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王 慧,景 政
(1.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中醫醫院,山東 煙臺264100;2.山東中醫藥高等??茖W校,山東 煙臺264199)
皮脂腺囊腫是一種臨床皮膚科常見病和多發病,多發于皮脂腺分布較為密集的部位,如頭面、背部等處,主要是由皮脂腺導管口發生堵塞、腺體內分泌物聚集形成的囊性腫物[1]。目前,對于皮脂腺囊腫,西醫治療以手術引流輔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可以快速有效地緩解患者痛苦,但患者癥狀易反復,術后易留瘢痕。中醫治療以祛邪扶正、標本同治為主。臨床有采用火針療法治療本病的報道[2]。筆者在臨床治療工作中以溫針灸結合口服中藥治療1例因3次外科手術后仍然復發頭部皮脂腺囊腫患者,現將治療過程介紹如下。
患者,男,55歲,因“發現頭部腫物6年”于2020年3月24日就診?;颊咦栽V6年前無明顯誘因發現頭部腫物,后逐漸增大,感疼痛不適并瘙癢。2014年、2016年先后于某三級醫院行頭部腫物切除術,診斷為頭部皮脂腺囊腫。查體:神志清,精神可,頭顱枕部分別可見兩處相鄰陳舊性手術瘢痕,一長約5 cm,一長約4 cm,呈新月形,周圍波動明顯,波動范圍12 cm×2 cm,兩個瘢痕中間可捫及大小約2 cm×2 cm 的腫物,邊界清,周圍廣泛觸動,稍有壓痛。頭顱超聲示:患者頭皮皮下多發低回聲。顱腦MIR 示:①右側顳、枕部及雙側頂部皮下軟組織內不規則條帶狀異常信號,考慮皮脂腺囊腫。②腦內小缺血灶。③雙側篩竇炎癥??淘\:頭部腫物瘙癢、疼痛,伴失眠,納差,大便溏,小便正常,舌紫暗,舌體胖大,苔白,脈沉緩。西醫診斷:頭部皮脂腺囊腫。中醫診斷:脂瘤。辨證:上熱下寒,本虛標實。給予針刺及口服中藥治療針刺療法。①針刺方法。分2組取穴。1組取穴:關元、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行間、內庭、百會、上星。操作方法:患者取仰臥位,穴位常規消毒,均選用0.35 mm×40 mm、0.35×50 mm 不銹鋼毫針。于關元、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給予溫針灸,直刺約30~50 mm,施以捻轉補法。于百會、上星、行間、內庭給予普通針刺,于百會、上星施以平補平瀉法,平刺約30 mm,于行間、內庭施以捻轉瀉法,直刺約30 mm。得氣后均留針40 min。2組取穴:腎俞、命門、腰陽關、天柱、風池。操作方法:患者取俯臥位,穴位常規消毒,均選用0.35 mm×50 mm 毫針。于上述穴位中腎俞、命門、腰陽關予溫針灸,直刺約30~50 mm,施以捻轉補法。于天柱、風池予普通針刺,施以捻轉瀉法,深度約30 mm。得氣后均留針40 min。每日針灸1次,兩組穴位交替使用,7 d為1 個療程。②中藥口服治療。方藥組成:紫花地丁15 g,蒲公英15 g,金銀花10 g,麩炒薏苡仁15 g,黃芪30 g,黃柏15 g,桂枝10 g,茯苓10 g,當歸15 g,皂角刺10 g。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服用7 d停止。
治療1個療程后(2020年3月24日—4月5日),患者頭部腫物處的瘙癢、疼痛明顯減輕,頭皮較前變薄,囊腫部分消失,表皮凸起,觸診有波動感,癥狀、體征均明顯好轉,效不更方,休息2 d后,維持原治療方案,進行第2個療程(2020年4月8—20日)的治療。下一療程治療后,患者頭部腫物處無明顯瘙癢、疼痛,頭皮變薄、平整,囊腫消失,表皮稍凸起于皮膚,觸診無明顯波動感。1個月后隨訪,未見復發。
現代醫學一般采用手術切除等治療皮脂腺囊腫,如患者處于感染期,頭皮膿腫不多,炎性反應不大,可行膿腫切開引流+囊壁刮除治療,同時控制感染,該法有效,但囊腫易復發,且美容性效果一般;膿腫較大且自行破潰者,給予抗炎、切開排膿治療,但復發率高于前者,多需二次手術,且美容性較差[3]。皮脂腺囊腫屬于中醫“脂瘤”范疇。本案患者經歷多次外科手術引流治療,但均未根治,究其原因,未從病因上治療,故手術后易反復發作[4-5]。頭為諸陽之會,素體肝火較盛,痰濕隨火上攻,集聚在頭部,熱毒化膿,可見頭部皮脂腺囊腫及陽性瘡瘍,外科手術切開排膿為正治之法,膿祛則熱消。本案患者癥狀反復發作,與其體質有很大關系。筆者認為,上熱下寒、本虛標實是導致患者疾病反復發作的病機?;颊哂虚L期腹瀉病史,脾濕較重,下焦虛寒,手術僅解決了“上熱”的問題,而術后使用抗生素等苦寒藥物又導致或加重患者下焦虛寒之證,機體陽氣無力化陰,導致上焦水不制火,故而病證反復發作;陰陽升降失司,則水火不濟。上熱為標,下寒為本,故此病雖發于頭部,治療時根據“治病必求本”的理論,上病下取,以溫針灸溫通下焦以消陰翳。
針刺的調節作用機制,是目前臨床開展針灸治療多種疾病的主要理論基礎,也是針灸多元化“一根銀針治百病”的原因所在[6]。針刺的原理是通過針體進入人體穴位以刺激神經末梢感受器,穿透病理組織區域外圍的藩籬,從而引起所需要的人體反應[7]。針刺既能強化白細胞和抗體的聚集,又依靠針刺的外力直接打破病灶內外的穩定平衡,加強病灶內外的組織結構的溝通,利于病灶組織的自我修復[7]。針灸治療皮脂腺囊腫,臨床多采用火針治療,如黃子慧等[8]用火針治療顏面頸部皮脂腺囊腫29例,獲得滿意療效。本案患者肝火較盛,未用火針治療,結合其長期腹瀉病史,考慮又有下焦寒濕較重之證,病機根本在于上熱下寒、本虛標實,故給予溫針灸治療以清上焦火熱,結合艾灸以溫下焦寒濕?!鹅`樞·官能》強調,“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溫針灸是在針的基礎上,將艾灸的熱力通過針灸針滲透到穴位內部,達到溫通作用。溫灸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抗氧化物質可通過灸熱帶入體內,發揮其調節作用,灸熱有溫通的作用,可溫通經絡,活血化瘀。針灸選穴主要按照循經取穴的原則,辨經與辨證相結合,選取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以健脾益氣;督脈主一身之陽氣,為“陽脈之?!?背為陽,選用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背部腧穴以溫陽散寒,治其本;經脈所過,主治所及,選用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穴位以清上焦火熱,治其標。局部取上星、天柱、風池以清熱解毒,清上焦火熱;循經遠端取穴行間、內庭以疏肝祛風,引火下行,解肌表之毒;患者下焦虛寒,腎陽虛衰,不能溫煦脾陽,為防止疏泄太過,取命門、腰陽關、腎俞以溫補腎陽;同時取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以健脾祛濕。單純使用艾灸可能會使上焦火熱更甚,單純針刺可能會使下焦寒濕更重,故治療上采用清補結合的配穴方法,既防止疏泄太過,又可防止火熱過盛,此為本方的一大特色。本案溫針灸治療主要選用膀胱經、胃經穴位,收效良好。董明雪等[9]研究發現,溫針灸經脈選穴選取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穴,以足三里、三陰交、關元等穴位應用較為廣泛,疾病取穴多以病變局部腧穴為主。
本案患者因多處求醫,心身飽受折磨,喪失治愈信心,筆者根據其上熱下寒病機,采用內服中藥的方法旨在改善患者體質,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方中君藥以金銀花清熱解毒,消疔瘡。蒲公英、紫花地丁、黃柏、皂角刺為臣藥,加強君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涼血排膿之功。黃芪、桂枝為佐藥,可健脾補中,助陽化氣,并緩和君、臣藥寒涼之性,同時黃芪又有托毒生肌之功。茯苓、麩炒薏苡仁亦為佐藥,可健脾滲濕,利水消腫,補中氣,滲濕濁,行氣滯。當歸活血行氣,助黃芪養血生新。此方組方特色為四清四補,清補并用,標本兼顧,既清上焦之熱,又溫下焦寒濕。研究表明,金銀花有明顯的抗炎、清熱解毒作用,能顯著提升巨噬細胞的吞噬指數,其含有的綠原酸成分具有明顯的抗菌作用[10]。蒲公英具有廣譜抑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真菌、螺旋體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1]。紫花地丁具有明顯的抗炎、抑菌作用[12]。
溫針灸結合口服中藥治療頭部皮脂腺囊腫可取得較好療效,能改善患者體質,減少復發,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和推廣。筆者發現,很少有皮脂腺囊腫的患者會第一時間尋求針灸治療,針灸療法療程較長,需要患者有較高的依從性,這也是今后醫者在臨床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思考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