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偉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特警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
由于特警隊員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危險逐步增加,任務中的對抗性也在不斷提升,這對特警隊員的體能以及實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體素質作為實戰能力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1],也是保證特警技戰術訓練的首要前提,自然也受到了較大的重視。但目前的傳統體能訓練方法單一,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理念更新較為緩慢,使得特警學員在訓練過程中出現了枯燥乏味的情況,繼而讓學員對訓練產生了不良心理反應,這必然會使訓練效果和訓練效率下降。復合型訓練模式作為一種“訓練+科研”一體化的訓練模式,其形成初期主要適用于國家集訓隊[2],通過長時間的大賽考驗,也證明了其訓練效果的有效性[3]。關于復合型訓練模式的內涵,該文認為它是在運動訓練實踐中,結合不同專業人才的專業相關性,提高運動訓練的科學化水平,以此來提升訓練效果的一種團隊訓練手段。基于此,該研究將從特警學員的實戰需要出發,結合不同訓練內容,尋找不同專業學者、教練等,制定一套綜合的體能訓練內容及方法[4],以此來探討復合性訓練模式對特警訓練身體素質的影響,同時也為特警訓練的方法創新提供重要的價值。
該研究以復合型訓練模式對警校學院身體素質的影響為研究對象,以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特警學院的152名男性學生為實驗對象。
實驗前對兩組學生的基本情況(見表1)進行U 檢驗,檢驗后發現兩組學生在身體基本情況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符合實驗要求。

表1 實驗對象的基本情況(n=76)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運用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圖書館電子資源,查閱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等相關數字資源;查閱與該研究有關的復合型訓練模式、身體素質等相關文獻、優秀碩博論文以及專著,并仔細研讀相關文獻資源,為研究的實施提供理論參考和方法的借鑒。
1.2.2 實驗法
根據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特警大隊基礎體能考核評分標準》要求,結合相關身體素質測試標準,此次測試的指標為:100m跑、3000m跑、三級蛙跳、引體向上和反應時。使用的器材有秒表、坐位體前屈儀、帶尺、反應時測定儀、單杠。
1.2.3 數理統計法
使用SPSS 18.0 對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基本情況及身體素質情況進行U 檢驗的同質性分析;實驗后再對兩組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進行U 檢驗來檢測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性。
根據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特警大隊基礎體能考核評分標準》,選取以下指標作為此次測試的主要內容:100m跑、3000m跑、坐位體前屈、三級蛙跳、反應時和引體向上。為保證實驗結果的有效性,在實驗前對兩組學生身體素質指標進行U檢驗,結果如下。
由表2可以看出,100m跑方面,兩組學生均無顯著性差異(P=0.72>0.05);3000m 跑方面,兩組學生均無顯著性差異(P=0.46>0.05);坐位體前屈方面,兩組學生均無顯著性差異(P=0.37>0.05);三級蛙跳方面,兩組學生均無顯著性差異(P=0.63>0.05);引體向上方面,兩組學生均無顯著性差異(P=0.45>0.05);反應時方面,兩組學生均無顯著性差異(P=0.56>0.05)。由此可見,兩組學生實驗前身體素質指標數據并無顯著性差異,符合實驗前的前測要求。

表2 實驗前兩組受試者身體素質指標的對比
實驗結束后,對兩組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進行測試,測試結束后對兩組學生身體素質指標進行組間對比,對數據進行U檢驗,檢驗結果如下。
由表3 可知,兩組學生在實驗后組間對比情況,100m跑、3000m跑、坐位體前屈和引體向上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在三級蛙跳和反應時方面,兩組學生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從兩組學生實驗后的成績情況來看,在100m 跑、3000m 跑、坐位體前屈、三級蛙跳、引體向上和反應時方面,實驗組成績要優于對照組成績,并且在100m跑、3000m跑、坐位體前屈和引起向上方面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在三級蛙跳和反應時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可見,實驗組的最后測試成績要明顯優于對照組的最后測試成績。總體來看,復合型訓練模式在對學生身體素質指標的影響方面要明顯優于傳統訓練模式[5]。

表3 實驗后兩組受試者身體素質指標的對比
實驗后,對于實驗組前后兩次測試成績進行U 檢驗,檢驗結果如下。
通過表4可知,經過復合型訓練模式,實驗組學生在100m 跑、3000m 跑、坐位體前屈、三級蛙跳、引體向上和反應時都有了較大的提升,提升幅度也較為明顯,并且都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由此可見,實驗前后實驗組學生在無論是速度素質(100m 跑)、耐力素質(3000m 跑)、柔韌素質(坐位體前屈)、力量素質(三級蛙跳和引體向上)和靈敏素質(反應時)在成績上實驗后的成績都要優于實驗前的成績。因此,復合型訓練模式對于警校學員的身體素質提升有著積極的影響[6]。

表4 實驗組實驗前后測試指標縱向比較
實驗結束后,對于對照組的學生身體素質指標成績進行測試,根據前后兩次的測試結果進行U檢驗,檢驗結果如下。
由表5可知對照組在實驗前后身體素質指標的情況,在100m 跑、3000m 跑、坐位體前屈和引體向上方面,都有著較大提升,并且都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三級蛙跳和反應時方面,有著一定提升,但提升幅度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整體來看,傳統訓練模式對于警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的提升幅度要劣于復合型訓練模式,在速度素質(100m 跑)、耐力素質(3000m 跑)、柔韌素質(坐位體前屈)和引體向上方面(上肢力量),傳統訓練模式雖然有著較大的提升,但提升幅度較復合型訓練模式較小;在下肢力量(三級蛙跳)和靈敏素質(反應時)方面,傳統型訓練模式的提升較低,不具有統計學意義[7]。由此可見,傳統型訓練模式在對警校學員學生身體素質提升方面有著一定提升,較復合型訓練模式提升幅度較小。

表5 對照組實驗前后測試指標縱向比較
根據速度素質測試指標100m跑的結果可以看出:在100m跑方面,復合型訓練模式與傳統型訓練模式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從成績上可以看出復合型訓練模式對于速度素質的提升效果更加明顯。從實驗組實驗前后的對照數據可以看出,復合型訓練模式對于學生的速度素質提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8]。而傳統型訓練模式對于速度素質的提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從成績的提升幅度來看,復合型訓練模式要優于傳統型訓練模式。由此可見,兩種訓練模式對于警校學員速度素質的提升均有益處,但是復合型訓練模式相比傳統型訓練模式,提升幅度更加明顯。
根據大學生體質測試對于耐力素質的考評指標可以看出,大學生的耐力素質選取的指標有女子800m跑和男子1000m 跑。但由于特警學員從事職業的特殊性,根據特警的體質測試要求選取3000m 作為耐力素質的測試指標。根據耐力素質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實驗前后,實驗組經過復合型訓練模式,耐力素質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經過傳統訓練模式也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通過兩組學生的成績提升幅度來看,復合型訓練模式對于耐力素質的提升幅度要大于傳統型訓練模式。從兩組學生實驗后的檢驗結果也可以看出,兩組學生的實驗后成績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復合型訓練模式明顯優于傳統型訓練[9]。
從實驗后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兩組學生的坐位體前屈指標在實驗前后都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但從學員成績上可以看出,經過復合型訓練模式的學員最終成績要優于對照組學員的成績,并且兩組學生實驗后的對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在兩組學生的反應時方面,實驗組實驗前后成績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實驗前后成績則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從實驗后兩組學生的成績比較可以看出,實驗組成績優于對照組成績,且兩組的比較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由此可見,復合型訓練模式無論是從柔韌素質,還是靈敏素質方面,對于警校學員的成績提升都要優于傳統訓練模式。
三級蛙跳作為衡量下肢力量的一項關鍵指標,能反應下肢肌肉的爆發和力量,能夠有效反映出下肢力量的爆發性,從而對下肢力量做出有效的評價。根據實驗結果可以看出,雖然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后,兩組學生在下肢力量的提升上都有一定提高,但是復合型訓練模式在實驗后的成績要優于傳統訓練模式,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由此可見,復合型訓練模式能夠更加有效提升特警學員的下肢力量。
引體向上作為反應綜合上肢力量的一項重要指標,能反映出上肢多個肌肉群的力量屬性。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復合型訓練模式對于警校學員上肢力量有著積極的影響,且實驗前后的測試成績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傳統型訓練模式實驗前后對于警校學員身體素質也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從實驗成績看,實驗前后的測試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可見,兩種訓練模式對于警校學員上肢力量均有積極的影響,但從兩組學生實驗后的測試成績可以看出,復合型訓練模式在成績上要優于傳統型訓練模式,并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由此可見,復合型訓練模式在上肢力量的訓練效果上要優于傳統型訓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