設計中,筆者以“Space Exploration ”為主題,在教材所創設的語境中設計了四個教學任務:
Task 1 Man’s pursuit of space exploration;
Task 2 Development of tools for space exploration;
Task 3 Man’s achievements of space exploration;
Task 4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pace exploration.
這四個任務由易到難,將“太空探索”作為任務層層推進的情境線,將學生對主語從句的掌握和鞏固作為此課的隱線。隨著關聯情境的推移,教師利用銜接語和任務間的關聯性,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并完成一個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的具體任務,并在聽、說、讀、看、寫的過程中逐步強化目標語法的形式、意義和使用。
(1)Task 1 Man’s pursuit of space exploration——巧用圖片和視頻,滲入目標語法
Step 1 Free talk & Watch a video clip
T: Can you tell me some great moments about space exploration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Do you know the leading countries in space exploration?(教師邊講邊展示圖片)接著,教師播放有關太空的視頻片段,學生觀看結束后,回答如下問題,引出本節課的目標語法:
●What came into your mind when you watched the video clip?(Please use one sentence to describe it.)
●Can you find out the subject of your sentence?
●Do you know the part of speech of the subject?
[設計意圖]
這部分的教學活動屬于感知和獲取目標語法環節。教師通過展示與任務主題相關的圖片和學生進行自由交談,并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巧用視頻,給學生提供多模態教學環境,輔助學生激活已有的主題背景知識,激發他們參與課堂的熱情和探究主題意義的興趣,在此過程中滲入目標語法。(2)Task 2 Development of tools for space exploration——圍繞語篇主題,觀察并歸納目標語法規則
Step 2 Reading & Exploration
學生閱讀有關天文望遠鏡使用的語篇,在明晰語篇主題的基礎上,重點梳理語篇中天文望遠鏡的發展及其用途。
T:Please read the newspaper feature article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tasks: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Finish the table ( 見表1)below in pairs.

表1.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研讀語篇,找出含有目標語法的句子并通過小組合作,觀察、識別這些句子并感悟、歸納該目標語法規則,補全圖中內容(見圖1)。
T: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gain, trying to finish the following tasks:
●Find out the sentences with subject clauses.
●Discuss in groups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diagram.

圖1. 主語從句語法規則
[設計意圖]
這部分的教學活動是閱讀和探究語法規則活動。教師指導學生閱讀關于天文望遠鏡使用的專題文章,了解歷代天文學家們是如何不斷改進和利用天文望遠鏡來探索太空奧秘的,并引導學生在語篇中識別、觀察、領悟和歸納目標語法規則。
(3)Task 3 Man’s achievements of space exploration——遞進式語法訓練,內化目標語法知識
Step 3 Application & Consolidation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基于任務主題的句子層面訓練。
T: Please apply the rules of subject clauses to finish the following tasks:
●Circle the mistakes and correct them in the blanks. (教材本板塊B1 部分)
●Make up sentences about the achievements of space exploration with subject clause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tips (見表2) and share the sentences in groups.

表2. 提示
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基于任務主題的語篇層面訓練并通過再讀語篇,體會目標語法在語篇中的使用和表達的意義。設計具體活動如下:
●Work in pairs to read the passage about the Chinese Lunar Exploration and complete it with the correct subject clauses in the box.There is one clause you do NOT need to use. (教材本板塊B2 部分)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again. Think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 What is the article mainly about?
② How do you feel after reading the article?
[設計意圖]
這部分的教學活動屬于應用和內化鞏固環節。教師圍繞本節課的主題語境,以任務展開教學,引導學生以“人類探索太空所取得的成就”為話題,運用所歸納的主語從句語法規則;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從句子層面到語篇層面,由簡到難,通過遞進式語法訓練活動加以應用、內化和鞏固,幫助學生加深對目標語法的功能性及其意義的理解,同時積累與主題相關的觀點和語言表達,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感悟中國太空探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升華主題意義。
(4)Task 4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pace exploration——深入拓展主題,綜合運用目標語法
Step 4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圍繞“太空探索”主題,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預測未來太空探索的發展。教師設計以下討論問題:
●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pace exploration?
小組討論及學生發表觀點后,教師呈現未來太空探索可能的發展方向(見圖2),為接下來的寫作任務作鋪墊。

圖2. 太空探索的未來發展方向
基于上述討論,教師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預測太空探索發展的短文,并在寫作中運用所學,準確、恰當、得體地使用目標語法,同時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創新思維,合理地、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任務指令如下:
● Please write an essay about your predic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exploration,using subject clauses.
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后,教師組織學生利用評價表(見表3)進行多元評價并給出修改建議,以便學生課后自主修改習作,實現以評促學。

表3. 評價表
[設計意圖]
這部分的教學活動為綜合運用活動,是進一步深化主題的拓展環節。秉承任務鏈的教學理念,學生在前面三個任務逐級鋪墊的基礎上,完成與主題相關的語法知識的產出任務。教師創設情境,要求學生遷移運用所學語法知識,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未來太空探索的發展,最后完成預測太空探索發展的寫作任務,從而實現“形式—意義—使用”的統一。此外,教師為學生提供的評價量表旨在引導學生在自我評估、同伴互評時監控語法運用能力的發展,達到以評促學的目的。
語法教學中,教師圍繞某一主題設計一系列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環環緊扣的任務鏈,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成為語法學習活動的主體,在真實語境中感知語法知識的形式和結構,在交際活動中探究主題意義,應用語法知識,促進語法的形式、意義和使用的統一,最終實現發展學生語法綜合運用能力,促進語言知識向能力轉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