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華梅
(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高校畜牧獸醫專業是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的主要集中地,畜牧獸醫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更需要掌握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我院畜牧獸醫專業是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專業、湖北省現代農業職教品牌建設專業和國家級畜牧獸醫骨干專業。專業教學實踐中,主動對接產業需求,重點圍繞教學團隊、課程改革、產教融合以及技術服務方面開展教學實踐,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2015年7月,人社部和財政部辦公廳聯合下發了《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2018年10月2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新型學徒制工作具體內容。企業新型學徒制,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院校參與的原則,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采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模式,由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企業培訓中心等教育培訓機構采取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共同培養學徒。新型學徒制以就業創業和加強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的,這就要求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要與企業崗位技能、證書需求相結合,校企優勢互補,促進校企雙主體育人實現。
1.1 探索混合制辦學,打造示范性人才培養實體
在學校主導下,探索產權主體多元化和不同資本交叉投入的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創新組織運行機制。學校以土地、師資以及部分固定資產作為股份,企業以高端人才、技術力量、生產標準等作為股份共同投資成立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學校與多個企業共建寵物學院,優化專業結構、增強辦學活力,探索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有效銜接機制,打造融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等功能于一體的示范性人才培養實體,精準培養畜牧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1]。
1.2 校企雙元協同育人,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依托寵物學院,以崗位技能提升培養為重點,以“雙元育人、教產同步、學訓結合、在崗成才”為思路,創新實施“德技并修、雙元育人、能力遞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圍繞現代動物養殖職業崗位群,校企共同確定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基于典型工作任務和學生認知規律,按照職業基礎能力、崗位專項能力、崗位綜合能力、職業綜合能力進行能力遞進培養。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將理想信念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
1.3 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推進“學分銀行”建設
對接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內容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將畜牧獸醫類專業教學與證書培訓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優化人才培養培訓模式。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1+X寵物護理與美容、家庭農場畜禽養殖、執業獸醫師資格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利用智慧職教、中國大學MOOC、超星等網絡平臺,建設“學分銀行”,開設個人學習賬號,實現學習成果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級別技能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獲取學分積累。
2.1 對接產業高端,構建新的專業群課程體系
對接現代畜牧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分析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和核心職業能力,構建“基礎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選”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兩個課程平臺專業群學生共享,培養基礎能力;專業方向課程各自分立,強化專業核心技能;公共拓展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自主選修,培養職業拓展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2.2 技能素養同等,構建新的實踐教學體系
按照學生職業技能“硬實力”和職業素養“軟實力”同等培養的原則,引入企業生產、社會服務、創新創業等真實項目,構建“雙力并行、能力遞進”的專業群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3 校企合作開發,構建專業教學資源庫
根據現代畜禽養殖業智慧化、生態化、標準化、規?;l展趨勢和學習者層次,按照國家級標準,開發建設智慧養殖資源庫。重點建設了“動物病理”“動物藥理”“動物微生物”“動物疫病”“獸醫臨床診療技術”“智慧養殖物聯網應用技術”“智能設備使用與維護技術”“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等15門課程的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與校企充分合作,邀請企業高技能技工人才到校指導建設方案,參加視頻錄制和拍攝,赴企業開展實景操作拍攝。建設成果資源共享,充分發揮了校企在專業技能方面的專長,有效提升了資源庫建設質量。
2.4 服務鄉村振興,開發在線虛擬課程
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廣大農村人才培養需求,圍繞智慧畜牧產業典型崗位和生產環節,積極推進“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與行業領先企業共同開發體現專業群先進性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奶牛養殖和牛場管理”“禽養殖與禽場管理”等,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在家庭農場畜禽養殖、寵物護理與美容、動物疫病防治等專業,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及全國執業獸醫師資格證書考試培訓課程教學資源,滿足新型農民就業從業崗位需求。圍繞農民生產就業需求,開發虛擬仿真實訓資源。建設《樓房養豬》《智慧養殖工程》《動物外科手術》等10個虛擬仿真資源,有效解決了“做不到、做不好、做不了、做不上”的實訓授課問題。
3.1 大力開發特色教材
圍繞智慧畜牧產業鏈,適應崗位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模塊化教學為基礎,建設專業核心課程活頁式教材;針對實用操作技能,聯合校企行業專家、能工巧匠、學徒制師傅,開發技能手冊式教材;利用“互聯網+”技術,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融合文字和音頻、視頻、圖片及動畫等元素,打造種類齊全、覆蓋面廣、有特色的數字教材。多種特色教材的開發,為課堂教學改革實施奠定了基礎。
3.2 依托網絡平臺,推進課堂革命
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利用虛擬仿真實訓教學平臺,將畜牧養殖真實生產過程帶入課堂,讓學生融入真實工作情境中。通過智慧職教、中國大學MOOC、超星等互聯網平臺應用,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強化學生學習與實踐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引入典型生產案例,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與工作過程有序對接,把行業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融入其中,教學相長,提升教學育人實效。
3.3 專兼教師互補,分工開展教學
以實訓基地承載的真實生產項目為驅動,學校專人教師與企業師傅、技術專家等兼任教師,協同開展教學實踐。校內教師重在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和基礎專業技能,企業師傅重在提升學生技術技能,技術專家則通過科研項目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現專兼互補分工實施的模塊化教學模式。
4.1 打造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
提升團隊成員雙師素質。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學院要求每位專業教師都應當對畜牧獸醫專業有全面的認識,精通自己擅長的專業方向。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培訓,特別是專業間互相學習與融通,讓教師對畜牧行業有全面、完全的認識。教師不僅具備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還應當是與行業發展并進的思考型、研究性、實戰型職業學校教師,教師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緊跟行業的發展。建立兼職教師庫,依托湖北省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聘請一批專業功底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技術骨干為學院的兼職教師進課堂或擔任實訓指導,優化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
4.2 打造結構化“雙師型”隊伍
實施校企導師互聘制度。引進行業企業專家到學院任職,培養其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主要承擔實踐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更好地貼近生產實際。同時參與課程開發、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等,并對學生創業進行技術指導。教師下企業實踐,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打造一支精理論懂實操的創新型教學團隊,參與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能夠改進企業產品工藝,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導師互聘打造一支精實操會理論的“雙師”型創新團隊。
今年來,學校為提升“雙師型”人才隊伍建設質量,不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措施。學校通過人事編制招聘,引進一批高素養、高技能的專業人才,專職負責實踐教學;同時,采取考核制度,配備激勵措施,引導專業教師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嚴格落實教師下企業制度,利用教學調整期,到合作企業培訓,參與生產管理、學術研究活動等,擴展知識儲備,熟悉崗位工作內容,提高教學水準。學校從合作企業中遴選一批專業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具有相關職稱或專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企業技能型人才,兼任相關專業實踐教師。畜牧獸醫的核心內容是“畜牧養殖、疫病防治、防疫檢測、繁殖改良、飼料銷售”,教師要圍繞“牛、羊、豬、禽”四類產業展開教學,實踐教學困難多。為有效利用校外實訓場所,提升實踐教學效果,通過與企業深入對接,進一步明確養殖與疾病防治要點,明確校內和校外教學區分,制定詳細的校外實訓計劃。校外實訓期間,在校內外師傅的指導下,可組織學生進行多環節的輪崗實習、企業晉升培訓等,學生要根據自身情況,規劃職業發展方向,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座談會、創業大賽、實習宣講,培養職業意識;在雙向選擇平臺中,企業會提供多種崗位,如養殖獸醫類、技術服務類、管理品控類、生產加工類、采購銷售,供學生自由選擇,最大化滿足部分學生的實訓實習需求,達到校企共育目標。
畜牧業是現代化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期,從事人員不僅需要掌握較多的理論知識,還應當有很強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目前,很多高校都在采用“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雙向培養,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大幅度提升,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校內缺乏良好的實訓環境和設備,學生不能實時的訓練。教材知識落后于企業生產實踐,不利用學生就業創業。因此,院校要從市場需求出發,充分利用校企優勢,拓展實踐教學場所,為學生實踐技能培養創設多樣化的實踐環境,推動學生進一步成長發展。此外,在實踐教學內容方面,要進一步對接企業實際生產任務和工序,開展針對性的技能訓練。在實踐教學方式方面,要創新方法。要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平臺作用,聯合養殖場、飼料廠、寵物醫院,形成閉環式的教育框架,實現優勢互補。除此之外,學??梢越M織一些畜牧獸醫技能大賽,以小組或個人形式參與,學生可以選擇相應的指導教師,進行賽外幫助。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學生會主動請教師傅,并深入養殖點調研,激發強大的學習動力。
6.1 研發新技術、新工藝,助力區域畜牧企業高速發展充分發揮技能大師工作室功能,依托區域高水平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研發中心,開展產品研發升級、畜牧科技創新成果與核心技術產業化推廣應用。積極開展“智慧養殖減排綠色發展”的科學研究,提高智能化水平,減輕環保壓力;開展“動物重大疫病防控技術”研究,保障動物健康;開展“地方豬種選育與健康養殖技術研究”“畜禽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研究”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研發應用新技術,推進智慧畜牧業、數字畜牧業發展,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與畜牧業深度融合,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升級傳統畜牧養殖產業,促進畜牧養殖業組織優化、運行效益提升。
6.2 開展全方位培訓與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依托產業學院、校內外實訓基地、名師工作室等平臺,面向新型職業農民、退伍軍人、行業企業員工、貧困地區從業人員開展智慧養殖、動物重大疫病防控領域知識更新、技能培訓。選派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推廣無公害畜禽養殖模式與新品種,為農村養殖戶提供養殖技術指導,促進農民增收。
近年來,伴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和實施,催動著畜牧產業高速發展,市場人才需求量擴大,對人才質量標準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各培養院校要充分領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精神,科學制定人才培養計劃,貫徹企業學徒教學理念,堅持雙元育人,大力提升教師隊伍質量,開展專業教學實踐改革,促使學生融合理論與實踐,鍛煉動手操作能力,從而達到社會市場的基本標準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