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發會,和秀梅
(大理大學教師教育學院,云南大理 671003)
從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經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社會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與此同時新型城鎮化的建設進程也在不斷向前推進,這就促使大量的農民開始涌入城市務工,由此也就產生了獨具中國經濟特色的“留守兒童”。《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政策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 萬人〔1〕。目前國家及社會各界人士都在關注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的群體,在學術領域對留守兒童的研究也取得了豐富的成果。而當社會大眾都在普遍關注留守兒童時,曾經留守的孩子已悄然長大,其中一部分孩子成為各大高校在讀大學生,而針對留守經歷大學生的研究卻不多。
研究表明,留守經歷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受到父母教養方式、父母關系、開始留守的年齡、性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2〕。其中父母教養方式是父母或主要撫養者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相對穩定的行為模式和行為傾向〔3-4〕,是父母教養觀念的集中體現。父母教養方式對大學生各方面的成長和發展依舊有著廣泛的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深受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積極的教養方式(如情感溫暖理解)對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消極的教養方式(如嚴厲懲罰)則是造成子女心理障礙的危險因素之一〔5〕。此外,在對大學生的研究中發現,教養方式對大學生的情緒表達能力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6〕。積極的教養方式對情緒智力及其各個維度均有促進作用,而消極的教養方式對情緒智力各個維度的影響有所不同,父親干涉越多,其在情緒感知和調控他人情緒維度上的得分反而更高,母親保護越多,自我情緒調控和他人情緒調控的得分越高〔7〕。目前,以留守經歷大學生為被試來探討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較少。國內大多數學者是從性別、年齡以及其他心理屬性的關系等方面進行探討,已有研究表明子女的情緒智力會隨父母教養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鑒于此,對留守經歷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的關系研究將為父母的教育以及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思路。大學生的情緒智力,包括識別和調控自己的情緒、識別和調節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等,都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的發展,同時情緒智力也會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如認知方面、社會性發展等)。通過對大學生情緒智力與父母教養方式關系的探討,可以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提供指導,從而促進情緒智力更好的發展;提高其識別、調控自己情緒的能力及體察他人情緒的能力,學會理解他人。
本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曾有過留守經歷的大學生。對留守經歷大學生的界定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留守的年齡,一部分研究者將個體開始留守的年齡界限規定為14 歲,14 歲以前有過留守經歷的才稱為留守經歷大學生,不過大部分的研究者則認為是在16 歲以前或者是17 歲以前。二是留守時間,部分研究者以1年以上為依據,而大多數是以半年作為判定標準。三是父母外出情況,有少部分的學者認為只有父母雙方均外出才可以認定為留守,但大多數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只要有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即可。綜上,留守經歷大學生是指在16 歲以前,大學生曾有過雙親或其中一方外出工作,并有超過六個月的時間不能與父母一起共同生活〔8〕。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樣的方式,通過問卷星對大學生進行調查,共收回問卷700 份,有效問卷665份,有效率95%。其中非留守組294 人(占44.2%),留守組371 人(占55.8%);男生185 人(占27.8%),女生480 人(占72.2%)。
1.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
采用C·Perris 等編制、岳冬梅修訂的《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它被用來測量父親和母親的各種教育行為、教養態度、信念〔9〕。該量表共66 個項目,分為兩個維度:父親教養方式和母親教養方式,其中父親教養方式有6 個因子,母親教養方式有5個因子。采用Likert-4 點計分,1 表示“從不”,2 表示“偶爾”,3 表示“經常”,4 表示“總是”。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值為0.973。
2.情緒智力量表(EIS)
1999年,Schutte 編制了專門的情緒智力量表。2002年我國學者王才康對該量表進行修訂,將其翻譯為簡體中文版的情緒智力量表,用以個體考察對自己和他人情緒的正確感知、理解、表達、控制和情緒管理等可以利用的各種能力〔10〕。該量表為一份自陳問卷,包括33 個項目,采用Likert-5 點計分,由被試根據自己的符合程度來選擇得分(1=很不符合,2=較不符合,3=不清楚,4=較符合,5=很符合)。對該量表進行內在信度一致性分析,計算出Cronbach’s 值為0.91。
收集到的數據利用SPSS21.0 進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t 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及回歸分析統計方法。
由表1可知,有無留守經歷在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嚴厲懲罰、過分干涉和拒絕否認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且非留守組的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均值高于留守組,在父親嚴厲懲罰、過分干涉和拒絕否認維度上留守組的均值高于非留守組。有無留守經歷在母親情感溫暖理解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且非留守組的均值高于留守組,母親教養方式及母親過分干涉、母親嚴厲懲罰、母親偏愛被試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是否留守在情緒智力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是否留守對情緒智力沒有顯著影響。

表1 有無留守經歷對父母教養方式和情緒智力的比較分析
由表2可知,除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和拒絕否認外,留守時間在父親教養方式及其各個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父親情感溫暖理解維度上P=0.00<0.01,說明留守時間對父親情感溫暖理解有顯著差異,有必要對其進行多重比較檢驗。就父親情感溫暖理解而言,“半年至一年”組顯著高于“五年以上”組;“一年以上至兩年”組顯著高于“五年以上”組;“兩年以上至五年”組顯著高于“五年以上”組。父親拒絕否認維度上P=0.04<0.05,且“兩年以上至五年”組顯著高于“半年至一年”組。留守時間在母親情感溫暖理解維度上P=0.02<0.05,說明留守時間在母親情感溫暖理解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需要對該維度進行多重比較檢驗。就母親情感溫暖理解而言,“半年至一年”組顯著高于“五年以上”組;“一年以上至兩年”組顯著高于“五年以上”組;“兩年以上至五年”組顯著高于“五年以上”組。母親拒絕否認維度上P=0.04<0.05,且“一年以上至兩年”組顯著高于“半年至一年”組,“一年以上至兩年”組顯著高于“五年以上”組。留守時間在情緒智力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留守時間對情緒智力沒有顯著影響。
1.父親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的相關分析
由表3可知,情緒智力和父親教養方式、父親過分干涉、父親偏愛被試、父親拒絕否認、父親過度保護不存在顯著相關(P>0.05);情緒智力和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存在顯著正相關(r=0.270,Ρ<0.01),情緒智力和父親嚴厲懲罰存在顯著負相關(r=-0.135,Ρ<0.01)。
2.母親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的相關分析
由表4可知,情緒智力和母親教養方式、母親過分干涉過度保護、母親拒絕否認、母親偏愛被試不存在顯著相關(P>0.05);情緒智力和母親情感溫暖理解存在顯著正相關(r=0.298,Ρ<0.01),情緒智力和母親嚴厲懲罰存在顯著負相關(r=-0.156,Ρ<0.01)。

表4 母親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的相關分析
根據相關分析的結果可知,父親情感溫暖理解、父親嚴厲懲罰,母親情感溫暖理解和母親嚴厲懲罰與情緒智力存在相關,因而對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和父親嚴厲懲罰,母親情感溫暖理解和母親嚴厲懲罰進行回歸分析。
1.父親情感溫暖理解、父親嚴厲懲罰對情緒智力的回歸分析
由表5可知,父親情感溫暖理解、父親嚴厲懲罰對情緒智力有預測作用,決定系數(R2)為0.119,說明情緒智力的變異中有11.9%是由父親嚴厲懲罰、父親情感溫暖理解所引起的。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對情緒智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P<0.01);父親嚴厲懲罰對情緒智力有顯著的負向影響(P<0.01)。

表5 父親情感溫暖理解、父親嚴厲懲罰對情緒智力的回歸分析
2.母親情感溫暖理解、母親嚴厲懲罰對情緒智力的回歸分析
由表6可知,母親情感溫暖理解、母親嚴厲懲罰對情緒智力有預測作用,決定系數(R2)為0.172,說明情緒智力的變異中有17.2%是由母親情感溫暖理解、母親嚴厲懲罰所引起的。母親情感溫暖理解對情緒智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P<0.01);母親嚴厲懲罰對情緒智力有顯著的負向影響(P<0.01)。

表6 母親情感溫暖理解、母親嚴厲懲罰對情緒智力的回歸分析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有無留守經歷大學生在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嚴厲懲罰、過分干涉、拒絕否認和母親情感溫暖理解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而在父母教養方式、情緒智力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產生此結果的原因可能有:首先,本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是大學生,是通過方便取樣來選取被試,被試的代表性不夠好,被試的各種特性較為相似;男女的比例嚴重不平衡。其次,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還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陳世民等的研究表明影響父母教養方式的因素主要有:父母特征、子女特征、祖輩特征、社會文化〔11〕。留守經歷大學生在兒童時期被迫留守在家,有一部分是由祖輩來撫養,本調查沒有統計被試是否是獨生子女,沒有考慮子女特征(如子女的出生順序);余永芳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子女早期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教養方式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并且這種影響會延續到子女長大成人〔12〕,因而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的被試已經成年,各方面的素質已經成熟,父母教養方式對其情緒智力的影響弱于其他因素,可能對處于童年期的子女影響更大。此外,調查還顯示父親、母親情感溫暖理解在是否有留守經歷上存在顯著差異,非留守組在母親情感溫暖理解上的得分高于留守組,相對于留守的子女而言,從小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有機會體會到父母的溫暖;在中國的傳統家庭關系中,父母雙方各自的功能是不同的,母親的性別角色相比父親則會更多地表現出溫柔、體貼、愛與理解,子女通常在母親身上感受到更多的溫暖〔11〕。王世嫘的研究顯示,在父親拒絕否認、嚴厲懲罰因子上的得分顯著高于母親,留守的孩子由于父親不能夠及時了解到他的情況,可能會對其更為嚴格,會更多地表現出嚴厲懲罰〔13〕。
父母教養方式、情緒智力在留守時間上的分析結果顯示,父母教養方式、情緒智力在留守時間上并沒有顯著差異。但并不意味著留守時間對父母教養方式、情緒智力沒有影響。首先,根據章小蘭等〔14〕的研究結果顯示,從子女的幼兒時期開始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其中童年時期是情緒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本研究沒有對被試開始留守的年齡進行調查,無法考察是否因為留守年齡的原因導致結果不顯著,有的被試可能是在十五六歲才開始留守,因而留守對其的影響較小。其次,由于本研究只統計了曾經留守的總留守時長,并沒有對留守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查。而在父親情感溫暖理解、拒絕否認和母親情感溫暖理解、拒絕否認四個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留守時間越長,在父、母情感溫暖理解維度上的得分越低,而在父、母拒絕否認維度上的得分越高;留守時間越長,父母陪伴的時間也就越少,父母這個角色處于缺失的狀態,子女難以體會到父母的溫暖理解,父母無法參與到子女成長中的重要時刻和很多活動,這也會讓子女感受到更多的拒絕。
研究顯示,留守經歷大學生的父親情感溫暖理解、母親情感溫暖理解兩個因子與情緒智力呈顯著正相關,這與欒艷紅和王淑燕〔15〕的研究成果一致,這表明父母的情感溫暖對情緒智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父母讓子女體會到更多的溫暖、理解,讓子女在情感上體會到支持和理解,滿足子女的情緒需求,以溫暖的態度來管教子女,這將有益于其情緒智力的發展。留守經歷大學生的父親嚴厲懲罰和母親懲罰兩個因子與情緒智力呈顯著負相關,此結果與欒艷紅和王淑燕〔15〕的研究結果部分一致,說明留守經歷大學生的情緒智力受到教養方式的影響,情感溫暖理解等積極的教養方式有利于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智力的發展,懲罰、拒絕等消極的教養方式則對情緒智力的發展起消極作用。精神分析理論強調父母教養方式對孩子成長的各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孩子在不同階段形成的與環境之間發生作用的行為方式構成了個體在人格成熟之后的社會化行為模式原樣〔16〕,而在父母教養過程中孩子所形成的行為模式將伴隨其一生,因而需要父母重視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但本研究的結果與王才康和何智雯〔17〕的研究結果不相符,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父母的情感溫暖理解、嚴厲懲罰、過分干涉與情緒智力呈正相關。造成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如下:首先,選取的被試不同,王才康和何智雯是針對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高中生進行的研究,該地域的經濟更加發達;其次,高中生和大學生本身就存在許多差異。隨著子女慢慢長大,子女與父母一起生活的時間也在逐漸減少,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情緒智力的影響,尤其是消極父母教養方式對情緒智力的影響變弱了,當子女進入大學之后,父母與子女的相處大多是以尊重、理解、平等的方式相處,給予其更多的自由與空間,減少了之前可能存在的消極的教養方式。當然,也不能排除個體通過自我教育彌補父母消極教養方式的不良影響,也不能忽視父母積極教養方式在個體情緒智力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持續而強大的作用〔18〕。因此,父母在與子女的相處中應該盡量減少采用嚴厲懲罰、拒絕否認等消極的教養方式;在大多數情況下,應該采取積極的教養方式,對子女要經常給予肯定和獎勵,以負強化取代懲罰。父親嚴厲懲罰與情緒智力存在顯著負相關,說明父親對孩子情緒智力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父親對子女的嚴厲懲罰可能會在子女情緒智力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不利影響,因而父親應以身作則,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在與子女的相處過程中應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母親嚴厲懲罰與情緒智力呈顯著負相關,說明母親拒絕否認、嚴厲懲罰不利于子女情緒智力的發展,一般而言,母親在家庭里起著溝通的作用,如果母親總是拒絕、懲罰子女,則會讓子女產生自卑心理,從而不敢表露自己的情緒,不能做到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嚴厲懲罰,母親情感溫暖理解、嚴厲懲罰均能預測留守經歷大學生的情緒智力,這與吳宗慧〔19〕的研究結果相似。母親是一個家庭中很重要的角色,孩子通常能從母親身上感受到更多的關愛。相比父親,孩子和母親相處的時間更長,會更多地對母親的行為進行模仿,母親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以此促進其情緒智力的發展。但這并不表示父親就對孩子的情緒智力發展沒有影響,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對情緒智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父親對于子女情緒智力的培養扮演著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父親應該要花更多的精力,切身地參與到子女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雙方對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長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家庭關系中要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營造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要意識到自身的價值觀、教育態度等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要注重言傳身教。
綜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如下結論:①有無留守經歷影響大學生對父母情感溫暖的理解,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感受到的情感溫暖更少;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會感受到更多的父親嚴厲懲罰、過分干涉和拒絕否認。②留守時間的長短是影響大學生父母情感溫暖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留守時間越長,留守經歷大學生對父母情感溫暖理解水平越低,在父母身上感受到更多的拒絕否認。③留守經歷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存在相關關系,父母親的情感溫暖理解對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智力培養有積極影響;而父母親的嚴厲懲罰對留守經歷大學生情緒智力發展帶來負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