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倩倩
核心素養(yǎng)作為當前教育改革中的熱點課題,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由于不同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內(nèi)涵不同,側重點也有所差異。思維品質屬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須注重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推動他們?nèi)姘l(fā)展與健康成長。
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角來看,思維品質主要指學生在思維活動中智力方面的不同,也是衡量他們思維發(fā)展水平的關鍵指標。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在思維模式上存在顯著差異,教師應肩負起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重任,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趨勢,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立足點,結合具體教材內(nèi)容,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助推其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這一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圖形思維工具,將思維變得可視化,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為其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提供更多助力。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應用思維導圖梳理篇章脈絡,確定中心關鍵詞與各級分支節(jié)點,將原本分散的知識要點整合在一起,幫助他們建立邏輯性強、條理清晰的知識結構,使其邏輯思維得以發(fā)展(陳國懷 2021)。
例如,在講授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Unit 4 Finding your way時,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圍繞“找路”這一話題展開,通過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看地圖、找到正確地點,引出重點知識,包括表達方位、如何正確給出方位和通過別人指示找到正確的地點。Reading部分的課文是A trip to the zoo,主要是認識地圖,學會正確表達方位,以及了解一些動物的習性。在閱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求學生先通讀全文,再查找主要內(nèi)容,自主設計思維導圖(提醒學生:課文標題可當作中心關鍵詞)。然后,教師按照記敘文的各個要素設置各個二級分支,包括When、Where、Who、What、How 等,引導學生對課文各個段落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運用單詞或短語歸納,并把他們分成多個學習小組,使其逐步完善思維導圖。最后,教師鼓勵學生相互欣賞與綜合評價,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在班內(nèi)展示,使其學會梳理文章脈絡,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
針對初中英語教學而言,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屬于一項基本任務,而問題教學法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一種重要方法,尤其是一些開放性、啟發(fā)性較強的問題,可以有效打破學生思維的局限,使其從不同視角思考與回答,讓其不再拘泥于標準答案,有利于其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對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一系列提問,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積極交流,使其從多個方面探討,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思維(周日 2021)。
例如,在講授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時,教師先在課件中展示一組常見的食物圖片,并詢問:“What can you see?Do you like them?What food do you like/dislike?”學生說出圖片中的食物名字,談論各自喜歡與不喜歡的食物。然后,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What do you often eat for three meals a day?Do you know how to eat healthily?If you are not strong or healthy enough,what do you plan to do?”引導學生自由談論飲食與生活習慣,初步激活他們的思維,并引入課文內(nèi)容:“T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 is very important.We should have a scientific and healthy diet.”接著,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課文,通過反復問答的方式幫助他們鞏固主要信息,使其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側重培養(yǎng)其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并指導他們完整描述姬蒂(Kitty)與丹尼爾(Daniel)的食譜。最后,教師繼續(xù)提出開放性問題:“How do you think you can eat healthily?How to keep healthy through sports?”引領學生從飲食與運動兩個方面討論,提出一些健康飲食與運動的方法,使其相互進行批判性評價,提升其思維品質。
初中階段屬于我國英語教學的過渡階段,銜接小學與高中,初中英語教材中收錄的知識內(nèi)容難度一般,既是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升華,又對高中英語教學的鋪墊,還與現(xiàn)實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載體,還是他們學習英語的優(yōu)質素材。要想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思維品質,教師應善于結合實際生活,注重所授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借助生活實例讓其進行比較,訓練其比較思維,提升其思維品質(曾燕華 2021)。
例如,在講授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2 School life時,由于本單元的話題是“校園生活”,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關系緊密,教師基于生活化教育理念視角切入,制訂整體教學規(guī)劃,通過訓練學生的比較思維,優(yōu)化其思維品質。在課堂上,教師先提問:“Do you like our school?What do you like?How many subjects do you learn?Can you tell me some names of them?”在學生簡單交流各自的校園生活,思維被調(diào)動起來后,教師帶領他們認真閱讀Reading部分的課文School lives,找出文中人物南希(Nancy)的英國校園生活與約翰(John)的美國校園生活的基本信息,簡單比較兩種校園生活的不同,初步訓練比較思維。之后,教師提出生活化問題:“Do you like your junior high school life?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British and the United States?What is your dream campus life like?”引領學生根據(jù)實際生活自由討論,比較我國校園生活與英國、美國校園生活的異同,使其感受中西方文化在教育、人文等方面的異同,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品質。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可謂是重中之重。要想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不能局限于基礎性語言知識的講授,除了要幫助學生掌握單詞、短語、句型、語法點與句子結構以外,還要帶領他們深入挖掘文本內(nèi)涵,鍛煉其思維的深刻性,推動其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具體來說,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先帶領學生完成基本的語言學習,再通過話題、任務、辯論等探討文本內(nèi)涵,使其深刻理解文本內(nèi)容,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與思維品質(常穎 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5 Wild animals主要圍繞“野生動物”展開,內(nèi)容符合學生對野生動物的認知能力,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教育意義。Reading部分的課文The story of Xi Wang主要圍繞大熊貓的成長過程展開討論,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帶領學生閱讀課文,理解與掌握描述大熊貓外貌特征、它們所面臨的危險,以及采取保護措施的詞組和句型,并鼓勵他們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匯含義,幫助他們?nèi)胬斫庹n文內(nèi)容。之后,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pandas?How to protect them?What other animals need to be protected?”讓學生結合課文及地理方面的知識提出保護大熊貓的舉措,同時教會他們關愛身邊的其他動物,使其懂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保護動物也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促使他們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涵,形成深刻思維。
我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容易遇到疑難點或思維障礙,不僅不利于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還會影響學習的積極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組織學生一起分析與探究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使他們在討論中主動提出各自的看法與見解,使其思維發(fā)生摩擦與碰撞,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促進其思維品質的發(fā)展(李秀惠 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4 A good read的Reading部分課文是Gulliver in Lilliput,節(jié)選自小說《格列佛游記》中“小人國”片段。因為是外國名著,學生在學習中很難透徹理解,所以教師由曾經(jīng)讀過的故事導入:“Are you interested in reading stories?What stories have you read?Why do you like them?”鼓勵并引領他們說出一些書名或故事名,切入新課。接著,教師一邊展示《格列佛游記》的封面圖片,一邊說:“The story we’re going to read comes from the English novel Gulliver’s Travels.Have you read this book before?”讓學生簡單介紹故事內(nèi)容,并要求他們在小組內(nèi)瀏覽課文,快速找出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和人物,了解情節(jié)發(fā)展。最后,教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提出一些更深入的問題:“Did Gulliver know where he was when he woke up?Why did the tiny people tie Gulliver to the ground?Did Gulliver do anything to help himself out?What did he do?”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和分享答案,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觀點,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對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僅僅依靠教材內(nèi)容是很難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的,這就需要教師適當拓展教學主題,巧妙設計課后任務。一方面輔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學內(nèi)容;另一方面開闊他們的眼界,使其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靈活設計課后任務,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其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運用英式思維思考,從而強化他們的思維品質訓練(蘭景平 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6 Sunshine for all的Reading部分課文是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主要介紹了劉明(Liu Ming)與李海(Li Hai)為作為志愿者參加世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特殊奧運會”)所付出的努力。教師先通過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掌握expect to do,not doing...but doing...等重點短語與表達,了解特殊奧運會的基本信息、志愿者活動、具體內(nèi)容與意義等,使其能夠借助思維導圖復述文本大意,簡單探討特殊奧運會與志愿者活動,讓他們學會撰寫志愿者申請函。在完成基本閱讀教學任務后,教師適當拓展教學主題:“What can we learn from Liu Ming and Li Hai?What have we learnt in this class?”鼓勵學生自由暢談個人閱讀感受,分享各自的收獲,使其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課文主題,促進他們理解知識、能力和奧運精神在志愿者服務中的重要性,領悟奧運體育精神與志愿者精神,從而調(diào)動其參與志愿者活動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其思維品質。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項既長期又重要的任務,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師應把握好英語教學的規(guī)律及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巧妙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利用多元化教學方式與技巧活化他們的思維,使其思維品質及其他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得到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