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本超
(濟寧市兗州區人民醫院影像科,山東濟寧 272100)
孤立性肺結節作為一種肺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從醫學角度來看,孤立性肺結節具有病變組織單一、邊界清晰、影像不透明、直徑小于或等于3 cm 等特點,腫瘤、感染性肉芽腫以及先天性病變等都是導致患者肺部形成孤立性結節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1]。此類結節并非檢出即惡性,同樣也存在良性病變,且兩者治療方法均有明顯差異。咳嗽、咳痰及胸痛是孤立性肺結節患者病發期間常見表現,若不及時予以有效治療,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會引發肺不張、肺癌等病癥,增加治愈難度的同時會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質量[2]。因此,盡早診斷結節并鑒別診斷良惡性,為患者后續開展有效治療提供依據,是提高其生存質量的關鍵前提。現階段,對于孤立性肺結節診斷是以X 線、CT 平掃為首選方案,但此類影像學技術的圖像質量不高,誤診、漏診現象頻繁,容易致使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影響整體療效。有報道顯示,動態增強CT 掃描用于診斷此類肺部結節中有重要作用,不僅具有較高檢出率和無創優勢,還適用于結節的早期診斷,避免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3-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動態增強CT 影像技術對孤立性肺結節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10 月濟寧市兗州區人民醫院收治的100 例孤立性肺結節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52 例,女性48 例;年齡37~76 歲,平均年齡(60.93±4.81)歲;病程4~10 個月,平均病程(6.89±1.39)個月。本研究經濟寧市兗州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均經穿刺活檢確診為孤立性肺結節,結節直徑不超過3 cm;②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意識障礙;②肺部多發結節;③器質性疾病;④肝腎功能不全;⑤存在孤立性肺結節既往史。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其進行X 線、動態增強CT 檢查,具體方法為:①X 線診斷。采用 X 線(GE 公司,型號:Discovery XR650)對患者進行檢查,將電壓、電流的參數值分別調整為125 kV、200 mA,所有檢查和診斷工作均由經驗豐富的檢測人員進行,患者保持直立的姿勢,檢查完畢后,由經驗豐富的影像科醫生對診斷結果進行閱片,并做好匯總和記錄。②動態增強CT。采用排螺旋CT 掃描機(GE 公司,型號:Optima CT 660 64)進行檢查,將電壓、電流、層厚、矩陣等參數值分別調為120 kV、150 mA、1 mm、512×512,指導患者取仰臥位,保持這個姿勢完成檢查,掃描期間須屏住呼吸,掃描范圍為肺尖部到肺膈底部。在患者肘部注入80 mL 歐乃派克碘海醇注射液(華仁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468,規格:100 mL ∶30 g),然后等待10 s 后,對相關區域進行掃描,采集到圖像后進行增強掃描。給予患者0.3 g/100 mL 碘海醇以3.5~4.0 mL/s 速率行靜脈注射,結合掃描時間來合理調整流速,掃描時間越長所需造影劑劑量越高,必要時需適當增加注射量,但劑量控制在2.5 mL/kg 以內。動態增強CT 成像后,結合原始圖像與重建圖像,從多個平面、方位觀察肺部及周邊組織結構的立體影像,并由經驗豐富的影像科醫生進行閱片,判斷患者肺部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穿刺活檢結果。②比較肺結節X 線與動態增強CT 對惡性孤立性肺結節的病變組織良惡性鑒別情況,記錄疾病類型,并計算診斷準確率、敏感度、特異度。③比較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病變組織的血容量、結節直徑、強化峰值等指標。采用MMWP 工作站,Syngo Body Perfusion 軟件進行相關參數的計算。設定閾值為50~250 Hu,測定血容量、結節直徑、強化峰值等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穿刺活檢診斷結果 穿刺活檢結果顯示,100例患者中,檢出惡性病變30 例,占比為30%,包括腺癌、鱗癌、肺轉移癌和肺泡細胞癌;良性病變70 例,占比為70%,包括炎性假瘤、結核球、錯構瘤和肺隱球菌感染,具體疾病類型,見表1。

表1 穿刺活檢診斷結果
2.2 肺結節X 線與動態增強CT 對惡性孤立性肺結節的診斷結果比較 結果顯示,X線檢出惡性病變34例,良性病變66 例,診斷準確率、敏感度及特異度分別為74.00%、63.33%、78.57%;動態增強CT 檢出惡性病變31 例,良性病變69 例,診斷準確率、敏感度及特異度分別為95.00%、93.33%、95.71%;動態增強CT 診斷準確率、敏感度及特異度均高于X 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肺結節X 線與動態增強CT 對惡性孤立性肺結節的診斷結果比較

表3 X 線與動態增強CT 診斷惡性孤立性肺結節的準確度、敏感度及特異度比較 (%)
2.3 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病變患者血容量、結節直徑及強化峰值比較 良性病變患者的血容量、結節直徑、強化峰值指標低于惡性病變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病變患者血容量、結節直徑及強化峰值比較(±s)

表4 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病變患者血容量、結節直徑及強化峰值比較(±s)
組別 例數 血容量(mL/100 g) 結節直徑(cm) 強化峰值(mL/100 g)良性病變 30 15.23±3.62 1.59±0.20 40.14±4.88惡性病變 70 20.15±5.23 2.24±0.32 46.93±6.36 t 值 4.935 10.698 4.711 P 值 <0.05 <0.05 <0.05
肺部疾病在病變早期,患者通常不具備典型的臨床癥狀,所以早期檢出率較低,使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孤立性肺結節是指一個直徑在3 cm 以下、邊緣有完整的環形陰影、肺實質完全包圍且不與肺門或縱隔接觸的組織,與淋巴結、肺不張或胸腔積液無關[5-6]。現階段,影像學技術是診斷孤立性肺結節主要的輔助診斷手段,通過造影可以清楚地觀察到肺結節部位的病變情況,影像表現為卵圓形或單一圓形的致密影,是一種獨立的肺結節,在臨床鑒別疾病時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孤立性肺結節存在良、惡性之分,影像學技術可以清楚看到肺部疾病的嚴重程度,并根據結節的邊緣特征、結構特征和分布部位等來作出診斷[7]。
臨床影像科在診斷孤立性肺結節患者常用技術是X 線檢查,具有低成本、無創、易操作等優點,是結合肺部陰影狀況縮成圖像來完成病情篩查。但X 線的弊端非常明顯,最直觀問題就是成像質量差,對于患者病變處的細微情況無法提供高清晰度的影像,不利于醫療人員全面觀察,無法精準判斷肺部結節性質,進而降低診斷效率,影響患者后續治療展開進度[8]。因此,對于影像診斷孤立性肺結節方面仍需采取其他有效、科學的檢測技術,進而彌補或解決X線檢查的不足之處或影像不清晰的問題。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CT 影像是現階段臨床建議廣泛推廣及應用的一種診斷手段,該技術能有效診斷孤立性肺結節的應用價值已經被臨床大量研究所證實。有相關研究表示,CT 影像不僅成本低、無創、操作方便,經平掃、加強掃描所呈現的三維立體圖像,還將患者肺結節的細微特征從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清晰展示,是減少漏診率的有效措施[9]。
CT 掃描檢測技術用于肺部病變診斷中具有很高的特異度、敏感度及分辨率,因為孤立性肺結節疾病的影像特點可見邊界清晰、單發、小直徑、高密度,未見肺門腫大、不張、胸水等變化,對比良、惡性影像學特征,即可迅速發現某些高危惡性腫瘤,從而為有效開展疾病后續治療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對提高疾病治療效果有重要現實意義[10]。從CT 影像分析良惡性結節的差異,可以看到惡性結節病變形態多為球狀,病灶內部多為非均一的球狀,與周邊組織的關系顯示為血管聚集特征。良性結節的組織病變以球性病變為主,也有不規則的形態改變,病灶內部以均勻密度為主,病灶及其周圍部位可見清晰的支氣管擴張征變化。隨著臨床影像學技術的大力發展,目前可見動態增強CT 已廣泛用于孤立性肺結節診斷中,通過持續性的收集投影數據,并進后期重建技術來獲取物體立體數據,縮短掃描時間的同時提高Z 軸分辨率,為肺部疾病的后續治療工作提供可靠依據,且動態增強CT 所獲得的清晰影像和詳盡數據,能為診斷的準確性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本研究結果顯示,動態增強CT 診斷準確率、敏感度及特異度均高于X 線,表示此類方法具有較高可行性。本研究所選100 例患者,良性、惡性病變分為70 例、30 例,良性病變患者的血容量、結節直徑、強化峰值指標低于惡性病變者。在肺結節的診斷中,利用多排螺旋動態增強CT 對患者病灶部位、大體形態、邊緣、內部結構及其周邊變化進行分析,以達到對結節的定性診斷的檢測目的[11]。CT 平掃及增強掃描后所成像的影像結果,表明CT 行動態增強掃描能反映結節的血流改變,從而為結節的定性診斷提供了依據。未發育成熟的血管和血竇是惡性結節血管床組成主要特點,所以造影劑滲入難度較低,增強程度較高[12];而良性的結節,除了肉芽組織及動靜脈瘺管外,通常無增強或輕微增強。可見動態增強CT 技術用于診斷孤立性肺結節,檢測特異度、準確性和敏感度都很高,可以更直觀地顯示出立體的多方向圖像,便于醫生觀察和診斷病情,重建后的三維圖案可以彌補X線無法識別復雜解剖結構的不足之處,從而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此外,還有報道表示,孤立性肺結節的惡性表現多為腺癌、鱗癌、肺轉移瘤、肺泡細胞癌,良性結節的病變類型可見結核瘤、炎性假瘤、錯構瘤和肺隱球菌感染[13],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存在的問題在于選擇樣本量較少,還需后續加大研究力度,增加樣本量對比,提高數據的真實性,為臨床提供更多具有客觀性的評估依據。
綜上所述,針對孤立性肺結節采取動態增強CT掃描對于結節良惡性鑒別有較高準確度、敏感度及特異度,影像中可以清晰看出組織病變情況和結節對周邊的影響,是確診此類疾病的有效方案,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