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 楊琦

2022年11月2日,埃塞政府首席談判代表雷德萬·侯賽因(左)和“提人陣”首席談判代表格塔丘·里達在南非比勒陀利亞簽署停火文件。
11月2日,埃塞俄比亞聯邦政府與“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簡稱“提人陣”)在非洲聯盟的調解下達成永久停火協議。2020年11月,埃塞政府軍和“提人陣”武裝在該國北部提格雷地區爆發武裝沖突。這場持續兩年的沖突導致埃塞數萬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損失不可估量。非盟特使、尼日利亞前總統奧巴桑喬表示,協議的達成意味著埃塞迎來了新的和平曙光。
提格雷地區沖突的爆發并非偶然,很大程度上是1991年以來埃塞各種矛盾累積發酵的結果。
一是不平等的民族聯邦制。1991年5月,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埃革陣”)推翻門格斯圖政權。1994年12月,制憲會議通過新憲法,規定埃塞為聯邦制國家。埃塞采取了以民族為基礎的聯邦制國體,進而形成民族與領土的“綁定”關系。但這種“綁定”存在諸多問題,如埃塞只有五個州的民族相對單一,其他四個州則為多民族混居,再如民族—領土的“綁定”并無定律,比如,僅有18.5萬人的哈勒里族擁有自治州,但人口多達300萬的西達瑪族卻沒有代表自身利益的民族州。雖然2020年西達瑪族成功建立自治州,但此舉不僅沒能緩解埃塞民族紛爭,反而刺激更多民族要求自治。
二是不平等的資源分配。從1991年開始,“埃革陣”長期執政,而在組成執政聯盟“埃革陣”的四個政黨中,“提人陣”是核心政黨,獨攬大權,使得僅占埃塞人口6%的提格雷人擁有不成比例的政治和安全權力,為此后沖突的爆發埋下了隱患。對政治和安全權力的長期把持使提格雷人占據了更多的財政資源。例如,在2015~2018年間,提格雷人每年所獲得的人均預算為227.2萬比爾(約合4.3萬美元),而埃塞人口最多的民族奧羅莫人和第二大民族阿姆哈拉人分別為132.5萬比爾、154.4萬比爾。提格雷人還控制了埃塞主要的國有企業,如埃塞電信、糖業和金屬工程公司等。
三是不合理的安全力量聯邦制。埃塞1994年出臺的憲法允許各州建立和管理警察部隊,負責維持州內秩序,聯邦警察只有在州警察的邀請下才可介入州內事務。在這些地方的準軍事力量中,索馬里州的特警部隊尤其著名,提格雷州則擁有高達25萬人的準軍事力量。
長期以來,埃塞不平等的民族聯邦制和資源分配激化了民族與民族間、聯邦與地方間的多重矛盾,不合理的安全力量聯邦制則使通過暴力手段解決矛盾成為可能,致使各種規模的武裝沖突不斷。2012年,埃塞總理梅萊斯逝世,其繼任者海爾馬里亞姆對民族紛爭、地域沖突采取拖延和姑息態度,致使社會裂痕持續加深。2014年,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擴建計劃因涉及奧羅米亞州的農地及森林,引發當地族人不滿,成為相關矛盾升級的導火索。
2018年2月,埃塞多個地區連續爆發示威游行和騷亂,海爾馬里亞姆被迫辭去黨政職務。3月,“埃革陣”成員黨“奧羅莫人民民主組織”候選人阿比當選“埃革陣”主席,隨后出任聯邦政府總理。阿比總理在內外政策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包括:重組執政黨,成立全國性政黨“繁榮黨”,但將“提人陣”排除在外;緩和與厄立特里亞的緊張關系;等等。2020年6月,埃塞聯邦政府以新冠疫情為由推遲選舉,“提人陣”堅決反對,于9月自行舉行地區選舉。作為報復,聯邦政府暫停對提格雷州的預算補貼。聯邦政府與“提人陣”的矛盾最終在2020年11月升級為全面軍事對抗。
永久停火協議達成令人鼓舞,但協議能否得到有效執行仍存在不確定性。一是協議孤立地尋求埃塞政府軍與“提人陣”武裝停火,其履行恐打折扣。盡管這是場國家內部沖突,與埃塞聯邦政府聯手的厄立特里亞,和與“提人陣”武裝有著若隱若現關系的美歐,都對戰局走勢有著重大影響。盡管如此,停火協議對厄特的角色并未提及。當然,停火協議第八條有關國際邊界和聯邦設施的規定,在某種程度上為厄特潛在介入設置了“防火墻”。
二是重點強調解除“提人陣”武裝、戰斗人員復員及回歸社會,雙方信任措施,停火過渡措施等問題,但對解決埃塞政治社會更深層次矛盾未有涉及。另外,協議規定,在簽署后30天內完成對“提人陣”武裝的全面解除。問題在于,其他民族的準軍事力量是否可以繼續存在?又以何種形式存在?
三是盡管停火協議達成的關鍵調解方是非盟,但使調解得以“成功”的關鍵卻是美國。2021年下半年,對“提人陣”武裝的支持被曝光后,美國調整了干預策略,其國會參議院于2022年4月高票通過了《2022年埃塞俄比亞和平與穩定法案》。該法案要求美國總統為非盟主導的調解提供支持,美國需積極參與和平調解。法案通過后不久,美國便任命熟悉非洲事務、前駐剛果(金)大使哈默為美第三任“非洲之角”事務特使,并全力推動調解進程。法案還禁止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為埃塞提供發展資助,暫停美國對埃塞的安全援助,施壓國際金融機構中止對埃塞和厄特提供貸款,等等。而該法案中有關人道主義組織進入埃塞、埃塞海外僑民角色、戰后和解與過渡期司法、戰爭罪追究等內容均被寫入永久停火協議。
埃塞是21世紀“非洲崛起”的代表性國家之一,其經濟也曾連續十年保持9%以上的增長。然而,自提格雷沖突爆發以來,埃塞經濟遭到很大削弱,民眾生活受到嚴重沖擊。埃塞目前仍是最不發達國家之一,2021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僅為930美元。
除此之外,阿比政府面臨的其他執政挑戰也不少。一方面,由于兼具奧羅莫族與阿姆哈拉族身份,阿比很大程度上被“提人陣”權勢集團當作地域沖突和民族矛盾的“替罪羊”推出。另一方面,阿比盡管在上任初期出臺了一系列經濟自由化措施,卻沒有真正將經濟發展列入優先事項。而受到內戰、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等多重沖擊,阿比政府改善國家面貌所需的執政資源日漸枯竭,其基本方略仍是“存量改革”而非“增量改革”。
解開政治社會發展的“死結”,埃塞需要的是長期性的發展策略。埃塞只有依靠發展才能解決各種深層次的問題,需要努力促進經濟增長,提高民眾生活水平,從而走上可持續和平與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