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羅燕
在鄉村醫療機構規范化、標準化過程中,進一步加強縣鄉村醫療機構的協同,提高整個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鄉村醫生培訓項目(威寧活動)老師正在演示拔罐技巧。
鄉村振興,健康是保障,人才是關鍵。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p>
保障好人民健康,必須均衡布局優質醫療資源,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發展壯大基層醫療衛生隊伍。近年來,各地大力推動縣域醫共體建設,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和社區醫院建設,擴大鄉村衛生人才隊伍,基層衛生部門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然而,現階段城鄉醫療資源差距依然明顯,一些脫貧地區鄉村衛生服務還存在薄弱環節。
“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大力度引導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建設健康鄉村?!眹亦l村振興局政策法規司巡視員畢國強表示。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痹谝恍┺r村地區,這句話廣為流傳。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成了絆腳石、攔路虎。
“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以后,脫貧群眾因病返貧致貧風險仍然較高,仍需要鞏固拓展健康扶貧制度,堅決防止出現因病導致的規模性返貧致貧。同時,鄉村醫療衛生體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城鄉醫療資源差距明顯,一些脫貧地區鄉村衛生服務存在薄弱環節,需要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能力建設。”畢國強指出。
在多年的項目調研和實操中,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本志發現,健康鄉村建設是很重要的一環,基層醫療服務體系仍然存在短板。比如,公共衛生和基本診療服務不均衡。以預防為主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實際需求尚存差距。
近日,《中西部地區鄉村衛生健康服務質量提升重點分析報告》(簡稱報告)提到,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65歲以上人口占比已經達到14.2%。研究表明,每位老人平均會伴有一種以上的慢性疾病,如何對其進行健康管理,是鄉村醫療機構面臨的問題。
據報告分析,從2005年到2021年,心臟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和呼吸系統疾病是前4位的城鄉居民死亡因素。這4種疾病都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絕大部分慢性疾病都可以通過健康干預措施控制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進程,這就需要鄉村衛生機構提供干預措施。
從目前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總體布局來看,不論國家級還是區域級,重點發展的都是綜合診療能力和專科治療能力,所以百姓健康管理服務都要依托縣、鄉、村三級機構,更主要的是依托鄉、村兩級的醫療機構來提供保障。
根據國家衛健委監測,2021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5.40%,農村健康素養只有22.02%。絕大部分老百姓還不具備管理自身健康的知識儲備,需要鄉村醫務人員幫助百姓管理自身健康。
黨的十八大以來,健康中國建設駛入了快車道,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穩步提升。
“在鞏固健康扶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中,基層醫療衛生工作者作出了突出貢獻。隨著基層衛生職能的不斷擴展,對基層用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眹倚l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二級巡視員鄂啟順表示。
近幾年,全國各地多措并舉,大力推動縣域醫共體建設,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和社區醫院的建設。國家財政也提供專項資金,實施基層衛生人才能力建設培訓項目,不斷提升基層衛生機構的能力和水平。
除了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企業等都參與了健康鄉村建設,推動鄉村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比如,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從2017年起啟動“鄉村醫生支持計劃”項目,在中醫適宜技術、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常規設備使用等方面,對偏遠地區鄉村醫生開展培訓及健康科普講座。
這幾年,招商局慈善基金會、騰訊基金會也先后參與到鄉村醫療培訓項目中,共同助力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升。
“健康鄉村建設并不只是服務體系和服務模式的完善,還需要將科學、現代的健康意識融入家庭,融進社區,培養樹立個人是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科學意識和正確理念。”趙本志表示。
在趙本志看來,根植民間、貼近基層和群眾是社會組織的自然屬性和天然優勢,要形成聯動和協力,共同推動健康鄉村建設。
2020年,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與招商局慈善基金會、周大福慈善基金會,北京三一公益基金會等多家機構共同發起鄉村衛生健康聯合行動。這些機構最早2017年就開始在鄉村衛生健康領域投入資金和資源,項目分布和規模化程度十分可觀,合計投入近4億元人民幣,培訓鄉村醫生6.1萬人次,其中考取執業資格的村醫有12200人。
據統計,近3年的項目實踐與相關服務,帶來了超過1000萬人次的直接受益。其中接受過培訓的村醫服務半徑所覆蓋的群眾超過963萬人次,接受過醫療站衛生所硬件設施改善所覆蓋的村民超過380萬人次。
據報告分析,到2021年,我國每個鄉鎮平均擁有的鄉鎮衛生院數和每個行政村平均擁有的村衛生室數都達到一個以上。
可見,現階段要解決的不是布點問題,而是要在鄉村醫療機構規范化、標準化過程中,進一步加強縣鄉村醫療機構的協同,提高整個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發揮其保障居民健康的能力。對于醫療資源配置不足的基層、偏遠地區,可依托信息化技術提供遠程醫療服務。
貴州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衛生健康處處長王蕾發現,雖然每個鄉鎮衛生院都有一名以上執業醫師,但百姓希望鄉鎮衛生院能看更多的病,有更多的臨床科室。雖然每個行政村的衛生室都有至少一名合格村醫,但群眾希望更多小病在村里就能夠解決,常見病在鄉鎮解決。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羊街鎮小河邊村村醫杜德軍上門進行公共衛生服務。
“百姓對基層衛生服務提出了更多要求,在此情況下,引入更多社會力量,讓更多有意愿參與健康鄉村建設的組織發揮自己的特點和專長,來補充政府投入的空白點,是我們迫切需要的,這樣才能最大幅度地造福農村百姓?!蓖趵僬f。
雖然已經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健康鄉村建設依然任重道遠,未來如何聚集資源,進一步提升鄉村醫療健康服務水平,助力鄉村振興?
“在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方面,地方有需求、有空間,社會組織有資源、有能力,如何實現合作共贏?搭建平臺載體是關鍵。”畢國強說。
畢國強呼吁社會力量繼續做好、做強、做大現有健康鄉村品牌,加強鄉村醫療需求調研,采取商業健康保險、醫療互助,切實減輕脫貧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患者醫療負擔,有效防止因病返貧、致貧。
同時,繼續把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作為支持重點,幫助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配備必要的診療設施設備,經常性開展義診和醫務人員培訓,組織跨層級、跨區域考察學習,力所能及地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此外,還要結合實際,謀劃更多的健康鄉村項目,讓農村地區和廣大農民更多受益。
對于中西部地區鄉村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提升,報告建議,建立適宜基層需求的人才培養機制,保障待遇和職業發展,將基層建設重新納入中央財權事權,發揮中央引領作用。
加強績效考核導向作用,考慮疫情防控工作量。加強基層??瓢l展,提升基層機構服務能力。明確基本公衛項目支出標準,推動家庭醫生簽約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醫共體內藥品目錄,保證基層用藥需求。改革醫保支付方式,以經濟手段激勵基層高效發展。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認為,健康鄉村建設事關鄉村振興,事關健康中國,大家要匯聚起來,創典范示范。從互聯網到“共聯網”,共同開展項目,帶動更多力量在健康鄉村聯合行動中做更多事情,共同促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