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國報道》記者 徐豪 張利娟
10月16日,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
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時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這一重要論斷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黨肩負什么樣的使命任務繼續前進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遵循。
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目標。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我們要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努力創造更加燦爛的明天。”鏗鏘的話語、豪邁的宣示,鼓舞和激勵著中華兒女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
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過去5年和新時代以來的10年,在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穩經濟、促發展,戰貧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災,應變局、化危機……十年砥礪前行,我們攻克了一個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險阻,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
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時,英國人口不到600萬;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美國人口不到8000萬。到2019年,全世界已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總人口還不到10億。這都難以與中國14億多的人口規模相提并論。中國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現代化既是最難的,也是最偉大的”。
“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盲目推崇,只能立足具體國情,走出‘中國范’。”二十大代表、湖南大學黨委書記鄧衛認為,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定型鑄魂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主要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把握住了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激發了經濟社會新的生機、廣大民眾新的活力。
“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二十大代表、甘肅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學術部副部長康忠芳說,當前,我們仍然面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新征程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更好解決區域、城鄉、收入分配差距等問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嫦娥攬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組網等一大批重大標志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制造業不斷攀上新的高度。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二十大代表、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研究中心副主任董春表示,測繪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丈量祖國壯美山河,為祖國發展、人民幸福作出更多貢獻。
“10年來,我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美麗中國正在不斷變為現實。”二十大代表,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馬曉瑜表示,“我們關停了高污染企業,加強了生態環境保護,打造了十里桃花的綠色生態長廊。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這些年,中歐班列成了往返亞歐大陸的‘鋼鐵駝隊’,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二十大代表,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新春認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自貿試驗區等舉措,讓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事實證明,中國不僅更好發展了自身,更惠及了世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二十大代表,湖北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王祺揚表示,正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才能攻克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十年砥礪奮進,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大的生機活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近年來,國資央企系統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更好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二十大代表,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團新聞發言人錢智民說,中央企業戶數已從2003年國資委成立時的196家減少至98家,總資產規模則提升至2003年的9倍多。
錢智民表示,國資央企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科技創新,深化國際合作,加強國企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過去10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金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金融事業取得重大成就。”二十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潘功勝說,通過持續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已形成種類齊全、競爭充分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機構體系和金融產品體系,覆蓋信貸、保險、債券、股票、外匯等領域,金融服務的質量、效率和普惠性大幅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大幅提升,全世界80多個經濟體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
從聚集資源求增長轉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謀發展,北京成為全國首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不斷深化對首都功能的認識,正確處理好“都”與“城”、“舍”與“得”、當下與長遠等關系,實現了減量條件下的高質量發展。二十大代表、北京代表團新聞發言人趙磊將其中的經驗歸納為處理好五個“量”:一是在不可再生要素投入上要堅決做減量;二是在創新要素投入上要堅決做增量;三是在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上要處理好變量;四是在人居環境建設上要擴容量;五是在人民福祉創造上要給老百姓帶流量。在“減”的同時,北京研發投入強度達到6.53%,在全國領先,也高于大多數發達國家。
設立5年來,雄安新區從“一張白紙”起筆,穩扎穩打,一座未來之城拔地而起。這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性工程,昭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二十大代表,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田金昌說:“這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心,高質量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努力創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標桿。”
10年來,吉林省糧食產量連續跨上700億斤、800億斤兩個大臺階,2021年達807.84億斤,總產量居全國第5位。“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努力讓中國人的飯碗盛更多吉林糧。”二十大代表、吉林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劉偉表示,吉林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率先啟動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與中科院聯合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8500萬畝以上,累計已經建成高標準農田4000多萬畝。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給出了5個關鍵的著力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這5個方面是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重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山西堅決扛起煤炭保供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重大政治責任,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全力完成煤炭增產保供任務,確保價格保持在合理區間,為保障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二十大代表、山西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張吉福表示,為加快高質量發展,山西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轉型;統籌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和治理數字化,實現數實融合、數智賦能,推進數字轉型。
“陜西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在強化創新驅動上下大氣力。去年以來,我們以打造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為牽引,圍繞23條重點產業鏈,實施34個重大科技項目,新建105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聯合體,深化科創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二十大代表、陜西代表團新聞發言人王曉表示,陜西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格局,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高標準建設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建成亞洲最大的鐵路物流集散中心,建好用好各類綜合開放平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我們全力推進未來科學城建設發展,使之成為北京市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主平臺。”二十大代表、北京市昌平區委書記甘靖中說,昌平區將高標準高水平規劃建設未來科學城,努力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二十大代表,重慶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貴忠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大會精神,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持續優化區域發展空間布局,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二十大代表、山西省陽泉市委書記雷健坤介紹,這些年,陽泉積極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昔日“煤城”黃沙遮天,如今藍天白云、青山繞城、綠水環堤。“我們要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兩年多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我們堅持以先行區建設為牽引,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產業振興戰略、生態優先戰略、依法治區戰略和共同富裕戰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二十大代表、寧夏代表團新聞發言人李金科說,“我們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決推動高質量發展,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美好圖景描繪在寧夏的美麗大地上。”
二十大代表、浙江省義烏市委書記王健表示,10年來義烏出口增長5.4倍,進口增長10倍,從“買全國、賣全國”走向“買全球、賣全球”。“面向未來,要多措并舉穩定外貿,加大吸引外資力度,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二十大代表、首鋼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研究院首席技術專家青格勒吉日格樂認為,自主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支撐。“鋼鐵行業以前給人一種‘傻大黑粗’的感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決策部署和‘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下,鋼鐵行業實施了全世界最嚴苛的超低排放改造,鋼鐵制造過程產生的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比國外降低了80%以上,行業的清潔綠色發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我們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用新發展理念破除老觀念,用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面,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嶄新篇章。”二十大代表、安徽省亳州市委書記杜延安說。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的大臺階,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臺階,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
二十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周慧琳表示,上海要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先行者,特別是要當好引領者,借助中央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這一強勁“東風”,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結合落實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勇當開路先鋒、敢于突破攻堅,更好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優勢和力量。
二十大代表,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表示,我們要深入學習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牢記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以走在全國前列的強烈責任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廣東貢獻。要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各項任務,勇于自我革命,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要牢記“三個務必”重要要求,堅決維護核心鑄就忠誠,著力提升能力履職盡責,發揚斗爭精神作好表率,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全力做好各項工作。
“努力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岳陽路徑,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代表、岳陽市委書記曹普華表示,通江達海的岳陽,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產業強勁”上實現新跨越,奮力打造湖南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在“開放領跑”上構建新格局,積極當好內陸地區改革開放先行者;在“綠色示范”上擦亮新名片,高標準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在“人民共富”上描繪新圖景,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闡述過去5年的工作和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時指出,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二十大代表、山西省代縣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劉桂珍說:“10年來,依靠黨的好政策,鄉親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實現了整村脫貧、綠滿山川,村民年人均收入從2012年的2000多元增長到2021年的8000多元,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黨帶領我們攻下一個個深度貧困堡壘,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推動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二十大代表、山西省靈丘縣紅石塄鄉下車河村黨支部書記王春說,這10年,下車河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民生工程。我們創新工作方式,改造老舊小區138個,既有住宅增設電梯465部,受益群眾達10萬余人。”二十大代表、四川省攀枝花市委書記張正紅說,要從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入手,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二十大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