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梁,程 倩,翟 翰
(無錫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江蘇無錫 214000)
牙周炎可侵及牙齦、牙槽骨、牙骨質等牙周支持組織,重度牙周炎患者牙槽骨被嚴重破壞,使患者表現為牙齒松動、咬物疼痛甚至牙齒脫落,并影響其正常咀嚼功能[1]。對于沒有保留價值的患牙應及時拔除,控制牙周炎癥。但在拔牙過程中,應注意對缺失牙的修復,以保護患者正常咀嚼功能、維持咬合關系。而種植修復缺失牙對骨質、牙槽骨高度和寬度均有嚴格要求[2]。近年有學者提出拔牙位點保存技術,即通過植入骨替代材料,保護缺失牙位點的組織輪廓,減少牙槽骨吸收,為后期修復創造條件[3]。可吸收性膠原膜(Bio-Gide)通透性高,已被廣泛用于牙種植術[4]。富血小板纖維蛋白(PRF)膜是第2 代血小板濃縮物,取自患者自身,備制簡單,且有助于增強患者免疫力,因此,受到臨床醫師青睞[5]。但單獨使用效果欠佳,本研究探討Bio-Gide 聯合PRF 膜在牙周炎拔牙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2 月至2022 年1 月無錫口腔醫院收治的72 例牙周炎拔牙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拔牙后不同覆蓋膜的應用將患者分為觀察組(38 例,采用Bio-Gide 聯合PRF 膜)和對照組(34 例,采用Bio-Gide 膜)。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2 例,女性16 例;年齡24~53 歲,平均年齡(40.29±12.07)歲;牙痛程度:輕度15 例,中度10 例,重度13 例;患牙:單顆27 例,多顆11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0 例,女性14 例;年齡22~55歲,平均年齡(41.75±13.83)歲;牙痛程度:輕度11 例,中度14 例,重度9 例;患牙:單顆24 例,多顆10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患牙疼痛程度及患牙顆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無錫口腔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牙周病防治指南》[6]中有關重度牙周炎的診斷標準;②年齡≥18 歲,且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②肝腎功能不全或合并有嚴重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統疾病者;③既往有精神意識障礙病史者;④正在服用抗凝劑、免疫抑制劑者。
1.2 手術方式 兩組患者術前均進行基礎治療,包括齦下刮治和全口齦上潔治,并進行口腔衛生宣教。在刮治完成后,患者口服阿莫西林(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0729,規格:0.125 g/片)0.5 g/次,3 次/d;口服甲硝唑(廈門金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083,規格:0.2 g/片),0.2 g/次,3 次/d。連續治療1 周。手術步驟:①拔牙。常規局部麻醉起效后在齦緣處作溝內切口,暴露牙槽嵴頂2~3 mm,再修剪牙齦處的炎性水腫肉芽組織,將患牙拔除,進行清創處理。②位點保存。將Bio-oss 骨粉[瑞士蓋氏制藥有限公司,國食藥監械(進)字2008 第3461464 號,規格:0.25~1.0 mm]植入拔牙窩,用量以使其與骨嵴頂最高處平齊為度。觀察組患者在骨粉表面依次放置Bio-Gide 膜(瑞士蓋氏制藥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73466317,規格:25 mm×25 mm)和PRF 膜,根據創面大小修剪Bio-Gide 和PRF 膜并原位縫合,放置塞治劑。PRF 膜備制:采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10 mL,采用離心機[河北鑫樂科技有限公司,冀石食藥監械(準)字2012 第1410077 號,型號:XLTD-I]以2 000 r/min 離心15 min,取離心后的中間層作為PRF 凝膠,再用無菌紗布加壓,制備成膜。兩組患者術后均口服甲硝唑和阿莫西林,用法同術前,連續5 d,囑患者保持口腔衛生,術后2 周拆線。兩組患者均在拔牙后6 個月完成患牙種植,種植均由同一組醫師完成。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鄰牙牙槽嵴頂至拔牙窩垂直骨缺損的距離(SD)、鄰牙牙槽嵴頂至參考線的垂直距離(ABH)及角化齦寬度(KTW)水平。分別在術前(拔牙前)和術后6 個月(拔牙后6個月)時行平行投照根尖片檢查,利用幾何畫板測量軟件記錄SD 和ABH,記錄KTW,即齦緣至膜齦聯合處的距離。②比較兩組患者鄰牙菌斑指數(PLI)及齦溝出血指數(SBI)。分別在術前和術后6 個月時記錄兩組患者鄰牙PLI 和SBI。PLI[7]:齦溝區無菌斑為0 分,近齦溝區有少量菌斑為1 分,在齦緣和牙面均發現菌斑為2 分,齦緣和牙面有大量菌斑、視診可見為3 分。SBI[8]:牙齦無炎癥和出血為0 分,牙齦有輕度水腫、探針無出血為1 分,牙齦水腫明顯、探針點狀出血為2 分,牙齦有血腫,探針有出血,不溢出齦溝為3 分,牙齦有明顯腫脹、探針出血且溢出齦溝為4 分,牙齦潰瘍且有自發出血傾向為5 分。③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在術后6 個月完成口腔牙種植修復后評估兩組患者對手術的滿意度,包括咀嚼功能、美觀度及整體滿意度,每項按百分制計分,得分越高,滿意度越好[9]。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ABH、SD 及KTW 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牙共52 顆,對照組患牙46 顆。兩組患者術前ABH、SD及KTW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6 個月時兩組患者ABH 和SD 均低于術前,KTW 顯著高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6 個月時觀察組患者ABH 和SD 均低于對照組,KTW 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ABH、SD 及KTW 水平比較(mm,±s)

表1 兩組患者ABH、SD 及KTW 水平比較(mm,±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 <0.05。ABH:鄰牙牙槽嵴頂至參考線的垂直距離;SD:牙槽嵴頂至拔牙窩垂直骨缺損的距離;KTW:角化齦寬度。
組別 患牙顆數 ABH SD KTW術前 術后6 個月 術前 術后6 個月 術前 術后6 個月觀察組 52 4.92±0.83 4.06±0.77* 15.21±2.53 4.38±0.71* 3.57±1.20 5.08±1.67*對照組 46 4.87±0.94 4.51±0.68* 15.15±2.39 4.75±0.80* 3.60±1.18 4.29±0.98*t 值 0.280 3.049 0.120 2.426 0.124 2.808 P 值 0.780 0.003 0.905 0.017 0.901 0.006
2.2 兩組患者鄰牙PLI 和SBI 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PLI 和SBI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6 個月時兩組患者PLI 和SBI 均低于術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術后6 個月時PLI 和SBI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鄰牙PLI 和SBI 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鄰牙PLI 和SBI 比較(±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 <0.05。PLI:菌斑指數;SBI:齦溝出血指數。
組別 患牙顆數 PLI SBI術前 術后6 個月 術前 術后6 個月觀察組 52 1.84±0.53 0.56±0.18* 3.26±0.78 0.61±0.21*對照組 46 1.91±0.47 0.62±0.22* 3.30±0.59 0.64±0.19*t 值 0.688 1.484 0.283 0.738 P 值 0.493 0.141 0.778 0.462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美觀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咀嚼功能及整體滿意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分,±s)
組別 患牙顆數 咀嚼功能 美觀度 整體滿意度觀察組 52 90.33±5.72 91.21±6.20 88.03±6.76對照組 46 87.69±8.04 86.58±7.73 87.12±7.03 t 值 1.889 3.287 0.653 P 值 0.062 0.031 0.516
重度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嚴重吸收、骨量丟失、患牙松動及軟組織萎縮,需及時拔牙,以避免累及鄰牙。拔牙后種植修復是恢復患者正常咀嚼功能的關鍵,而種植修復需足夠的牙槽骨量,為種植修復提供骨條件。位點保存技術通過向拔牙窩內植入生物材料,以達到減少骨量丟失的目的。本研究采用的Bio-Oss 骨粉具有骨引導作用,可促進新骨的形成,Bio-Gide 膜可作為牙齦軟組織生長的基質,抑制拔牙術后牙槽骨吸收[10]。因此,長期以來臨床多采用Bio-Oss 骨粉填充聯合Bio-Gide 膜覆蓋的方法進行位點保存。
PRF 含表皮生長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等各類生長因子[11],這對于骨再生和牙槽骨的保存具有重要意義。另外,PRF以患者自體血為原料,安全性較高。張淞柏等[12]還認為PRF 具有纖維蛋白網結構,為微血管生長和細胞增殖創造條件,從而促進軟組織修復。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術后6 個月時觀察組患者KTW 較對照組顯著增加,說明Bio-Gide 聯合PRF 膜有助于增加頰側角化齦寬度,促進軟組織修復,這對于后期種植修復的開展具有積極作用[13]。另外,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ABH 和SD 均低于對照組,提示PRF 與Bio-Gide 膜的聯合應用有助于改善SD 水平。張荷馨等[14]研究發現雙膜聯合應用可避免Bio-Gide 膜不能對軟組織完全封閉,保障創面愈合效果,從而提高膜齦聯合的穩定性。因此,Bio-Gide 聯合PRF 膜用于拔牙患者既可保存骨結構,又可加快軟組織修復生長,這為后期種植修復提供便利。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術后觀察組患者對手術整體滿意度評分較高于對照組,可能與此效果有關。
另外,本研究患者均采用牙周微翻瓣術聯合原位縫合,這對于拔牙后缺牙區膜齦聯合位置的保持具有重要作用。拔牙后雖可通過位點保存維持牙槽骨高度,但近年有研究發現位點保存效果可能受牙周組織感染、拔牙技術及植骨和軟組織封閉情況影響[15]。因此,今后應進一步優化手術方案,以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Bio-Gide 聯合PRF 膜用于牙周炎拔牙患者有助于促進軟組織愈合,保持缺牙區牙槽骨寬度,提高患者對手術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