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藝心
(成都大學,四川 成都 610100)
經過歷史的變遷,今天的羌族主要居住在阿壩州的茂縣、汶川縣、理縣、松潘縣、黑水縣以及綿陽市的北川縣等地區。羌族自稱“爾瑪”或“爾咩”,被稱作是“云朵上的民族”。羌繡則是流傳于羌族聚居地的一門手工藝術,羌繡是羌族婦女用自身的智慧與勞動所凝聚出來的藝術產物。不同的刺繡紋飾代表了其不同的意義,這展現了羌族人的日常生活以及豐富的內心世界。目前有關羌繡的源起與演變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派認為羌繡傳承歷史久遠,羌繡的起源、發展與古羌人生活造物相關[1],而另一派的學者則認為其傳承與發展的歷史短暫,羌繡是現代“民族競艷”的產物,是外來文化。
羌族刺繡工藝獨特,以黑、白、紅、藍、青純色為底色,主要采用純色棉線,其中夾雜著少量的彩色絲線,色彩上主要使用黑白色,黑白色的對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突。針法主要以挑花繡、扎花繡、鎖繡(鏈子扣)、織字繡(提花)、撇花繡(平繡)、拼花繡、手繡等常見的刺繡手法[2]。這些針法各有特色,其中,挑花繡法以其精巧美觀的特點而最為常見。在羌族刺繡表現技法中,各種針法相互穿插結合,形成了美麗大方、清新明快的圖案紋樣,生動形象地體現了羌繡的技藝高超與藝術審美的特征。
羌繡與蜀繡的光亮細膩且極具觀賞性不同,羌繡圖案豐富多樣,常被用于勞動者衣飾易破損的地方上,如衣裙邊、腰帶、褲腳、鞋墊、鞋面、衣角、衣服袖口、領口、圍腰等物品上。這不但增加了衣服的耐磨性,而且具有美觀性。
中國民間美術呈現出百花競放的狀態,雖各具特色,但是同質化特征也十分明顯,存在“延年益壽”“萬事如意”“祈求豐收”等恒定的主題。羌族刺繡的主題內容也不例外,概括為“祈子延壽”“納福招財”“祈福避禍”,這些主題鮮明地反映在羌繡的紋飾圖案上。在馬熙逵的博士論文《羌繡文化生態屬性及當代價值研究》中將目前羌繡的刺繡圖案總結歸納了七大類,“即“求子”“富貴”“求財”“長壽”“守護”“辟邪”“抽象”,它們的產生既有自然生活對熱愛,也有本族文化認同的傳承。具體為:一代表愛情、求子,如“石榴(花)”“蓮花”“胡桃花”“羊角花”“葡萄”等,這些植物本身就有多子的特點;二代表富貴,如“牡丹”“菊花”“金瓜”“八瓣花”“鳥”“蝴蝶”“蛾”“孔雀”“如意”“穗子”等;三代表招財,如“發財樹”“銅錢”“寶瓶(盆花)”等;四代表長壽,如“桃子”“卍字”“壽字”“盤長”等;五代表守護,如“韭菜(花)”“藤枝”“羊”“貓”“狗”“狗牙”“風播機”“方圓”等;六代表驅邪求福,如“鳳”“龍”“獅”“虎”等;七則是一些抽象紋飾,意義不明,有吉祥納福的意味,如“幾何紋”“回紋”“衩子花”“人物”“建筑”等。”[3]這些精致且極具藝術價值的羌繡圖案不但反映出羌民族的歷史文化底蘊,還為巴蜀文化增添了絢爛的一筆。
身居岷江上游的羌族由于受到所處的地理環境、物質狀態、政治經濟因素等影響,形成了小聚居群居模式。交通和地形的阻塞,從客觀上拒擋了外來文化的影響,保留了大量的原始文化要素。羌族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他們深愛自己的故土。美觀實用的羌繡在羌族婦女對大自然仔細觀察后經過嫻熟的手工技藝最后形成的圖案紋樣,各式各樣的圖案形式始終和他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羌族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就存在于其中。例如傳承人汪國芳的代表作“鳳穿牡丹”“石榴抱子”等,都象征著羌人對幸福的憧憬和熱愛。
羌族人從古至今對羊就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們十分崇拜羊,羊是其民族圖騰。羌族男女老幼人人都有“羊皮坎肩”。在羌族,成年去世等是大事,家家戶戶都會為其舉行成年禮,巫師會在成年禮上把白色羊毛線系在其頸上,以祈求獲得到羊神的護佑。在舉行葬禮時,羌人會殺羊來給死者領路,再把新鮮的羊血涂抹在死者的手上,巫師會為死者祈禱“騎羊歸西”。羌族人稱杜鵑花為“羊角花”,這是他們喜愛并且最尊崇的花,“羊角花”紋樣被廣泛地使用在羌繡中。
羌族人至今仍保留著原始宗教,他們信仰萬物都有靈性,對大自然十分尊崇。羌繡是以觀察自然和改造自然為前提的刺繡技藝,在圖案上羌繡采用了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首先就是動物、植物,例如大家所熟知的杜鵑花、牡丹花、菊花、羊、猴、蝴蝶、龍等。在古時候,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農作物只能仰仗大自然。羌族人認為太陽和火是神圣的,是可以主宰世界的神。在羌族刺繡圖案中,太陽紋、云紋、火鐮紋等頻頻出現。這些體現了自然對羌族圖案的影響和羌族人民對自然的尊崇。例如具有代表性的刺繡作品——日月紋挑花尖角飄帶的紋樣靈感就來源于對自然的崇拜。其中有兩個圓形的紋樣,一個用黃色、紫色和紅線繡的折線表示光芒四射的太陽;而另一個是光芒微弱的月亮,旁邊配了星紋。
羌族刺繡是羌族獨具特色的文化,反映了羌族的地方特色和人文風貌。羌繡的產生、演變、發展過程中,充分展示了羌族人民深厚的民間文化底蘊和大膽新奇的創造力。而且由于羌族中的文字在傳承中已經遺失,羌繡上的圖案紋樣不僅只是純粹的裝飾美化作用,更代表了羌族人在歷史發展中的民族文化內涵,對我們研究羌族的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羌繡由于沒有自己的文字,只能通過心口相傳的傳承方式,大家圍在一起進行討論制作,刺繡紋樣不存在抄襲,更重要的是這些圖案紋樣有著手工藝人自己獨到的見解。羌繡在構圖、針法、色彩選用、取材、內涵寓意都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其鮮明特色使羌繡散發出巨大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羌族的民間藝術代表。羌繡的色彩比例協調;針法生動,層次感豐富;紋案構造得當,意向感強。羌繡有著獨特的自身工藝價值。
一是隨著“文化自信”的崛起,古風文化開始流行和風靡,羌繡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和追求;二是旅游者對羌族文化的喜愛和認同,羌繡是可以帶走的紀念品。這兩點都為羌繡帶來利益,表明羌繡有市場經濟價值的特點。
5.1.1 定位準確
政府是推動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政府應積極落實羌繡產業發展規劃。首先從思想上提高羌人對羌繡保護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宣傳羌繡產業發展的好處;二是政府應安排相關人員制定出能促進的羌繡產業發展計劃;最后政府必須發揮其職能,對于有利于提升羌繡傳承發展的組織和個人要提供有效地幫助[4]。從最大化支持保護羌繡工藝的發展,使羌繡產業真正得以振興。
5.1.2 制度入手
政府部門還應該從制度入手,一是結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條例,制定羌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申報、保護的具體實施措施。二是政府可以從政策上對興建羌繡產業的公司給予優惠,對于企業進行的有利于羌繡發展的研究等有關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三是加大政府對非遺的資金,并制定具體資金使用辦法。
5.2.1 重視傳統的家庭式傳承教育
當地社區可以利用假期組織各個家庭把對羌繡有興趣的小朋友聚在一起學習羌繡,并且由于羌族婦女擅長羌繡,可以實行家庭輪流教學。管理人員根據羌族婦女的空閑時間安排其教授小朋友學習羌繡傳統技法,這樣小朋友可以向大人學習羌繡的編織刺繡技藝,大人則可以把小朋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記錄下來。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學習的方式增強思維的碰撞,為羌繡圖案設計提供創新思維。
5.2.2 重視學校傳承教育
人是發展的基礎,而學校肩負了教育的重要的使命和責任。為更好地加強羌繡民族工藝的發展和創新,針對現有羌族羌繡技藝發展情況,可以在藏羌地區開展高校羌族刺繡專業,實施專門的“3+2”的羌繡職業教育。例如以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為代表的高校,是省內第一所開設以羌繡專業課程的學校,聘請羌繡傳承人給學生傳授技藝,為高校在羌繡傳承方面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還可以對羌繡覆蓋的高校實行將羌繡列在高校選修課中,這一做法提高了對羌繡人員的審美文化素養,同時還探索了一條羌繡發展的新途徑。
5.2.3 推廣社區傳承教育
居委會可以不定期開展一些關于羌繡的活動,比如各種羌繡的工藝比賽,對取得名次的選手和對羌繡發展等提出建議的群眾給予豐厚獎勵,這擴大了羌繡在群眾中的影響,豐富了大家的業余生活,形成了濃厚的羌繡文化氛圍。綜上,羌繡的傳承發展在家庭傳承、院校傳承、社區傳承并舉形式上一定可以取得有效的成果。
現代科技不斷進步,使用現代科技手段,搶救羌族刺繡是目前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經歷各種事件的具有歷史意味的羌繡都會存在著一些殘缺,利用一些現代科技手段進行修復,使后人依然可以看到不同時期最真實的羌族刺繡。善于利用時代賦予我們的力量,合理地使用高科技,使高科技技術服務于基本傳統,對羌繡進行VR 或3D 處理,增加羌繡圖像資料,為后人留下豐厚的羌繡“遺產”。
有關部門可以組織羌繡國家級、省級傳承人對羌繡的手工制作工藝進行工藝創新,在手工制作的基礎上結合機器的使用,使羌繡能夠借助機器進行批量或部分紋樣的制作生產,把羌繡推向市場[5]。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大、中型電腦繡花機的織法已經比較成熟,能夠代替羌繡的手工編織方法。雖然在立體感和手感等方面還是不能和手工技藝媲美。但是機器制作不僅質量高產量大,而且價格比手工實惠。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機制和手繡相結合的方式一定會創作出是符合現代審美的時尚羌繡產品。
組織專業的創作設計人員進行羌繡衍生產品的創新設計,打造羌繡的知名品牌,創造品牌效應,擴大羌繡的影響力。羌繡本身所具有的美學特征是非常豐富的,不斷挖掘羌繡的藝術價值,借助羌繡圖案的表現力,助力羌繡產品的創新。
羌繡的圖案紋樣種類豐富多樣,可以運用在各行各業中。室內裝飾、家具、布藝行業合作,實現整合資源優勢,尋求羌繡產業多元化的發展。例如,2015 年,藏羌大師楊華珍給植村秀的潔顏油設計外觀,她給含有綠茶的成分的潔顏油繪制了羌族茶花嬌艷綻放的圖案,取名“生生不息”,因為茶花是羌族人民心中生命力的象征;另一瓶包含8 種植物的瓶身則在一根藤蔓上畫上了玉米、生姜等8 種植物,這是因為羌族人民信仰大自然,同根生出不同植物,有三生萬物之意。這款和羌族刺繡相結合的潔顏油大賣。同年,星巴克也邀請楊華珍設計羌繡星享卡,將黑色的卡片和白色的山茶花相結合,簡單大氣。和楊華珍合作的品牌還有很多,如荷蘭梵高博物館等。這為發揚羌繡文化,拓展羌繡發展空間提供了新的參考思路。設計帶有羌元素的窗簾、床單、家具、手機殼、餐具等,讓一部分羌繡的圖案紋樣在日常生活中里得到體現和運用,促進羌繡通過嵌入其他產業方式實現市場產業化發展,使羌繡得到更大更廣的發展空間。
綜上,羌繡是羌民族獨具特色的藝術品,它承載著千百年來羌人民的美學思想與精神內涵,它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羌繡的發展離不開傳承和創新,在羌繡的傳承與創新的態度上,應該不破壞其“原真性”的原則,讓羌繡在傳承中更好的發展,在發展中有效創新,最終實現羌繡傳承和創新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