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杏羨
(天津華興醫院檢驗科,天津 300270)
惡性腫瘤(malignant cancer)是當前世界范圍內重點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其早期階段可通過手術達到一定治愈效果,是病情轉歸的關鍵節點。但腫瘤起病較為隱匿,早期診斷相對困難,易導致病情延誤,進而影響患者的預后生存。腫瘤標志物(tumor marker,TM)作為腫瘤發生及增殖過程中的常見產物,在正常細胞中含量極低,可用于腫瘤疾病的早期篩查,對惡性腫瘤的檢出及鑒別具有重要意義[1]。目前,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鏈抗原-199(carbohydrateantigen 199,CA-199)、糖鏈抗原-153(carbohydrateantigen 153,CA-153)、糖鏈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 125,CA-125)等均為臨床常用的腫瘤標志物[2],其檢測方式也較為豐富,現以化學發光免疫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LIA)最為常用,該方式不僅快速、靈敏、特異,且無放射性危害,普及面及接受度均較為理想[3,4]。在此,本研究結合2021 年1 月-12 月我院經病理學檢驗確診的50 例惡性腫瘤患者與50 例健康者,觀察化學發光免疫法對腫瘤生物標志物的檢驗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天津華興醫院2021 年1 月-12 月經病理學檢驗確診的50 例惡性腫瘤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齡34~65 歲,平均年齡(45.38±4.67)歲,腸癌15 例、肝癌15 例、乳腺癌11 例、卵巢癌9 例。納入標準:①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資料完整;②原發性惡性腫瘤者;③意識清醒,配合度好。排除標準:①合并重癥心腦血管疾病者;②病歷資料不全者;③采樣配合度差者。另收集50例同期體檢健康者為對照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34~67 歲,平均年齡(45.42±4.78)歲。納入標準:①體檢資料完整,無惡性疾病;②意識清醒,配合度好。排除標準:①體檢結果不明確者;②配合度差者。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受檢者均知情且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 于清晨采集受檢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操作(3000 r/min,15 min)后,取上層血清備用。采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羅氏cobas 8000)及原裝配套試劑,檢測血清樣本中的腫瘤生物標志物含量,包括CEA、AFP、CA-199、CA-125 與CA-153,所有操作均嚴格遵照說明書進行。
1.2.2 結果判斷 檢驗值參考:CEA<5 ng/ml,AFP:<20 ng/ml,CA-199:<27 U/ml,CA-125:<35 U/ml,CA-153:<25 U/ml,超出該范圍判定為陽性。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腫瘤生物標志物的檢測水平;②比較兩組腫瘤生物標志物的陽性檢出率;③分析腫瘤生物標志物在不同腫瘤中的陽性檢出率,包括腸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腫瘤生物標志物水平比較 觀察組CEA、AFP、CA-199、CA-125、CA-153 水平均超過正常值范圍,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腫瘤生物標志物水平則處于正常值范圍,見表1。
表1 兩組腫瘤生物標志物水平比較()

表1 兩組腫瘤生物標志物水平比較()
2.2 兩組腫瘤生物標志物陽性檢出率比較 觀察組CEA、AFP、CA-199、CA-125、CA-153 的陽性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腫瘤生物標志物陽性檢出率比較[n(%)]
2.3 腫瘤生物標志物在不同腫瘤疾病中的陽性檢出率分析 CEA、AFP、CA-199、CA-125、CA-153 在不同惡性腫瘤疾病中均有檢出,其中CEA 在腸癌中的陽性檢出率最高,AFP 在肝癌中的陽性檢出率最高,CA-153 在乳腺癌中的陽性檢出率最高,CA-125 在卵巢癌中的陽性檢出率最高,其陽性檢出率均為100.00%,見表3。

表3 腫瘤生物標志物在不同腫瘤疾病中的陽性檢出率[n(%)]
腫瘤生物標志物是機體在惡性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特異性物質,其標本易于獲取,且檢測操作便捷,有利于病情的動態監測,在腫瘤早期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5]。CEA、AFP、CA-199、CA-125、CA-153 等均為常規腫瘤標志物[6],其中CEA 屬于非器官特異性腫瘤相關抗原,是在癌、胚胎組織內存在的高分子糖蛋白,在胃腸道惡性腫瘤、乳腺癌及肺癌等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表現[7,8];AFP 是在胚胎時期由肝細胞與卵黃囊合成的糖蛋白,多用于原發性肝癌、肝硬化等疾病的早期篩查與監測中;CA-199 是一種高分子唾液Lewisx-a 物質,其升高多見于胃癌、膽囊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腫瘤中,可作為消化道癌癥的輔助診斷指標[9];CA-125 與CA-153則分別是卵巢癌與乳腺癌的特異性標志物[10],其升高可用于此類腫瘤的診斷與篩查。現階段,化學發光免疫法是檢測腫瘤生物標志物的常用手段之一,該方式可利用化學發光物質經催化氧化形成的激發態中間體為檢測基礎,當中間體重新歸于穩定基態水平時,可發射光子,通過發光信號測量儀可測定其產生的光量子數量,由此獲取目標物質的真實含量[11,12]。化學發光免疫法的敏感度及特異度均較高,具有快速、精確、重復性高等應用優勢,且不存在放射性及同位素污染等問題,且試劑價格成本低,有利于在基層醫療機構的普及[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CEA、AFP、CA-199、CA-125、CA-153 水平均超過正常值范圍,且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成晨[14]研究結果一致,提示化學發光免疫法對腫瘤患者及健康者之間的腫瘤標志物水平均具有積極的檢測價值,其鑒別診斷作用顯著。同時,觀察組CEA、AFP、CA-199、CA-125、CA-153的陽性檢出率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化學發光免疫法對以上腫瘤標志物具有較高的陽性檢出作用,可用于腫瘤疾病的早期篩查,與既往研究相符[15]。此外,研究認為[16,17],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具有一定的多態性與復雜性,同一種腫瘤可包含一種或多種標志物,而不同腫瘤或同腫瘤不同組織間亦可存在不同的腫瘤標志物。而本次結果中,CEA、AFP、CA-199、CA-125、CA-153 在不同惡性腫瘤疾病中均有檢出,這與上述理論相符。其中,CEA 在腸癌中的陽性檢出率最高,AFP 在肝癌中的陽性檢出率最高,CA-153 在乳腺癌中的陽性檢出率最高,CA-125在卵巢癌中的陽性檢出率最高,其陽性檢出率均為100.00%,與范艷佳等[18]研究相吻合,提示化學發光免疫法對以上腫瘤疾病的特異性標志物具有顯著的檢出價值。
綜上所述,化學發光免疫法對腫瘤生物標志物具有較高的檢出作用,其鑒別檢驗效果理想,可為臨床腫瘤疾病的篩查、診斷、病情監測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