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不少養老院都喊著缺人,養老護工緊缺,也是不爭的事實。
對此,從業者和專家總結指出,養老護理基層一線留不住年輕人,是困擾養老服務行業的“頑疾”。
年輕人為什么不愿意留在這個行業?
錢少、活多、職業存在感差、社會地位低等,都讓年輕人望而卻步。
對此,我國多地在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提高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整體質量上,下了大功夫。目前已有上百所院校開設了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逐步構建了從技工院校、中職學校、高職學校到本科學校立體化專業教育體系。
為引導更多生力軍加入護理行業,有的地方甚至還設立不菲的畢業生入職獎勵。政策制度層面的完善是應有之義,值得肯定,但是從效果上看,并不盡如人意。
在苦心培養年輕從業者的同時,護工老齡化卻在受到質疑,有些養老機構在招聘時,對有意愿從事養老護理的中老年人在薪酬和保障上,區別對待,挑三揀四,“不看能力看年齡”。難道身體健康的中老年人,就不能高質量參與養老護理工作嗎?當然不是。
養老護理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崗位,一時半會兒很難摘掉“伺候人”的帽子,一面喊用工難年輕人不想來,一面又在給中老年打工群體設置高門檻,這就很難讓養老服務行業良性發展。
何不多給中老年打工群體一些機會,讓有能力的接著干,條件不符的就及時退出,這或許是現階段解決養老護理人員不足的辦法之一。
所以,從實際需求和情況來看,可以鼓勵更多年輕人走上養老護理崗位,但是沒必要只盯著年輕人,而忽視了中老年打工群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