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麗
閱讀是初中英語學習的基本方式。雖然閱讀不完全決定學生的學習結果,但是從一般規律的角度來看,有什么樣的閱讀過程,就有什么樣的學習結果?;蛘哒f,一個英語成績優異的學生,一定離不開廣泛的閱讀。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通常會給學生提出閱讀要求,如果沒有細致的指導,學生的閱讀往往會表現出粗放的狀態,如有的學生到書店隨機選擇英語資料進行閱讀,有的學生訂閱英語雜志進行閱讀。這些閱讀材料往往沒有明顯的邏輯關系,導致學生的閱讀效果不理想,甚至其結果是他們可能會形成一種錯誤的認識,即閱讀無用。那么,怎樣的閱讀能真正促進學生英語學習和英語素養的提升呢?群文閱讀是一種有效方法。
根據已有研究,群文閱讀教學是具有突破性、創新性的閱讀教學實踐。群文閱讀強調以一個或多個議題為線索,選擇相應的文本組合以促進學生進行多文本閱讀。在群文閱讀推進的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分析群文閱讀教學的現實性,結合教學實踐尋找到群文閱讀素材的選擇與整合方法——關聯同一作者的作品,或者關聯相同主題語境的語篇,這樣就可以實現以教材中人物或事件為聯系點,進而關聯相關語篇,或者以文本寫作方法為聯系點關聯相似語篇,又或者關聯同主題文本以促進學生閱讀(房德紅 2020)。
相對于傳統的閱讀教學來說,群文閱讀是一個新鮮的事物。在具體推進的過程中,教師須要從理論的角度建立起關于群文閱讀的準確理解,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尋找有效的群文閱讀路徑,更須要在學生實踐的基礎上對群文閱讀過程進行反思,從而讓實踐更好地滿足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需要,更好地滿足英語教學效益提升的需要。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有利于增加學生的語言輸入,提升其閱讀理解能力。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林雪丹 2016)。事實上,群文閱讀原本就有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含義,在這一實踐過程中,學生所閱讀的英語文本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個具有內在聯系的文本結合在一起形成的一個“群”。當面對這些群文的時候,學生不僅要閱讀文本,更要尋找到這些文本之間的有機聯系。從這個角度來看,群文閱讀最大的優勢是其開放性。在開放的閱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空間被打開,其思維得到拓展,且更容易與文本融為一體,這也就是常說的學習共同體的表征之一。同時,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可以通過與文本之間的對話、生生之間的對話、師生之間的對話理解群文文本。這種理解是個體認識上升為群體認同的過程,更容易促進學生實現從英語知識向文化素養的轉變,且其閱讀興趣、閱讀思維等也可以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得到發展。
相對于單篇閱讀而言,群文閱讀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比較的空間,即他們在閱讀一組文本時,可以通過比較的方式獲得互文理解,這也是他們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形成自主認識最直接、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式,即使沒有教師過多指導,也能通過比較發現文本脈絡,挖掘文本中蘊含的文化元素。因此,通過群文閱讀可以很好地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所追求的語言能力的發展、文化意識的養成、思維品質的提升及學習能力的飛躍。由此可見,群文閱讀不僅是優化英語閱讀教學方式的重要途徑,還是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重要途徑,更是英語教學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對初中英語教師來說,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通過群文閱讀彌補傳統單篇閱讀的不足,尋找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得以發展的重要路徑。
具體到教學實踐過程,群文閱讀的推行首先需要確定明確的閱讀主題;其次選擇恰當的文本,形成一組閱讀群;最后讓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實現上述目標。需要注意的是,群文閱讀不僅能促進學生對英語文本的整體理解,還能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升。對初中生來說,最大的挑戰是閱讀理解,而閱讀理解最大的挑戰是生詞。因此,學生如果能對生詞形成良好的直覺認知,就能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師可以基于一個明確的主題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同時在此過程中將閱讀教學和詞匯教學融為一體,通過提供群文閱讀語言環境,讓他們在多文本語境中反復接觸詞匯,并在讀后任務中多次運用詞匯,從而達到逐步認知、理解和內化詞匯的目的(湯芳 2019)。有了詞匯的積累與良好直覺,學生在面對新文本時就能表現出較高的閱讀水平。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時,教師采用群文閱讀模式,讓學生在對課文進行有效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對群文進行閱讀,這樣不僅拓展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還提升了他們的閱讀能力,實現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組織群文閱讀:
首先,研究教材,確定群文閱讀的基本方向與內容。在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這節內容中,涉及圖文理解,如一開始的Match the activities with the picture;涉及聽、讀、寫結合,如“Listen and match the times with the actions.Draw lines from the clocks to the picture.”等。因此,在設計群文閱讀時,教師給學生提供類似的文本,保證閱讀過程中有互文促進的效果。
其次,選擇群文,引導學生進行高效閱讀。從學生思維延展的角度來看,此處所選的文本可以多樣化,尤其是從內容的角度來看,緊扣課文中的time和go to school等關鍵詞。比如,緊扣time,給學生提供的文本是:“It has no feet,but he can walk with his hands.He has no mouth,but he can speak to you.It calls Tick,Tick.And Tick every day.”這是一個謎語。教師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他們有了興趣后,鼓勵他們對內容進行精加工,成功猜出謎底。精加工的過程既是一個深度閱讀的過程,又是一個對課文內容進行反哺,從而對課文形成深度理解的過程。同樣地,如果結合go to school給學生提供文本,會取得一樣的效果。
最后,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養成總結與反思的習慣。群文閱讀的直接好處是可以幫助學生開闊閱讀視野,同時積累詞匯并形成語感。后者是更重要的教學目的。相對于教師的講授而言,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更容易自主形成認知沖突,然后形成化解認知沖突的學習動機,這種自主性保證了其閱讀具有相應的深度與廣度,是傳統閱讀教學很難實現的。在學生有了這種自主性之后,教師引導他們進行總結與反思也就有據可依了。學生的思維是有載體的,教師如果在他們總結與反思的過程中在適當時機提出相應的問題,就能更好地調動其思維,從而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
從當前實施的情況來看,群文閱讀對英語教學確實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當然,強調群文閱讀的教學價值并非否定單篇閱讀的價值,兩者之間應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與單篇獨進、深探細究、條分縷析的單篇閱讀教學不同,群文閱讀具有顯著的“多文本”特征,還涉及議題、集體建構及共識等核心理念,這都是單篇閱讀所不具有的。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群文閱讀能發揮保持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的作用,同時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張瑩 2017)。教師在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時還要注意一些基本要點,如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允許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形成多種觀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議題明確的情況下實現集體建構。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來看,只有當學生帶著不同閱讀收獲進行交流時,所表現出來的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才更具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樣態。在組織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宏觀語境。事實證明,只有當閱讀語境足夠宏觀時,學生的思維空間才能被打開,他們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才會形成更多的認識,且這些認識之間可以形成有機聯系,從而實現1+1>2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推進群文閱讀,無論是從內容來看,還是從方式來看,又或者是從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嘗試群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