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報道》記者 王哲
“羌繡不光要讓大家過好小日子,還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
1.6米寬、2米長的繡布上,繡滿了羊角花、白山羊、石榴等充滿羌族風情的圖案,這是陳云珍用了半年時間為黨的二十大召開構思創作的作品。
這幅名為“初心”的作品寓意深遠,“這些圖案都源于羌族特色傳統文化,羊角花(杜鵑花)代表著吉祥如意,白山羊代表著富饒繁榮,石榴則代表團結和諧——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一針一線總關情,這幅作品飽含著羌家兒女對黨的感恩之情,也承載著陳云珍對于羌繡傳承與煥新的初心和使命。黨的二十大10月16日開幕,作為黨代表的陳云珍到北京參會,將這幅作品隨身帶到了北京。
作為來自羌鄉唯一的一名女性黨代表,身為羌繡傳統刺繡工藝代表性傳承人、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云珍羌繡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的陳云珍自知重任在肩,更倍感光榮。“羌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在很大程度上,羌繡就承載著羌族文化的傳承重任,也被稱為穿在身上的‘民族史詩’。”陳云珍對《中國報道》記者說,“作為一名黨代表,我將更好履職,讓羌繡這一古老而珍貴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用一針一線繡出新時代的‘民族史詩’。”
“我的家鄉就在原始森林的邊上,自古以來就是羌族的聚居區。”陳云珍的老家在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最偏遠的青片鄉,保留下來大量優秀的羌繡文化作品。
古老的羌族刺繡圖案以羌人日常生活勞動場面以及圖騰崇拜物為主,涵蓋了這個民族的歷史、文化、生活和宗教信仰、神話傳說,憑著口耳相傳的嫻熟技巧,以五色絲線、棉線、毛線,用挑、扎、繡、鉤、納、提、拼、扣、纖等多種針法,繡于頭帕、衣服、腰帶、裹肚、圍腰、鞋襪、香包上。從記事起,陳云珍就對羌繡十分感興趣,9歲開始就跟著外婆和媽媽學習羌繡,耳濡目染見識了大量羌繡作品,為后來傳承與創新羌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3年,陳云珍的家鄉建起了名為五龍寨的新寨,旅游業蓬勃發展,帶動了羌繡手工產業的發展,五龍寨成為當地知名的羌繡產地,羌繡水平高自己還會創作的陳云珍有了用武之地。
然而,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給北川這一全國獨有的羌族自治縣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羌族文化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羌族村寨遭到嚴重破壞,包括羌繡在內的許多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及保護成果嚴重損毀甚至永遠深埋于地下,不少非遺傳承人在地震中去世,歷史悠久的羌族文化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為搶救保護羌族文化,2008年10月,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正式設立,當時在家務農的陳云珍意識到了自己身上的重任,把傳承發展羌繡技藝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此后幾年間,陳云珍奔走在北川、茂縣、平武等羌族聚集區學習交流技藝,拓展羌繡事業。
在這一過程中,陳云珍發現震后一些農村留守婦女缺乏一技之長,一些外出打工的婦女也難以照顧家中老小,為了幫助他們實現居家就業,陳云珍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于2014年成立云珍羌繡專業合作社。2017年,她創立伊珎羌繡有限公司,使羌繡有了集展示、售賣、制作于一體的平臺。幾年來,陳云珍穿梭于北川以及周邊縣區各個羌寨之間,免費培訓繡娘2萬余人次,更多婦女有了就業門路,更讓傳統民族技藝發揚光大。
如今,陳云珍身邊固定的繡娘有四五十人,此外還有500多名繡娘居家靈活就業,每件繡品的價格從十幾元到幾百元不等,按照計件計酬,技藝熟練的每月可增收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在陳云珍等帶頭人的推動下,曾經飽受地震創傷的北川縣已經初步形成集研發、生產、營銷于一體的羌繡產業鏈。全縣目前共有羌繡企業20家,在企業內專業從事羌繡的繡娘500余人,利用農閑靈活就業的繡娘超過1萬人,總純收入700多萬元,人均年增收6000元。
有著20多年黨齡的陳云珍,2015年,被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2019年7月,被中共四川省委評為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今年5月,四川省召開第十二次黨代會,陳云珍光榮地被選舉為二十大黨代表。
“羌繡不光要讓大家過好小日子,還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陳云珍有著更長遠的打算,她嘗試將新時代的時尚元素融入到傳統羌繡中,“從小見過的許許多多優秀的羌繡作品都在我的腦子里,把它們重新組合和賦予一定的變化就會創作出符合新一代審美的作品。”
陳云珍的兩個女兒分別出生于1992年和1996年,原本都在成都讀完大學后在綿陽市的國企上班,在她的影響帶動下,也回到了北川共同發展羌繡事業。
經過不斷摸索和努力,陳云珍開發了許多新的羌繡產品,除了衣服、腰帶、鞋帽等日常衣物,也將羌繡元素廣泛用于飾品、文具、箱包等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有了創新的羌繡系列產品,怎么拓寬銷路也是一門學問。不久前,國內著名運動品牌李寧慕名找到了陳云珍,定制羌繡圖案的繡片,用在限量版的運動服裝上。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愛上羌繡,陳云珍在推廣上也不遺余力,在“綿品出川”等各種會展活動上,總會見到陳云珍身著民族盛裝亮相,宣傳推廣韻味獨特的羌繡作品,她還在女兒的幫助下,注冊了抖音賬號,開啟了直播,介紹推廣羌繡技藝。作為一名“95后”,陳云珍的二女兒陳昌敏更是有很多新點子,她將耳環、戒指、鑰匙扣等年輕人喜歡的飾品與羌繡搭配,制作出更多受年輕人喜愛的羌繡產品。
陳云珍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讓她備受鼓舞,報告提出的“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和“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讓她明確了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她認為,“自信自強”和“創新”是羌繡能夠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根本,“在鄉村振興的路途中,我們要繼續把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元素充實到新的羌繡作品中,讓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羌繡的美麗與神奇,讓更多更優秀的羌繡作品站上世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