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艷,莊 若,閻 蕾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江蘇鎮江 212001
臨床護理教師是指在臨床中參與護理學生臨床實踐教學的護士,其從護士到臨床護理教師的過程中,面臨著沒有或者很少受過教師專業培訓而直接進入帶教老師這個角色的困境,需要通過自身不斷學習改變這種困境[1]。臨床護理教師需響應社會的需求,在護理學生的學習中扮演促進者的角色[2]。因此,面對多變的臨床環境,臨床護理教師的勝任力和職業成長需得到關注。勝任力,即任何可被計量且能顯著區分績效優異者和績效一般者的個性特征[3]。職業成長是一個彈性的過程,包括從職業涉足到進入職業停滯的全部過程或相鄰兩次職業停滯的間隔期,其長度可能覆蓋全部職業生涯,也可能只是其中一個短暫的片段[4]。在職業成長過程中,職業成長要與勝任力相協調,臨床護理老師的職業成長關系到護理教育的發展和護士隊伍的建設。目前,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等國家已從學歷、工作年限、綜合能力以及崗前培訓等方面設置了較為嚴格的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管理體系。由于我國臨床護理教學模式與國外不同,國外標準很難直接適用于我國[5]。研究[6]發現,勝任力是一個應被考慮的影響臨床護理教師職業成長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并未就勝任力對臨床護理教師職業成長的影響給予充分的關注。鑒于此,本研究擬調查勝任力對臨床護理教師職業成長的影響,以期為我國臨床護理教師的培養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采用便利抽樣法,2020年8-9月選取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的臨床護理教師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取得醫院臨床護理教師資質認證并有帶教經歷;知情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進修、實習護士;因特殊原因請假、外出學習等間斷臨床護理教學≥6個月的護士。樣本量按調查項目最大條目數的5~10倍確定,本研究所采用的知識員工職業停滯量表[4]條目數最多(42個),考慮20%樣本流失率,本研究至少需要樣本量263人,實際納入樣本量為330人。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審批,編號:KY2022K0908。
1.2.1研究工具
1.2.1.1 一般情況調查問卷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含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學歷、工作年限、職務、帶教年限、科研經歷、工作聘任形式、對臨床護理教師的職業熱愛程度、是否為專科護士、發表論文情況及臨床護理教師是否提高收入、是否增加負擔等。
1.2.1.2 臨床護理教師勝任力測評量表[7]
該量表包含人格特征(11個條目)、教學能力(9個條目)、職業素質(8個條目)、專業能力(4個條目)、專業態度(3個條目)、 人際協調能力(2個條目)6個維度共37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分別計1~5分。總量表和各維度分別計算均分,分數越高,勝任力越好。量表總體的Cronbach’s α系數是0.977,各個維度的 Cronbach’s α系數在0.808~0.942之間,分半信度為0.852。
1.2.1.3 知識員工職業停滯量表[4]
該量表由動機匱乏信號(17個條目)、能力不濟信號(17個條目)、機會缺失信號(8個條目)3個維度組成,共計42個條目。量表不計算總分,各維度通過主成分因子分析計算總得分,得分越高,職業成長情況越槽糕。量表總體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51,3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42~0.916。
1.2.2資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資料收集。研究者通過網絡平臺發放問卷,調查對象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無記名填寫。調查開始前,研究者通過問卷的安全及權限設置進行質量控制,要求提交答卷時同一IP地址、同一電腦或手機只能提交一次,漏填不能提交。調查結束后,研究者核對每一份問卷,刪除填寫存在明顯規律的問卷及全部選擇同一分數的問卷。本研究調查了350名臨床護理教師,回收有效問卷330份,有效回收率94.29%。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整理與統計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對計量資料進行統計描述,采用頻數對計數資料進行統計描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的方法分析一般情況及勝任力對職業停滯的影響。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臨床護理教師勝任力總量表均分及人格特征、教學能力、職業素質、專業能力、專業態度、人際協調能力維度均分分別為(4.43±0.56)分、(4.46±0.59)分、(4.37±0.61)分、(4.53±0.54)分、(4.46±0.60)分、(4.22±0.68)分、(4.52±0.60)分;職業停滯3個維度動機匱乏信號、能力不濟信號和機會缺失信號得分分別為(2.28±0.51)分、(2.16±0.60)分、(2.34±1.08)分。
臨床護理教師的一般情況及職業成長的單因素分析結果見表1。
臨床護理教師勝任力總分及各維度均分與職業成長水平均呈負相關(P<0.001)。見表2。

表1 臨床護理教師的一般情況及職業成長的單因素分析結果(n=330)

表1(續)

表2 臨床護理教師勝任力與職業成長的相關性(r值)
以動機匱乏信號、能力不濟信號和機會缺失信號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勝任力及各維度為自變量。自變量賦值如下:職務(護士長=1,臨床護士=2);帶教年限(<1年=1,1~<3年=2,3~<5年=3,5~<10年=4,10~<15年=5,≥15年=6);熱愛程度(非常熱愛=1,比較熱愛=2,熱愛=3,不太熱愛=4,非常不熱愛=5);是否提高收入(否=0,是=1);是否發表論文(否=0,是=1);是否增加負擔(否=0,是=1);勝任力及各維度按原值代入。結果顯示:熱愛程度、是否發表論文、是否增加負擔和專業態度進入了動機匱乏信號的回歸方程,解釋了動機匱乏信號17.1%的變異(R2=0.181,調整后R2=0.171,F=17.964,P<0.05);熱愛程度和專業態度進入了能力不濟信號的回歸方程,解釋了能力不濟信號13.6%的變異(R2=0.141,調整后R2=0.136,F=26.881,P<0.05);熱愛程度、是否增加負擔和專業態度進入了機會缺失信號的回歸方程,解釋了機會缺失信號16.0%的變異(R2=0.168,調整后R2=0.160,F=21.961,P<0.05)。見表3。
臨床護理教師職業停滯3個維度得分最高的是機會缺失信號、最低的是能力不濟信號,說明臨床護理教師對自身業務素質相對自信,希望有更多的職業成長機會。這建議管理者加強臨床護理教師培訓基地建設,以便給臨床護理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和發展機會。任艷等[6]的調查數據顯示,臨床護理教師動機匱乏信號、能力不濟信號、機會缺失信號維度得分分別為(1.95±0.74)分、(2.25±0.88)分、(2.42±0.87)分。通過比較發現,本次研究中臨床護理教師的能力不濟信號和機會缺失信號得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說明隨著國家對臨床護理教學的重視,臨床護理教師的職業能力和發展機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這與李春燕等[8]所闡述的內容一致,隨著國內各項護理人才培養工作的推進,臨床護理教學工作不斷拓展,現階段已形成了多層次的臨床護理教學體系。臨床護理教師的動機匱乏信號得分較前提高,說明臨床護理教師在職業成長過程中動機匱乏逐漸凸顯。這建議管理者給予更多的外部支持,消除臨床護理教師職業成長過程中的障礙因素,提高工作效率,穩定職業心態;加強臨床護理教師培訓基地建設,創造條件,給臨床護理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和發展空間;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樹立教師榜樣,選派優秀臨床護理教師外出學習,在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上適當偏移。

表3 臨床護理教師職業成長的影響因素回歸分析(n=330)
3.2.1職業熱愛程度及職業負擔情況和論文發表能力影響臨床護理教師的職業成長
本研究結果顯示,96.1%(317/330)的臨床護理教師對職業表示了正向的熱愛,3.9%(13/330)的臨床護理教師表示不太熱愛,且職業熱愛程度分別進入了動機匱乏信號、能力不濟信號和機會缺失信號3個維度的回歸方程(P<0.05),說明職業熱愛程度是臨床護理教師職業成長的影響因素,臨床護理教師的職業熱愛程度增加,職業成長狀態更好。26.4%(87/330)的臨床護理教師認為作為臨床護理教師會增加負擔,且是否增加負擔進入了動機匱乏信號和機會缺失信號2個維度的回歸方程(P<0.05),說明認為作為臨床護理教師會增加負擔的臨床護理教師的職業動機不足和職業發展機會缺乏。這建議管理者在選拔和培養臨床護理教師時,重視臨床護理教師的內在動機,幫助其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建立職業成長路徑,激發內部驅動力,促進臨床護理教師的職業成長。73.9%(244/330)的臨床護理教師發表過論文,且是否發表論文進入了動機匱乏信號維度的回歸方程(P<0.05),說明未發表論文是臨床護理老師職業動機的障礙因素。這可能是因為學生對論文撰寫的客觀需求導致未發表論文的老師職業動機匱乏。臨床護理教師研究能力的高低是促進或阻礙其職業成長的重要因素[4],論文作為科研結果質量考核指標,是判斷科研能力高低的關鍵因素。隨著護理學歷教育層次的提升,臨床護理教師現有的知識結構已經不能滿足臨床實踐教學需要,科研能力特別是論文撰寫能力等相關培訓應被納入臨床護理教師培訓課程體系。
3.2.2專業態度是臨床護理教師職業成長的影響因素
由回歸分析可見,在勝任力的6個維度中,專業態度進入了動機匱乏信號、能力不濟信號和機會缺失信號3個維度的回歸方程(P<0.05)。臨床護理教師的專業態度越積極,職業成長狀態越好,積極的專業態度是臨床護理教師職業成長的促進因素。護理專業自我概念即是對專業自我態度的感知。已有研究[9-10]表明,專業自我概念可通過職業認同、職業獲益感、工作投入以及職業倦怠等相互之間的作用對職業成長產生影響。有研究[11-12]認為,改善護理工作環境可以提升臨床護理教師的專業自我概念,進而促進臨床護理教師的職業成長。這建議管理者加大對護理研究生教育和專科護士培養的投入,提高臨床護理教師對教學的興趣和加深對護理工作的理解,進而促進臨床護理教師對專業自我態度的感知;開發臨床護理教師職業發展課程和培養方案,完善臨床護理教師職業晉升激勵措施;將專業態度的培養和評價納入臨床護理教師選拔和使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