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冬俠 王瑞瑞 崔二平 馬淑煥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鄭州 450052
惡性瘧疾是一種疾病較重、病死率較高的蟲媒傳染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安全[1]。隨著國際化趨勢的日益增加,全球人口流動性較大,越來越多的人前往非洲和東南亞等瘧疾較為嚴重地區進行支援,導致輸入性惡性瘧疾進入我國[2-3]。輸入性瘧疾是一種寄生在人體內的瘧原蟲,主要是以蚊蟲傳播,發病時出現規律性發病,因原蟲株感染程度受機體免疫和機體反應變表現出差異性,且感染處容易出現較多的并發癥,因此,一旦發病疾病較為嚴重[4]。該疾病傳播途徑主要包括蚊傳瘧疾、輸血瘧疾、胎傳瘧疾,若不予以及時有效的處理解決措施,往往會對患者正常工作與生活造成嚴重影響[5-6]。輸入性瘧疾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若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引發細菌感染、肝腎損傷等[7]。在臨床治療中,采用個性化的人文護理對于治療惡性瘧疾及預后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在輸入性惡性瘧疾中應用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探討其臨床應用及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確診為輸入性惡性瘧疾患者40 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20 例。收集患者一般資料,主要包括性別、年齡、病程、臨床癥狀等。納入標準:(1)性別、年齡不限;(2)外周血薄、厚片查到瘧原蟲;(3)病程1~8 d。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2.1、治療方法 應用蒿甲醚注射劑進行肌肉注射,每次注射約80 mg,首次注射患者應注射160 mg,疾病若加重時首劑注射可給藥4~6 h重復注射80 mg,可用丹參或活血化瘀藥物改善患者供血狀況,若出現高熱應立即給予退熱治療,出現并發癥應積極處理。
2.2、護理治療方法 (1)對照組常規護理方法。進行消毒隔離,減少家屬探視,定時檢測患者體溫,建議1次/2 h,寒戰期注意保暖,若體溫持續增加進入高熱期,應采用物理降溫法,或遵醫囑進行藥物降溫;及時更換床單和衣服,囑患者多喝水,防止虛脫,必要時可遵醫囑進行靜脈輸液;囑患者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補充營養。蒿甲醚注射劑進行注射應選擇7 號針頭進行肌肉注射,防止針頭較短出現皮膚硬節。若皮膚出現結節,應給予局部熱敷并貼土豆片進行消腫;囑患者遵醫囑用藥,按時服藥,應在飯后服藥減少藥物刺激,并囑患者用藥期間不能飲酒;若服藥后患者出現不適應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2)研究組常規護理+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①宣傳教育: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應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向他們講解惡性瘧疾的發病機制、病因、治療、并發癥、傳播途徑以及預后預防等相關知識,患者及家屬了解惡性瘧疾的疾病和危害性,能積極的配合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滅蚊蟲的重要性,可在皮膚上噴灑驅蚊劑,可減低感染風險。在治療期間應不斷向患者講解健康知識,幫助患者內心對疾病的恐懼感,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工作。護理人員在患者住院期間應為其定制合理的飲食,囑患者多吃新鮮蔬菜與水果,補充維生素,提高自身機體免疫,出院后若患者出現發熱和頭痛等癥狀,告知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疾病治療。②心理指導:惡性瘧疾患者大多為中青年,他們在家庭和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惡性瘧疾在國外發展迅速且病程較為痛苦,患者往往會產生焦慮恐懼心理。家庭成員的情緒變化也對患者情緒產生一定的影響,責任護士應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并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給予有效幫助,1次/周,15 min/次左右,鼓勵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治療心態,向患者展示優秀的病例提高患者積極性。也可通過肌肉放松訓練、呼吸放松訓練、聽輕音樂等方式來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必要時責任護士可安排心理咨詢師給予心理干預;囑家屬應保持積極的心態面對患者,不應將失落、焦慮不安等情緒傳遞給患者,給以精神支持,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的關心與愛護,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詳細向患者介紹治療惡性瘧疾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項,治療后容易出現并發癥、用藥效果等,減輕患者痛苦同時贏得信任。
2.3、并發癥的處理 (1)黑熱尿:黑熱尿是最常見的并發癥,在臨床的主要癥狀表現為急性寒戰、高熱、醬油性狀尿,常常伴有高血壓和內環境出現紊亂,出現此癥狀應及時通知醫生并停止使用誘發溶血性的藥物。囑患者絕對的臥床休息,并及時記錄尿液的形狀、顏色、變化、尿量;給予患者地塞米松和5%的碳酸氫鈉進行治療,堿化尿液,減少損傷。(2)貧血:惡性瘧疾會破壞紅細胞出現貧血,其臨床主要癥狀為頭暈、嘴唇發白等。護理貧血患者應定時通風,保持環境清潔干燥,給予葉酸或富含鐵劑的藥物進行治療,促進紅細胞再生;貧血較為嚴重可選擇輸血,嚴格按照“三查八對”原則進行操作,嚴密觀察患者是否引發輸血反應,泌尿系統應保持清潔衛生,防止出現泌尿系統感染;給予患者多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3)中毒性肝炎: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水平較高。應囑患者多臥床休息,避免運動,按醫囑服用護肝藥物,及時檢測尿液和肝功能變化。應進食高熱量、高纖維的飲食,禁煙酒。(4)腦性瘧疾:惡性瘧疾最嚴重、最險惡的并發癥就是腦型瘧疾,病死率較高。此類患者一般在搶救室,隨時備好搶救藥品。應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給予患者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頭部偏側放置發生嘔吐、嗆咳引起窒息;定時給患者翻身拍背,一般1 次/2 h,避免因長期臥床出現壓瘡;若患者持續性的躁動不安,根據情況可遵醫囑給與鎮痛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住院天數、疾病認知程度、依從性、滿意度差異。采取自行設計的問卷由患者出院時獨立完成。(1)疾病認知程度評價標準[6]:包括惡性瘧疾的流行規律、傳播途徑、臨床特征、治療、相關并發癥、預后及預防措施。(2)依從性評價標準[7]:治療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不依從。①完全依從:患者可以積極配合治療,按時合理用藥;②部分依從:患者有時能夠配合治療,基本按照醫囑用藥;③不依從:患者完全不按照醫囑進行治療和用藥。(3)滿意度評價標準[7]:為患者發放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滿分為100 分。若問卷得分≥80 分,則表示患者對護理工作十分滿意;若問卷得分為60~79 分,則表示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若問卷得分≤59 分,則表示患者對護理工作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 24.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輸入性惡性瘧疾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臨床癥狀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輸入性惡性瘧疾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研究組住院天數低于對照組,疾病認知度、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輸入性惡性瘧疾患者依從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輸入性惡性瘧疾患者干預后住院天數及疾病認知程度、依從性、滿意度比較
據世界衛生流行病學調查,全球患瘧疾的人數有2.43億,死于惡性瘧疾的人數占據90%以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非洲流行區,我省每年數萬勞務輸出者受到惡性瘧疾對健康的威脅,我省每年歸國人員中有120余人發病,且持續增長[8-10]。我國從2010年開始全面的清除瘧疾,目標是在2020 年全面清除。惡性瘧疾是最嚴重的瘧疾疾病,發病較為嚴重且疾病發展迅速,在初期發病無典型的癥狀,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為發熱和肝腎功能出現異常,往往會被診斷為血液型疾病或是腎功能衰竭,容易誤診[11-13]。患者感染瘧疾后身體各個器官會受到影響,紅細胞發生病變引發微血管阻塞是瘧疾的主要癥狀原因,其中瘧原蟲寄生在紅細胞內破壞紅細胞,釋放裂殖子和代謝產物最終引發高熱或寒戰[14-15];惡性瘧疾最常見和最突出的臨床癥狀表現在紅細胞破碎引發血紅蛋白尿,損傷腎臟[16-17]。紅細胞變型或遭到破壞引發微血管管腔發生堵塞或變窄,最終導致紅細胞缺血性的缺氧引起壞死,腦血管堵塞會出現意識障礙或抽搐,俗稱腦型瘧疾,嚴重危害生命[18-19]。
責任制的整體護理不僅科學、系統地引導患者,而且注重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給予患者全面治療[20]。惡性瘧疾患者大多為中青年,他們在家庭和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惡性瘧疾在國外發展迅速且病程較為痛苦,患者往往會產生焦慮恐懼心理。因此,我們應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健康宣教和心理支持,克服對疾病的恐懼感,保持積極態度認識疾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21-25]。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住院天數低于對照組,疾病認知度、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輸入性惡性瘧疾患者依從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對惡性瘧疾應用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進行治療,主管護士密切監控患者病情的細微變化,向醫生提供病情信息,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專業的理論水平,能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度與滿意度,積極戰勝疾病[26-27]。同時,護理人員指導預防疾病從而降低了惡性瘧疾的復發風險,不僅達到了護理工作的最終目標,還體現了健康宣教在疾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治療效果[28-29]。
綜上所述,在輸入性惡性瘧疾中應用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臨床效果顯著,能提升患者治療的疾病認知度和滿意度,減少住院時間,值得應用于推廣。