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渚
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勤勞奮斗,中華民族一定會更加興旺發達,各族人民生活一定會更加富足美好。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伴著悠揚的《烏蘇里船歌》走進黑龍江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宛若走進世外桃源,二層小樓鱗次櫛比,村間小路整潔平整、綠樹成蔭,文化廣場民俗特色濃郁,一派漁歌蕩漾、幸福祥和的景象。
2016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冒雨來到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并到村民尤桂蘭家中看望。22歲那年進京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82歲又在自家見到習近平總書記,尤桂蘭常說自己這輩子“值”。“總書記來時,家里150畝地,一條漁船,一年收入有8萬元,日子過得像蜜一樣甜。”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考察調研時指出,在祖國大家庭里,56個民族是親兄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勤勞奮斗,中華民族一定會更加興旺發達,各族人民生活一定會更加富足美好。
尹春霞是尤桂蘭老人的小兒媳,她說,總書記來家以后,婆婆最愛看新聞,每次看見總書記時總是念叨:“總書記還是那么慈祥、那么和藹,要是再能來家一次就好了!”
“那天外面下著雨,聽說總書記要來,婆婆就一直站在門口等著、盼著。”尹春霞站在家門口為記者講述著當時全家人的激動心情。“我站在大門外,看著遠處有車過來了,心開始怦怦地跳。但是看到總書記的一剎那,緊張感完全不見了。”
“總書記本想在屋里轉轉,但是看見婆婆身體不太好,趕緊拉著婆婆的手坐在了沙發上,詢問婆婆的身體情況、經濟來源,家里有沒有困難。”講起總書記來家里做客的每一個細節,尹春霞歷歷在目。
尤桂蘭老人是赫哲族天鵝舞的第一代傳人,年輕時任八岔村婦女主任、人大代表,曾獲勞模稱號。1956年去北京中南海受到毛澤東主席、朱德委員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習近平總書記來的時候,尤桂蘭拿出了這張珍藏60多年的老照片。
總書記的到來,帶火了八岔村,現在每天都有游客來參觀拍照。村黨支部書記尤明國同大伙商量發展鄉村旅游,“讓日子再多點甜頭”。村民代表大會上,尤桂蘭舉手贊成。
在尤桂蘭的支持下,尹春霞帶著全家人忙活起來。2016年7月,尹春霞把家里裝修一新,赫哲族風情濃郁的家庭旅館開業了。江邊剛打撈上來的新鮮活魚,在尹春霞的巧手烹飪下,特色赫哲族美食吸引著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118平方米的二層小樓,樓上的兩間客房,3個月就能增收近萬元。
“1949年解放翻身做主人,1983年聯產承包生活好,1996年農業轉產跨進富裕門——咱赫哲人連跨3個大臺階。總書記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這話聽了受鼓舞。大伙還不得擼起袖子加油干,讓好日子再上一個新臺階?”尤桂蘭會心一笑。
牢記總書記囑托,八岔村圍繞漁獵體驗、生態觀光、民俗參觀等項目做文章,精心設計了“追隨總書記腳步、赫鄉民俗體驗游”和“濕地游江、灘地漁獵體驗游”,引導村民利用赫哲新區開辦家庭旅館打造旅游品牌。在八岔村,每條小路都被冠以赫哲族特色的名字,家家戶戶門前掛著燈籠、貼著富有民族特色的門牌,“赫哲族家庭旅館”“伊瑪堪傳習所”“天賜湖”等已成為村里最有特色的打卡地。
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到民族地區考察調研,深入雪域高原、天山南北、祖國北疆、西南邊陲,同各族群眾面對面交流,還經常同各族群眾通信。他說:“我心里惦記著每一個少數民族。”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家,親切問候了家里每個人……我們感到特別溫暖。”農戶張國利一家四世同堂,10名家庭成員由蒙古族、滿族、漢族三個民族組成,“看到全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習近平總書記還稱贊我們是‘民族團結之家’。”
“一想到習近平總書記在百忙之中給我回信,就特別感動。”庫爾班大叔的后人、年過九旬的托乎提汗·庫爾班時常把總書記的回信拿出來,讓孫女讀給她聽,有時聽著聽著就流下了眼淚。信中,總書記說自己小時候就聽說過庫爾班大叔愛黨愛國的故事,“讓人十分感動”,并勉勵庫爾班大叔的后人“做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模范”。
“這些擺設和昨天一模一樣,我們不舍得挪動,全家人按照昨天的位置坐著,一遍遍回憶那激動人心的場景。每想一次,心里就像一陣春風吹過,暖融融的……”7月14日,在67歲的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固原巷社區居民阿布來提·吐爾遜家中,他右手輕撫胸口,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中。
就在一天前,阿布來提家迎來一位重要客人——習近平總書記。7月13日10時50分,來到固原巷社區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阿布來提家中。
“總書記臉上始終掛著笑容,真親切啊!”阿布來提回憶道。一進屋,總書記徑直走到廚房門口,看到廚房設施一應俱全、干凈锃亮,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又仔細察看主臥、次臥。“看了一圈,總書記說,‘這屋子很溫馨啊’,我心情原本特別緊張,一下子就放松下來。”阿布來提說。
“來到餐桌旁,我請總書記坐下,沒想到總書記一再示意,請我先坐。”阿布來提感慨地說,“總書記這樣親民愛民,他心里時時刻刻裝著咱老百姓!”
阿布來提是新疆廣匯熱力有限公司退休職工,與老伴熱孜萬·阿不都熱合曼育有一兒一女。恰逢古爾邦節假期,子女們帶著各自的小家庭來老人家中團聚,一家老小共享天倫,其樂融融。
“落座后,總書記看著我們這一大家子,問全家幾口人,我答10口人,總書記稱贊道‘十全十美’,大家都笑了。”阿布來提回憶道。
“總書記問我和老伴年齡,還關心詢問我們的身體狀況。我說,我們身體都好,出門就有健身器材,每天和鄰居們在小廣場唱唱歌、跳跳舞,心情好,身體自然好。”阿布來提還告訴總書記,社區醫院就在家門口,平時頭疼腦熱,家庭簽約醫生送藥上門;生大病上醫院,有醫保能報銷,每年還有免費體檢,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醫、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我在電視上見過習爺爺,真沒想到他能來我家。習爺爺特別和藹慈祥,跟我們聊天時,臉上一直帶著笑容。”阿布來提10歲的孫子努爾艾力·努爾買買提忽閃著大眼睛,他說自己“好激動、好開心”。
詳細了解一家人工作生活情況后,總書記關切地詢問,有什么困難,未來有什么目標。“當時我脫口而出,有了黨的好政策,現在生活特別幸福,感恩總書記、感恩黨中央!”阿布來提說,“當時太激動了,心里有千言萬語,卻一下子哽在喉嚨,只能用這句話表達。”
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始終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這是錚錚誓言,也是底氣和實力。
習近平總書記格外關心少數民族困難群眾,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看望慰問時強調:“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青海代表團審議現場,來自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的阿生青代表發言后,習近平總書記關切地問:“村民們的電熱炕是什么樣的?”“比較實惠,一晚上就一度電、幾毛錢。”阿生青代表回答。總書記微微點頭。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到班彥村考察時,村里還沒有這種炕。當年,總書記在村民呂有章的新家里,還特別關心過火炕的取暖效果。
四川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永遠忘不了2018年春節前夕的那一幕——習近平總書記沿著蜿蜒崎嶇的山間小路來到他家。這幾年,當地重新修建通村公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現在,原來坑坑洼洼的通村泥路,已變身為一條干凈整潔的柏油路。路暢通了,當地的馬鈴薯、花椒、核桃等特色農產品也走出大山,村民收入逐年增加。
“總書記到我們家,全家人心情十分激動,他的話語溫暖,平易近人。”若干年過去,蒙古族老人瑪吉格回憶起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自己家中的場景,仍歷歷在目。那天,當聽到老人反映當地有的牧戶在用電、通行上還有些困難,總書記當即要求當地黨委和政府作出規劃,努力加以解決。
“看到鄉親們過上幸福生活,我感到很欣慰。我們要繼續奮斗,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時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更加堅強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21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要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習近平總書記說。
今年7月12日—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調研。
“說起來和新疆的聯系,在浙江工作期間,我曾就浙江對口支援和田地區建設、推進浙江和新疆兩省區經濟合作同新疆的同志多次交流和探討。2003年8月,我帶領浙江省黨政代表團在新疆考察了8天,那次走的地方比較多。”習近平總書記說,“石榴籽”的比喻,正是在2014年考察期間聽一位維吾爾族鄉親說起的。這句源自生活的質樸感言,觸動了總書記的心弦。
8年時間過去了,一個細節令人感慨。此次考察,當習近平總書記對師生、對村民、對社區居民們講起“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話音未落,現場千百個聲音不約而同地響亮回答:“緊緊抱在一起。”
資料來源:《中國婦女報》、新華社、石榴云、《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