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慶

2022年11月1~2日,第31屆阿拉伯國家聯盟首腦會議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
2022年11月1~2日,第31屆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首腦會議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21個阿盟成員國的領導人或高級官員、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阿盟秘書長蓋特等出席會議。會議發表聲明強調應加強阿拉伯共同行動,反對一切干涉阿拉伯國家內政的做法,并重申了巴勒斯坦事業的核心地位和對巴勒斯坦人民權利的絕對支持。受新冠疫情影響,阿盟峰會自2020年以來已停辦兩屆。面對當前不斷演變的世界與中東地區格局,此次阿盟峰會的召開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阿盟是一個比聯合國歷史更悠久的地區性國際組織,曾長期在中東地區發揮重要影響力。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敘利亞、也門這七個阿拉伯國家,在埃及首都開羅宣布成立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的宗旨是加強成員國之間的合作,維護阿拉伯國家的獨立與主權,協調彼此的活動。在實踐中,阿盟最重要的準則是“集體行動”。歷史上,阿盟曾在1947年聯合國通過第181號巴勒斯坦分治決議、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國、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1967年和1973年兩次中東戰爭等中東地區的重大問題上踐行“集體行動”準則,為維護阿拉伯國家民族利益做出過歷史性貢獻。1991年協調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矛盾的中東和會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后,阿盟在領導和推動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舉行和平談判的過程中也發揮了引導作用。2002年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舉行的阿盟首腦峰會上通過的“阿拉伯和平倡議”,至今都是阿拉伯國家普遍認可的與以色列發展關系的綱領性文件。
但是,自2011年所謂的“阿拉伯之春”爆發后,隨著中東地區地緣政治的變化,阿盟成員國之間行為的互不協調也愈發凸顯。在巴勒斯坦問題上,2020年9月,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與以色列簽署《亞伯拉罕協議》,與以色列實現關系正常化,隨后摩洛哥、蘇丹也緊跟步伐,與以色列關系實現突破。阿盟四國實現與以色列關系的改善,是繼埃及與約旦分別于1979年和1994年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系后,又一批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實現關系正常化。這雖然值得肯定,但這些國家的行為卻在事實上背離了阿盟長期堅持的“集體行動”準則。不僅如此,近年來,在包括利比亞戰爭、也門沖突、敘利亞危機等地區問題上,阿盟也很難使成員國擁有共同立場。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升級后,在應對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和糧食危機等新挑戰時,阿盟也顯得力不從心。
在歷屆阿盟峰會上,巴勒斯坦問題都是一個繞不開的主題,本次峰會亦然。阿爾及利亞總統特本早在此次峰會召開前的10月13日便開始斡旋巴勒斯坦問題,包括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內的14個巴勒斯坦政治派別在該國簽署了和解協議。特本還在本次峰會的開幕式上強調:“巴勒斯坦問題是我們的核心關切。”峰會的最終公告《阿爾及爾宣言》也表示“阿拉伯國家將繼續支持巴勒斯坦事業,耶路撒冷必須受到保護,譴責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使用暴力,敦促以色列解除對加沙地帶的封鎖”。
此外,本屆阿盟峰會還對中東地區面臨的不同領域危機展開了討論。在利比亞問題和敘利亞問題上,《阿爾及爾宣言》建議阿拉伯國家在解決這兩場危機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在廣泛的安全領域,阿拉伯領導人還同意在中東地區建立一個無核武器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區域,作為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支持。
不難看出,本次峰會再一次聚焦巴勒斯坦問題,是試圖通過這個最能代表整個阿拉伯世界利益的主題促使各成員國形成合力,但效果并不明顯。不過,本次峰會在彌合阿拉伯國家內部分歧、確立組織共同目標、協調應對危機等方面展現了行動決心。
然而,本次峰會在議程上仍反映出阿盟內部的分裂態勢。本次峰會雖得到包括埃及總統塞西、卡塔爾埃米爾(即國王)塔米姆等領導人的支持,但是沙特、阿聯酋這兩個阿拉伯大國的元首并未參加會議,阿曼、科威特、巴林三國僅派遣了外交代表與會。與此同時,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的矛盾仍然尖銳。摩洛哥為換取美國承認西撒哈拉地區歸屬于該國而與以色列實現關系正常化的行為激怒了阿爾及利亞,阿摩這兩個圍繞該地區存在長期爭端的鄰國也因此斷絕外交關系。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因此沒有參加此次峰會,多個海灣阿拉伯國家元首未能到會很可能也是受此影響。
在阿盟的歷史上,埃及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是“盟主”。但1979年埃及在單獨與以色列實現關系正常化后一度被阿盟除名,阿盟總部也在1979~2000年間從開羅遷至突尼斯。在此后很長一段時期內,阿爾及利亞撐起了阿拉伯世界反對與以色列關系正常化“堅定陣線”的旗幟。1991年的中東和平進程啟動后,雖然埃及在協調巴勒斯坦內部沖突,以及在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溝通方面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來海灣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系的大幅改善,使主導阿以關系的格局東移。在此背景下,阿爾及利亞想主導本次峰會的努力沒有得到海灣阿拉伯國家的普遍呼應也不難理解。
本屆峰會的主辦方阿爾及利亞在歷史上曾是巴勒斯坦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對以色列奉行強硬立場。在前總統布特弗利卡執政期間,阿爾及利亞一度淡化了對阿以事務的關注,此次峰會成為現總統特本自2019年上臺后再度聚焦阿以問題的一個標志,但在海灣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大幅改善關系的背景下,阿爾及利亞難以通過一次峰會重拾阿盟領導力。
當前,世界格局正經歷復雜變化。阿盟峰會雖然必須討論本地區根深蒂固的巴以沖突、利比亞和敘利亞問題等階段性熱點問題,但也需要對世界正面對的能源危機、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擺明立場,而相關阿拉伯國家在這些問題上分歧巨大。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眼下正著眼于解決國內民眾面臨的失業、糧價上漲等現實問題。
當前阿盟面臨的復雜的政治、安全、沖突與糧食安全等復合型問題,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都無法單獨對抗。阿拉伯國家的歷史已經表明,一個團結和凝聚共識的阿拉伯世界,能夠在應對外來侵略和維護民族權益的過程中創造巨大能量。求同存異,凝聚共識,尋求建設性的多邊合作,才是重塑阿盟國際和地區影響力的有利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