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宇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正在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為有效幫助初中生提高學習效率,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充分利用課內和課外時間,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不同年級組織不同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的各項能力能得到極大的提高,并能自己設計和開展新的活動。
沒有符合學生興趣的課外活動,培養不出全面發展的人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前提。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從他們的興趣出發,激發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應通過初中階段的英語課程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其心智發展,提高其綜合人文素養(教育部 2012)。豐富多彩的活動能促進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更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
應試教育觀念使很多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填鴨式”教學方式使學生苦不堪言,對英語學習毫無興趣。對于非英語國家的學生來說,沒有英語語言環境,聽力及口語練習就是紙上談兵。針對這一現狀,適時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內和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迫在眉睫。
所在學校學生英語基礎較薄弱,絕大多數學生不能用英語清晰、流利地表達,少數學生在小學階段未接觸過英語。七年級學生進入一個新的集體,展現自我的愿望非常強烈。教師應利用這一契機,通過小組合作活動,循序漸進地讓他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八、九年級,教師應根據學生所要求達到的英語水平,開展更豐富多彩的活動,從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幫助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學會使用多元化學習資源進行學習,并初步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劉巍 2013)。
1.課前free talk
七年級學生剛剛入校,彼此之間并不熟悉,教師可以讓他們在課前三分鐘用英語介紹自己、好朋友、家人或演唱英文歌曲、講故事等。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話題,朗誦詩歌、表演情境對話等。通過精心準備,學生可以積累一定的詞匯量和句型,鍛煉表現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free talk的內容設置一到兩個問題,引導其他學生認真傾聽,鍛煉他們的聽說能力。另外,學生展示的時間應控制在兩分鐘內,回答問題應控制在一分鐘內,并將free talk得分與回答問題得分匯總,最后進行量化積分考核,具體見下頁表格。
Free talk采用學生評價機制,由選舉產生的學生代表評審團(定期更換)進行評價,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表演者在與同學的對比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升自己。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活躍課堂氣氛。
2.課本劇role play及自編自導劇本
在經過七年級一個學期的聽說訓練后,學生已經能進行簡單的會話,在七年級第二學期和八年級,教師根據課本模塊內容,讓學生自由組合,小組合作,進行 role play,如 Module 1 Lost and found,自備道具,真實演繹在失物招領處發生的故事;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讓學生自己準備PPT,描述自己對未來生活的設想;Module 5 Shopping,讓學生把教室變成超市,化身顧客和營業員進行交易;Module 8 Story time,鼓勵學生上網搜集資料,演繹精彩的故事。小組成員表演時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務。這些表演可以在課前或課中完成,適時給予評價,增加積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然后,教師應每周抽出一堂課讓學生分組表演自編自導的劇本,通過觀察發現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一輪(大約一個月)下來,教師根據打分情況評選出冠、亞、季軍,并頒發獎品。學生將課下零碎的時間用于英語劇本排練,既豐富了課余生活,又鍛煉了各項能力。最重要的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團結的力量,感受到英語學習并不是枯燥的背誦和記憶,學習情緒高漲,從而更加專注地投入課堂學習。
3.課間英語角
除了利用好課內時間外,對于一些口語表達能力強和想要提高口語水平的學生來說,班級所創設的英語角為他們提供了交流的平臺。教師可以設定每周所討論的話題,通常為貼近學生實際和生活的內容,如談論自己的家庭、朋友、愛好,喜歡的歌曲、電影,所見所聞、有趣的事情,唱英文歌曲等,活動以游戲、對話等形式開展,利用碎片化時間盡可能為學生創設英語語言環境,突出語言的交際性。
4.英語社團活動
教師應鼓勵對英語感興趣和英語程度較好的學生參加每周五下午學校組織的英語社團活動。在一個半小時的活動中,各班學生可以通過教師設置的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水平,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5.多彩的主題活動
第一次(七年級第一學期,9月底)活動計劃:書寫評比(筆記評選)。在小學階段,教師一直強調書寫工整的重要性,然而有的學生不以為然。到了初中階段,面臨中考升學壓力,加之書寫美觀與否直接影響學生考試的得分,尤其是主觀題,因此在七年級伊始,必須讓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開展此項活動旨在提高學生對書寫的重視。
第二次(七年級第一學期,11月底)活動計劃:英語手抄報或黑板報評選。在活動中,學生積極、主動地搜集相關資料,讓枯燥乏味的英語學習變得趣味無窮,同時鍛煉動手能力,展現組織和繪畫才能,大大激發學習熱情和潛能。
第三次(七年級第二學期,3月底)活動計劃:英文歌曲大賽。絕大多數學生喜愛音樂,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學習英語是一件快樂的事。基礎較好的學生能給自己喜歡的歌詞譜曲或給自己喜歡的曲子填詞。通過參加比賽,學生的口語能力能得到鍛煉。
第四次(七年級第二學期,5月底)活動計劃:英語演講比賽或講故事比賽。當學生的口語達到一定水平時,演講或講故事比賽不僅能提高他們的口語水平,還能鍛煉他們的演講能力和表演能力,更能激起他們說英語的興趣。
第五次(八年級第一學期,10月底)活動計劃:單詞拼寫大賽。經過一學年的積累,學生的單詞量有了一定的增長。為了更好地激發他們背誦和積累單詞的熱情,提前給他們兩周準備時間,讓其鞏固復習已學單詞,并給出擴充的單詞,提高其單詞拼寫能力。
第六次(八年級第二學期,4月底)活動計劃:英文電影趣配音。學生自由組合(必須人人參與),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英文電影或卡通動畫進行配音。通過活動,學生可以大顯身手,展現自己的特色,也可以培養團隊意識,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鍛煉口語,提高英語水平。
第七次(九年級第一學期,11月底)活動計劃:英文辯論賽。英文辯論賽的開展讓學生在賽前各司其職,搜集資料;辯論賽上“唇槍舌戰”,能極大地鍛煉其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
課內外活動的設計都是為教學服務的,必須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切不可本末倒置。活動設計必須充分結合教學重難點和學生所需要發展的能力。例如,在教學購物相關話題時,課前free talk、課堂即興表演或課后role play時,教師應根據時間安排開展合適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在準備和表達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激發學習熱情,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活動設計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活躍英語學習氛圍。在設計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并注重其能力培養。例如,在英文歌曲比賽或講故事比賽時,要求基礎較好的學生自己創作歌詞或編寫(續寫)故事,在創作和編寫的過程中查閱資料、學習新知,不斷拓展知識領域和文化視野。
設計不同的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收獲。目標的制訂,活動形式、活動內容和活動評價的設計要有層次,如在自編自導劇本時,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負責寫劇本和修改劇本;英語水平中等的學生負責人物的角色分配,統籌安排表演等;英語水平較弱的學生準備道具。在表演中,人人有臺詞,人人有角色。獎項設計上要分層,設置最佳表現獎、最佳口語獎、最佳配角獎……使每個學生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活動。
活動設計要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抓手,最終達到提高其英語水平的目的。在活動設計上要力求多樣化,在不同時期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水平開展相應的活動,并根據實際情況作出適當的調整。在不斷實踐中,除了以上列舉的活動外,還可以在平時的課堂中隨機應變地開展活動,如“頭腦風暴”、接龍游戲、“火眼金睛”等;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如希沃白板中自帶的活動(配對游戲、轉盤游戲等)(郭復興 2019)。
多彩的英語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鍛煉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綜合能力,拓展其知識面,提高其英語水平,還能活躍課堂氛圍,架起師生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鍛煉其膽量,培養其團隊協作精神。豐富多彩的課內外英語活動是有效實施初中英語教學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抓手,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能為培養高素質的英語專業人才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