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攀,何顯杰,李 博,鈐冠東,程淑娟,王培增,賈太清
(清豐縣農業農村局,河南 清豐 457300)
豫豐黃兔自20 世紀80 年代選育以來,表現出了較強的適應性,成為河南省地方優良品種之一:一是耐炎熱、抗寒冷,抗病力強,對環境適應性強;二是耐粗飼,易喂養,易管理,適宜于在廣大農區粗放飼養;三是早期生長速度快,遺傳性能穩定。該品種在河南的安陽縣、林州市、濟源市、新鄭市等地廣泛飼養。同時,在較為寒冷的新疆、遼寧和氣候較為炎熱的江浙等地,都表現出了良好的生產性能。
2013 年以來,豫豐黃兔被納入河南省地方優良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利用項目。2021年全國進行了第三次遺傳資源普查,在上級部門和專家指導下,清豐縣也成立了普查組織,對豫豐黃兔進行了一次全面普查,現將豫豐黃兔遺傳資源普查情況報告如下。
1.1.1 中心產區的基本條件
清豐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地理坐標:東經114h47′-115h23′;北緯35h45′-36h05′。東與山東省莘縣毗連,南與濮陽市接壤,西鄰安陽市內黃縣,北靠南樂縣。屬于黃河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地貌為平地、沙丘、溝河相間,地勢整體較平坦,自西南向東北略有傾斜。
清豐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季風顯著,雨量適中,無霜期長,全年無霜期161 d。境內地面平均海拔高50 m,年平均氣溫13.3 ℃,年平均降水量562.6 mm,時空降水分布不均。春季干旱多風沙,氣溫回暖早但不穩定,寒潮活動較頻繁;夏季炎熱,雨量大、降水集中;秋季多晴朗,日照充足,晚秋多陰雨;冬季寒冷干燥,少雨雪。
清豐縣屬海河流域,主要河流有衛河、馬頰河、潴瀧河,引黃入冀補淀總干渠(第三濮清南干渠)、第二濮清南干渠,地表徑流來自天然降水,引水工程來自黃河。地下水屬于潛水類型,土地灌溉方便。境內土地系黃河沖積而成,土層深厚,質地良好,土質類型為潮土,主要土種有淤土、兩合土、褐土化兩合土等。
清豐縣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紅薯等。全縣可利用的飼草飼料資源豐富,尤其是每年種植業生產產生的大量農作物秸稈,包括花生秧、玉米秸稈、紅薯秧等,其中可用于飼養家兔的有花生秧、紅薯秧。全縣除了種植業帶來的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還有林業生產產生的樹葉以及野草資源可用作飼草資源。
1.1.2 中心產區分布
清豐縣目前有核心保種場三個,分別是:古城鄉的清豐縣臨河豫豐黃兔養殖場、紙房鄉的豫豐黃兔農民專業養殖合作社、古城鄉豫豐黃兔保種場。1992年正式命名后,飼養高峰期時,養殖戶曾經遍布全縣17個鄉鎮400個行政村。2002年之后,由于受到市場行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豫豐黃兔主產區養殖量急劇下滑。根據2021年全縣遺傳資源普查結果,以豫豐黃兔養殖為主導產業的僅剩6戶,總存欄量5 085 余只,其中種公兔169 余只,繁殖母兔1 895余只。
豫豐黃兔體型緊湊,體軀正視似圓柱狀。頭大小適中,呈橢圓形,齊嘴頭,成年母兔頸下有明顯的肉髯;耳大直立,耳殼薄,耳端鈍;眼大有神,眼圈白色,眼球黑色。背腰平直且長,腹部較平坦,臀部豐滿,四肢強健有力,后肢較粗壯。
豫豐黃兔毛長中等,毛峰平齊,毛細、密。背部及體側皮毛棕黃色、有光澤,腹部毛色變淺呈漂白色,腹股溝有黃毛斑塊,前肢有2~3 道虎斑紋;兔皮板薄厚適中,靠皮板有一層致密的短絨,不易脫落。
豫豐黃兔生長速度快,初生重50~55 g,30 日齡體質量550~750 g,90日齡體質量1 400~2 000 g,180日齡體質量2 400~3 000 g。240 日齡(成年)后母兔體質量2 800~3 900 g,體長49~58 cm,胸圍28~35 cm;公兔體質量略小于母兔,體長、胸圍略大于母兔。
公兔性成熟平均為120 日齡,母兔110 日齡,公兔、母兔體成熟適配日齡均為180 d。公兔適配期210 日齡以上,母兔適配期180 日齡以上。成年兔常年均可發情,母兔發情間隔一般10~15 d,母兔妊娠期平均為31 d。平均窩產仔數為9.82 只、窩產活仔數9.81只;平均初生窩重513 g,21 日齡窩重為3 009 g,斷奶窩重5 806 g。平均斷奶仔兔數9.52只,仔兔斷奶成活率平均96.9%。每年可產6~7 胎,每胎產活仔數一般為7~10 只,斷奶活仔兔數6~9 只。種兔可利用3.0~3.5 年。
30~90 日齡平均日增重27~35 g,料肉比為(3.0~3.2)∶1;斷奶至90 日齡平均日增重33.9 g,料重比3.11∶1;90日齡體質量2 533 g,90日齡全凈膛屠宰率49%~51%,半凈膛屠宰率51%~53%。成年兔平均體質量4 396 g,體長55.0 cm、胸圍33.7 cm。
被毛細、短、密,手感柔軟,彈性好,富有光澤。平均毛長20.1 mm,粗毛直徑23.00 μm、絨毛直徑4.60 μm,毛密度為15 429 根/平方厘米,粗毛率23.09%。皮板面積平均
豫豐黃兔在主產區的飼養方式主要為室內籠養,有專用飼養場地,根據生產類型選用不同規格的金屬網籠,配置料槽、自動飲水器,設置專用產仔籠或母兔籠配掛產仔箱,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等具有一定的控制措施,管理相對規范,生產效率相對較高。
主產區大部分養殖場(戶)所使用的飼料為購買成品配合飼料,或購買專用濃縮飼料、預混飼料自行配制加工全價顆粒飼料。也有少部分飼養戶采取“精飼料+粗飼料”的方式,選用玉米、麩皮、小麥、稻谷、豆粕等作為精飼料,青(干)草、樹葉、農作物秸稈等作為粗飼料。
清豐縣現建有3個豫豐黃兔保種核心群,尚未建設豫豐黃兔品種保護區和基因庫。1992 年正式命名后至今,豫豐黃兔在河南省的飼養量變化巨大。1996 年到2001年,發展速度最快,年飼養量由80萬只(出欄53萬只)發展到150萬只(出欄97萬只)。2002年以來,由于受到價格、飼養成本、成年勞力外出打工諸多因素的影響,豫豐黃兔飼養量出現了下滑。2006 年以前,豫豐黃兔飼養戶遍布全縣17個鄉鎮400個行政村,2021年9月通過遺傳資源普查,全縣僅有5個鄉鎮6個養殖戶還在堅持豫豐黃兔養殖,通過這次資源普查發現,豫豐黃兔總存欄量僅有5 085只,其中種公兔169只,繁殖母兔1 895只。
近十幾年以來,隨著品種的純化、飼養水平、飼料營養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結合市場需求的變化,豫豐黃兔的選育方向從皮肉兼用型向肉用型傾斜。體型增大,體質量也在逐年提高,特別是在古城鄉的清豐縣豫豐黃兔養殖場測量生產指標時,該場200日齡以后的成年公兔體長平均值達58 cm、胸圍達35 cm、體質量達4.5 kg;200 日齡以后的繁殖母兔體長平均值57.4 cm、胸圍達35.3 cm、體質量達4.65 kg,無論哪方面生產指標都達到特級或一級標準,生產性能明顯提升。
通過本次資源普查發現以下問題,一是豫豐黃兔養殖量急劇減少,除了參加保種項目的三家養殖場外,其余的豫豐黃兔養殖戶飼養量均在幾十只、幾百只不等,沒有養殖規模較大的場;二是飼養管理方式落后,大部分養殖場戶仍然停留在20世紀70-80年代的飼養管理水平,養殖場設施落后、飼養管理水平不高;三是豫豐黃兔市場價格長期低迷,養殖戶養殖收益減少,養殖積極性不高。近幾年豫豐黃兔價格低迷,且價格低于獺兔,導致大多數養殖戶選擇飼養獺兔,或退出養兔行業;四是保種投入太少,需進一步加大。近幾年雖然有上級資金用于豫豐黃兔品種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但資金量投入小,僅能夠用于補貼三個保種場作為選擇飼養豫豐黃兔的價格差價。加之地方政府對該品種重視不夠,缺乏配套資金支持,開發利用缺乏資金支持;五是沒有一個現代化、標準化的豫豐黃兔養殖場,豫豐黃兔雖然在清豐縣培育成功,但作為起源地,清豐縣境內沒有一家豫豐黃兔現代化養殖場,甚至沒有一家標準化的種兔場。
豫豐黃兔體軀較大,前期生長較快,產肉性能良好,且肉質細嫩、風味獨特,根據河南農業大學所做的《不同品種家兔肌肉品質特性分析及其關鍵代謝通路的鑒定》實驗結果,豫豐黃兔肌間脂肪含量較高,優于其他品種,且含有較高的必需氨基酸和對人體有益的脂肪酸。具有良好的開發利用價值和前景。目前清豐縣已經有人在兔肉商品開發利用上著力,意圖在帶皮兔肉的食品加工上有所突破。
該品種耐粗飼,適應性、抗病力較強,繁殖成活率高。這種優良的基因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是將來育種重要的遺傳材料。
今后,應通過建立保種場、保護區,建立產業技術體系、產業聯盟平臺,努力與市場對接,適應市場需求,開發特色品牌等措施,加強品種的選育保護,提高種質特性,提高品種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