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宇
(山東省東營市交通運輸局,山東 東營 201913)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包括國家調撥給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使用財政性資金形成的資產,按照國家規定運用國有資產組織收入形成的資產,以及接受捐贈和其他經法律確認為國家所有的財產,其表現形式為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外投資等。各級財政部門是政府負責國有資產管理的職能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實施監督管理。目前,為了加強國有資產的綜合管理,很多地市級財政部門引入了績效評價體系,通過單位自評和委托第三方機構評價,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筆者有幸參與本市財政部門組織的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工作,從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和建議措施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有利于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
績效評價,是指評價主體運用數量統計和運籌等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標體系,對照設定的評價標準,按照一定的程序,通過定量定性對比分析,對評價客體在一定期間內的績效作出客觀、公正和準確的綜合判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及其監督管理部門運用數量統計和運籌等方法,采用國有資產管理的指標體系,通過定量定性對比分析,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在一定期間內的績效作出判斷。以山東省D 市的2020 年度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評價為例。
規范和加強市級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監管,強化資產管理內部流程控制,促進資產科學配置、有效使用和規范處置,降低行政運行成本,提高市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山東省省級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暫行辦法》和D 市財政局關于印發《市級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指導意見》的通知》。
市財政部門隨機抽取六家行政事業單位,委托績效評價機構對其國有資產采取現場評價的方式進行,具體方法如下:
1.目標比較法:對該項目產生的實際效果與預定目標進行比較,分析項目完成目標或未完成目標的原因。
2.因素分析法:通過列舉所有影響成本與收益的各種問題,綜合分析影響績效目標實現、實施效果的各種因素,評價績效目標能否完成或完成程度。
3.現場調查法:根據績效評價體系關注問題,現場問詢資產管理人或者使用人,現場檢查資產使用狀況,關注評價關注點。

表1 市級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續表)
1.六家單位國有資產的申購、配置、使用及處置流程上比較科學、規范,績效評分皆在85 分以上。
2. 賬務核算處理踏實,資產系統數據詳實,資產月報、年報內容真實、上報及時。
3.市財政部門建立了國有資產公務艙制度,為各單位搭建了共享共用的平臺,大大提高了閑置資產的使用率。
4. 共性問題:單位主營業務不同,資產種類繁雜、辦公場所分散,人員流動頻繁,系統信息更新不及時,給資產管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根據“三定方案”,單位編制沒有專門設置資產管理科室,甚至原來資產管理的牽頭部門財務科室被取消,歸并到行政辦公室或綜合科,導致召開涉及資產的管理工作會議時的會議記錄、會議決策等相關文件沒有歸檔留存。每個單位的科室僅僅安排一名兼職的資產管理員,負責科室進行清查登記管理上報,由于自身承擔的工作任務比較繁忙,在資產統計時與賬務資產管理人員頭一碰、表一交,草草了事。缺乏專業的、專門的實物資產管理人員,分門別類建立資產臺賬,出現空置房間資產沒有統計和部分閑置資產無人管理。資產的使用人、管理部門變動時,沒有及時辦理交接手續和移交清單,有的甚至沒有辦理。
由于工作需要,人員崗位輪換流動時,個人配備的辦公設備、桌椅絕大部分隨著人員變動而變動,而不是人動、資產崗位不動,固定資產成了“流動資產”。經過幾次搬動、轉移,有的資產條形碼遺失或直接沒有,有的資產條形碼標注內容和實物不符,有的資產張貼兩個條形碼,加大了資產辨別難度,造成賬表實物無法統一。
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目前預警顯示六家單位共有1530 臺(件)資產已達報廢年限、超期服役,價值高達9460670.29 元,經過清查發現,528 臺(件)依然在用,其余已毀損待報廢。信息系統內已達報廢年限依然可以使用的資產,實物沒有特殊標示;毀損待報廢、沒有利用價值的資產沒有統一回收、放置在固定庫房,定期處理。
目前絕大部分資產已經實現電子標簽化管理,但是還有一部分沒有實現。資產信息系統管理人員變更頻繁,沒有及時培訓,掌握操作系統能力不熟練,不能及時粘貼或更換信息化標簽,致使不能及時掌握實物資產配置狀況及損益程度,增加了資產清查盤點難度,不利于科學的動態管理,影響單位資產的統籌利用效率。
首先,實物資產、賬務系統分開管理。實物資產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檢查固定資產管理、維護和使用情況,財務人員負責賬務處理、信息錄入系統,因為二者是通力配合、相互監督的關系,崗位不兼容。其次,分級管理、層層負責。設立專門機構作為資產實物管理部門負責單位資產運行總體監督管理。行政機關各職能科室、直屬事業單位設置一名專職或兼職資產管理人員,按照每個房間建立實物資產明細臺賬,配合資產管理人員定期清查盤點。再次,資產管理按照“誰使用,誰保管,誰丟失,誰負責”的原則。資產管理績效作為個人工作實績一部分同步考核,使用人對所負責的資產必須正確使用,精心愛護,保證資產完整性;因不當操作使用、個人過失、故意損壞丟失,對資產造成毀損遺失,使用人或過失人應予賠償損失,承擔全部責任。最后,資產管理人員在職務崗位變動時,資產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及時移交,填寫任務清單,完善資產管理手續。要準確定位、明確責任、各盡其責,改變 “人人都管、人人不管”的局面。
實物資產管理人員和負責國有資產信息系統及賬務處理的財務人員需要認真學習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及文件標準,參照其他單位先進管理經驗,緊盯靠上、密切聯系,讓制度標準貫穿于資產購置、領用、變動、處置整個過程。1.資產購置。需求科室、單位根據年初預算提出書面申請,資產實物管理部門根據資產存量情況和配置標準統一組織采購,驗收入賬后方可報銷,避免任何一件資產游離于賬務以外。2.資產領用。使用科室單位(人)領用資產時,實物資產管理人員填寫《資產使用登記表》,連同實物及條形碼一并發放,條形碼需粘貼在資產顯著位置。需要更換資產的科室單位領用資產時,要先將舊資產交回資產實物管理部門,再辦理新資產領用手續。3.資產變動。在實物資產的使用人、管理部門以及使用地點發生變動時,使用人及時填寫資產變動表、交接表,資產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按照變動表更改資產明細臺賬和資產系統信息內容,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4.資產處置。使用科室單位填寫資產處置表并簽署處置意見,報送資產實物管理部門審核,按照資產處置審批權限規定提報黨組(黨委)或財政局審批。超標配置、低效運轉、閑置一年以上的資產應建立資產共享共用管理辦法,資產實物管理部門提出調劑分配意見,報單位領導批準后實施。制度不能寫在紙上、掛在墻上,要落到實處、執行到位,真正做到“制度管人、制度管物”。
按照市財政要求的資產配置預算參考信息,系統內單位資產處于超配置狀態,特別是辦公桌椅和文件櫥柜。由于沒有及時清理核銷,加之市政府新配置的安可設備(包括臺式機和打印機),致使單位無法購置新辦公設備、改善辦公環境、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資產管理人員按照配置標準,把各科室單位超配置資產回收歸攏分類,固定場所存放,可以繼續使用的調劑使用;其次,資產實物管理部門把已破舊不堪、無法使用的資產按照資產報廢處置審批權限規定,提報黨組(黨委)或財政局審批后,積極與資產回收公司聯系,定期報廢清理,對于按照規定需要技術鑒定或評估的資產處置事項,應委托技術鑒定機構或資產評估機構進行技術鑒定或資產評估,并將結果報市財政局核準或者備案;最后,財務人員按照報廢公司的回收資產明細清單及時賬務處理,核銷資產信息系統數據。真正做到合理使用、妥善報廢、有序循環,確保國有資產良性運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系統是銜接財政和單位資產管理的基礎載體,更是行政事業單位全面掌握各類資產的占有、使用、保管、增減情況的重要手段。信息系統部署的功能包含基礎信息維護、權限及審核流程的設置、資產的日常管理、折舊管理、其他資產管理、查詢分析、資產清查、內部賬表八大模塊。財務人員可以通過系統對資產信息的深加工,與資產管理人員掌握的實物情況比對,通過深入分析研究,發現資產管理環節存在的問題,既為資產報告和年度(月)報表、產權登記表提供了技術支持,也為預算編報和財務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市財政部門為實現對國有資產信息的全面規范和高效管理,資產管理系統每年不斷升級優化。各單位應聘請與財政部門長期合作、為其提供服務的專業資產管理機構,通過系統培訓、賬務梳理、實物盤點、賬實核對、完善系統數據、條碼粘貼等方法措施,全面實現資產全生命周期的跟蹤和管理,實現賬卡物統一管理。把正常使用、已達報廢年限仍可正常使用以及無法使用的資產區別分開,貼上不同條碼標簽,有利于資產動態管理。將國有資產管理系統的流程和措施嵌入單位信息系統之中,減少或消除人為操縱的因素,保護資產信息安全、完整。
績效評價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的合理運用,通過肯定成績、發現問題、利用措施和整改落實,樹立國有資產管理全員參與理念,形成國有資產全員管理意識,落實資產管理人員責任,規范資產管理工作程序,引進資產管理先進技術,使國有資產管理水平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