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競

結束資格賽第二跳等分的間隙,谷愛凌掏出塑料袋,拿出韭菜盒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她一邊吃一邊對著鏡頭豎起大拇指,仿佛她參加的不是高手云集的冬奧會,等待的也不是關系到能否晉級的分數。
18歲的谷愛凌在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勝似閑庭信步,17歲的蘇翊鳴竟然也是這般淡定。不管動作是否完美,小伙子對著鏡頭總是笑瞇瞇的,慢悠悠地說著他的開心、遺憾或者對未來的期許,仿佛這就是每學年都會來兩次的期末考試,而他不過是一不留神露了手最高難度的動作。
還有甫一亮相,就摔腫了左眼的另一位玩自由式滑雪的18歲女孩楊碩瑞。盡管兩個項目的4個動作無一成功,但這位小將還是在緊張興奮加刺激的感覺中結束了自己的首次冬奧之旅。畢竟練了3年就能踏上冬奧賽場的楊碩瑞,已有足夠的自信去期許未來了。
這是讓“大人”們大開眼界的一代年輕人,也是能讓他們的同齡人產生共鳴的新一代運動員。他們健康、陽光,有想法、有個性,每個人身上都有著渴望沖破束縛、完美綻放的勁頭。他們會為登上領獎臺欣喜若狂,但又不會一味地糾結于輸贏成敗,甚至會由衷地為對手的“大招兒”和高分喝彩。對他們而言,名次只是外界給予的加持,他們要戰勝和挑戰的首先是自己。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當一些網友拼命“追殺”當值裁判時,戴著可愛線帽的蘇翊鳴卻在頒獎廣場上無比興奮地撫摸著人生中的第一塊冬奧會銀牌。而他和他的教練隨后發出的請求網友停止攻擊裁判的公開信,不僅讓“大人”們汗顏,更讓人看到蘇翊鳴這代年輕運動員身上的自信、坦然和寬容,以及對極限運動所展示出來的價值觀的認同。
誰能否認缺憾不是比賽的一部分?誰又能說完美只能靠獎牌和名次來加持?
短道速滑和沒有身體接觸的速度滑冰不同,選手間既要斗速度斗體能,還要斗智斗勇斗戰術斗團隊。超越與反超越一直是短道速滑最具魅力之處,而在激烈的爭斗過程中,自然會有犯規,有判罰,也會有爭議。
當看客把情緒過分沉浸于爭議當中而忽略比賽本身時,不僅會讓自己眼中的短道比賽變了味兒,也是對那些努力付出的運動員的不尊重。不論是手握兩金的任子威,還是憾別冬奧賽場的武大靖,他們或激動或遺憾或哽咽的情緒表達背后都透著一股坦然。
拿到一金一銅的范可新跪地親吻冰面,她說她親吻的是北京,感謝的是祖國,因為祖國的強大才讓她有圓夢的今天。創下中國冰雪新歷史的蘇翊鳴,笑著說,為祖國奪得冬奧獎牌是他的夢想。同樣將自己滑進中國速滑歷史的高亭宇,毫不猶豫地“把金牌獻給祖國”。而背后有永久性保留下來的延慶“雪游龍”賽道“撐腰”的閆文港,則底氣十足地開始了沖向冬奧金牌的起跑。這些脫口而出的感慨和目標,源于自信,源于坦然,也源于他們擁有可以把熱愛和夢想揉在一處全力奔跑的時代支點。
不矯揉造作,不嘩眾取寵,因為熱愛而投身競技,是這一代中國運動員身上最明顯的標簽。不習慣被仰視,不愿意被俯視,但不影響他們腳踏實地追逐夢想,也是這一代中國運動員最讓人欣喜之處。平視自己,平視對手,也平視世界,用坦然去面對競爭,用熱愛去兌現承諾。面對如此坦然的“冬奧一代”,“大人”們還需要沉迷于“拉踩”式的狂歡嗎?
(摘自2022年2月15日《中國青年報》,知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