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背景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創業帶動就業”等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了以創業作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國內經濟水平的提升、產業優化的不斷深入給高校畢業生創業創造了更多的機遇、更好的創業環境以及更有利的平臺和服務。高職院校作為創業人才培訓的主陣地,紛紛推出了以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為主的創新主義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和大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專業能力的提升。
開展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教育理念不僅是對教育工作的某種認知,同時也是價值觀念的一種體現,通常教育理念具備指向性、穩定性以及傳承性這幾個特征。良好的教育理念不僅要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同時要和文化發展需求相一致。
追溯我國高職院校的歷史,可以發現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前身都有中等??茖W校的身份。由于長期形成的辦學理念和市場經濟下的激烈競爭,高職院校更注重能夠快速培養適合企業基層一線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認為教學工作的目標就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崗位,并且依靠就業率來提高學校的聲譽。
高職院校為了實現教學和人才培養體系與就業工作崗位的無縫連接,紛紛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和專業調整。創新創業教育的推廣使高職院校傳統的就業教育模式得以轉變,教育機制以及就業機制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當前,黨和政府號召全民開展創新創業活動,隨著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以創業帶動就業成為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手段。
課程體系建設是教學工作的基礎,因為課程不僅涉及學生的學習,同時也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紐帶與橋梁。在推廣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應當注重課程的設置。
一是從共性目標和個性目標兩個方面來制定課程體系目標。共性目標是以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基礎,通過對創新創業知識結構進行優化,結合創新創業精神和意識等培養,使大多數學生擁有更高的創新創業能力以及專業素養。
二是要以學校當前發展特征以及創新創業教育規劃為基礎,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制定出更適合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課程體系。
一是強化高職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意識。任課教師不能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完全分開,應當意識到這兩種教育都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教育本身就包含著創新創業教育的要求。教師在上專業課的時候,應注重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有可能實現成果轉化的知識點,再利用創新創業教育的途徑來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不斷提高學生創新能力,這樣既是對專業教育的補充和延續,又是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啟發和引領。
二是高職院校應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專門學分,面向全院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必修課、選修課,增加行業技術前沿課程,從而培養學生基于專業優勢的雙創能力。主要可以采取兩種融合路徑:一種是嵌入模式,即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通過在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中適當增加雙創元素和優化課程體系結構來培養學生基于專業知識的創業素養;另一種是融合性模式,即增加專業的雙創類課程,這種模式需要重新設計和開發新的課程,提高實踐環節的比重,對教材和教師的要求都比較高。
摒棄傳統教學方式,對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加以創新。由于創新創業課程大多是實踐性較強且具有較強創新性的課程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摒棄傳統填鴨式教學方式,利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為多元化的學習模式。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都在經歷著飛速的發展。國內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也應當意識到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要求的變化。在開展雙創教育過程中,不僅要提升人才的專業能力,同時更應當提升人才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首先,學校在頂層設計中要突出創新創業教育的中心地位,將“創新”和“立業”寫入學院校訓和校風,在學院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五年事業發展規劃中均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分別以科技處、就業指導中心牽頭的創新創業教育教研室,組建教師團隊,制訂實施方案,每年劃撥專項資金資助創新創業項目開展。同時,再營造環境支撐創新創業教育。
學校在營造文化氛圍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加強宣傳。需要學校對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進行宣傳和普及以及積極引導,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和理論支持。其次,在校內選擇典型的創新創業成功人士作為榜樣,通過榜樣讓學生了解更多創新創業成功形象,使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能力不斷提升,真正融入創新創業學習實踐中。
不僅是學校需要承擔創新創業宣傳工作,社會和媒體輿論等也應當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宣傳工作中。應當積極利用電視媒體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宣傳形式加大對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宣傳力度。
首先,應當保障各項規章制度的層次性。在制定創新創業教育相關規章制度時,應當考慮到學生的不同發展階段以及不同學習能力,從而制定差異化規章制度。不能以某一階段為標準進行一刀切,更要杜絕出現各年級之間相同水平、相同內容的教育方式,保障學生能夠得到階段性成長。其次,應當保障各項規章制度的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中應當切實了解規章制度的參與對象信息、規章制度制定方式、制度的落實等多個方面的可行性,保障規章制度能夠順利應用。最后,要保障各項規章制度的系統性。規章制度的出臺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與此同時,也應當協調好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和其他工作之間的關系,在規章制度中要為學生提供更多保障,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高職院校學生在參與創新創業學習過程中大多會對創新創業工作產生濃厚興趣,但是往往會因為受到資金限制導致各個項目難以順利實施。因此,學校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多資金保障,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學校應當成立專門的創新創業服務和管理部門,不僅可以對校內創新創業項目進行綜合管理,同時也可以積極和其他企業以及校外平臺進行溝通,給校內創新創業項目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以及展示交流平臺。
總之,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工作有效提升了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的積極性,提升了國內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打造了更好的創業環境。高職院校想要順應時代發展,就需要將創新創業精神融入日常教育工作中,對原有的教育方式加以提升和優化。貫徹落實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已經成為各大高校的必然發展方向,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加以完善也成為未來主要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