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婉瑩

2022年11月15日,以色列新一屆議會議員宣誓就職。
11月1日,以色列舉行四年內第五次議會選舉,共有40個政黨和黨派聯盟角逐議會120個席位。以前總理內塔尼亞胡為首的右翼陣營斬獲64個議席,超出以看守政府總理拉皮德為首的中左派陣營13席。其中,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獲得32席;極右翼政黨聯盟“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贏得14席。11月11日,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宣布授權內塔尼亞胡組建新政府,這引起外界對其“東山又起”的普遍熱議。
內塔尼亞胡全名為本杰明·內塔尼亞胡,以色列民眾昵稱其為“比比”。他曾于1996~1999年及2009~2021年間兩次擔任以色列總理共計15年,是以色列歷史上就任時最年輕、任期最長的總理。由于被普遍認為政治觀點強硬、手腕鐵血,并且執政時間長,內塔尼亞胡還被以色列民眾稱為“比比國王”。
因內塔尼亞胡陣營內部不和及對其個人的不滿增加,以色列分別于2019年4月、2019年9月、2020年3月、2021年3月舉行四次議會選舉。其中內塔尼亞胡兩度獲勝,但均因與其他政黨談判不成而組閣失敗。2021年3月,內塔尼亞胡的“親密戰友”貝內特“反水”,加入反內陣營,與中左翼政客拉皮德聯手,牽挽“擁有未來黨”“亞米納黨”“藍白黨”“聯合阿拉伯黨”等八個政黨,勉強組閣成功,終結了內塔尼亞胡第二次上臺后連續執政12年的歷史。聯合政府中包含三個右翼黨派、兩個左翼黨派、兩個中間黨派及一個阿拉伯政黨,它不僅是以色列歷史上首個有阿拉伯政黨參加的政府,其包羅萬象的程度還成為以色列政治史上的“奇觀”。不過,由于各政黨是因反對內塔尼亞胡而走到一起,其意識形態和政治主張并不相同,所以在執政過程中頻頻遇挫。自2022年4月以來,執政聯盟中的兩名議員因政見相左相繼退出。6月,面對在議會中多數席地位不保、立法難獲通過的窘境,貝內特主動提出解散議會,并提前卸任總理,由拉皮德從7月1日起開始擔任看守總理。由此,八黨聯合政府僅存在了17個月即宣告“破產”。
在此期間,內塔尼亞胡深陷貪腐丑聞,在三起案件中被指控涉嫌貪污、欺詐和失信。他一邊受審一邊參與競選,拒不承認任何罪行,并計劃在掌權后修改相關法律以結束訟戰。與此同時,內塔尼亞胡還出版了一本自傳《比比:我的故事》。在書中,他將自己塑造成一往無前、百折不撓、數次挫敗敵人陰謀的征服者形象。
本輪選舉,右翼政黨優勢明顯。其中,由三個極右翼政黨聯合組成的“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獲得14席,較2021年所獲的六席上漲了一倍多,成了內塔尼亞胡陣營獲勝的“最大助攻”,并被外界認為是“極右翼勢力強勢崛起”。綜合來看,右翼勢力獲得以色列選民支持有多方面原因。
一是以色列人對當前安全態勢感到不滿。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已持續數十年,盡管當前以色列占有優勢,但在以色列人看來,其內部安全仍受到嚴重威脅。在2021年的巴以沖突中,巴勒斯坦武裝向以色列發射了數千枚火箭彈,造成數十名以色列人死亡,數百人受傷。這讓以色列猶太人心有余悸,他們對與巴勒斯坦人混居感到不安,希望政府能進一步推進猶太定居點建設,保障以色列國家安全。此外,近些年頻繁的政治動蕩也讓以色列民眾感到厭倦,中左翼政黨對巴勒斯坦人的經濟安撫政策沒有讓他們看到即時效果。以色列人迫切需要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來終結當前的混亂局面,并為以色列人帶來他們所渴望的穩定與秩序。
二是近年來以色列民眾右翼民族主義傾向加強。當前,以色列年輕一代右翼民族主義傾向愈發顯著。據2022年7月的一項民調顯示,在以色列18~25歲的年輕人中,有4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屬于右翼;16%的受訪者將自己定位為中右翼;僅1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左翼。在右翼勢力長期執政的影響下,以色列社會已開始全面右傾。以色列年輕人更加強調自身猶太民族的身份,更加認同“巴勒斯坦地區就是猶太人的應許之地”。正因如此,多數人對極右翼政客、“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的領導人之一本·格維爾的競選口號“誰是這里的房東”很有共鳴;而對左翼政黨試圖使以色列世俗化,推行如“安息日運行公共交通”的政策感到不滿,認為這將威脅到猶太人的身份獨特性。
三是美西方對以色列的偏袒助長了右翼氣焰。長期以來,美西方對以色列打擊巴勒斯坦人的行為往往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因此以色列右翼政黨推行激進政策幾乎沒有承擔過任何不利后果。巴勒斯坦評論人士認為,在巴以沖突中,美國經?!袄堋保瑥奈醋l責或制裁以色列,其對以色列“有罪不罰”導致以右翼勢力愈發猖獗。
此次內塔尼亞胡陣營執政后,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矛盾或將被激化。本·格維爾以反阿拉伯立場著稱,被稱為“極端民族主義者”,主張驅逐對以色列“不忠”的阿拉伯公民。他曾當眾向投擲石塊的巴勒斯坦人拔槍,并威脅要射殺他們。另一領導人比撒列·斯莫特里希也是堅定的猶太民族主義者,他在約旦河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長大,認為以色列應吞并巴勒斯坦人所擁有的全部土地。在這些人的襯托之下,內塔尼亞胡似乎成了當前右翼勢力中最溫和的政客。
與此同時,以色列與美國之間的關系或將受到沖擊。內塔尼亞胡與美國現任執政黨民主黨的關系一向不睦。雙方關系曾因伊朗核問題與巴勒斯坦問題而跌至低谷。此次極右翼政黨卷土重來,實非美所愿見。其中,本·格維爾、斯莫特里希等人的極端政治主張更讓美國倍感頭痛。美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堅定的“挺以派”梅嫩德斯近日警告稱,吸納本·格維爾等極端分子入閣將破壞美以關系。美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首次公開美方擔憂,表示希望以色列官員繼續“維護兩國共同的民主價值觀”。
此外,在美國的干預下中以關系或將承壓發展。內塔尼亞胡對華持友好態度,在其執政期間,中以關系曾經歷“蜜月期”并于2017年建立“創新全面伙伴關系”。但近幾年,美國對以色列頻頻施壓,要求其減少與中國合作。應美國要求,以色列于2019年成立外資監管委員會,加強評估中國投資對以色列的影響;2022年,以還承諾在“敏感領域”與中方達成“重大交易”前向美國通報。在美國干預下,以色列朝野對與華合作的態度頗為謹慎,內塔尼亞胡新政府在短時間內可能難以扭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