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睿瓊
(長治圖書館,山西 長治 046000)
一個地區的發展積累下來很多的文化和優良的傳統,這些文化有著很強的教育價值,是極其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去弘揚和傳承。雖然一些公共圖書館設立了專庫或者專室來進行地方文獻收藏,但是由于地方文獻資源涵蓋內容非常多,其還存在著很多不足需要進行完善。因此,本文就對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的建設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服務創新建議。
地方文獻是文獻資源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即可以指有關一個地方的一切資料,如人物、出版物、歷史資料等,又可以指該地區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是一種特色的文獻。地方文獻承載的是一個區域的發展脈絡,是一個區域發展過程中的縮影,反映的是該區域的文化底蘊,有著勵志、資政等作用。作為公共圖書館,其地方文獻的建設,不僅可以為社會發展、經濟建設提供文獻參考服務,又會讓圖書館成為經營的一大特色。地方文獻具備珍貴性、地域性以及豐富性等特點。首先,珍貴性。地方文獻有文化屬性,也一個地方歷史的載體,也有著研究價值,更有著一定的收藏價值。其次,地域性。由于地方文獻有著非常廣泛的分區,區域之間的文獻頗具地域特征,記錄著區域進行的歷史活動,先進人物和事跡等。例如,晉察冀區域,由于該區域是三大根據地之一,因此,有著較多地方文獻,文獻數量多,而且保存比較完整。最后,豐富性。由于地方文獻有著較長的時間跨度,其內容和形式多樣化。例如,書籍、期刊等刊物;照片、文件、手稿等非刊物;標語、郵票、建筑遺跡等物體載體。
地方文獻有著很高的價值,值得我們去弘揚和傳播。首先,地方文獻的史學價值。地方文獻記錄了一個區域的發展歷程,通過地方文獻,可以看到該區域的發展歷史,看到其在城市建設期間的各種實踐活動等。因此,地方文獻成為史學資料的一種,是我們研究一個區域歷史的重要途徑。其次,地方文獻的精神價值。地方文獻有著一定的精神價值,既有著“從哪來,到哪去”的哲學精神,也有著艱苦奮斗,不怕吃苦的精神,更有著該區域中一些很熱血的實踐、創新以及犧牲精神。將這些地方精神傳承下來,堅定人們的思想,讓人們敢于面對和迎接新時代的挑戰,全身心投入到城市建設。最后,地方文獻的教育價值。地方文獻記載了一個區域的發展歷史,有著不錯的教育價值,可以用其開展區域的歷史教育、民族教育,將地方文獻一代代地傳承下去[1]。
公共圖書館有著傳播文化的使命以及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明確要求公共圖書館承擔起傳播傳統文化、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社會責任。作為人們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公共圖書館可以借助自身的館藏資源,收集和整理地方文獻,傳播地方文化。
現階段,地方文獻的價值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收藏界更是掀起收集浪潮,其文獻的價格也是一漲再漲,很多珍貴的文獻資源,流入到私人的手中。地方文獻價格增長,表明人們對于地方文獻價值的認可,保護地方文獻的意識覺醒;但是地方文獻流入到私人收藏,相較于公藏,存在較多的弊端,比如,私人收藏不夠系統化,缺乏專業化的設備;私人的研究能力有限,無法最大化地發揮地方文獻的價值。公共圖書館是服務公眾的機構,由其進行地方文獻的收藏,不僅收藏和管理更加系統完善,有著專業化的設備和團隊,還可以對地方文獻進行系統化的收集和整理;同時可以更好地服務公眾,讓每一位公眾都可以接觸到地方文獻,從而發揮地方文獻的價值[2]。
現階段關于“地方文獻”的相關理論研究比較匱乏,相應的實踐活動也是閉門造車。筆者在學術論壇對“地方文獻”相關主題進行學術檢索,得到的檢索內容較少,例如,知網平臺檢索到相關文章僅有75篇,文獻數量較少。現有的關于“地方文獻”的研究內容,比較寬泛不夠具體細化,研究也缺乏深度。如,關于“地方文獻”的屬性、內涵、價值等研究,缺乏系統性。對“公共圖書館”與“地方文獻”的研究基本“空白”,公共圖書館如何整理和收集“紅色文獻”,如何進行“紅色文獻”的宣傳教育,如何發揮“紅色文獻”的社會價值,如何開展“紅色文獻”相關的活動等,沒有相應的理論研究。現階段,社會對于紅色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各大媒體也在積極宣傳和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因此,公共圖書館應該加強對“地方文獻”的開發和利用。
公共圖書館為了更加有效地進行“地方文獻”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需要做好當地文獻的目錄編撰。由于存在很多收集地方文獻的單位,比如,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文史館以及私人藏家等,而且還有一部分地方文獻分散到各處,缺少統一的目錄編排,影響著地方文獻的管理。為了方便圖書館對地方文獻進行管理,應該在各個區域開展普查工作,征集公共信息,并開展專業會議,摸清各區域文獻的收集情況。摸清各區域的文獻之后,對現有的文獻內容進行系統化的編撰,打造《當地文獻聯合目錄》,并將其在全國圖書館范圍內進行普及推廣,以此保證地方文獻目錄編撰的合理性[3]。
關于當地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的建設,既要有著普遍性,還要具備針對性。首先,地方文獻的征集和收藏,必須做到系統和全面,保障圖書館有著足夠的文獻數量,文獻種類也必須豐富全面,做到“應收盡收”,將當地資源全部納入當地文獻征集范疇內。其次,考慮到區域之間的差異,各級圖書館應該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結合區域內的革命歷史、改革歷史、文化、風俗以及語言等,構建獨具區域特色的當地文獻資源。長治圖書館關于地方資源的管理,除了對現有的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同時,還注重對地方文獻資源的補充,出版社采購、社會征集、復制他人收藏等方式,擴展自身地方資源文獻的館藏量。此外,長治圖書館通過對區域內老一輩革命者、家屬、后代、歷史研究學者等進行采訪,更好地了解和記錄歷史、文化以及風俗等,將其轉換成當地文獻保存下來。
以前的地方文獻資料,由于受到自然環境和保存條件的限制,很多紙質印刷的文件,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受到時光的銷蝕,文獻資料存在丟失、破損等情況,甚至是出現歷史文化的斷層。地方文獻之所以損壞,很大程度在于紙上酸化的影響。因此,必須建立地方文獻的保護修復中心,成立專門的文獻資料收集和修復中心,安排專業化的人員,開展文獻資料的修復工作。例如,脫酸保護修復技術就是針對文獻進行脫酸處理的方式,可以實現對文獻資料的有效保護,從而最大化程度地還原歷史。除了安排專門的文獻修復人員之外,還應該從館藏條件進行改進,優化文獻館藏的標準和條件,可以將收集和整理的地方文獻進行全方位的保護,避免其受到自然環境的侵蝕。關于地方文獻的修復工作,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加大對文獻修復的技術、人員和資金投資,才能更好地保護文獻資料[4]。
地方文獻不僅有著一定的教育價值,還要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因此需要建設地方文獻的研究中心,做好地方文獻的保存和傳承。為了更好地利用地方文獻,發揮其價值,必須建設地方文獻研究中心,加大研究的深度。各級圖書館應該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地方文獻的研究工作,更好地挖掘文獻存在的價值。長治有著豐富的地方文化,建設歷史、風俗、文化、歷史遺址和事跡等更是數不勝數,加強對區域內地方文獻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宣傳和弘揚長治市的歷史和文化,從而使其更好地服務社會。長治圖書館有著豐富的地方文獻,書籍、期刊、檔案、照片、信件等多種形式,文獻資料更是有2000多冊,這些文獻內容,系統地反映出了長治區域內歷史的發展情況。通過安排專門的研究人員,負責地方文獻的研究,一方面,加深對地方文獻的理解,更清晰地掌握長治市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豐富地方文獻的理論研究,為長治市乃至其他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指導建議[5]。
地方文獻有著稀缺性和珍貴性的特點,保存完好的地方文獻資料相對較少,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信息時代下,為了更好地發揮地方文獻的價值,也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利用信息化平臺,提供信息服務,更好地滿足公眾的閱讀需求。例如,建設地方文獻資源共享平臺,將收集到的文獻資料、最新的研究成果等進行分享,系統具備智能分析、交流互動、信息推送等智能功能,從而更好地發揮地方文獻的價值,讓更多的人接觸到地方文獻,了解該區域的歷史、文化、風俗人情等。因此,關于地方文獻信息服務平臺,不能僅僅局限到圖書館,而是應該由政府主導,讓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高校、文史館等多個單位參與進來,共享數據資源,打造信息共享,數據深挖的信息平臺,提升服務的深度。例如,根據用戶的檢索歷史,實現相關信息資源的推送,提升信息推送的針對性。關于地方文獻資源信息化平臺建設,筆者有著如下的建議。首先,做好整體規劃,逐步實施。作為一個龐大的信息工程,地方文獻的資源收集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既需要經費支持,也需要人員支持,加大費用方面的支出和投入。完成平臺建設之后,細化各項實施步驟,例如,先針對現有的館藏文獻進行數字化轉換,然后逐步整理其他文獻內容。其次,信息平臺必須具備良好的兼容性。信息平臺應該將圖書館、高校、博物館、檔案館等多家單位的系統對接起來,保證系統的兼容性,從而更好地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最后,平臺建設應該做到規范化和標準化,且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平臺系統應該做到兼容性和趣味性,平臺操作設計應該有著一定的標準。同時,注重在線互動,留言和評論功能區必須顯眼,方便讀者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6]。
實現對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開發利用,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地方活動,提升人們對于地方文獻的認知,更好地發揮地方文獻的參考價值。公共圖書館在收集地方文獻的同時,應該盡可能地讓其發揮參考價值,宣傳地方文獻的文化和精神,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內容,吸引人們參與進來,讓人們接受該區域中文化的洗禮。為了更好地宣傳和弘揚地方文化,我館做了很多地實踐。例如,2021年4月23日,利用“世界讀書日”,開展攜手長治萬達廣場閱讀推廣活動,目的在于依托長治的歷史資源,更好地弘揚和傳承長治市的歷史和文化。并且,現場為讀者提供導讀服務、辦理圖書借閱證,并對長治市圖書館官網、微信公眾平臺等系列優秀數字資源進行閱讀推廣。用便捷服務讓讀者既感受到戶外的書香韻味,又體味歷史之美、閱讀之美。6月28日在館內開展“迎七一 歷史精神圖片展”活動。《騰飛的中國》選取了近百張照片,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走過的歷程和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發展取得的成就;藝術節期間,長治市圖書館將通過線上線下各種媒介,推出地方文獻推介、“書中的記憶”等主題留言板、流動圖書車“三進”等多種活動,實現了對地方文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發揮了地方文獻資源的參考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綜上所述,地方文獻是一個有關某個區域的歷史、政治、文化、經濟、風俗等相關的記載,一般都是以文件、期刊、書籍等方式在政府、圖書館等地方進行保存。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說,地方文獻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文獻,做好地方文獻的工作也是公共圖書館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在具體開展過程中,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地方文獻的搜索和開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對工作重視度不夠、采集不完整、未規范化和制度化后,嚴重地影響著地方文獻的使用。因此,需要建設地方文獻研究中心搜集更多的地方文獻,建設信息共享平臺,讓地方文獻傳遞和共享出去,實現其價值,另外,制定地方文獻相關保障制度,做好地方文獻的修復工作,以及豐富多彩的地方活動,讓人們意識到地方文獻的重要性,從而實現地方文獻的傳承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