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秋,魯麗杰
(1.哈爾濱市第五醫院物理診斷科;2.哈爾濱市第五醫院兒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骨骺損傷是兒童時期特有的損傷,可引起生長障礙及關節畸形等后遺癥。脛骨遠端骨骺損傷因損傷機制復雜,損傷部位特殊,診斷比較困難[1]。傳統X 線片檢查雖然操作簡單、價格低廉,但是用于診斷脛骨遠端骨骺損傷存在漏診率及誤診率較高的問題,不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療[2]。肌骨超聲是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發展衍生的一種臨床超聲檢查技術,具有良好的診斷效果,并且診斷過程不會對機體造成損傷,可重復操作,在骨科損傷的診斷中有較高價值。然而,肌骨超聲用于兒童骨骺損傷的研究報道較少[3]。基于此,本研究中探討肌骨超聲用于診斷脛骨遠端骨骺損傷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3 月哈爾濱市第五醫院收治的54 例脛骨遠端骨骺損傷的患兒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患兒31 例,女患兒23 例;年齡2~14 歲,平均年齡(6.65±1.04)歲;損傷部位:左側29 例,右側25 例;損傷原因:運動損傷14 例,交通事故12 例,扭傷11 例,摔倒9 例,高空墜落8 例。本研究經哈爾濱市第五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骨傷科循證臨床實踐指南制定共性問題的專家共識》[4]中脛骨遠端骨骺損傷的診斷標準;脛骨遠端存在疼痛,損傷部位在該部位或者周圍部位。②為首次發生此類損傷。③無先天智力發育障礙及血液疾病的患兒。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傷者。②轉院治療者。
1.2 診斷方法 患兒均于損傷后48 h 內開展X 線、肌骨超聲及磁共振檢查。X 線采用數字X 射線機(北京萬東高星電子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型號:GXMD32),對損傷部位進行掃描,獲得影像結果。肌骨超聲檢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型號:Philips EPIQ7),超聲探頭頻率5~18 MHz。調節患兒為俯臥位,使用超聲探頭進行多切面、多角度的探查,并根據患兒主訴疼痛及腫脹部位進行系統的檢查。磁共振檢查采用治療性磁共振(TMR)(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型號:MR7700 3.0)仔細檢查損傷部位。針對影像檢查結果,安排兩名具備豐富經驗的影像醫師進行獨立閱片,若是意見不一致則討論得出一致意見或者安排第3 人員閱片。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X 線與肌骨超聲診斷情況。以磁共振結果作為診斷脛骨遠端骨骺損傷的金標準,分析對比X 線檢查、肌骨超聲檢查的檢出率。X 線診斷脛骨遠端骨骺損傷陽性標準:繼發骨化中心與干骺端對應關系、關節上下相應骨端的關系異常,骨骺移位、骺板增寬、骨骺與干骺端間清晰銳利,偶見先期鈣化帶分離的碎骨片征象或者有直接骨折表現[5]。肌骨超聲診斷陽性標準:股骨遠端干骺端內側骨小梁走形紊亂,骨質密度略高,骨皮質隆起[6]。磁共振診斷陽性標準:骨折存在明顯線狀信號異常,形態欠規則,邊緣呈鋸齒狀,骨折線在骺板內水平走形[7]。②比較損傷分型診斷情況。根據Salter-Harris 分型[8],將骨骺損傷分型分成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觀察X 線與肌骨超聲在診斷分型上的差異。③比較X線與肌骨超聲診斷結果。包括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敏感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準確性=(真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④比較X 線與肌骨超聲診斷影像質量。影像質量分級分為以下3 個等級[9],優:影像密度合適,可以清晰顯示檢查部位的情況,骨質同皮質界限分明,觀察的部位均可在影像照片上完整顯示,重點觀察的組織界限清晰,無組織陰影重疊情況,分格界限清晰并且無體外陰影;良:影像密度一般,檢查部位的情況基本顯示但是偶有陰影干擾,但是不影響整體的結構布局,同骨質同周圍的情況界限一般,影像存在少量黑點以及陰影,專業影像醫師根據經驗可以進行較為精準的判定,得出的結果同實際情況無明顯差異;差:影像密度情況差,存在明顯黑點以及陰影,無法確定分界以及損傷情況,整體布局尤其是重點觀察部位受影像,不能準確讀片需要重新檢查??們灹悸?(優+良)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X 線與肌骨超聲診斷情況比較 X 線、磁共振檢查與肌骨超聲診斷脛骨遠端骨骺損傷患兒的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X 線與肌骨超聲診斷脛骨遠端骨骺損傷情況比較
2.2 損傷分型診斷脛骨遠端骨骺損傷情況比較 肌骨超聲與磁共振檢查均可檢出骨骺損傷Ⅴ型的分型,而X 線檢查V 型檢出例數為0,見表2。

表2 損傷分型診斷情況比較
2.3 X 線與肌骨超聲診斷效能參數比較 兩種檢查方式診斷特異度、準確度與陽性預測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肌骨超聲診斷敏感度與陰性預測值顯著高于X 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X 線與肌骨超聲診斷效能參數比較(%)
2.4 X 線與肌骨超聲診斷影像質量比較 肌骨超聲檢查優良率高于X 線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X 線與肌骨超聲診斷影像質量比較 [例(%)]
脛骨遠端骨骺損傷是常見的兒童骨骺損傷類型,可發生在骨骺閉合前的任何年齡段。兒童群體活潑好動,自我安全意識差,在平常生活中容易因外力致傷、自我運動傷等引起骨骺損傷,其中多數的損傷為間接暴力作用引起。脛骨遠端骨骺損傷對兒童的危害較大,主要是骨骼的縱向生長受到骨骺系統調控,并且骺板為骨骼縱向生長初級生發中心,因此,若是脛骨遠端骨骺損傷會導致骨骺早閉、骨橋形成以及雙側肢體長度差異,造成成角畸形及關節生物力學改變等不良后果,因此,早診斷早治療非常關鍵。
目前,兒童脛骨遠端骨骺損傷的診斷,以磁共振檢查為金標準。主要是因為磁共振檢查可以清晰顯示骨骺部位軟骨結構,對診斷骨骺復合性損傷、骨橋形成、骨骺缺血改變等方面的應用價值突出[10]。但是磁共振檢查所需時間較長,由于小兒自制能力差,配合度差,因此,在進行磁共振檢查時往往需要采取鎮靜或者麻醉輔助方可順利完成檢查[11]。鎮靜與麻醉藥物的應用可能會對小兒腦部發育造成不良影響,此外檢查方式的價格相對昂貴,也限制了該方式在臨床中的大力推廣應用。X 線片作為常規診斷骨折與創傷的方法,具有操作方法簡單、價格低廉、成像效果尚可的特點,可以獲得骨折或者損傷部位的基本情況。然而骨端軟骨、骺板軟骨卻在X 線照射下不顯影,X 線對軟組織顯像模糊,極易出現漏診誤診問題,對于早期治療不利。肌骨超聲是一種超聲衍生技術,重點在于對肌肉骨骼系統的檢查,現階段被廣泛應用到骨科疾病的診斷及評估中。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取肌骨超聲與磁共振檢查均檢出Ⅴ型的骨骺損傷分型,而X 線未能檢出,表明傳統X 線檢查對脛骨遠端骨骺損傷分型的判定存在缺陷,無法為損傷的治療提供準確的參考。而肌骨超聲對骨骺損傷分型的診斷價值突出,可對不同分型的情況顯示出差別,為醫師針對性治療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本研究結果顯示,肌骨超聲診斷敏感度與陰性預測值顯著高于X 線檢查,表明肌骨超聲檢查可以準確地檢出脛骨遠端骨骺損傷。而兩種檢查方式診斷特異度、準確度與陽性預測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析原因可能與本研究結果選擇病例數量較少有關。同時需要明確的是肌骨超聲檢查同樣存在一定缺點,如穿透性有限,無法穿透骨骼,故不能對整個損傷關節的解剖特征完整顯示。因此,在臨床中若是遇到使用肌骨超聲無法確定的脛骨遠端骨骺損傷,可結合磁共振檢查進一步確診,為臨床醫師提供準確的參考。肌骨超聲與傳統超聲不同的是檢查利用了高頻超聲探頭,高頻探頭能夠對骨皮質以及骨周圍軟組織進行系統的檢查,此外可動態觀察骨皮質及周圍軟組織在運動狀態下的圖像改變情況。對于年齡小的骨科損傷患者,應用肌骨超聲無需對患兒進行麻醉處理,安全性高[12]。骨骺損傷存在不同的分型,在診斷的時候需要明確分型情況,施以對癥的處理,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肌骨超聲檢查優良率高于X線檢查,表明應用肌骨超聲檢查的方式可以更清楚觀察到骨骺損傷部位的情況,輔助醫師對損傷的情況進行準確判定,這樣為臨床醫師選擇合理治療方案治療疾病提供科學參考借鑒。
綜上所述,應用肌骨超聲診斷兒童脛骨遠端骨骺損傷的價值好,能夠準確定位病灶,對骨骺損傷進行準確分型,診斷的敏感度比傳統X 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