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鄭智維
以茶業為主導產業,示范園不斷拓展農業發展的格局,延伸產業鏈條,促進產融發展。
以綠茶有機種植、有機加工及休閑旅游為基礎,山東日照碧波茶業有限公司近年來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
通過“企業+基地+合作社”的生產模式,該企業帶動當地3500余農戶走上致富道路。在帶動群眾致富的同時,該企業還不斷致力于提升企業外部形象。過去幾年間,該公司曾先后代表日照市優秀茶企參加澳洲博覽會、哈薩克斯坦世博會、北京世園會。
作為嵐山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的示范項目,山東日照碧波茶業有限公司的發展是該示范園發展的一個縮影。
地處魯東南沿海魯蘇兩省交界處,日照市嵐山區擁有“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港口型)、國家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區、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中國茶葉百強縣等多張城市名片。今年5月,該區又成功獲批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位于嵐山區北部,嵐山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域面積219.8平方公里。園區涵蓋90個村莊、2.33萬戶、7.9萬口人。以茶業為主導產業,示范園不斷拓展農業發展的格局,延伸產業鏈條,促進產融發展。
新建標準化現代茶園面積300余畝,日照圣谷山茶場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及茶文化體驗、科研開發于一體的現代化茶企。
為改變傳統綠茶、紅茶加工工藝和市場流通現狀,該企業打造了“日照新工藝綠茶生產基地+訂單中心+物流中心+消費者”“日照新工藝紅茶+線上直播平臺+消費者”兩條新型茶類產品供應鏈。
結合“互聯網+”,該企業打造成具有當地特色的現代智慧茶園標準化云平臺、物聯網基地等市場流通平臺,可減少茶類產品庫存率10%左右。
自1966年“南茶北引”成功后,嵐山區現擁有茶園16.2萬畝,是江北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中國茶業百強縣。示范園內茶產業年產值30.5億元,占所在區域總產值62.7%,茶葉面積、產量、產值均居全省首位。
示范園的建設,帶動了巨峰鎮小城鎮建設,促進了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了產業興旺、農民增收、鄉村振興。
作為一家茶產業鏈整合服務企業,日照茶倉以嵐山區巨峰鎮為核心生產區打造具備規模化和標準化的日照茶供需對接交易平臺,致力于推廣科學化的茶園種植管理、茶葉生產加工,以及日照茶文化的推廣。
實施茶園托管模式,日照茶倉以“企業+省農高區+村辦合作社+茶農”的模式,整合原產地茶園資源,嚴格控制優質茶葉的來源,既實現了惠農經濟,促進茶農增收,也為茶葉的加工生產提供了天然綠色、健康安全的高品質原料。
目前,嵐山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園區內茶葉種植面積16萬畝,占全市的57%。如何讓“一片葉子”釋放出更大能量,成為擺在當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日照嵐山區,明媚春日采茶忙。
過去的幾年間,該地轉變理念,優化一產。通過推動茶葉品種結構改良,嵐山區持續擴大無性系茶園面積,大力推廣林下野山茶。在此基礎上,該地探索產業多樣化發展路徑:帶動發展板栗、明日葉、鐵皮石斛等現代高效農業,引進高端盆景花卉,打造盆景藝術觀光產業示范園。
目前,園區內25座茶葉加工廠房的鋼結構建設已完成,設備已安裝到位,現有18家茶葉加工企業入駐園區。該項目將輻射周邊3個區縣9個鄉鎮,年干茶加工能力100萬斤。
為提升特色農業產值,嵐山區通過深化二產實現生產方式轉變。通過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導和扶持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加大茶葉機械及黑茶、紫茶、抹茶種植加工技術研發,圣谷山茶場的黑茶研究院及黑茶生產線實現全省領先。
在優化一產、轉變二產的基礎上,園區還在做強三產方面尋求突破。通過深入挖掘片區歷史文化,該園區投資1500萬元建設800平方米的南茶北引展覽館,追溯茶的起源,傳承日照茶文化。
依托茶產業,示范園加快小茶山文旅民宿綜合體、圣谷山1966茶博園、有機綠茶“雙新”融合基地等項目建設,不斷豐富茶產業內涵。
隨著產業加快融合發展,嵐山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總產值穩步增長,2021年總產值48.6億元。其中,作為園區主導產業的茶產業產值達到30.5億元,占園區總產值63%。
得益于嵐山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的帶動,潯河峪現代農業產業園平均年客流量可達5萬人次。
位于日照市嵐山區中樓鎮,潯河峪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建成采摘園區232.7畝、茶園300畝。除景區道路、停車場等配套工程外,該園如今已建成民俗居住中心、潯河峪酒店及休閑觀光設施、水上樂園等。
類似這樣的項目,在嵐山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并不少見。由日照市玉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玉村現代產業園項目基地占地面積300畝,已打造成集農業觀光、果蔬采摘及加工、水上娛樂、生態餐飲服務、會議休閑旅游等于一體的農業、旅游綜合項目。
據介紹,該項目現已建成潯河峪四季水果采摘園、玉村高效農業示范園、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基地,還打造了古村窯里。
無論是文旅綜合還是多元經營,均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在甲子山區域,現有板栗11000畝、生姜600畝、地瓜600畝、苗木600畝、茶葉400畝。通過謀劃產業,區域內的南陳家溝村黨組織根據實際土地種植經營情況成立了日照市嵐山區黃墩鎮陳家溝夷興板栗合作社。
通過多元化經營土地資源,該村實現了合作社和社員增收增效。如今,該村的有機板栗年產量3000噸。多元化經營改革后,每位村民平均每年可增收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