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菁 禹州市融媒體中心
隨著我國科技的持續發展,互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媒體的傳播模式已經徹底改變。2014年8月,《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國務院深改組會議上通過,融合媒體悄然興起,各大傳統媒體都在融媒體領域進行了嘗試。新聞編輯是新聞傳播的核心,面對著新形勢下媒體變革帶來的嚴峻考驗,作為新聞編輯人員應明確自己的工作特征,明確新聞編輯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對傳統媒介的變革和發展進行積極的引導。
媒體融合是指所有媒介和相關要素的整合、交融,乃至融合。這對傳統媒體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方面,這的確為傳統媒體在傳播渠道、傳播速度、傳播手段等方面提供了方便和有利的條件,使傳統媒體具有了比過去更多的傳播渠道、更快的傳播速度和豐富的傳播手段。但另一方面,媒體融合也使傳統媒體面臨不少問題,過去“一家獨大”的傳統媒體格局被無情地打破,在傳媒領域,電視媒體已不再是獨占鰲頭。如今,各種新媒體如視頻網站、微博、微信等,如同雨后春筍般冒出了頭,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上,人們更傾向于通過更多的新鮮途徑獲得新聞資訊。新媒體的出現,不但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也擴大了新聞資訊的覆蓋面。然而在當前的時代發展中,仍有許多傳統媒體沒有意識到媒體融合對傳統新聞業的沖擊,新聞采訪方法的實際應用是比較滯后的,缺少善于運用新媒體平臺收集新聞資訊的新型人才,導致其新聞在傳播過程中缺少通過網絡媒體與受眾進行互動的環節。目前,在新聞編輯方面,新聞材料的來源較為單一,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對新聞記者來說,在傳媒一體化的大背景下,要始終堅持以全媒體為核心的競爭思維,逐步優化整個編輯過程,從而使自己能夠更從容地應對媒體融合帶來的挑戰與壓力。
在媒體融合的大環境影響下,新聞編輯工作的內容也被相應的簡化,由以往的采訪、整合、編寫、審核、排版、發布,轉變為編寫融合、智能審核、多元傳播。這使得新聞傳播的質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時,這也意味著新聞編輯人員必須及時掌握信息資源,在迅速整理和加工信息的過程中,明確新聞最終呈現給大眾的方式。此外,新聞工作者要積極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和開放性,使新聞資訊的獲取能夠更具時效性,做到“零采訪”,同時,利用各種數據挖掘技術和數據分析技術,對新聞信息進行整理和再加工,從而形成覆蓋廣泛、內容深刻的新聞資訊。
在融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手中逐漸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他們可以通過評論、點贊、轉發等方式,參與到新聞制作及新聞傳播的過程當中。由于受眾的文化水平、綜合素養、認知能力、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其針對同一條新聞也會衍生出不同的看法,他們很有可能對新聞內容的理解與新聞實質以及新聞工作者想表達的內容產生較大的偏差,甚至還會引起輿論方向的偏移,這與新聞傳播的目的是相悖的。因此,當新聞工作者將各種新聞主題的新聞資訊進行綜合時,都要對新聞資訊的本質與內涵進行深度挖掘,讓大眾更容易接受、更容易了解新聞的價值和內涵,防止其對新聞資訊的過分解讀,造成語意上的理解偏差。
“融媒時代”是一個媒介呈井噴式出現的時代,短視頻的迅猛發展、移動終端的普及、直播的火爆,都預示著信息傳播方式的巨大改變。傳統的以文字信息為主要內容的編輯工作,已不能滿足當今可視化信息發展的需要。因此,全媒體人才逐漸受到了傳媒產業行業的重視和歡迎。同時,在媒體融合的時代,一切事物都可以聯系在一起,隨時隨地共享資源已不再是遙遠的夢想,無論是何種媒體,都有其自身的社會責任。因此,在融媒體時代,培養具有大局觀及高度責任心的新聞編輯人才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
在傳統媒體的時代下,新聞編輯人員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感格外明顯,然而在融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微信、微博、抖音短視頻等手機應用的普及,使大眾不再只是單一地接收新聞資訊的受眾,他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新聞的制作及傳播。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只要有一臺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新聞制作、新聞評論、新聞互享,如此一來,新聞傳播的時空壁壘就會被徹底打破,而只有媒體可以制造及傳播新聞的時代也將徹底被終結。受眾從個體的角度來參與新聞制作,能夠使新聞工作者和讀者的界線愈加模糊,對傳媒產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受傳統媒體思維的影響,大多數新聞工作者短期內很難接受融媒體這一新興產物,更別提對其進行掌握及運用。在融媒體時代下,傳統新聞編輯人員在發現信息、獲取新聞的能力方面有了顯著的下降,這使得他們在融媒體時代下制作新聞的速度遠遠趕不上信息更迭的速度。在融媒體時代的大環境下,新聞編輯人員出現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聞編輯的時效性有待提升
目前,部分新聞編輯仍在使用傳統的編輯方法。其一是因為工作安排不當,資料收集和傳輸技術的落后,會導致信息的時效性不強。其二,是他們忽略了新聞編輯工作中公眾的重要性。其三是推動新聞編輯工作整合過程中產生的瓶頸。新聞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因此,新聞編輯工作應當嚴謹嚴肅、科學正確。新聞編輯在二次處理新聞信息時,不能摻雜太多的個人主觀情緒,不然,就會使新聞編輯工作很難適應新聞的要求。
2.新聞編輯內容規劃有待創新
在融媒時代,新聞信息傳播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碎片化。盡管部分新聞編輯人員把重心放在了短視頻平臺上,但對短視頻的特性和本質卻沒有深刻的理解,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其將長視頻分成了幾個部分,然后在新媒體平臺上分段發布。受眾對這種類型的報道是非常反感的。同時也反映了新聞編輯人員在內容策劃上的欠缺。在融媒體時代,人們對新聞信息的呈現結果和表現形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新聞編輯人員無法深刻領會受眾的需求,只是一味地進行文字的堆砌及傳媒手段的應用,就不能真正實現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3.新聞編輯受眾交互有待加強
在融媒體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大眾獲得資訊的途徑更加多元化,也使大眾有了更多的信息反饋渠道。隨著受眾的文化素養、審美能力、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他們對新聞的內容、排版、呈現形式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新聞編輯人員卻對這些要求選擇視而不見,受眾在新聞編輯工作中沒有參與感與體驗感,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參與的興趣,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導致新聞媒體的受眾分化。
新聞源指的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核心新聞站點,在過去,網站的資訊首先被搜索引擎所收錄,因為被網上媒體轉載,成為大量的網絡新聞來源,新聞源的可信度更高,大部分的消息來源都是人為的,真偽很容易辨別。但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下,網絡媒體蜂擁而至,新聞源也越來越多。現在,一個短視頻,一個朋友圈都可以作為新聞源,但由于缺乏“把關人”,新聞虛實難分,品質參差不齊。
融媒體是融合各種媒體的優點,在充分利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優勢的同時,與觀眾進行互動和溝通。因此,傳統新聞編輯人員應充分發揮媒體融合的優勢,建立一個互動的平臺,使觀眾能夠在網站上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討論熱點問題。具體地說,在融媒體時代,采編人員要學會改變新聞編輯理念,創新編輯思想。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采寫的工作大多是由文字記者來完成,攝影師負責拍攝,視頻編輯負責錄像,他們的任務分工很明確。而在新媒體時代,人們對編輯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具備“一技多能”的素質,應具備文字應用、圖片應用、視頻應用等多種技能,要能夠一個人就建立起一支綜合型的新聞采編隊伍。現在,新聞記者都會隨身攜帶錄音筆、照相機等各種器材,進而采集手機聲音、視頻素材,制作融媒體產品,甚至直接編輯新聞成稿。而新聞編輯人員則要成為多面手,不但要有全面的新聞報道技巧,還要學會如何運用不同的編輯軟件,包括視頻軟件、繪圖軟件等,綜合運用圖、文、影、音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地實現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的全面整合。
融媒時代,不管受眾是以何種方式接收新聞,他們對高質量內容的品位從未改變。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建立起用戶思想,從受眾的角度出發,捕捉受眾感興趣的點,制作出廣受喜愛的新聞作品。特別是在新聞編輯工作中,要堅持“守正”“創新”,善于轉換角度,以新代舊,變換體裁,順應融媒時代受眾的需求,同時,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學習新的傳播技術、思想和方式,在內容制作中應用各種新技術,例如,用人工智能的數據來捕捉并制作機器人新聞,創建基于VR接收裝置的虛擬情景消息,利用360°攝像機進行實時的全景報道等,新聞內容與科技的結合,有助于改變傳統媒體下的新聞制作方式,這對新聞內容的個性化、差異化、精細化生產都是有益的。
新聞的生命力在于真實性。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必須堅持事實,不能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而忽視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新聞編輯人員在融媒體時代,要堅持新聞報道的實事求是,以誠為本,踐行四力,克服主觀主義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力,不能為了博取流量而不切實際、夸大事實。
新聞編輯人員的職業素質是其新聞寫作的基本素質,對新聞報道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為了保證新聞的價值,應加強新聞編輯人員的職業素質。新聞編輯工作內容較為繁雜,包括新聞采集、剪輯、配音、視頻重組等,對新聞編輯人員的素質要求更高,一名稱職的新聞編輯人員必須具備充分的職業素養,只有這樣,他才有能力擔當起作為編輯的重任。另外,在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充分掌握互聯網技術,并做到獨立進行應用程序的運用。互聯網技術在新聞編輯工作中的運用,能夠有效優化新聞的內容,利用互聯網技術,能使文字、圖片、聲音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從而使新聞品質得到改善。除了這些,在新的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編輯人員必須具備創造性,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新聞編輯工作的認識,拓寬眼界,強化自身的新聞編輯思維。
新聞傳播的特征在于對媒體的充分利用,在內容、宣傳、形式、傳播等方面進行有效的融合,構建內容兼容、宣傳互融、利益共享的新媒體。簡而言之,這是一種“一媒多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最大的不同在于媒體系統的雙向選擇,使廣大受眾能夠有選擇地接收信息。傳統的媒體只有一個方向,受眾只能被動地接收傳媒帶給他們的內容,因此,新媒體的出現,使受眾更加廣泛地參與到了新聞中來。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充分發揮融媒體的作用,為受眾搭建溝通和互動的橋梁,讓受眾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主動地參加新聞活動,這對于提高粉絲的黏性是非常有利的。
融媒時代對具有綜合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作為新聞工作者,必須及時轉換思想,加速新媒體行業的變革。一方面,新聞工作者要加強與學術界的溝通,在實際中充分應用融媒體的理論,另一方面,新聞編輯工作者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通過自主學習來不斷提高自己。從而使自己能夠把現代科技和新聞報道結合起來,積極探索新技術新設備,加強新聞傳播與受眾需求的適配性。要積極探索大數據、虛擬場景、人工智能、全景攝影等技術,建立科學、多樣化的新聞編輯工作方式,突出新聞編輯工作的特點,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新聞編輯的專業性和時效性。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新聞編輯工作模式進行改革勢在必行。在面對編輯工作的挑戰時,傳統媒體要適應新的時代、新的媒體特點,從思想、內容、技術等多個方面入手,對新聞產品的生產與傳播方式進行全方位的變革與優化,提高新聞編輯的工作效率與質量,從而建立起一種全新的新聞采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