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萍

創生課程主要是指利用幼兒園教育資源,創新生成新的教育資源,其中包括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案優化等,對于提高幼兒教育有效性十分重要。“快樂游戲”主要是為了讓幼兒能夠擺脫傳統“知識”為核心的教育模式,而是要讓幼兒真正回歸到“快樂”中,在快樂的游戲活動中增長知識,而不是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使幼兒園教育更加具有靈活性、多樣性、有效性,適應幼兒成長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聯系實際分析快樂游戲下幼兒園課程創生開發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快樂游戲概念
從字面上的含義來看,“快樂游戲”主要包含兩個層面,即“快樂”與“游戲”。
“快樂”就是要求幼兒園教師應當以幼兒快樂為核心,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優化,使當前幼兒能夠在“快樂”中學習的知識、鍛煉自身能力。近幾年,家長教育壓力普遍增加,為了“贏”在起跑線上,部分家長往往希望幼兒能夠學習到更多知識,在這種觀點的促進下,幼兒園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始傾向于知識教育,忽視了幼兒園幼兒的天性,導致幼兒在一種“不快樂”的氛圍中成長學習。隨著時間推移,單純以知識為核心的教育模式弊端逐漸顯現,“快樂”重新獲得主導權,即要求教師必須以讓幼兒感受到“快樂”制訂課程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有效性。
“游戲”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游戲為核心,開展各項教育工作。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本身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且游戲題材、種類、內容都十分豐富,可根據教師教育要求來進行針對性調整,更加具有實效性。因此,以“游戲”為核心開展的教育工作能夠使幼兒園教學更具實效性,吸引幼兒興趣的同時還能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
因此,“快樂游戲”可以被理解為,利用快樂游戲來優化幼兒教學設計,確保各項教育工作更加具有合理性,提高教育質量與水平。
創生課程的具體含義
最初,“創生課程”這一術語由美國學者辛德爾、波林和扎姆沃特等人于1992年最早提出。當時,該術語是作為課程實施的三種取向之一而被使用的。課程創生的實施取向認為,真正的課程是教師和學生聯合創造的教育經驗,課程實施在本質上是在具體教育情境中創生新的教育經驗的過程,既有的課程計劃只是為這個經驗創生過程提供了工具或材料。因此,從含義上來看,創生課程可被理解為是“創造生成”新“教學資源”的意思,其中包括教學方法創新、教案創新、教學思維創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樂,從各個層面實現創新,使幼兒園階段的各項課程更加具有實效性。尤其是“快樂游戲”教育理念下,將快樂、游戲、創生課程等各大元素均融入其中,使幼兒園教育課程能夠更好滿足幼兒成長需要。
“快樂游戲”下幼兒園創設課程開發的重要意義
積極開展幼兒園創生課程能夠較好改善幼兒教育問題,提高教育有效性,是新時期下幼兒園必須積極落實的重要工作。其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促進幼兒園課程多元、開放性發展。幼兒園課程創生的踐行,意味著事先計劃的或正式的文本式課程不再具有絕對優先地位,意味著幼兒園及教師創造生成的課程不再完全服從于事先計劃的正式的文本式課程。課程中包含的師生對話、交流、活動等,也會隨著課程文本發生明顯變化,內容多樣、多元,符合幼兒活潑好動的個性,具有實踐價值。
第二,真正落實快樂游戲的相關教育理念,教師成為課程的構建者、反思者,突破傳統幼兒園教學束縛。創生課程開發要求教師必須對原有的課程文本資源進行創造性發掘與利用,即“創新”,著力突破狹義的班級教育的封閉性,主動建構起與幼兒生活乃至社會的廣泛聯系。在此期間,幼兒教師必須緊密圍繞幼兒自身來進行,將游戲理念、快樂教育理念貫穿其中,打造多樣、趣味、生動課堂,更好滿足幼兒學習需求。
第三,課程教學逐漸走向追求實踐理性。創生課程著重強調了幼兒園、班級、幼兒、課程的個性化與獨特性,其開發必須基于課程情境以及幼兒現狀,所進行的靈活設計,復雜且多樣,具有不可復制性與獨特性。因此,創生課程開發可以說是對教學的創新,也可以被理解為是對教師的全新挑戰。
快樂游戲下幼兒園創生課程開發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創生課程開發對于幼兒園教育水平提升有著重要意義。尤其是新時期下,教育理念發生變化更是應該充分考慮到快樂游戲,能夠對課程教學起到的積極作用,加快教學改革發展進程。
積極開展自編課程
教師主動開發與建構自編課程,毫無疑義屬于課程創生的范疇。為保證創生課程開發有效性,較好融入快樂游戲理念,教師就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創生的課程內容應具有鮮明的目標指向性,即必須有助于既定課程目標完成,盡可能規避課程內容單調、不協調等情況,影響幼兒教育。在自編課程時,可融入多種元素,或充分利用本土資源,使自編課程更加具有特色。
第二,創設課程應與生活化元素相互融合。新時期,幼兒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幼兒自身,以生活化情境催動課程,并且有計劃開展課程,增強課程靈活性。比如,為了較好培養幼兒的創意思維、環保意識,教師可自編課程,以“環保”為主題,靈活利用垃圾廢物進行藝術創作的小課程,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零散的生活廢物,再帶入課堂上,讓其進行設計,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創意”比賽。幼兒需要靈活運用自己收集而來的廢物進行創造,使其能夠活靈活現,更好展現旺盛生機,讓幼兒養成“變廢為寶”的思想理念,促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增強環保意識,發揮游戲的重要作用。
第三,創生的課程內容要有利于拓展、提升幼兒的直接經驗。作為正規的基礎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展、提升幼兒在生活中獲得的直接經驗應該是且必須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任務。
主動重構課程
新時期下,幼兒園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與創新能力,才能應對時代為幼兒教育工作帶來的諸多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教師本身必須有著重構課程的重要決心,將碎片化課程以系統、真實的方式呈現或再現,由此提高教學有效性,增強課程靈活性。每所幼兒園的課程資源、幼兒興趣需要及學習方式不同,課程均會有所不同,因此幼兒園需要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現有資源等,整合課程,發掘課程優勢。
比如,一些位于郊區或者農村區域的幼兒園。可以開發“農樂園”,每一位幼兒,都是農樂園一塊菜地的“主人”,在其精心打理下,農產品果然不斷成長并且收獲了一批又一批的農作物。幼兒園可以此為核心,重新構建課程,開發“農耕課程”,讓幼兒在能農耕、游戲過程中感受耕種的辛苦與不易,更懂得糧食、食物來之不易應該多加珍惜。與此同時,這種模式是基于游戲發展起來的,幼兒教師可以利用“農樂園”設計多種游戲,比如“農樂園大觀光”“糧食搶收”“制作食物”等能夠利用“農樂園”有關要素進行創新編排的游戲課程,既能夠增強趣味性,又能夠為幼兒營造一個歡樂的學習環境,使其在環境中實踐、學習更多知識,實現創生課程價值。
較好融入游戲元素
游戲是當前幼兒園教育的一大重要命題,創生課程開發也必須圍繞游戲來進行,這樣才能在不影響課程趣味性的基礎上,提高課程教學有效性。幼兒教師需根據教學要求有計劃融入游戲元素,帶領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知識、開發智力。比如,教師可以將一些新奇的繪本,放置在閱讀區域內,光影繪本《小紅帽》就是較為特殊的一種繪本,再將書本打開后,幼兒很容易就發現了其特殊之處。這時,幼兒會迫不及待進行閱讀。教師可提示幼兒這本書為“光影書”,聰明的小朋友很容易就聯想到光,開始找尋發光道具;也有幼兒會想到需不需要到暗處觀看呢?然后自主進行實踐。經過討論,小朋友們最終得出結論:需要一個小黑屋。游戲之旅隨之展開。這種繪本有著極強的互動性,幼兒觀察、探索、與小朋友討論的過程就是一個游戲的過程,從而培養幼兒較強的思維能力。
以幼兒為核心構建課程
每一個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不同的特點,小班、中班、大班在對游戲、創生課程的需求也會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幼兒教師必須了解這一點。創生課程開發必須時刻以幼兒為中心,遵循幼兒成長、發展的客觀規律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在快樂中成長、學習知識,并獲得深刻體驗。這也就要求,幼兒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幼兒的變化,根據幼兒的階段性特征構建課程。比如,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較差、理解能力較差,教師就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繪本故事,調動幼兒積極性,創設以“繪本故事”“舞臺短劇”為核心的游戲類課程。以《誰藏起來了》為例。教師開展“我喜歡的動物”主題活動,就可以較好應用這一繪本,利用繪本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利用每天都有的區域活動時間,帶領幼兒分別扮演繪本故事中的一些小動物,模仿動物的行為,讓幼兒了解動物的行為特征,并產生深刻印象,從而延展成為一節完成的課程。整個教學過程并不是由繪本單一構成,而是利用繪本延展出來的課程資源。而后,我們要讓幼兒來選擇讀什么書,延伸什么話題,生發什么游戲。所以,繪本的價值并不是在一節節集體教學活動中實現的,而是落實在幼兒的一日游戲之中。
綜上所述,新時期對幼兒園的教學要求有所提升,幼兒園在保證幼兒知識接受的同時,還應該讓幼兒感受到快樂。而游戲就是較好載體,教師應充分利用課程游戲,積極創新課程,為幼兒創設更良好的環境。因此,幼兒教師應在了解“創生課程”含義的基礎上,通過積極開展自編課程、主動重構課程、較好融入游戲元素、以幼兒為核心構建課程等方式,圍繞“快樂游戲”落實各項教育工作,使課程能夠較好滿足幼兒學習需要,對于幼兒健康成長、能力開發、思維拓展等都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游戲課程化理論背景下幼兒園創生課程的研究”(FJJKXQ21-04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