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蒙蒙
(湖北琪譜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70)
食糖不僅是日常飲食必備的調味品,更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我國是食糖的生產和消費大國[1]。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食糖的品質及其衛生狀況。螨是食糖的生物指標,也是反映食糖生產或儲運衛生環境的一個指標,人體大量食入螨有可能引起消化系統疾病,故螨的檢驗為食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本文通過對食糖中螨的監測及探討,以期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監管,規范生產,消除食糖安全隱患,嚴把食糖食用安全關,進一步提高食糖產品質量,促進食糖產業的健康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放心、滿意的消費環境。
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糖》(GB 13104—2014)中要求食糖中“不得檢出螨蟲”。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食糖業的健康發展,本研究依據“廣泛覆蓋,問題導向”的工作原則,結合《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2021年版)》要求,針對2021年湖北省全省轄區內生產銷售的食糖,共采集了218批次食糖樣品。其地域覆蓋湖北省內各地市州;抽樣環節涵蓋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抽檢范圍覆蓋省內各食糖生產企業成品庫(已檢區)、商場、超市、農貿市場、批發市場、小食雜店和其他等不同的業態類型;抽檢食糖類別包括白砂糖、綿白糖、赤砂糖、紅糖和冰糖等。
危害食糖的螨類屬于粉螨,主要有甜果螨、棉蘭皺皮螨、腐食酪螨、棕脊足螨、長粉螨和粗腳粉螨等。其中,甜果螨對食糖的危害最嚴重[2]。螨的體型微小,多在1 mm以下,一般呈卵型或橢圓形,無頭、胸、腹界限。幼螨足三對,若螨有足四對,成螨足多數為四對。足通常由六節組成。口器向前端突出,螯肢常成螯鉗狀,有齒,由2~3節組成;須肢節數因種類而異,由1~2節到5節組成。有些種類在軀體前端或兩側有1~2對眼。軀體兩側對稱,表面被有堅硬的幾丁質的板。體表有剛毛,它的形狀、數目及彼此間長短比例和排列位置因種類而異[3]。
目前針對食糖中螨的檢驗,采用標準《食品安全國檢標準 食糖》(GB 13104—2014 )“附錄A螨的檢驗方法”,標準采用漂浮法,由于螨類附肢上具有較多的纖毛,而接近飽和的糖溶液增加了液體的密度;利用表面張力與對物體的浮力作用,能使細小的螨體浮在液體表面。通過漂浮法,將食糖中的螨,漂浮聚集在液體表面,通過玻片沾取并進行鏡檢,從而達到檢查的目的。在檢驗時,取250 g食糖樣品放入潔凈的1 000 mL錐形瓶中,加入20~25 ℃實驗用水至瓶的2/3處,用潔凈的玻璃棒不斷攪拌至充分溶解;繼續補充20~25 ℃的實驗用水至瓶口處,以水不溢出為止。用潔凈的載玻片蓋在瓶口處,使玻片與液面接觸,靜置15 min左右,取下、鏡檢[4]。本文所述218份食糖樣品均依據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糖》(GB 13104—2014)規定的檢驗方法及標準進行檢測和結果評價。標準中要求食糖中螨“不得檢出”。
本研究共采集了218批次食糖樣品,并對其生物指標螨進行了檢測及分析。其中螨項目合格食糖樣品208份,總體合格率為95.41%,螨項目不合格樣品為10批次,不合格率為4.59%。
食糖包括的種類有很多,如白砂糖、綿白糖、赤砂糖、紅糖、冰糖、冰片糖、方糖及其他糖等。本次抽檢包括白砂糖、綿白糖、赤砂糖、紅糖和冰糖等類別,并未涉及到冰片糖、方糖和其他糖類。不同類別食糖抽檢數量及合格率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不同類別食糖抽檢數量及螨合格率情況圖
由圖1可知,本次食糖中螨的監督抽檢識別的風險類別為白砂糖、冰糖,且以冰糖風險程度較高,需要持續加強監管。本次監督抽檢在綿白糖、赤砂糖和紅糖中雖然未檢出不合格情況,但由于以上食糖類型的抽樣數量較少,不能代表該類型的產品整體情況,需要繼續加強監管,增加抽樣數量,使得監測數據更具代表性。
冰糖主要包括單晶體冰糖與多晶體冰糖兩種類型,其中單晶體冰糖又叫顆粒狀冰糖,呈規則的透明晶體狀。多晶體冰糖又有土冰糖、老冰糖以及塊冰糖等之稱,呈不規則晶體狀。單晶體冰糖及多晶體冰糖抽檢數量及不合格率如圖2所示。

圖2 冰糖不同類別抽檢數量及螨不合格率情況圖
由圖2可知,62批次冰糖中有9批次冰糖螨不合格,且均為多晶體冰糖,其不合格率為19.57%,單晶體冰糖均合格。
多晶體冰糖屬于我國的傳統產品,十分具有中國特色,其味甘、性平,入肺、脾經[5]。作為炮制藥酒、燉煮補品的輔料,冰糖向來備受人們的喜愛。在中醫上,冰糖能夠發揮出潤肺、止咳、清痰以及去火等積極作用。作為食用糖產品的一種,多晶體冰糖基于自身所具有的保健功能必然會在整個食糖市場占據越來越大的份額,其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及其對于營養保健重視程度的不斷增加,對冰糖的產品質量也將受到重視,其在原料、生產、貯存、運輸和銷售等方面的監管也將持續加強。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白砂糖、綿白糖、赤砂糖、紅糖、單晶體冰糖及其他糖類,多晶體冰糖螨的不合格率相對偏高。冰糖是白砂糖的結晶再制品,較之其他糖類來說,其工藝流程更為復雜,加之其形狀較為不規則,體積也更大,在干燥過程中的難度也隨之增加,進而在其生產加工過程中受到污染的可能性也更大。此外,在儲存、運輸、銷售過程中,冰糖也更易因包裝破損、儲存環境不當等而受到螨蟲污染。甜果螨喜潮濕,不耐熱。在春夏和秋冬相交季節,繁殖旺盛,爬行活躍,在寒冬時則活動微弱甚至不動。一般情況下,當食品中的含水量低于12%或者相對濕度小于50%的情況下,螨蟲就不會生存繁殖[6]。將食糖儲存在通風、干燥的環境中可以避免甜果螨的生長繁殖。食糖中檢出螨的原因可能是其原料、生產過程、包裝、運輸、貯存和銷售過程中受到了螨的污染。綜上,針對本次研究結果反映出的問題,建議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同步加強質量監督,強化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措施。①針對食糖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加大對食糖監督抽查的力度,科學制定抽樣計劃和實施方案,提高監管有效性[7-8]。②輔助以相應的行政手段,發揮出對企業的督促作用,讓其不斷增強產品質量意識,并采取管理部門組織培訓和企業內部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切實增強企業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識,提升實驗室檢測水平,加大行政指導力度,及時幫助企業進行規范、整改、提高。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生產過程管控,嚴把出廠產品質量關,對食糖質量的提升產生促進作用,增強市場競爭力。④食糖中螨的污染情況與人們的健康有密切關系。政府相關部門應針對食糖的選購、儲存及食用注意事項做好科普工作,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及身體健康。通過技術進步及強化質量管理手段,促進我國食糖產品行業整體質量水平的提高,為消費者營造出一種放心而又滿意的消費環境[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