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俊秀 朱麗得孜
近年來,福海縣依托旺源集團帶動了本縣、阿勒泰地區乃至新疆北疆地區駱駝養殖,真正將“沙漠之舟”養成了“富裕之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近年來,福海縣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通過新疆旺源集團的帶動,在駱駝養殖上大做文章,轉變農牧民養殖觀念,培養出了一批批駱駝養殖戶,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道路,讓增收致富跑出了“加速度”。
清晨6點天空剛剛開始泛白,福海縣喀拉瑪蓋鎮迭恩村村民馬那提·努爾旦別克和同伴就將駱駝趕到草場上放牧,他邊招呼著駱駝,邊和兄弟探討過冬飼草料儲備。
馬那提·努爾旦別克是福海縣喀拉瑪蓋鎮胡拉克葉爾馬養殖牛羊育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創辦人,因為善于養殖駱駝,成為當地有名的養殖駱駝大戶。2022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十佳農民”。
而10年前,馬那提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改變發生在2012年,這一年,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以下簡稱旺源集團)研發出低溫冷凍干燥制粉國家專利,最大限度保留駱駝生鮮乳的活性營養成分,讓駝奶迅速在市場走俏起來,這也為馬那提·努爾旦別克帶來了福音。
2012年,馬那提·努爾旦別克在旺源集團“三零扶貧模式”的幫助下,開始養殖駱駝。10年來,他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現在已擁有592峰駱駝、1700只羊、318頭牛、300匹馬和占地面積50畝的養殖場,圈舍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
富裕起來的馬那提沒有忘記仍未致富的農牧民鄉親,他成立了福海縣喀拉瑪蓋鎮胡拉克葉爾馬養殖牛羊育肥農民專業合作社,手把手帶動35戶牧民通過養殖駱駝實現增收致富。
“今天的幸福生活得益于黨的好政策,我也會幫助更多人發展養殖,大家一起增收致富。”馬那提說,未來他還將開展牲畜深加工項目,形成養殖、屠宰、加工一條龍產業鏈,帶領村民掙更多的錢,為家鄉的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叔叔,駝奶擠好了沒有?我來收駝奶啦,今天有多少?”11月14日清晨6點,福海縣解特阿熱勒鎮喀拉畢亞村的送奶員阿爾棍·阿勒甫就奔跑在各養殖戶家中,將擠好的新鮮駝奶收集到奶車中,驅車運往旺源集團。
阿爾棍從事運送駝奶已有3年,他告訴記者,別小看收集運送駝奶,每月僅這項工作,他能賺到近6000塊錢,都趕上了在城里的上班族。
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善于學習的阿爾棍在運輸收集駝奶的過程中,認識了很多因養殖駱駝致富的村民,學到了不少養殖技術,從去年開始,他和父親商量,也開始養殖駱駝。

上圖:阿爾棍·阿勒甫擠駝奶。下圖:米拉木別克·阿依提克查看飼草儲備情況。
“剛開始,駱駝產奶量低,就是缺技術,設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后來在縣政府和旺源集團的幫助下,養殖慢慢走向正軌。”阿爾棍說,現在他的駱駝已有300峰、個個膘肥體健。
如今,阿爾棍也從一名送奶員變成了村里的養殖大戶、致富能手。阿爾棍驕傲地說:“我年純收入達到了100萬元以上,我還要帶動周邊群眾加入到駱駝養殖行列中來,成立合作社,讓大家一起致富。”
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城東北的一片荒漠中,20座聯排養殖棚圈格外醒目。2019年,吉木乃縣人民政府與旺源集團聯合打造的萬駝園項目便落戶在此。
為了將“沙漠之舟”的駱駝變成承載“富裕之舟”的產業。2019年6月,旺源集團與吉木乃縣攜手,共同投資建設占地面積約4萬畝的吉木乃縣萬駝園。該項目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牧民變成工人,通過租賃草場、養駱駝打工就業、分紅等方式,帶動吉木乃縣3265戶8990名牧民穩定增收。
米拉木別克·阿依提克和妻子是萬駝園的員工,他們不僅從公司領到了分配的27峰駱駝,公司還為夫婦倆每人每月發放3000元工資,除此之外,他們還將駝奶以每公斤40元的價格賣給公司,夫妻二人賺到雙份收入。
米拉木別克說:“過去,我們過著游牧生活,每次轉場,我和妻子一天就睡兩三個小時,辛苦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現在我們在這里不僅養著駱駝還開了小商店,自己的女兒畢業后也來到園區里工作,現在我們一家人一個月的收入就過萬,日子過得是越來越好。”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近年來,福海縣依托旺源集團帶動了本縣、阿勒泰地區乃至新疆北疆地區駱駝養殖,讓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昌吉州等地州5600多戶上萬名牧民走上致富的道路,讓阿勒泰地區的駱駝數量由最初的2萬余峰迅速增長至12萬峰,真正將“沙漠之舟”養成了“富裕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