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君
(臨沭縣文化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臨沂 276700)
聲樂,是指用人聲演唱的聲樂形式,以人的聲帶為主,配合口腔、舌頭、鼻腔作用于氣息,發出的悅耳的、連續性、有節奏的聲音。按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差異,可以分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聲樂類型包括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態唱法等類型。聲樂是把人聲和藝術作品相互融為一體,利用人聲表現作品藝術價值,利用藝術作品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形態,包括了節奏、旋律、速度、旋律、強度等聲樂的基本要素[1]。通過各種元素相互交織,把或活潑、或深沉、或激情、或柔情的情意傳遞給聽眾,讓廣大聽眾們受到聲樂的沖擊,進而激起聽眾的審美心理與情感共振。
聲樂演唱是聲樂作品的表現方式,它起源于日常生活,從生活中演變而來,通常有著簡單好學、朗朗上口的特色,它的傳播門檻較低,傳播速度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速度也較快,對于群眾文化的影響程度較高。和普通的文學作品比較,聲樂藝術作品能夠用較為簡短的詞曲,把握和傳達歌曲的情感,同時又能夠引導聽眾進行共鳴。
聲樂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性大的文藝表現形式,聲樂當中的主旨和情感能夠承載當下社會的主旋律和經濟發展情況,且聲樂只有詞曲,入門簡便,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所以得到了人民大眾的歡迎,已成為文化活動中常見的文藝活動表現形式之一。聲樂表演具有很強的群眾性,也可以吸納許多人民群眾投入到文化活動當中,在聲樂當中體現出當下人民的情感傾向,從而體現出社會活動的價值。
聲樂演唱能引發人類心靈的共振,喚醒人類對時代的記憶、向人類傳遞思想感情,也正是由于聲樂藝術作品具有這樣的引領和傳播功能,所以不管在社會公正價值理念還是在國家政府各種活動的傳播中,人們都可以發現聲樂藝術作品的存在。比如,《我和我的祖國》這首聲樂作品,讓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透過聲樂被激發起來,在地鐵站、公共汽車安裝的電子屏幕上,也常會見到專為“愛惜糧油,杜絕浪費”等正確價值觀的傳播而做的推廣聲樂作品[2]。
聲樂演唱形式有多種,比如獨唱、合唱、對唱、齊唱等,聲樂文化在中國群眾文化中具有著難以取代的重要作用,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歡迎。聲樂在基層文化活動中很重要的一種形式就是大合唱,這種形式是一種在廣大人民群眾心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形式,人們簡單稱其為群眾歌詠活動。并且加入很多其他元素來豐富大合唱的表現力,如舞蹈、朗誦,器樂演奏等。在我國一些重要的節日,如國慶節、建軍節、黨的生日等重大節慶日,人們往往都會用這種形式來表達人民群眾對黨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從而產生人們的情感與文化精神上的共振。在這個領域里,我國各級文化館、站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聲樂專業的業務人員,利用自己的演唱優勢,為各單位、各業余文藝團體、聲樂愛好者等進行培訓,組織大型合唱活動,合唱事業在基層群眾為文化活動中可以說是蓬勃發展[3]。
2.1 聲樂表演水準參差不齊
目前聲樂表演的文藝活動很多,演員的演唱水平也不盡相同,有文化館、站的聲樂專業人員、有專業文藝團隊的聲樂演員,相對來說,他們的演唱是具有一定專業水平,還有一些是由文藝愛好者自發組成的業余團體,他們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和后期的培訓,只是因為愛好演唱而匯集在一起參與基層一些文化活動的演出,因為資金或其他原因的影響,也沒有專業歌手的加入,從而造成了歌唱演員的水準參差不齊,不同層面的歌唱者無法融合現今這個歌唱的領域。
2.2 聲樂表演內容往往和時代發展的需求不相符
目前基層一些聲樂表演都是在復制模仿成名藝術家或者歌手,缺乏新意,缺乏原創,受歌曲創作缺乏、編曲、制作、版權等制約,并不能實時更新演唱歌曲,往往重復演唱一些老歌,不符合現代社會的潮流趨向,只是重復沒有創新,對歌唱而言沒有進步,但對群眾而言,如果長期欣賞這些缺乏新意的歌曲,久而久之就會對歌曲提不起興致。同時,部分傳唱度較高的歌曲也存在一定爭議,如部分歌曲抄襲、存在著低俗、庸俗的內容,不能傳達正能量,不能鼓舞人、激勵人、感動人,還有部分歌曲立意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這些歌曲往往背離了人民群眾對于美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2.3 群眾對聲樂表演的鑒賞能力不足
盡管說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已經重視精神文化生活了,可是實際上一些群眾對一些聲樂表演的藝術鑒賞力還是很有限的,因為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聲樂演唱的相關技能和基礎,并不能辨別作品的優劣,大家往往跟隨著自己的喜好,偏愛一些旋律較為單一、歌詞較為通俗易懂的聲樂作品,覺得朗朗上口,很容易學,而一些陽春白雪的藝術歌曲則不能為大眾所接受,覺得生澀難懂,不容易學唱,使得人們無法分辨聲樂表演本身的質量好壞。這些情況說明應該提升群眾對于聲樂表演的鑒賞能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在聲樂演唱活動中提升自己的聲樂鑒賞能力,獲得更高的聲樂欣賞興趣,從而推動提升群眾的聲樂鑒賞素養,推動高水平的聲樂表演的發展。
群眾文化輔導實質上是基礎文化輔導,相應的輔導課程自然不同于專業的聲樂課程,而基礎聲樂演唱輔導面對較為廣大的基層群眾,相關的輔導內容又比較復雜,所以,在群眾文化輔導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基礎聲樂演唱輔導的特點,對聲樂演唱輔導加以改進,同時還要對聲樂演唱相關作品加以適時創新,以符合基層群眾文化的演唱需要。在這項工作中,各級文化館站的聲樂專業技術人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了解基層群眾的需要,往往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聲樂方面的培訓。如開展合唱培訓班、組織優秀歌手到文藝團隊授課、舉辦聲樂愛好者提高班等多種形式。大多數輔導內容是聲樂的基礎理論、基礎的技巧練習、對歌曲的理解和藝術處理等,并根據學員的需求,教唱學員們比較喜歡的而且比較流行的歌曲。
當聲樂學習者接觸到一個新曲目的時候,對相關歌唱技法的把握困難度一般都不會很多,可是要想在唱詞和旋律中體現出聲音的喜、怒、哀、樂等感情色彩,卻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歌曲創作通常都有其一定的發展歷史和背景,所以,在具體的聲樂表演與輔導中,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地讓學員接觸和了解具體的聲樂藝術作品,就必須在課程中讓學習者了解藝術作品的時代背景,并指導學習者仔細地分析和感受聲樂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藝術含義和品質,并突出其時代特色,這就更易于得到廣大基層群眾的歡迎,也可以更好地推動基層群眾文化系統發展,讓學生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聲樂的文化產業發展當中,從而推動基層群眾文化系統的蓬勃發展。
當前社會基層群眾對于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強烈,群眾文化在一系列實踐中得到了蓬勃發展。其社會活動內涵日益豐富,藝術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從側面體現出當下中國普通群眾的藝術意識與審美要求的日益突出。在如此的文化發展新常態下,聲樂演唱指導培訓人員一定要突破轄區或地方文化的局限,主動汲取和利用民族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精髓,以群眾生活為中心,根據群眾的實際需要來選擇培訓方式和教學內容,不僅是進行聲樂技能培訓,也要注重聲樂作品的創作,多創作貼合群眾日常生活的聲樂表演作品,多創作符合老百姓的欣賞水平、符合時代特色的聲樂作品,以此來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但是,基層聲樂培訓、聲樂表演作品的創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定要通過大批聲樂文化從業者與政府機構來共同努力,確保能夠不斷創新文藝作品,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因此,在基層群眾聲樂輔導教學中,可以立足于當下基層群眾的歌曲文化發展需要,根據新時代歌曲的文化特點,創作出一批具有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特點的歌曲,且能夠受到廣大群眾歡迎的、能夠普及的、具有藝術性、創新性、大眾性、優質的聲樂演唱作品,尤其是不能墨守成規,要始終緊隨新時代的發展腳步,對聲樂歌唱創作進行大膽開拓,確保其能夠進行創新發展。
針對基層群眾來說,他們的藝術審美能力雖然不斷提高,但是當他們在觀看各類聲樂節目、大型綜藝晚會、歌唱比賽等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往往只是“外行看熱鬧”,無法從中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相應的聲樂知識和表演經驗,這主要是由于他們并沒有接受過歌唱的基本理論學習和歌唱技巧學習,欣賞只停留在“好聽”“不好聽”,并不能理解歌曲的節奏、音準、情感表達等。根據這些情況,基層聲樂表演指導者,在組織輔導的過程中,除了注重培養學生的聲樂表演技能之外,還要注重于組織與帶動學習者參加聲樂合唱等表演活動,以此來加深群眾對聲樂作品的了解和認知,進而提升基層群眾的演唱水平和音樂素養。但在組織基層群眾進行聲樂表演活動中,要選擇最適宜群眾的聲樂作品,并切實摒棄具有“三俗”等問題的聲樂表演作品,將傳統文化傳承和新時代文藝作品作為聲樂表演活動的主體,確保可以提高聲樂歌唱的藝術水平,讓群眾在觀看聲樂歌唱節目過程中學到必需的聲樂理論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聲樂表演能力和聲樂審美能力等。要重視加強良好的聲樂文化傳播,讓更多的社會大眾學會辨別聲樂的好壞、聲樂作品的優劣、聲樂表演的藝術性,讓他們能夠自己掌握一些優秀的聲樂表演作品,進而提高他們的聲樂表演能力。
首先,作為聲樂表演培訓來講,需要確定培訓者必須具有能承擔培訓任務的專業水平,這種培訓任務一般都落在各級文化館、文化站的聲樂專業技術人員身上,所以他們的聲樂素質、音樂素養就顯得極為重要,培訓者具備高水平演唱技術和輔導水平,培訓出的聲樂人才才能達到一定的音樂水準。這樣才能使更多優秀的文藝人才參加到文化活動當中,帶動更多的文藝愛好者,提高全社會整體藝術素養。其次,聲樂表演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和演唱技能,盡量把自己的藝術專長教授好,傳授給學生們,盡量多的培養出優秀的聲樂演唱者,以點帶面,從而帶動全社會群眾藝術的發展。同時,對于受訓者而言,必須抓住機會提高自己,并把握所有機遇來學習,提高自己的聲樂才能和藝術素養,以展現出自己的聲樂素質,對自己負責,對聽眾負責,展現更好的自我形象。每一個表演者都代表了當代社會的藝術風貌,也展現了當代藝術家的風貌,所以必須擁有一顆熱愛事業、熱愛祖國、熱愛這個時代的心靈。最后,聲樂培訓需要進行各方面的投入,師資力量、資金投入,政策扶持,等等。在現代社會,人們意識到群眾文化中的聲樂表演是面向基層群眾的,除了上面提到的相關投入,還要跟隨時代步伐,對聲樂培訓的普及進行創新,不能局限于課堂,可以運用現代迅猛發展的各種科技手段、網絡資源等來進行聲樂藝術培訓。現如今,就可以進行線上聲樂培訓,利用手機、電腦的便利性,拉近地域的差別,拉近聲樂培訓者和被培訓者的距離,不同區域、不同方言、不同民族的聲樂愛好者像面對面一樣,無障礙交流。
加強聲樂演唱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有效地為人民群眾欣賞聲樂演唱活動和參與到聲樂演唱活動當中提供一定的幫助,與此同時還能夠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于美好的精神文化的實際需求,提升人民群眾的聲樂欣賞能力。目前,一般能進行聲樂表演的場所大體上有各地免費開放的文化館、站活動場地、各地的文化大舞臺、音樂廳、各級電視媒體演播廳等。這些場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適合大多數聲樂愛好者,所以亟待發展建設適合群眾的文藝場地。同時,也缺乏開展活動的燈光音響的專業演出設備,群眾藝術活動的開展往往需要高額的場地租金、設備租金等,這就極大地限制了群眾藝術的發展,加強聲樂演唱基礎設施建設,定期展開聲樂表演活動,也能夠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到聲樂表演活動當中。在此方面,要對現有的城市規劃進行補充,選取遠離醫院、養老院等需要安靜的區域和距離居民區和交通便利區較近的區域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時,也應該選擇隔音性能較強的建筑材料進行建設,極大地發揮其職能,也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群眾的參與興趣,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藝術需求。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生活的感受,群眾文化不斷的發展,作為群眾文化重要部分的聲樂演唱也成了人們的重點關注內容,并且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雖然在聲樂演唱、在基層文化活動中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經過一系列的措施,群眾文化一定會得到良好健康的發展,人民的精神生活將會得到極大程度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