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生

父母在跟我們現在差不多的年紀,甚至更小,就開始養育子女。
他們的教育方式,不僅和正確不沾邊兒,甚至匪夷所思,簡直就是花式“坑”孩子。
我爸,就是一個另類的爸爸。學生時代,老爸對我的學習成績嚴格要求自不必說,他還對我的儀容儀表也有看法。
譬如,不允許我留長指甲,認為我的衣著色系不夠鮮亮等。他解決問題的方式更讓人哭笑不得——威脅我說,要在我睡著的時候偷偷把我留長的指甲豎著剪一刀,只剪一刀,這樣我醒了就不得不自己剪短。他還常常在各種淑女穿搭指南下面“艾特”我,盡管我和我媽都對他的審美品位不敢茍同,他卻自信十足。
我爸總強調自己開放又民主,卻在我換上一個赤裸背影的插畫風小女孩微信頭像后批評我“不像話,趕緊換掉”。然而,他自己的微信頭像是一只躺在荷葉上生無可戀的青蛙照片,微博頭像則是一個胖乎乎的黑人大嬸在罵街。終于有一天,他意識到微信上都是同事,開始思考自己的頭像是不是也有點不合時宜,最終把青蛙換成了一片野花,名字也從“舒服斯基”改成了“空山新雨”。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對我們家人來說,吃大于一切。高中時有段時間我媽不在北京,我爸天天早上5點多起來給我做飯,而且一定是他眼里營養均衡的“大餐”,雖然有時候也不太好吃,但是不夸他,他還不高興,大餐一直持續到我高考完。
我爸到現在都覺得我連開冰箱洗黃瓜、西紅柿的生存技能都沒有,就算我已自己單住,每次回家,他都要7點半喊我起來吃早飯,不吃不行。前不久的某天早上他有事早走沒喊我,留了一個寫著字的咖啡紙袋,上面寫著“鍋里有湯,案臺上有面包,冰箱里有黃瓜、西紅柿,今天實在來不及做了”,還留下了簽名和日期,著實讓我體會了一把家的溫暖。
奇葩的爸爸比較常見,媽媽通常更賢淑或理性持家。比如我媽,相比起來她善解人意多了,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忍受了這么多年我爸的奇葩行為,還能保持好心態。然而,也有例外——我爸經常能破解我媽的手機密碼,在她的微信里給她的閨密們留下匪夷所思的回復,并對我媽寫的文章評頭論足,非常不招人待見,以至于最后我爸被我媽和我雙雙屏蔽,失去了閱讀和評論我們朋友圈動態的資格,我媽也會對他靠近自己的手機格外警覺。
我有一個女生朋友冉,是一名花藝師,開了一家花店,但開得非常隨性,工作一陣子就得出去玩一陣子。不僅如此,她的膽子還很大,頗具探險家精神,曾獨自在印度旅行。我一直覺得她這骨子里的野勁兒很特別,生活中很難碰到比她活得更灑脫自在的女孩,直到在冉的婚禮上見到她的媽媽。
冉的媽媽50多歲,活力十足,比女兒還灑脫。她在女兒的婚禮上表演了一個節目,在舞臺上翩翩起舞,全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讓人印象深刻。后來冉懷孕,冉的媽媽來北京照顧了她一段時間,幫忙做飯,卻經常在飯點毫無蹤跡,打電話過去尋人,原來媽媽火速交到了新朋友,去練舞了,把做飯這事全忘了。
有一次,我們相約去郊外的公園秋游,冉的媽媽也跟著一起來照料她,然而抵達目的地后,她就消失了,直到日落時分我們快要離開時,才在一片樹林里找到她——彼時她正在夕陽下的空地上練習舞蹈,手機架在前面錄制著自己的舞姿,以便更快地取得進步……面對冉無語的表情,媽媽笑笑,用帶著貴州口音的話俏皮說道:“我好像不是那么會照顧人喲。”
冉的媽媽不僅活得年輕有活力,甚至可以算得上一個自我意識非常堅定的女性。她總是毫不遮掩地表達自己想要和不想要的。比如,冉生了孩子之后,婆婆和媽媽都來家里照顧,婆婆勤儉持家,寧愿自己吃得節省些,給孩子吃好的。但冉的媽媽要的是自己和孩子都得吃好。
有一次,冉在豆瓣上“爸媽的可愛瞬間”條目里,發送了一張媽媽的照片,配文:跟我媽一起逛公園,她困了,然后就……睡了,我默默在旁邊等她睡醒。照片是戶外公園,只見冉的媽媽趴在公園樓梯的臺子上,枕著自己的包包,頭朝下酣然入夢,周圍的游客絲毫沒有影響她的睡眠質量。一點不意外,冉媽媽的口頭禪也是“沒事”。
有的時候,父母還會利用身為家長的威信來編造一些“謊言”,或設立一些規矩來支開孩子,進行一些秘密行為。
比如,在我的朋友小火龍的童年回憶里,晚上8點她就會被爸媽催著上床睡覺,他們總說“小孩子要早點睡才能長得高”。年幼的小火龍對此深信不疑,于是每天最晚8點半,在和爸媽道了晚安之后,她就上床睡覺了。
直到有一天,她中途醒了,迷迷糊糊看到時鐘已指向9點多了,起身發現外面客廳的燈還亮著,爸爸媽媽好像在一邊看電視,一邊發出窸窸窣窣的咀嚼聲。她輕聲走過去,發現他們在樓下打包了一份烤魚和一些烤串,正在一起享用美食。
現在回想才知道,爸媽早早哄自己睡覺,原來是有一頓孩子不知道的飯要吃——夜宵。
類似的橋段在櫻桃小丸子的動畫片里也有過,貪睡的小丸子聽姐姐描述某晚起來上廁所的時候,爸爸媽媽正在和他們的朋友一起看電視、吃東西,不僅給姐姐吃了蛋糕,還借著喝酒的高興勁兒給了她額外的零用錢。
小丸子聽了之后,在爸爸媽媽強烈勸她早睡的一晚發現了端倪,于是喝了很多水準備晚上起來一探究竟,結果爸爸媽媽果然在偷吃,吃的卻是外地的親戚送來的臭魚干——因為太臭了,所以藏起來等孩子們睡了再享用。看來,天下父母一般饞啊!
除了奇葩行為,還有一些父母的浪漫行為讓孩子們印象深刻。印象里,我們的父輩不會像現在的年輕人一樣熾熱地表達情感,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伴侶的關心和愛,有時候很特別,也很可愛。
我的朋友小森分享了一個她父母的故事。她的爸爸是個外表高冷而嚴肅的北方男人。和他單獨吃飯,空氣仿佛都凝固了。爸爸對人好的方式就是寡言少語,用行動代替語言。這樣一個“鋼鐵直男”,如果偶爾做一點浪漫的事,效果就會像煙花大會現場一樣。
小森的媽媽是一個粗線條但內心細膩的人,她經常埋怨小森的爸爸不夠浪漫。別的家庭過生日,爸爸會送花和禮物給媽媽,小森的爸爸只是憨憨地說:“錢都給你掌管啦。”雖然這么說,但是去年小森媽媽過生日時,他們剛巧和朋友在草原上自駕游玩。爸爸記起媽媽想要鮮花這件事,他去草原上摘了各種各樣的花,湊成一束,在朋友的起哄下,單膝下跪把花獻給了媽媽。媽媽開心地發了照片在朋友圈,配文說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透過手機屏幕,爸媽幾位拍照水平堪憂的朋友發來的畫面模糊的照片里,小森扎扎實實感受到了父母撒的狗糧……
(摘自《大學生》2022年第1期,陳卓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