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有色金屬集團 馮嘉禹
當前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企業的發展主要依靠新技術以及人才,很多企業也認識到長遠發展的重要性,不再只關注眼前利益。因此,在企業發展中不僅要注重物質文明建設,還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設的力度,同時持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二者的融合,正確教育及引導職工,激發其工作熱情,促進國有企業穩定發展。
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和職工一起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對于企業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主要涉及規章制度、精神面貌以及行為規范等等。文化建設屬于軟實力建設,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促進企業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能夠改變職工的精神面貌,樹立特色品牌。因此,二者的結合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適應國企發展的要求。國企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職工。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有正確的價值觀指引,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是精神文明和企業文化的結合過程。企業文化建設是發展的內生要素,而精神文明建設則是發展的動力,通過將二者進行有效結合,可以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其次,是對精神文明建設創新的手段。二者的融合,不僅是對工作形式的優化及創新,同樣是大膽的嘗試。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相同的地方,同時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將二者進行融合,可以形成文化合力,是企業的文化軟實力,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動力,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再次,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社會[1]。當前國企規模日益擴大,內部職工數量不斷增加,為了提升各項工作開展的效率,增強企業的實力,就要提升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及道德素養,推動社會文明建設。通過將二者進行有效融合,能夠對活動的形式進行補充,擴大工作覆蓋范圍,讓職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促使職工積極參與進去,在社會中形成文明風潮。最后,有利于職工的成長及發展。二者的融合,有利于提升企業競爭力。同時基于改善內部環境,提升職工工作的高效性,能夠激發動力,完善企業的功能。企業文化可以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職業素養,嚴謹、認真地對待工作,積淀有特色、健康的文化內涵,為企業發展提供保障。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職工,促使職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優化建設效果,增強職工的責任感、服務意識及自我控制能力。與企業發展相統一,促進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第一,主體相同。精神文明建設主體體現了文化建設主體;企業文化是把以人為本的觀念滲透到發展經營中,在企業治理工作中,除了要注重物質治理,還要重視人的治理,建立健全企業價值標準,保證所有職工遵循,同時關心及尊重職工,提升職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國企的健康發展。企業所有職工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這就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因此,二者的主體都是職工。第二,目標相同。國企文化建設旨在基于培育企業精神,樹立企業價值觀和形象,提高職工的各方面素質,如文化、技能、思想觀念等[2]。可見,企業文化可以作為隱性的生產力,是一種軟實力。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有關的載體及渠道,從智力、精神以及思想方面確保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開展,以先進的思想影響職工,調動其工作主動性。第三,內容相同。文化建設的重點就是企業精神以及共同價值觀,文化建設建立的奮斗目標以及行為規范,是所有職工需要遵守的。立足于思想道德角度而言,利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價值觀及世界觀,依據黨的先進理論,從不同方面教育及引導職工,如職業道德、思想理論及家庭美德等,統一職工的約束其行為。立足于科學文化角度而言,可以促進相關文化事業的發展,組織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提升職工的科學文化素養。文化建設以及精神文明建設的結合,可以相互促進,共同推動國企的健康發展。
在企業發展中,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影響,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可以基于規范的方式,引導企業經營管理,激發國企的發展動力,促進企業更好地發展,并且確保國企在發展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統一,助力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以往很多國企存在錯誤的認知,重視業務活動,忽視了文化建設,無法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不利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對此,需要制定規章制度,規范精神文明及企業文化建設,基于構建完善制度體系,為經營管理提供保障,這樣有利于健全企業制度,規范企業管理,提升職工參與的積極性和責任意識,明確企業文化建設,增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保證關鍵崗位人員都是文化建設骨干,在平日經營中樹立精神文明楷模,推動二者的發展[3]。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即企業在運行中表現的各方面。其包含較多的內容,如企業精神、制度、文化觀念、行為準則、文化環境、歷史傳統、企業精神以及道德觀念等等,涵蓋企業的各個方面。作為企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確保企業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企業文化會影響到核心價值觀念,關系到競爭力。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促進戰略目標的達成,抵御各種誘惑。比如海爾集團在發展中側重于用戶體驗,遵循“永遠以用戶為是,以自己為非”的發展理念和文化,這也幫助集團獲得了較好的口碑,樹立了積極正面的形象。另外,集團關注職工利益,遵循“人企合一”的利益觀念,這也促進了集團的穩定發展。只有通過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才能提升凝聚力,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國企在改革發展中,應該統一職工的思想,共同促進企業發展,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培育職工主動創新以及拼搏的精神。
明確企業價值觀,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在企業發展中持續積累,進而確保企業價值觀與工作情況和行業特色相適應。除此之外,價值觀地樹立,要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實施宣傳,如新媒體、以往的宣傳陣地等等,確保所有職工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念。基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可以幫助企業開展各項文化建設工作,同時提升精神文明建設的水平,二者之間可以相互影響和促進。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反映出職工一起堅守的價值觀及秩序,同時通過正確地鼓勵職工,對職工實施隱形管理,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及環境[4]。立足于這一層面而言,文化建設不僅是企業發展的支柱,還是管理的準則。在內部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營造良好的氛圍,可以增強職工的歸屬感和向心力,進而促進各項改革工作,推動國企健康發展。
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應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建立以人為本的治理機制。精神文明建設側重點在于強化職工的教育和培養,提升其綜合素質,讓職工的業務能力符合崗位要求,樹立崗位模范,調動職工的工作熱情,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動力。基于這些措施,能夠提升職工的整體水平,全面發揮職工干部的帶頭作用,提升職工培養的質量,形成國企人才方面的優勢,強化管理工作。因此,精神文明建設是國企的職責之一,同樣是人才優勢轉換成發展優勢、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保障。
成功的企業在發展中一定會形成優秀的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是企業成功發展的必要要素。不管國企文化表現形式是什么樣的,關鍵在于引導職工,只有正確對待企業與職工的關系,工作環境,加強職工和企業間的聯系,才能形成統一的企業文化[5]。企業可以通過多元化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促進企業文化的發展。例如每年組織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大會,選定不同的主題,評選文明窗口、“十件好事”“十大新聞”等等,充分發揮企業文明建設的作用,提升職工的凝聚力。通過和社區人民共建促進文化自強,讓職工參與到公益活動中,在志愿及慈善活動中鍛煉職工的能力,提升其素質水平。基于文化精神的引導,能夠促進國企的改革和發展,增加企業的效益,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國企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除了是黨執政的基礎,還是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保證。國企文化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體現出人本管理思想。在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需要體現出“人”的重要作用,將職工當作國企的主人,促進文化建設及精神文明建設的落實,充分尊重職工的主體性,激發其熱情,確保企業在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給職工提供更好的工作及生活環境。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方針是以中心為核心,服務大局,文化建設要突顯出以人為本以及愛崗奉獻,只有將文化建設及精神文明建設進行有效融合,才能促進工作的高效開展[6]。強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能夠確保文化建設工作的落實,讓職工及時了解企業新的動向及決策,提升企業經濟活力,激發內在動力。在精神文明建設中要凸顯以人為本,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讓職工感受到企業的關懷以及溫暖,增強職工的榮譽感及歸屬感,進而確保職工全力投入到工作中,發揮職工的價值,共同促進企業的發展。可見,二者的有效結合,能夠在精神文明建設中體現出文化建設的思想內涵,確保相關建設工作相適應。在建設中應該依據國企工作的側重點,統一思想,對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式及思路進行優化和創新,提升凝聚力,進而取得精神文明建設成果,推動相關工作的有序落實,提升建設的動力,和企業文化建設相互協調發展。比如某企業在二者結合中,將企業文化建設和發展情況進行融合,集合質量、生產和研發,確保生產的所有環節與文化建設要求一致,實現思政和生產的統一;堅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及精神傳承,基于文化建設的向心力及典型人物榜樣作用,為職工樹立學習榜樣。并且尊重所有的職工,讓職工參與到文化建設中,增強職工的主人翁意識。確保職工的福利待遇,每年過年組織有關人員看望離退休職工和老干部,讓其感受到企業的溫暖。對于職工工作及生活中的困難,要及時掌握情況,幫助職工解決實際問題,增強職工的認同感。
精神文明建設以及企業文化建設,關系到企業的形象。良好的企業形象,能夠提升內部職工的凝聚力,增強職工的認同感;在外界樹立良好的形象,提升企業的影響力,強化責任擔當,樹立企業品牌。比如某企業每年會向社會公布社會責任報告,展現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努力及成果,展示企業的發展成果以及形象,在制定當年度履行社會責任工作項目清單時,促進其他方面的建設,包括平安企業、和諧企業、誠信企業、綠色企業等,增強責任感,建立社會責任體系,構建長效管理機制,內部不斷加強素質,外部塑造良好的形象[7]。準確把握文化建設及精神文明建設的相同點,強化黨建有關工作,提升經營管理的效果,保持國企先進性,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體現企業文化的價值。加強文化建設,注重品牌建設,落實精神文明建設,體現出黨員及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提升內部凝聚力,推動特色文化建設,構建以人為本的治理機制。
將二者進行有效結合,能夠提升企業文化品牌競爭力,體現出各級黨組織的作用,強化黨的領導,對企業治理進行優化,依靠職工辦企業,保持黨的優勢及先進性,增強黨員干部及職工對企業發展的信心,自覺地投入到工作中,促進企業高效發展。基于建設特色企業文化,能夠發揮出黨組織在法人治理中的作用,促進文化建設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落實,促進企業形成現代化的制度,確保利益目標和社會責任相符,合理協調職工與企業的關系,解決現有的矛盾,凝聚內部力量,促進國企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建設以及精神文明建設都是國企的重要工作,二者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是相互補充及促進的。當前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企業應該提升對建設工作的認知水平,不僅要強化物質文明建設,還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將其和企業文化進行結合,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增強內部凝聚力。國有企業應該采取有力的措施,拉近二者的距離,體現出企業文化內涵,在內部營造良好的氛圍及環境,確保職工個人目標與企業發展目標保持一致,共同推動國有企業健康發展。基于落實好精神文明建設及企業文化建設,能夠提升國企的競爭力,實現長遠、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